道理是直的,但是道路是彎曲的!
正所謂是:「水曲流長,路曲通天,人曲順達」。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很多時候,我們越是偏執,越是較真,反而偏離成功越遠;當我們懂得以柔克剛、剛柔並濟做人做事的時候,越接近於「天道」,人和事都越來越通達!
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所頓悟: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48歲以前,曾國藩太過於剛強,四處碰壁,得罪了不少人;48歲以後,他以剛柔並濟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因此一通百通,順風順水。
其實,一個人,開悟智慧的「跡象」,便是「不再偏執」。一個人,越來越優秀的跡象,也是不偏執!
當我們腦子中的傲慢與偏見越少,我們就理真理越近;當我們放下「我執」的時候,才是最接近成功的時候。當我們眼中包容的事物越來越多,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也代表我們越來越成熟,成長進步最快!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說:事物都是互相對立而出現的,有和無由互相對立而誕生,難和易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和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高和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和聲由互相對立而和諧,前和後由互相對立而出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都有各自的善惡美醜標準,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天下的人都能認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為醜陋的存在。大家都能認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為惡的存在。但善惡美醜都是相對的,並不是完全絕對的。很可能,我們執著的觀念和想法,就是阻礙我們成長進步的絆腳石。
人類的善惡美醜標準,也不是大自然的標準。比如說,西施和毛嬙,是人們稱道的絕世大美人,可是魚兒見了她們就深深潛入水底,鳥兒見了她們就高高飛向天空,麋鹿見了她們就撤開四蹄飛快地逃離。為什麼?
因為動物的善惡美醜標準與人類不同,一個動物只會覺得另一個同類漂亮,而人類往往喜歡自以為是,將自己狹隘的價值觀強加在外物身上。
人生,經常是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我們自己的大腦,如果我們一輩子都走不出自己的傲慢與偏見,無論到哪裡,都是可憐又可恨的囚徒。
所以說,認知水平、思想境界越高的人,越不偏執,還懂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我們對於事物,需要多點包容,少點偏執,對待周圍的人也是如此!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只是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出發點不同,因此做出來的行為各不相同。可能,某人小時候很壞,長大了就變好了;有些人小時候很好,長大了就變壞了。
正如曾國藩所說「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
君子和小人,好人和壞人,善與惡,都不是絕對的,我們要用發展、包容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而不是偏執。
當我們學會放下偏執,便會回歸理性與智慧,也會因此而收穫更多、感悟更多!
一個人不偏執,腦子裡才能容納不同的想法和意見,才懂得多角度換位思考,才能全方面思考,繼而正確抉擇。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H·M·託利得研究發現: 「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就看他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顯然,偏執的人,可能智商蠻高,但是情商一定不高。而自古至今,性格決定命運,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佔20%,其餘80%是取決於情商。
《易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中國人最講究陰陽平衡思想,因為這樣才能抓住道的精華,做人做事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其實,這便是高情商、高智商、不偏執的表現。
不偏執的人,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必須前前後後考慮一下它厭惡的一面;看見有利可圖的事情,就必須前前後後考慮一下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兩方面權衡一下,仔細考慮一下,然後決定是喜歡還是厭惡、是獲取還是捨棄。如此這般,就不會經常出現偏差了。
但是一般人的禍患,往往都是因為片面性害了他們:他們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不考慮它可厭的一面;看見有利可圖的事情,就不去反顧一下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他們行動起來就必然失足,做事情就必然受辱,這都是片面性思想害了他們而造成的禍患啊!
所以說,不偏執,是一個人開悟智慧,變得越來越優秀的跡象!
關注我,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