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20】CAMI研究:我國心梗發病呈現年輕化、老齡化和農村化趨勢

2020-12-22 健康界

在近期召開的中國心臟大會(CHC2020)中國心血管隊列與臨床註冊研究專題研討會上,來自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冠心病診治中心的許海燕教授系統介紹了中國急性心肌梗死註冊(CAMI)研究的新進展。

許教授指出,我國地域遼闊,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特點、就診方式和條件、治療模式、治療效果在不同人群及不同類型醫院間存在較大差異。

中國急性心肌梗死註冊研究是一項基於中國各省三層級醫院、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信息開展的多中心、前瞻性註冊研究。該研究覆蓋我國31省,於2013年1月啟動,連續登記發病後7天內在各級醫院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並進行了為期2年的隨訪。

該研究顯示,20世紀70年代以來,40年間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齡、性別、農民比例、卒中史、既往心肌梗死史及糖尿病患者比例發生了巨大變化,呈現出年輕化、老齡化、農村化的趨勢。

隨著生活方式及社會經濟狀態的改變,體力活動及不良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當前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誘發因素。

比如,中國急性心肌梗死的年輕男性血脂異常的患病率明顯較高,表明年輕男性患者可能更有必要進行強化降脂幹預。

此外,通過對我國各級醫院急性心肌梗死診治現狀的分析,研究提示,大小城市急救及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中國僅三分之二的在發病12小時到達醫院STEMI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療,與歐美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各級醫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存在明顯差異,縣級醫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率較低。

此外,許多患者發病後並未及時就醫,求助於急救車的比例明顯偏低,且對再灌注治療獲益的認識不足。

研究發現,中國有32.6%的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在症狀發作12小時後才來醫院,失去了再灌注治療的機會。

基於以上結論,許海燕教授對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治提出了以下4點建議:

(1)在患者教育上,應向患者明確緊急、就近就醫的重要性,同時強調再灌注治療的獲益;

(2)在醫療公共服務方面,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急救及緊急就醫轉運系統;

(3)對醫生而言,應仔細識別診斷、評估獲益與風險,積極開展再灌注治療;

(4)對於醫院管理者而言,應建立完善快速通道並加強醫護培訓。

 

