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我國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五百萬人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光明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李慧)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12日在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辦學領導小組會議上表示,今後農民教育培訓在方式方法上既要接地氣,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進,也要求創新,讓老百姓願意學、方便學。要抓好觀念、內容、方式等「三個轉變」,提高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質量。

  今年是中央農廣校建校40周年。經過多年發展,農廣校已成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體力量、「三農」政策宣傳的重要窗口、農村農民服務的有效渠道。1980年,原農業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聯合組建了中央農廣校。後來,聯合辦學部門逐步增加到17個,中央和省市縣都建立了農廣校,形成部門聯動、上下貫通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民教育培訓成效顯著,五年來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500萬人,直接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11萬人,涉農高等職業教育首次面向農民擴招3.5萬人,全國農民教育培訓整體邁上新臺階。截至目前,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約2254萬人,其中高素質農民超過1700萬人,90%的人從事農業生產5年以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農民隊伍規模持續壯大。

  「農民教育培訓是一個春風化雨、成風化俗的過程。」唐仁健表示,今後要轉變觀念,課程設計、培訓安排都要從農民需求出發,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從任務型向服務型轉變,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讓農民學得會、用得上、真管用。

  同時,培訓內容要相應轉變,從突出產中向全鏈條拓展,從突出一產向一、二、三產融合拓展,從突出生產向經濟社會全領域拓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農民教育培訓的方式也要隨之轉變。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地方就是通過手機視頻等方式把春耕技術送到了家中。」唐仁健說,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從以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從灌輸式向參與式互動式轉變,更好滿足農民多樣化學習需求。

