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曾鞏在當代唐宋八大家裡最不出名,感覺是來湊數的?

2020-12-14 我不是霞客

曾鞏

唐宋八大家的叫法起自明朝。明初,朱右選編古文為《八先生文集》,最早用了八家之名。明末,茅坤反對前後七子「文必秦漢」的主張,提倡學習唐宋古文。他評選了《唐宋八大家文鈔》作為學習古文的樣板,後來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

《唐宋八大家文鈔》

這八大家可以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簡單概括。在明代茅坤選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時,選韓愈文352篇、柳宗元文120篇、歐陽修文286篇、蘇洵文60篇、蘇軾文251篇、蘇轍文172篇、曾鞏文87篇、王安石文219篇,曾鞏的文章數量倒數第二,說明那是還沒有把曾鞏推那麼高。

八大家

到了清康熙年間,張伯行重新選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時,反過來了,韓愈文60篇、柳宗元文18篇、歐陽修文38篇、蘇洵文2篇、蘇軾文26篇、蘇轍文27篇、曾鞏文128篇、王安石文17篇。曾鞏的文章數量遠居榜首,其他人的作品都比不上。

文書

張伯行認為曾鞏的文章源自儒家的「六經」,繼承了司馬遷、班固的文章傳統,文章符合道統、治統、文統。後來清代桐城派的方苞選《古文約選》,姚鼐選《古文辭類纂》,都對曾鞏的文章很推崇,認為他的文章最正統。

「五四運動」後,孔家店被打倒,桐城派成為「選學妖孽」,他們推崇的曾鞏越來越沒人看了。這也是與時風有關吧,曾鞏的文章確實少了些風趣,太正統了。我們現在的文學傳統是從五四時代傳下來的,經過時間的淘瀝,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曾鞏,現在的文選裡都很少選了。這也是文學傳播學和接受學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吧。

新文化運動

其他解說:作為歐陽修的得意門生,曾鞏的文章布局嚴謹、結構嚴密而條理分明,名列唐宋八大家並非浪得虛名。最不出名可能跟其這幾個方面有關:

一、政治方面無多少建樹(官至中書舍人),呂公著曾告神宗,言曾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故不能大用云云。

意境

二、詩詞方面不出彩,時人甚至將"曾子固不能作詩"引為平生五恨之一,話雖戲謔,曾鞏也並非真不能作詩(方回在《瀛奎律髓》還贊其"子固詩一掃昆體,平實清健,自為一家"),但其詩其詞同其他幾大家相比確實是相差甚遠,詩詞簡短押韻,更利於流傳記憶,故文人往往詩名顯於文名。

三、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其他七大家太厲害了,"文起八代之衰"有文宗之稱的韓愈自是不能比,北宋文學革新領袖的文壇宗主、老師歐陽修也不能比,詩文詞書全才的蘇軾更不用說了,蘇洵蘇轍雖然在詩詞方面也不是大家,但人家有好兒子好兄弟,三蘇的名頭多大呀。所以曾鞏註定是最不出彩的那個。