相關焦點

  • 馬拉度納從發病到去世,僅12分鐘,突發心梗到底有多可怕?
    從發病到去世僅12分鐘。突發心梗到底有多可怕,你知道嗎?冬季是心梗的高發季節,這種疾病在歐美國家最常見,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死於心梗,而我國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每年至少新發50萬,現在已知的患者人數至少有200萬。
  • 我國糖尿病發病群體年輕化趨勢明顯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病群體年輕化趨勢明顯。今年4月,由中國醫科大學、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合作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在我國,18至29歲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達2%,30至39歲人群達6.3%。更醒目的是,國際糖尿病聯盟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已經超過1億人,居世界第一。
  •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開展「心梗救治日」義診宣教活動
    今年11月20日,是我國第7個「心梗救治日」,今年主題是「心梗撥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當天上午,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在門診大廳開展義診宣教活動,旨在幫助市民牢記兩個「120」——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把握黃金救治120分鐘,做好心梗防治。  據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許開祖介紹,急性心梗以胸痛作為主要症狀,特別是中老年人,對於胸痛要高度重視。
  • 扒了幾十篇論文,終於發現癌症發病的兩大趨勢!普通人如何應對?
    面對這種觸目驚心的數據,說不擔心那是假的,所以昨天我查閱了知網的數十篇論文,終於發現了近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的兩大趨勢,一起分享給大家。 一、癌症發病,愈發年輕化 據統計,不少癌症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年輕群體中的發病率逐年走高,特別是40歲以下的人群,不論男女,整體發病率上漲都十分明顯
  • 10Days關愛「中國脊梁」 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
    10Days關愛「中國脊梁」 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 時間: 2018-03-29 09:50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希文 近來周董得償所願,陸續生下女兒小周周(Hathaway)及兒子Romeo
  • 快速識別心絞痛,遇到心梗也別慌
    來源:微信公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冠心病為代表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逐年升高,有數據指出,我國每年新發心梗60萬例,死亡率在30%以上,並呈現年輕化趨勢。
  • 連續兩位20+年輕人猝死,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2021,開年第一天,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中凌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突發心梗,不幸離世,年僅25歲; 1月4日凌晨1點半,某知名公司員工下班回家路上疑因心梗突發,深夜猝死,年僅23歲…… 兩條年輕的生命的逝去,不僅是對兩個家庭的重大打擊,也在警示我們心肌梗死的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
  • 揭示殘酷事實,癌症逐漸年輕化!最近10年,年輕人患癌數量正不斷增加
    全球癌症發病率不斷增長,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既反映了人口的老齡化和增長,也反映了癌症主要危險因素的流行和分布的變化。總體來說,癌症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升高,人均壽命越長的國家癌症發病率也越高。近年來,全球癌症發病率不斷增長,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既反映了人口的老齡化和增長,也反映了癌症主要危險因素的流行和分布的變化。
  • 來看看遇到心梗、腦梗 腦出血病人發病時該咋辦
    原文:突然,你感覺胸口有一股劇痛,並且開始蔓延到手臂和下巴。 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徐予:這是典型的冠心病症狀,不過有些胃疼、牙疼,都可能是冠心病的前兆。比如,如果是心梗導致的牙疼,通常3分鐘左右疼痛就會消失,如果是牙周炎則不會這麼短時間就好。
  • 預防胃腸道出血,中國六成心梗患者用藥不合理!CAMI研究新分析
    抗血小板和抗栓治療是急性心梗治療的基石,但同時會有出血風險。因此,歐美指南均建議出血高危患者採取藥物預防胃腸道出血,尤其是應用質子泵抑制劑(PPI)。近期,一項基於中國急性心梗(CAMI)註冊登記研究的新分析顯示,在我國急性心梗患者中,近七成用藥預防胃腸道出血,但僅40%左右的患者合理用藥。
  • 中國急性心梗規範治療,5年進步巨大,但遠未達到指南要求……
    報告顯示,我國2002~2017 年急性心梗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勢,從 2005 年開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2013 年農村地區急性心梗死亡率超過城市平均水平。
  • 小心心梗「找上」年輕人
    過去只要提起心肌梗死(簡稱心梗),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老年病。然而,隨著年輕人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養成,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如今心梗已經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經檢查,該男性確診急性心梗發作,因為到醫院就診及時,半小時後經過心臟支架介入手術疏通血管後,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目前身體情況已趨於穩定。該男性今年剛滿40歲,體型偏胖,平時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尤其愛喝碳酸飲料,常年將碳酸飲料當水喝,導致肥胖和血脂偏高,突發心梗。
  • 中國農村醫療行業市場現狀研究與未來前景趨勢報告(2020年)
    **年,中國官方還將加快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新農合經辦服務,開展利用人均15元左右的新農合基金購買大病保險試點,農村醫療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中國農村醫療行業市場現狀研究與未來前景趨勢報告(2020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農村醫療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農村醫療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農村醫療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去世,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1月2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媽媽發文證實女兒去世消息,年僅25歲,死因疑似心梗猝死。孫僑潞媽媽還表示:「我在這裡懇求大家,不要做過多的揣測和評價,逝者已逝,謝謝大家了……如果在另一個世界的她聽到了這些話,該有多難過?」
  • 急性心肌梗死後,心臟病發病風險升高?看看中美兩方專家怎麼說
    近年來,隨著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的廣泛開展和AMI治療指南的積極推廣,美國AMI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呈現逐年下降趨勢[1]。而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中提及,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仍處於持續上升階段。據2017年報告顯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位居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
  • 這4個症狀可能是心梗前兆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19日訊 今年11月20日是我國第七個「心梗救治日」。我院急診部在門診大廳舉辦「1120心梗救治日」義診活動,向前來諮詢的患者及家屬發放冠心病科普宣傳手冊,宣講「心梗救治,爭取黃金120分鐘」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急性心肌梗死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規範化救診流程。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並呈現年輕化趨勢。
  • 為什麼宮頸癌 會呈年輕化趨勢發展
    原標題:為什麼宮頸癌 會呈年輕化趨勢發展   宮頸癌,也稱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多見於40~60歲之間的女性,平均年齡為53.8歲,發病隨年齡而增長,絕經期後下降。可近年來,宮頸癌患者卻有不斷年輕化的趨勢,為什麼宮頸癌呈年輕化趨勢呢?   宮頸癌向年輕化發展與早婚、過早性生活及性生活息息相關。
  • 我國社會結構變遷呈現新特點
    例如,在人口結構方面,以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從7%增加到14%所需的時間為例,法國用了115年,美國、英國用了40多年,而我國只用了23年,造成了「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1978年以後,我國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在計劃生育政策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人口老齡化又不期而至。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開始調整計劃生育政策,2015年起國家允許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孩子。
  • 路孚特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芳:財富管理者呈現年輕化趨勢
    中國資管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的風口在哪裡?來自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和學界大咖也展開了熱烈討論。「如今,理財者和財富管理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他們都在用線上的方式進行更高效、更實際的溝通。這在十多年前簡直是不可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