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筆在小說中是重要的存在,用好伏筆可以讓小說在結構和情節上面有著更大的突然和反轉,這樣小說才能有讀者喜歡,那麼作者的創作熱情也會高漲。那麼如何用好伏筆呢?只要掌握這幾步就可以了。
選擇伏筆的位置
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將一些伏筆預留在文中,根據小說的篇幅來選擇伏筆的位置,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在四分之一處留下伏筆,還有就是可以反覆體現出來伏筆來引起讀者的興趣,那麼我們小說的吸引力就會表露無疑。
東野圭吾的偵探小說可以說得上獨樹一幟,他的小說成就了一個時代文學的縮影。他寫下的《夢幻花》中就從一開始就預留伏筆,為什麼孝美會音訊全無?是父親的緣故嗎?這些疑問久久縈繞在蒼太腦中,在父親死後,他與親人之間的關係越加冷淡,出現的突發事件又牽連出以前的故事,這樣蒼太苦苦追尋,希望得到一個解釋,故事中疑問始終沒有解開,直到解開的一瞬,我們內心的石頭也就落地了,這樣有了優秀小說的誕生。
反覆出現伏筆提醒讀者
現在人的閱讀習慣有著較大的改變,許多人喜歡使用電子產品來閱讀小說,要是我們選擇在一下細枝末節的地方預留伏筆的話,那麼在快速閱讀的今天,有時不會引起讀者的強烈關注,因此我們要做得的就是去選擇反覆出現伏筆來映襯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心理等變化,這樣才流暢。《夢幻花》中,蒼太對於家庭的不信任出現在女孩離開自己的一刻,這個結就深埋心底。這樣他才不喜歡回家,與母親的隔膜越來越深了。
餐桌上放著一張白紙,上面有志摩子熟悉的字跡。「蒼太:我知道你在調查很多事,今天肯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出門的吧。正如之前說的那樣,我希望你能幸福。無論是你爸爸還是要介,也是把這一點放在首位……但這些事情我一定會讓你知道。我想不會太久,現在請你暫時忍耐一下。媽媽」
這一段話中既包含了母子之間的芥蒂,而且體現了其實蒼太的母親也會知情者,那麼為什麼不能將實情公布出來呢?這也提醒讀者有著一個秘密在文中,引導讀者繼續探秘。
奇思妙想的伏筆讓讀者感到「細思極恐」
我們在構思小說時就要先將整體百分之八十的結構預先想出來,這樣留下的部分,我們可以將語言精煉,使得人物邏輯關係通順,再次去看看語句是不是符合人物心理,這些都是作者要做的基礎工作。用好伏筆,那麼小說就會」國色生香」,反之就在讀者眼中是拖沓,不合時宜了,那麼小說就是不成功的。
周浩暉的偵探小說在中國大行其道,他本人也被成為「中國的東野圭吾」,他的小說裡面的伏筆精妙到讓我們「細思極恐」,這樣的預留伏筆可以讓讀者欲罷不能。他筆下的《刑警羅飛》系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像其中《鬼望坡》這一節就是對於人性思考的極致,可以和《白夜行》相媲美,大家可以讀讀看,看是不是有自己的體會。大家認為自己對於伏筆的把握怎樣,歡迎討論!(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點讚,再次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