文藝

相關焦點

  • 曾鞏,唐宋八大家中的陌生人
    但是,你能數全「唐宋八大家」這八個人嗎?讓我們掰著手指頭來試一試,唐代的韓、柳,宋代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還有一個是誰呢?多數人數到這裡都會撓撓頭,哦,還有一個曾鞏。曾鞏,唐宋八大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常常被大家忽略的透明人。有時我們甚至會懷疑,這個人是不是被拉來湊數的?
  • 曾鞏名氣不大,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我們都知道。不過,這「八大家」中,有一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就是「曾鞏」。為什麼說「曾鞏」這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呢?「八大家」中,唐朝有兩人:韓愈和柳宗元。「八大家」中還剩下一個曾鞏。曾鞏的名氣很小,當的官也很小,而且我們幾乎也沒有讀過他的什麼文章。就算是讀過,似乎也沒有什麼印象。可是為什麼,曾鞏卻也能列入「唐宋八大家」的名單中呢?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誰
    時至今日已經多年過去了,似乎很想念男老頭,特別想坐在教室裡再聽他講一堂課,很懷念那時的時光,那年我們青春正好。好了,題外話我們不多說還是開始我們今天的正題,一起來看看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誰。一、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從字面上我們也可以猜出這唐宋八大家肯定是有唐朝的也有宋朝的,時間我們很清楚了就是唐宋。
  •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為何在中學語文課本上存在感這麼低?
    為什麼說曾鞏最沒有存在感,原因很簡單,因為曝光度少。初高其他幾位大家都有散文活著詩詞入選課本,唯獨曾鞏的沒有。所以,曾鞏自然存在感就低。韓愈的《師說》中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以說是作為師者的信條;柳宗元的《江雪》在小學課本裡就有;蘇軾的《水調歌頭》不用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更是膾炙人口。
  • ...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
    李白為何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唐宋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唐朝),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宋朝),又稱作「唐宋散文八大家」!包含了散文,詩歌,詞賦,戲曲,書畫,形式多樣化,綜合了唐宋時期最為出色的詩人以及作品,涵蓋面較廣,也是對於唐宋時期的一個較大的成就匯總,精益求精,八位大家參與古文運動和改革活動,關心政治。他們八位文學成就差不多,都是唐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李白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是他們的成就無法與李白相比。他們八位成就雖高,但比詩仙李白還是有差距的。
  • 北宋首屈一指的大神,因何在「唐宋八大家」中淪為「小透明」?
    在朱熹成名後,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將曾鞏推到一個很高的地位,稱他是自孟子以來的作文高手,說他的文筆「峻潔」「平正」「好懂」「簡莊靜重」。後人對曾鞏的評價深受朱熹的影響,認為曾鞏的文章既明道理,又自然平近,且規範端正,可以作為範本學習和效仿。曾鞏的經典地位,由此逐步確立起來。明代萬曆年間,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全書164卷,收文1450篇,多次再版,在明代後期文壇上引起了廣泛轟動。
  • 唐宋八大家,誰的官職最大!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末茅坤承朱右、唐順之二人之說,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被列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主張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 曾鞏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唐宋八大家裡的曾鞏名氣最小,有一些人甚至還調侃說他是湊數,其實這是很多人理解,曾鞏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他散文完全繼承了歐陽修的文風,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所以說他能夠入選唐宋八大家,那也是實至名歸。
  • 唐宋八大家與元曲四大家(助推宋元文化的大家)
    唐宋八大家,八大智慧,八種高度!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
  • 唐宋八大家,一半是科舉落榜生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唐宋文壇之上,曾經有著八位赫赫有名的巨擘:唐宋八大家(分別是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就文章而言,他們可以說是代表了唐宋文壇的最高水準,用才華橫溢來形容他們一點也不過分。可是你知道嗎?
  • 千古文心寫山河,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負盛名的矩陣,以一種極富「概括性」與「啟迪性」的文化特質,為後世中國文人佇立了高山仰止的思想高度和綿延千載的生命能量。
  • 千古文心寫山河|遼寧省博物館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負盛名的矩陣,以一種極富「概括性」與「啟迪性」的文化特質,為後世中國文人佇立了高山仰止的思想高度和綿延千載的生命能量。
  • 2021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唐宋八大家及代表作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1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唐宋八大家及代表作,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行測涉及的知識點包羅萬象,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更好的應對2021國考,今天寧夏華圖小編幫你們整理了唐宋八大家及代表作常識
  •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
  • 都知道「唐宋八大家」,那「明清八大家」都有誰?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名聲如雷貫耳,共同撐起了中國文化的唐宋盛世。「唐宋八大家」之名,始於明代「唐宋派」古文家茅坤所編的《唐宋八大家文鈔》。那麼,在另一個堪稱文化勃興時期的明清時代,有沒有具備類似地位的文學家可以並稱呢?
  • 2020年公務員考試考點常識:唐宋八大家
    行測知識判別考點規模很廣,一般包含政治、法令、經濟、人文、地輿、科技、日子等方面,需求小夥伴們長期不間斷的堆集。今日給大家帶來的知識相關考點是「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我們」。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唐宋八大家及代表作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唐宋八大家及代表作」。唐宋時期社會繁榮穩定,詩詞歌賦也非常的豐富,所以這時期的文學作品反而稍顯暗淡,但是這時期也出現了一些文學大家,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唐宋時期的集大成者及其代表作,以供大家記憶。
  • 「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什麼是韓愈?且看蘇軾怎麼說
    曾鞏,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的文章代表著古文領域的最高成就。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是韓愈嗎?(韓愈)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很不屑:這還用問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八人當中韓愈年齡最大、輩分最高!倘若你也想當然得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誠然,八大家中只有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他六位都是宋朝人,而韓愈又比柳宗元年長五歲。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此外,展覽名錄也出現了一些當代作品。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的展覽亮點確實不少,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很不容易,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用心,名跡較多,「不過感覺有部分展品用以釋讀這一主題還是有些牽強。」
  • 負有盛名的唐宋八大家,竟無一人中前三甲?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東。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官監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