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伊州區:線上線下融合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

2020-12-22 新華網新疆頻道

  12月17日,記者在伊州區二堡鎮火石泉村文化服務中心內看到,參加2020年度伊州區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葡萄種植培訓班的學員們正分批次領取智慧型手機。電信公司客服人員現場將手機卡開通並裝入手機發放到學員手中。「手機每月含300分鐘通話和10G流量,足夠我上網學習了。」第一個領到免費手機和手機卡的火石泉村1組村民馬延銀高興地說。

  新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哈密市伊州區分校(以下簡稱伊州區農廣校)校長馮大江介紹,為落實好《2020年哈密市實施自治區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伊州區農廣校從今年10月起,根據農民生產經營現實需要,分別在二堡鎮、七角井鎮、五堡鎮、花園鄉、南湖鄉等鄉鎮陸續開辦了葡萄、哈密瓜種植以及鄉村動物防疫員等8個培訓班,通過理論學習、現場操作、觀摩交流等方式提高農民的職業素質,以滿足鄉村振興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

  「國家對農民培訓投入力度非常大,農民對學習現代種植、養殖技術的積極性和熱情也非常高,今年我校計劃培訓220人,目前已培訓227人,培訓分批分階段進行,重在提高學員們的實踐能力。」馮大江說,根據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伊州區農廣校還積極推行線上線下融合培訓,利用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和「雲上智農」等信息化平臺,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在線學習、在線服務和在線管理。今年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和中國電信新疆分公司合作,由新疆電信分公司免費提供智慧型手機和線上服務,手機卡1年的套餐費全部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補助,今後學員們可以通過線上平臺獲得技術諮詢、政策落實、創業引導、信息共享等全程培訓服務,形成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高素質農民創業興業的良好局面。