【責任編輯:侯歆鈺】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時期末我國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0萬人以上
    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攝  農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體,農民職業化是農業基本現代化的重要指標。自2012年以來,相關部門就啟動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當前,一批能創新、敢創業、有技術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正在引領著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農業部日前印發《「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數量要發展到2000萬人。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原標題: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重要支撐。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自2014年開始進行高素質農民培養試點,通過練內功、聚外力「兩條腿」走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不斷創新培育機制,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不斷取得喜人成績。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培養高素質農民25.4萬人,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及農業產業脫貧致富帶頭人正在形成規模。
  • 河南桐柏縣:舉辦「香菇栽培技術」培訓班 培育高素質農民
    為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速度,培養現代農業帶頭人,為河南桐柏縣埠江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11月13日,由桐柏縣農業農村局主辦、埠江鎮政府協辦、桐柏縣文山職業培訓學校承辦的埠江鎮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第一期順利開班。此次培訓班主要向群眾講授了「香菇栽培技術」等內容,參加培訓班的人員主要為各村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的貧困戶和農戶。
  •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系統培訓農民3000多萬人
    目前,該校已發展成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體力量、「三農」政策宣傳的重要窗口、農村農民服務的有效渠道,培養了一批高素質農民,推廣了一批先進實用技術。40年來,中央農廣校教育培訓體系不斷健全,手段不斷豐富,功能不斷強化,累計制播廣播電視節目3萬多小時,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4億人次,培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農民近600萬人,系統培訓農民3000多萬人,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疫情防控期間,中央農廣校通過雲上智農開展技術培訓2000多萬人次。
  • 哈密市伊州區:線上線下融合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
    12月17日,記者在伊州區二堡鎮火石泉村文化服務中心內看到,參加2020年度伊州區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葡萄種植培訓班的學員們正分批次領取智慧型手機。電信公司客服人員現場將手機卡開通並裝入手機發放到學員手中。「手機每月含300分鐘通話和10G流量,足夠我上網學習了。」第一個領到免費手機和手機卡的火石泉村1組村民馬延銀高興地說。
  • 我縣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中蜂養殖培訓
    本網訊(通訊員田偉)1月6日上午,由縣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的高素質農民培育中蜂養殖培訓班在來鳳縣農廣校正式開班,來自我縣養蜂企業的員工和蜂農共100人參加培訓。此次培訓為期1周,聘有專業養蜂能人進行養蜂專題講座及蜂箱實踐操作,主要圍繞中蜂蜂群擴繁培育、養殖病蟲害防治、蜂產品精深加工、蜂產品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環節進行培訓;組織學員到同行業先進基地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我縣養蜂企業和蜂農的養殖水平。編輯:曹徵服【來源:鹹豐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2020年宣漢縣高素質農民培育畜禽養殖班走進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9月15日,宣漢縣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畜禽養殖班)走進達州職業技術學院。來自全縣正在從事畜禽養殖的業主和部分退伍軍人共計40名學員參加培訓。宣漢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青春介紹了宣漢畜禽養殖的相關情況,強調了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意義,並就此次培訓提出要求,一是要端正學習態度,珍惜機會,靜下心來學習,爭取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二是要注重個人形象,遵守培訓紀律,服從培訓機構和班級管理;三是注意交通、人身、財產安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 2020年全省高職擴招培育高素質農民4000人!
    採取個人自願報名、各地擇優推薦和院校積極配合的方式,面向全省招收高素質農民4000人。各地組織報名時可由考生自主報名,不受計劃限制,但各地和承辦院校須完成下達招生計劃數量。各培養院校招錄計劃表見下圖↓↓↓
  • 高素質農民培訓助推鄉村振興
    為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發揮他們在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扶貧和生產經營中的示範引領作用。12月14日——12月20日,由湛江市農業農村局主辦,湛江市農業經濟管理幹部學校承辦的「2020年湛江市高素質農民培訓班」開班,正式開啟了我市高素質農民培育新裡程,145名優秀的企業家、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參加了培訓。
  • 濱州「三農」故事,濱州萬餘名農民成為高素質農民
    高素質農民張軍說,通過農廣校的培訓和多年的自我摸索,現在張軍的種植基地規模達203畝,今年葡萄總產值1200餘萬元,帶動農民收入明顯提高,輻射區面積達1050畝。像張軍這樣通過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開眼界、長見識、強本領的農民還有很多,霑化「創業路上的超齡大姐」張宗翠、博興「黃土地裡的挖金人」耿金光、鄒平「問土地要效益」的鄭德光......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基礎。通過農民培訓強化扶智、扶志,激發農民群眾內生動力,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 藍田縣農廣校: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是藍田縣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第七個年頭。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人才是基礎。2019年農業農村部提出大力培養高素質農民,為此藍田縣農廣校堅持發展高素質農民隊伍,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
  • 武陵區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訓班順利開班
    紅網時刻常德12月9日訊(通訊員 聶健 王雪生)為紮實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提升農民整體水平,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2020年12月7日上午,武陵區2020年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班在武陵區委黨校正式開班,武陵區農業農村局、常德市創源職業培訓學校相關領導出席開班儀式,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企業負責人、種植大戶為主的50名學員前來參訓。本次培訓分為集中培訓、基地實訓和外出學習等環節。
  •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
    今天,我們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邀請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雲先生,總經濟師魯波先生,省畜牧獸醫局總獸醫師張乃清女士介紹「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推進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培養高素質新農人 助力中藥材產業化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高素質農民培育是國家農民教育培訓的系列工程,是實現鄉村人才振興、強農興農的根本,是實現中藥材產業化的固本強基工程。河南科技學院積極響應省政府部門號召,自2009年參與農民教育培育以來,已累計培訓新農人近3000名,成為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的示範校。
  • 「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回望「十三五」,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推進脫貧攻堅,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中國減貧方案和減貧成就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有國外媒體評價:「對中國而言,2020年將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將實現脫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國,國家幫助每個人實現自己的夢想,並將每個人的追求和諧地融為一體,匯聚成『中國夢』。」
  • 職業教育每年培養千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記者從8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200餘個專業和10餘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次。「十三五」期間,我國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農人」領跑...
    原標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農人」領跑鄉村致富路去年11月底,江蘇南通啟東市王鮑廟橋村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當家人」倪忠輝在北京捧回了「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能獲此殊榮,要特別感謝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幫助我更好地帶著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倪忠輝說。
  • 慶陽: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舉報   (慶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張慶寧 西峰臺 環縣臺 )入冬以來,我市利用冬季農閒時間,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
  •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培育現代化都市圈
    [摘 要]        培育現代化都市圈是堅持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進一步調整優化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推動城市群主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重點分析了我國城鎮化空間格局的特徵和趨勢,辨析了都市圈、城市群與新型城鎮化的內在邏輯關係,並分析了我國都市圈培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培育現代化都市圈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 4方面看「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性躍升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盤點「十三五」,展望「十四五」。12月3日,第二場「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聚焦「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