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了夏天,白晝的漫長讓人眼花繚亂,就覺得萬事萬物異常生動,連多年前的模模糊糊的回憶都鮮明起來。回想當年,放學回家扔下書包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每天和小夥伴嘰嘰喳喳討論的熱門話題又是什麼?當然是動畫片。每天晚上六點半,在僅有的幾個可選擇的頻道裡播放的都是動畫片。大人們忙著工作、煮飯、小朋友們蹲守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雷打不動。童年裡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動畫片,在時光隧道裡熠熠閃光。
《花仙子》是國內最早引進的日本少女動畫片。記憶深處只記得片中漂亮善良的花仙子少女小蓓和她的兩隻寵物小夥伴,尋找七色花。每當遇到危險,就會拿出花鑰匙變身。具體故事情節基本都已經忘光,不記得王子和花語,但主題曲現在還能哼出來,並且因為開頭旋律是"lululululu",還以為這首歌的名字是驢之歌,哪裡知道是花仙子的日語發音。那時候班級的女孩子們常常在班會、聯歡會跳這個舞蹈,因為太淘氣家裡人沒有給我買裙子參加不了,我只能當一名哀怨的看客,看臺上穿著花裙子的小朋友排成一排搭著肩膀,跳圈圈,雙手託腮,笑成祖國的花骨朵。
除了主題曲,就是關於花仙子的周邊產品比如漫畫貼紙。班級的女生人手一本,是時候展現自己家財力的時候了,就是一群女生拿出小本本,相互顯擺,你有花鑰匙這張,我有花仙子和王子的合影,大家交換一下互通有無,然後再齊刷刷貼在本子上。班級有個女孩子最先貼滿了一本子,還每頁都附有花仙子的素描和花語介紹,可稱為班級的白富美外加才女畫家,每次我同桌排隊借來翻閱,鄭重打開的那一剎那無比虔誠,這種焚香淨手如獲至寶的感覺我只在取到真經的唐長老臉上見到過。
動畫片周邊產品還有小手絹,那時候老師要檢查指甲衛生,每個女生手裡都有一個小手絹,我的方格大手絹總是被我狠狠擤了鼻涕揉成一團,其他女生的都是文雅素氣,粉色帶花朵的、邊邊有刺繡的、聞上去帶著好聞的香氣,疊著整整齊齊像小豆腐乾,她們應該也捨不得用花仙子的小手絹擤鼻涕吧~
還有鉛筆盒,有單層的鐵盒,有當時比較上檔次的雙層塑料鉛筆盒,上面就是花仙子的圖案,不是花仙子圖案的就用各種顏色的貼紙都貼滿。想起當年的班主任特別喜歡走進學生中間講課,講到興奮處將學生的鉛筆盒當成驚堂木,然後就譁啦啦散架了。不知道當年的鉛筆盒主人事後哭了沒有?
多麼暴露年齡的動畫片,當年看這部動畫片的小朋友應該都是孩子的媽媽了,都已經知道花仙子的名字叫露露,不叫小蓓;黃色捲髮的主人公不是法國人而是日本人;不需要花鑰匙也能擁有漂亮的裙子,再也不用偷穿媽媽的高跟鞋,不用防著後排的男生偷你夾在本子裡的貼紙,因為當年的小胖子已經長成彪形大漢滿臉胡茬挺起了將軍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