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胖沒關係,長大自然就會瘦?害慘了無數孩子

2020-10-08 孕媽學堂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自從芽芽出生,芽芽媽開始認真地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每天穿梭於各大育兒群、沉浸在各種育兒知識的海洋裡。在學習如何正確育兒的同時,芽芽媽看到也有不少錯誤的育兒經驗,比如為寶寶擠乳頭、夏天給寶寶貼三伏貼、用大蒜摩擦寶寶牙齦加速牙齒生長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01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必須餵水

正常情況下,6月齡以下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是並不需要另外喝水的,因為是寶寶成長中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其中90%都是水分,足夠滿足寶寶每日的水分需求。如果過量補水,反而會加重他們的腎臟負擔。

02

枕禿肯定是缺鈣

枕禿是因為寶寶的毛囊發育並不完善,他們大多時間都是躺在床上,睡覺的時候左右擺頭,經常和枕頭摩擦的地方,就很容易磨掉而發生枕禿。

很多媽媽一看到寶寶有枕禿,就會盲目給寶寶補鈣,其實,只要寶寶吃飯規律、適當戶外活動,並不那麼容易缺鈣。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對於鈣的攝入是這樣描述的:0~6個月的寶寶,每天可攝入200mg的鈣。這個月齡的寶寶,如果是母乳餵養,每600mg的母乳中就已經包含了200mg的鈣。而6個月以後,寶寶開始逐漸增加輔食,蔬菜、豆類等食物中都含有鈣,鈣含量的補充源反而越來越豐富。

03

自費疫苗可以不打

有些家長會認為,國家沒有硬性要求的二類自費疫苗,就沒有必要給寶寶打,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從醫學角度來說,所有上市的疫苗(包括一類苗和二類苗)都非常重要,二類疫苗針對的傳染病對寶寶的威脅很大,如 Hib、流感、水痘等等,所以二類疫苗的存在意義同樣重要。

不僅如此,有些二類苗還是一類苗的有效補充,如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等,就是針對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的寶寶。

04

一定要穿襪子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很多家長覺得不給寶寶穿襪子,會導致他們著涼感冒,其實寶寶生病跟穿沒穿襪子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病菌、細菌侵入體內,才是他們生病的根源。

尤其是夏天,溫度已經很高了,寶寶穿鞋子可能會捂得腳丫很悶很熱,不透氣。加上寶寶新陳代謝快,腳丫容易出汗,在溼熱的環境裡容易捂出皮膚炎症。

讓孩子光腳,不僅可以促進他的足弓發育,還有利於學走路,孩子光腳走路,可以增強神經末梢的敏感度,把信號迅速傳入內臟器官和大腦皮質,調節自主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促進寶寶大腦、感官發育。

05

孩子小時候胖長大就瘦了

事實上,小時候胖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成年後引發肥胖症。這類孩子更容易出現脂肪代謝、糖類代謝異常,同時,患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機率更高,而且還會產生心理上的自卑感。

如果孩子出現肥胖問題,爸爸媽媽一定要儘早帶他們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並且控制他們偏食、營養攝入過剩,不愛運動等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06

用母乳洗臉皮膚更好

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脂肪、維生素等物質,雖然營養成分比較豐富,但是並不適合給寶寶長期洗臉。

母乳既是寶寶的最佳食糧,但也是細菌生長的培養基地,寶寶皮膚嬌嫩,血管豐富。抹在臉上的母乳很容易腐壞,滋生細菌,堵塞毛孔。時間長了還會引發皮脂腺炎、毛囊炎等皮膚問題。

所以,洗臉用清水即可,如果寶寶皮膚乾燥,抹適量嬰幼兒潤膚乳即可。

07

不要親吻孩子

親吻孩子會導致皰疹病毒的感染?傳播病毒嗎?對於這個問題,爸爸媽媽並不需要過分擔心。

爸爸媽媽要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並且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中,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很常見,人體免疫力高的時候,會被暫時壓制;人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很可能復發。但是對於嬰兒來說,他們感染此類病毒,也沒有什麼症狀。

其次,給寶寶餵飯的時候切忌嘴對嘴餵,因為如果成年人處於皰疹病毒的活躍期,他們親吻孩子的時候,才會增加孩子的傳染機率。

08

捏鼻子變成高鼻梁

寶寶的長相遺傳佔很大部分,後天的改變很少。但是有些爸爸媽媽看到寶寶的鼻子,總以為捏一捏就變成了高鼻梁。這是極其錯誤的。

人體的鼻梁高度是有由遺傳決定的,通過人為的捏、夾等方法是不會達到鼻子變高挺的效果的。

嬰兒的鼻咽管位置要比成人的更低,且結構也更短、更粗、更直,離耳朵也非常近,從外觀看起來小寶寶的鼻梁基本都是塌的,在寶寶的囟門閉合之後,寶寶骨骼會非常快速的生長發育,原來的塌鼻梁一定會慢慢變高的,不用捏,鼻子也會漸漸挺起來。

