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平衡能力差,稍有不慎就會跌倒,常常因為跌倒而導致骨折,骨折會造成活動受限,誘發肺部感染、褥瘡、血栓或泌尿系統感染等。骨折常常發生在髖關節、手腕以及脊椎骨等,降低生活質量,甚至會導致癱瘓,因此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什麼時候老年人最易摔倒?
1、早晨起床時
早晨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時間段,無論是血糖還是血壓都不穩定,易出現眼花、胸口悶痛以及頭暈等。早晨睜開眼睛後,先在床上靜靜地躺一分鐘再緩慢坐起,然後再到床邊使得兩腳放在地上,這樣能避免腦缺血導致摔倒。
2、洗澡的時候
老年人身體比較虛弱,平衡能力又差,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和心臟,若洗澡間空間狹小,地面又溼滑,特別容易摔倒。因此洗澡地面儘量用防滑瓷磚且鋪上防滑墊,洗澡時間控制在15分鐘,不能把浴室門反鎖。洗澡時儘量帶防滑的小板凳,坐著洗澡不僅能省力氣,而且能避免摔倒。
3、接電話時
大部分老年人聽到電話聲鈴響就會出現條件反射性緊張,希望第一時間接聽,這樣往往忽略肢體動作的協調性。老年人不能把座機放得太高,儘量放在經常活動的範圍內。聽到電話響時不能著急接聽,一定要注意動作緩慢,不能太著急。
4、起夜時
起夜時血壓發生變化,會使得腦供血不足,導致老年人出現短時間的頭暈。再加上晚上光線昏暗,老年人視力差,最容易摔傷。儘量在床邊放一個小夜燈,清除房間過道中的雜物,在衛生間放扶手和防滑墊。腿腳不好的老年人起夜時,儘量把家人叫醒幫忙。
5、坐扶梯的時候
老年人的肢體不協調,乘坐扶梯時把握不好節奏可能會摔倒。儘量乘坐直梯,若只能選擇扶梯,應該讓雙腳打開和肩膀一樣寬,然後緊緊抓住扶手。去超市購買東西時儘量不要用購物車,因為推車乘扶梯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6、等車的時候
長期站立和排隊,往往使得老年人體力不支,再加上公交車進站時身體快速移動,人口密集擁擠,最易摔倒。出門的時候儘量隨身攜帶摺疊拐杖或小板凳,等車時不能一直坐著或站著,不妨多活動活動關節。
溫馨提示
改變居家的環境,選擇防滑地磚和防滑墊,衛生間加裝扶手等。老年人應多加強平衡感訓練,做有氧運動時,搭配肌肉力量訓練,這樣能增強雙腿肌力避免跌倒。老年人可以多做一些訓練下肢肌肉的運動,首先採取下蹲位,深呼吸且慢慢地呼出,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肱四頭肌上,然後再緩慢站起來。另外要多訓練平衡力,保證身體安全的條件下,做單腿站立鍛鍊。具體的方法是採取站立位,雙腳打開和肩膀一樣寬,緩慢把一側的下肢抬起來,盡最大限度維持站立的時間。鍛鍊時雙上肢可以適當的活動,這樣能維持平衡性,但不能由他人攙扶或扶住固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