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信用卡給我們帶來支付的便利,不用再隨身攜帶一摞紙幣;如今,手機支付既普及又方便,似乎連錢包也不用帶了。
行動支付時代,出門只帶手機的人已經成為主流。錢包逐漸喪失了它裝錢的本職工作,淪為只為裝X的工具。那麼,信用卡以後會不會越來越邊緣化?在行動支付時代,信用卡是否無用了呢?
這就有必要簡單了解下我國的支付清算體系了。不要怕,非常簡單,了解之後你會發現,原本模糊的世界瞬間明朗了。
第一類,銀行的支付帳戶
我們平常使用的銀行卡(儲蓄卡、信用卡),都屬於「線下的」支付帳戶。說線下其實不太準確,因為你的銀行卡帳戶對應的網上銀行電子帳戶,也算作線下支付帳戶。那就說成銀行體系的支付帳戶吧。
好了,這類支付帳戶最大的特點呢,是靠一個叫「銀聯」的卡組織來聯結。這樣各個發卡行之間就可以相互轉帳交易,在一個系統內運行了。
從去年起,銀聯也推出了自己的app「銀聯雲閃付」,可以掃碼支付、nfc近場支付(不用掃碼或刷臉,只要手機靠近就可以支付)。
第二類,第三方支付平臺帳戶
例如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這些電子錢包都歸到「虛擬帳戶」類別。自從國家實行強制性實名認證後,要使用電子錢包都得先綁定儲蓄卡或者信用卡。也就是說,平常你用掃碼支付、刷臉支付、快捷支付,背後藏著的其實還是銀行卡。
除了「虛擬帳戶」以外,還有一種叫做消費金融產品帳戶。例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借唄等,用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錢。有人把它們姑且叫做「虛擬信用卡」,只能在各自的平臺內使用,不能拿到沒合作的商場、便利店去用。
所以你發現啦,行動支付和信用卡支付不是一個並列的概念。行動支付背後有銀行卡,銀行卡也可以跑到臺前玩手機支付。各種支付方式中,銀行喜歡的程度是:線下支付>手機支付>掃碼支付>快捷支付。
那麼在現在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下,個人還用得著辦信用卡嗎?網際網路公司的虛擬信用卡,能替代銀行發的信用卡嗎?
信用卡的劣勢
信用卡的劣勢,主要在於申請門檻較高。申請一張信用卡,需要提供工作證明和收入證明,收入證明通常要求以銀行代發代扣工資的形式呈現,這讓大量個體戶、自由職業者和剛工作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發行的6億多張信用卡,集中在不到2億人手中。生活中,大部分人從沒辦過信用卡。
相比之下,花唄和微粒貸就簡單許多,只要你有相關的信用分和消費記錄,不用提交各種證明也能給你開放相應的借貸額度。
信用卡的優勢
境外消費: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方便快捷,但要出國旅遊或海淘消費時,信用卡仍有著明顯優勢。有外幣卡組織的標誌(VISA或者MASTER標誌)的信用卡,可直接在境外刷卡消費;許多商場酒店也支持有銀聯標誌的銀行卡;普通信用卡開通後,可通過快捷支付進行境外網購(如亞馬遜等)。
優惠繁多:銀行針對信用卡,經常推出各種優惠活動或免費服務,如積分兌換、折扣消費等。同時,不同消費人群會有豐富的VIP服務,比如有汽車的持卡人,可能會獲贈加油、洗車服務;經常乘飛機的,能積累裡程,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免費換機票;商戶聯名信用卡的持卡人,除了享受信用卡的卡主服務外,還可以享受聯名商戶的會員優惠,一魚雙吃。
積累徵信:信用卡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它的還款記錄與央行個人徵信報告掛鈎。而個人徵信是否良好,又會影響到你在各大銀行的大額貸款(如房貸、車貸等)的金額和利息。
有貸款經驗的人都知道,向銀行申請購房按揭貸款時,信用良好的人,能辦下更多的貸款額度,同時還享受到更低的利息,辦理時間更快!反之,若個人徵信有不良記錄,那麼你的貸款申請就比較難通過。
許多人因為怕影響個人徵信,而不敢去辦理信用卡,擔心自己疏忽大意一不小心就上了黑名單。殊不知,沒有任何信用記錄的「徵信白戶」,在需要大額貸款時也是不好通過的。因為銀行無法判斷你的還款意願,最後要麼貸款辦不下來,要麼給你降低貸款額度。
所以,信用卡的申請和使用,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放在長期計劃裡的。就算如今各種手機借貸盛行,信用卡依然十分有必要辦一張!
有條件辦理的,可以儘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