嬰幼兒的鼻腔黏膜很嬌弱、血管豐富,人為捏鼻梁或者其他偏方並不能使孩子的鼻梁增高,反而容易增加患病機率,很可能造成黏膜、血管損傷,影響自身的防禦能力,增加被細菌、病毒侵犯的風險。同時寶寶還容易因為大人手部頻繁在鼻部操作聚精會神形成鬥雞眼風險加大哦。

09

擠乳頭

其實,寶寶出現乳房腫脹也不是什麼怪現象,這是胎兒在母親體內受到母血中高濃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響,乳腺增生造成的。出生以後,因為母體激素還會在新生兒體內存留一段時間,所以新生兒的乳房腫大,甚至還可以分泌乳汁。

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乳房腫脹的情況會慢慢消失。

在擠壓乳頭時,細菌很容易從乳頭擠壓破損處進入體內,引起化膿性乳腺炎,嚴重時還能引起敗血症。因此,千萬不要盲目擠壓寶寶的乳房。

10

越早識字越聰明

寶寶的智力開發,並不是越早越好。

美國社會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人為幹涉在短期內可以提高智商,但是一旦認為幹預消失,提高的部分還會恢復原狀。


心理測量學提出:5歲以內的孩子,他們的智力在開發和發育期,具有不確定性,日後個體的成功、幸福和這個階段的智商情況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那些被強迫識字、學習計算的孩子,初入學或許優於其他同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優勢就會逐漸消失,過早地學習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鮑秀蘭,《嬰幼兒養育和早期教育使用手冊》,中國婦女出版社,2015