  二堡鎮火石泉村三組組長艾山·牙合甫是此次二堡鎮葡萄種植培訓班的班長。艾山告訴記者,全班有學員56人,均為二堡鎮農民,根據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和個人時間安排,全班分兩個小班授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很豐富,特別是田間管理實際操作非常受歡迎,領到手機後還可以用手機學,有不懂的地方老師在網上教。我們村70%都種的葡萄,想提高收入必須掌握科學技術,所以大家報名參加培訓都很積極,有些沒報上名還等著下一次開班呢。」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時期我國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五百萬人
    光明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李慧)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12日在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辦學領導小組會議上表示,今後農民教育培訓在方式方法上既要接地氣,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進,也要求創新,讓老百姓願意學、方便學。要抓好觀念、內容、方式等「三個轉變」,提高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質量。
  • 哈密市伊州區2020年秋季一年級網上預報名公告
    伊州區2020年秋季一年級網上預報名公告為了做好哈密市伊州區2020年秋季開學準備工作,經區教育局研究並報請區委、區政府批准,2020年秋季城區學校小學一年級實行網上預報名,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預報名原則根據劃定學校預報名範圍,按照「房戶一致優先
  • 高素質農民培訓助推鄉村振興
    為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發揮他們在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扶貧和生產經營中的示範引領作用。12月14日——12月20日,由湛江市農業農村局主辦,湛江市農業經濟管理幹部學校承辦的「2020年湛江市高素質農民培訓班」開班,正式開啟了我市高素質農民培育新裡程,145名優秀的企業家、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參加了培訓。
  • 濱州「三農」故事,濱州萬餘名農民成為高素質農民
    從2014年開始,我市以高素質農民培訓教育為抓手,已先後培育高素質農民14000餘人,壯大了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農民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賦能,充分激發農村地區和農民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為鄉村振興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我縣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中蜂養殖培訓
    本網訊(通訊員田偉)1月6日上午,由縣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的高素質農民培育中蜂養殖培訓班在來鳳縣農廣校正式開班,來自我縣養蜂企業的員工和蜂農共100人參加培訓。此次培訓為期1周,聘有專業養蜂能人進行養蜂專題講座及蜂箱實踐操作,主要圍繞中蜂蜂群擴繁培育、養殖病蟲害防治、蜂產品精深加工、蜂產品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環節進行培訓;組織學員到同行業先進基地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我縣養蜂企業和蜂農的養殖水平。編輯:曹徵服【來源:鹹豐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關於新疆哈密市伊州區二堡鎮以北砂石礦區3號砂石礦採礦權等2個...
    2020年10月23日,按照《哈密市自然資源局伊州分局採礦權掛牌出讓公告》程序,新疆哈密市伊州區二堡鎮以北砂石礦區3號砂石礦採礦權等2個採礦權在哈密市土地礦產資源儲備交易中心以掛牌方式出讓成交
  • 宗慶後談電商: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發展趨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將成為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能夠降低成本,二是維護原來的供應體系,三是收益更穩定,與企業的合作也更加持久。」電商有助於打破農村長期以來信息閉塞的局面,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政府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體系,加強農村電商品牌培育,提高農民的電子商務技能,促進農民增收,搞活農村經濟。第二,未來電商將進一步融合線上與線下渠道。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開始意識到線下渠道的不可替代性,紛紛加入線下布局。
  • 大學習、大培訓、大宣傳 | 伊州區住建系統集中學習「三本白皮書」
    12月29日,伊州區住建系統開展《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與人權保障》《新疆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三本白皮書「大學習、大培訓、大宣傳」活動。在伊州區環衛處三樓會議室,哈密市社會主義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徐志勇就三本白皮書內容,以親身經歷,談感受、談家鄉變化、談奮鬥歷程,引導全體黨員幹部深刻領悟黨中央的關心關懷,始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爭當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先鋒模範。
  • 河南桐柏縣:舉辦「香菇栽培技術」培訓班 培育高素質農民
    為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速度,培養現代農業帶頭人,為河南桐柏縣埠江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11月13日,由桐柏縣農業農村局主辦、埠江鎮政府協辦、桐柏縣文山職業培訓學校承辦的埠江鎮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第一期順利開班。此次培訓班主要向群眾講授了「香菇栽培技術」等內容,參加培訓班的人員主要為各村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的貧困戶和農戶。
  • 北京培訓機構線下複課在即,「線上+線下」融合成新常態
    最近,精華學校青雲校區門口的公示欄多了一張「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責任承諾書」——本周一,經自查自評、書面申請、教育部門驗收後,精華學校線下校區達到複課標準,面向學生家長作出公開承諾。暫停幾個月的線下培訓機構重新開張。
  • 哈密市伊州區:細心精心暖心服務 助企業開足馬力生產
    這家位於哈密市伊州區的公司和其他生產型企業一樣,得益於政府出臺的一攬子優惠措施和「保姆式服務」,正在緊張有序生產。伊州區石油新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建梅說,石油新城街道努力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深入企業開展送政策、送文化、送溫暖活動,同時加強企業協調保障工作,細心精心暖心服務,及時解決企業訴求,切實保障企業職工合法權益。
  • 英山縣「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與教研創新培訓會」召開
    為提高教師信息化條件下教學能力,適應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新常態需求, 6月5日,英山縣教育局教師管理股組織的「新常態新思考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與教研創新培訓會」在縣實驗小學召開。這次培訓會,是該縣教育局藉助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國教研網、中國教師研修網 「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與教研創新」雲論壇暨「知行雲課堂」「知行雲教研」公益項目組織召開的。
  • 加快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降低企業流通成本,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市委五屆九次全會也提出,要健全現代流通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原標題: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重要支撐。入選2020年度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扶貧先鋒人選的王廷強,是河北廣順園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馮家寨村的農民。2009年開始創業的王廷強,先後建成紅薯脫毒育苗基地2000畝、繁育紅薯苗的聯動玻璃大棚10000平方米。為提高技能,王廷強參加廣宗縣農廣校高素質農民培訓,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上。
  • 培育「藍領農民」注入「技能力量」——山東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
    2019年以來,山東省人社部門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把農村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子女、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等群體作為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圍繞山東農業「新六產」發展,把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目錄,著力培育一批掌握先進實用技術的「藍領農民」。強化「頭雁」引領 賦能人才培育「培訓班非常有用。
  • 2020年宣漢縣高素質農民培育畜禽養殖班走進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9月15日,宣漢縣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畜禽養殖班)走進達州職業技術學院。來自全縣正在從事畜禽養殖的業主和部分退伍軍人共計40名學員參加培訓。宣漢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青春介紹了宣漢畜禽養殖的相關情況,強調了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意義,並就此次培訓提出要求,一是要端正學習態度,珍惜機會,靜下心來學習,爭取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二是要注重個人形象,遵守培訓紀律,服從培訓機構和班級管理;三是注意交通、人身、財產安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 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
    為培育壯大「網際網路++」消費新模式,搭建對接平臺,推動實體商業與電商、新媒體等合作,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6月16日,市商務局舉辦全市實體商業電商直播交流分享會。對助力全市實體商業發展新零售,拓展線上銷售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這次交流分享會中,一些成功的電商案例讓我記憶深刻。」
  •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新消費趨勢顯現
    央視網消息:今年以來,疫情限制了很多線下的消費場景,同時也加速了新型消費的蓬勃發展。在北京一家少兒編程教育機構,一堂線上的編程課正在進行。
  • 我國將抓好「三個轉變」提高農民教育培訓質量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於文靜)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12日表示,今後農民教育培訓在方式方法上既要接地氣,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進;也要求創新,讓老百姓願意學方便學。要抓好觀念、內容、方式等「三個轉變」,提高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質量。
  • 哈密市文體廣旅局2020年工作總結暨2021年工作計劃
    傳統工藝工作站組織開展培訓20期,其中刺繡14期,剪紙4期,葫蘆畫雕刻2期。四是發揮文化引領作用,促進文化繁榮。疫情期間,組織文化工作者創作歌曲、戲劇、書畫、詩朗誦等文藝作品,在中國新聞網講述哈密繡郎以「藝」戰「疫」的故事,開啟「雲端」服務,「溫暖發聲,共抗疫情」抗疫作品線上朗讀、「雲遊哈博」等線上活動,助力文化服務抗疫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