【2】 張思萊,《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

【3】 陳寶英孕產育兒研究中心,《新生兒嬰兒護理百科全書》,中國人口出版社,2012


相關焦點

  • 小時候胖點沒關係?長大了就會瘦下來了?事實是不是這樣的?
    經常有人說:「小時候胖點沒關係,長大了就會瘦下來的。」事實上,有些人的確小時候比較胖,長大了就瘦下來了,比如我就是。那是不是所有小時候胖的人長大了都會瘦下來呢?顯然不是,不然就沒有胖子了,這個是有概率的。
  • 小時候高顏值,長大後卻遭遇「滑鐵盧」,孩子變醜有3大原因
    小時候長得貌若天仙,長大後,顏值下滑的機率是很高的。因為經常化妝,豆豆的臉已經面目全非,在豆豆10幾歲的時候,再也沒有了小時候的靈氣,也沒有了小時候絕佳的顏值。為什麼小時候長相上佳的寶寶,許多都在長大後變醜?1.
  • 「小時候胖沒關係」太坑娃
    孩子胖不胖別靠「看」小威是被肥胖「摧殘」的孩子之一。目前,明確診斷為肥胖及相關併發症的「小胖墩」很常見。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兒科三病區內分泌遺傳代謝亞專科,因為肥胖產生併發症而住院治療的孩子不在少數。像脂肪肝、糖尿病這些人們眼中的「中老年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孩子身上。
  • 孩子胖一點多可愛,減什麼肥?有多少父母是這樣的想法卻害了孩子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美食,生怕他們營養不良影響了發育,孩子也在父母的「關愛」下吃了不少的東西,也導致了肥胖。即使孩子的體重超過了正常孩子的標準體重。父母也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小時候胖一點沒關係,長大了自然就瘦下來了。更何況父母認為孩子胖一點可愛。
  • 孩子小時候到底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專家發話了
    導讀:孩子小時候到底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專家發話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小時候到底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專家發話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還在追求越胖越好? 你害了孩子都不知道!
    小時候胖,長大後胖的機率更高  很多家長都抱著「小時候胖點沒什麼,長大就變瘦了」的想法,對肥胖聽之任之。  但是通常來講,小時候胖,長大後胖的機率也會高。  兒童時期的肥胖多為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即便長大後瘦下來,體內的脂肪數量也不會減少(除非抽脂),所以很容易導致再胖。
  • 10歲王詩齡圓臉拍廣告,事實證明胖乎乎的小孩不減肥長大了不會瘦
    大概是因為胖乎乎的有福氣這個說法吧,很多家長都很喜歡把自己的孩子餵得胖乎乎的,從很小的時候就直接胖成了球。而這個時候,當家長考慮控制孩子飲食讓他們減肥的時候,總有人會制止家長,然後告訴家長不用控制飲食,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瘦。
  • 養得胖≠養得好,幼兒肥胖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白白胖胖」一直是我們傳統育兒觀念中孩子健康成長的「標誌」,不僅老一輩人深以為然,就連很多的新手父母也頗為認同。觀念驅使之下,幼兒肥胖成了普遍的現象。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就會瘦了!真的是這樣嗎?
  • 「小時候胖點沒關係」?「胖嘟嘟真可愛」?大人這樣的觀念太坑娃!
    除了藥物治療外,醫生還給他制定了運動、營養等處方,他需要長期按照處方進行減重訓練,才能使身體各項指標達到同年齡段孩子應有的健康狀態。 孩子胖不胖不能只靠「看」 小威是被肥胖「摧殘」的孩子之一。目前,明確診斷為肥胖及相關併發症的「小胖墩」很常見。
  • 這4種孩子,即使小時候很漂亮,長大後也會變醜,父母要留心了
    我們常說的「女大十八變」,一般是用來形容女孩子成年後和小時候變化很大(多指變漂亮)的一種說法。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能越長越漂亮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有些孩子小時候很可愛,長大後卻沒能延續高顏值,而是越長越醜了。
  • 「小時候美長大醜,小時候醜長大美!」是「檸檬酸」還是有依據?
    畢竟現實中確實有很多醜小鴨變天鵝的例子,也有很多長殘了的例子,因此,「小時候美長大醜,小時候醜長大美!」的說法一直都存在。 其實,萬事沒有那麼絕對,也有很多從小每到大的,娛樂圈中同樣有很多例子,比如楊冪、迪麗熱巴、吳磊等等。任何一個拎出來都可以反駁這種言論。
  • 為什麼胖的人越來越胖?瘦的人越來瘦?
    老師的一位男性朋友屬於易胖體質,他一到冬天就會食慾大增,胃口特別好,什麼都想吃。剛剛入冬,他就胖了好幾斤。於是他問老師怎樣可以減肥?結果一位女性朋友直接說:「你找一個易瘦體質的人天天接吻,你就可以變瘦了!」
  • 孩子小時候好看,為何長大後卻變醜?多半和這些因素有關
    文/ 穎寶媽媽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寶寶小時候臉蛋圓嘟嘟的,大大的眼睛,人見人愛,長大了卻一般,個別的用醜來形容,這是為什呢?哈哈反之,有些小孩子小時候很漂亮,長大了卻變醜了。為什麼漂亮的孩子長大變醜?
  • 孩子藉口吃零食上升到爭執胖美還是瘦美,能爭贏嗎?
    孩子一聽還需要再等2天,立馬不高興了,坐茶几邊狂吃東西,邊吃邊自言自語:使勁吃,多吃些,吃了好回學校。看到這一幕,大人隨口回了句,這麼胖了還吃(1.6米,62公斤),還要長多少肉呀,減肥! 我覺得我非常好無心的一句話捅到了馬蜂窩,孩子立馬急了,馬上質問她有好胖
  • 有哪些事小時候深信不疑,長大了卻發現與事實完全相反的?
    很多事,從小被交易的根深蒂固,長大了碰壁無數次才能明白,原來一開始就錯了。但是,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累,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無論多彆扭,你都要學會抽身而退。@你,哪條評論說中了你的經歷?
  • 兒童肥胖長大能瘦嗎?你...
    平時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裡循環流動,維持著正常的生理功能;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等臟器內,當失血或劇烈運動時,這些血液就會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一個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只佔總血量的5%左右。獻血後儲存的血液馬上會補充上來,所以,獻血不會減少循環血容量,也不會影響人的健康功能。從理論上講,獻血抽掉了一部分血,在短期內血脂可能會略微下降。
  • 孩子被姥姥養胖成米其林,女兒三月後回家接孩子,差點沒認出來
    對於帶孩子這方面年輕人與老人帶娃的方式有些不同,年輕人帶孩子則喜歡把孩子往瘦裡養,因為現在這個年代胖人會影響很多因素,孩子長大會產生不自信的現象,而且衣服也難選擇,而老人帶孩子則喜歡把孩子往胖裡養,因為老一輩的眼光就是孩子胖了好,胖了身體結實,能幹活。
  • 家有這三種孩子,父母不要得意,小時候看著聰明,長大多數沒出息
    家有這三種孩子,父母不要得意,小時候看著聰明,長大多數沒出息 在生活中有一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說一個孩子從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孩子長大後什麼樣,七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孩子老了什麼樣,一個孩子從小的行為習慣就能看出孩子未來的前途,家裡有這三種孩子就要注意了,小時候看著是聰明,長大卻多數沒出息
  • 闢謠,孩子能吃是福,胖點更可愛?過胖過瘦都屬於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對於孩子的危害是極大的,不但會影響孩子小時候的生長發育,智力水平,甚至還會影響孩子成年後慢性病的發病率,孩子小時候太瘦或者太胖都更容易引發成年後高血壓及糖尿病。孩子喝母乳的時候滿頭大汗最主要是因為他花了大力氣。一邊喝一邊就消耗了一部分熱量了,吃飽了也不會再想吃了。孩子不容易過胖。但是奶粉餵養的孩子喝奶時幾乎不費力氣,而且奶粉可能熱量會更高,所以喝母乳的孩子不易肥胖。
  • 【育兒謠言智慧解】寶寶越胖,代表長的越好?
    大人一看到,就會誇我家寶寶長的好,胖乎乎的!婆婆更是高興的合不攏嘴。其實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我知道寶寶太胖了不好,婆婆和家人都不以為然覺得寶寶小時候胖點沒關係,長大了就自然會瘦了。我才不聽他們的,因為我家寶寶是吃奶粉的,所以我都是按比例來的,有時候還會少一點點。可是婆婆每次我要是離開出去有事,她就會寶寶加量,把奶粉衝的稠稠的!告訴她,不能喝那麼濃,上火不說了,寶寶體重也蹭蹭往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