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貴州教育彎道取直的「加速器」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6日電 題:教育信息化:貴州教育彎道取直的「加速器」

  作者 楊雲

  「這兩年,我一直在思考,對貴州這樣一個西部欠發達地區來說,如何縮小同中東部發達地區的英語教育水平差距?」貴州理工學院大外部副主任周麗告訴記者,「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機會,這是實現『彎道取直』的機遇,必須抓住、抓好。」

  在國家倡導「網際網路+」的背景下,「網際網路+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旋律。有22年一線教學經驗的周麗,談起教育信息化有自己的感受,「信息技術的全面滲透,將深刻地影響教育,引起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育組織方式的改變。」

  「怎麼做?通俗講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具體來說,一手抓教學方式的轉變、一手抓支撐。」周麗認為,「教學方式的轉變,主要是抓應用、抓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促使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的轉變,促使從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到網絡環境下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學習空間為基礎,依託各種教學學習終端,利用微課、混合式教學、個性化教學等方式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的教學活動。抓支撐,既要抓多媒體互動教室的建設,又要抓優質教育資源和管理平臺的建設,這都是應用的基礎和保障。」

  聲音是英語,畫面卻是《西遊記》片段,視頻中的配音由幾位大二年級學生完成,這是他們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提交的口語作業。依託網絡教學平臺,貴州理工學院於2013年9月首批學生進校開始,就將「網際網路+教學」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改革,積極引入「英語在線寫作平臺」作為輔助手段,實現了無紙化作業、網絡化溝通、信息化教學。

  通過基於學生語言認知狀況分析的「大數據」,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性、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大網絡。基於語料庫的「英語在線寫作平臺」,通過大數據加強學生英語輸出能力的形成性評估,培養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平臺可以自行對學生提交的網絡作文進行批改,學生根據網絡批改情況反覆修改後又可以多次提交。學生和平臺的互動,將基本的語言錯誤解決掉,提高了作文的正確性和可讀性。

  「網際網路+教學」的模式,切實讓學生嘗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甜頭。2013級製藥工程學院的學生馮婉寧認為,「網際網路英語教學使聽、說、讀、寫等平時分開來完成的教學任務現在在同一個教學平臺上實現了立體融合,尤其是在加強口語訓練方面,作用更是強大,以前不敢說、不願說、不好意思說英語的『絆腳石』被搬走了,我們開始從小聲說英語到大聲說英語、從『啞巴英語』到流利說英語!」

  「『電子作業』替代了傳統的『交作業本』,還避免了大量紙質資源的浪費。」大外部教師徐麗丹說,「不僅如此,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第一手數據散落在學生作業本中,很難統計分析,而現在可以通過網絡實現統一的收集,就像為教學過程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數據檔案,也為教學科研水平提升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撐。」

  「大外部30名教師,面對6000餘名學生,如沒有教育信息化手段,完成教學任務難度可想而知。」周麗認為,「『網際網路+教學』的模式,將教師從繁重低效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倒逼教師積極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我們學校的英語教學真是高大上。」「豐富的視聽說寫教學功能,給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視覺與聽覺衝擊。」「我們以為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東部地區的專利,沒有想到西部高校也具備這樣的能力水平。「『網際網路+教學』打破了教學的時空限制,在課上課下都可以開展英語教學互動。」很多學生體驗後這樣讚不絕口。

  在「網際網路+教學」的模式中,大學生變得容光煥發、精神抖擻。因為要提交可分享的視頻作業,大家變得很「自戀」,很多同學為了製作出一份滿意的英語視頻和音頻,一次次修改臺詞並糾正發音。

  大學生通過參與網絡學習,更加願學、樂學,也因為一起製作和提交網上作業而懂得合作和溝通。從2014年9月到2016年11月,貴州理工學院共有13021名學生(人次)註冊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在「英語在線寫作平臺」上提交網絡作文83297篇次。

  「教育信息化對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對教育創新發展、均衡發展、優質發展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教育信息化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有效手段。」貴州理工學院分管信息化建設的副校長梁傑認為,「教育信息化通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建立長效的機制來實現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

  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面的深度融合」,即逐步把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完)

相關焦點

  • 貴州構建教育信息化發展新格局
    「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仍如火如荼進行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向交流周致賀信,稱「包括教育在內的人文交流合作正在成為中國-東協關係的新支柱。」本次交流有近300項活動,將遍及中國和東協各國主要城市。其中,貴州作為歷屆交流活動的主辦地,成為國內外智囊們了解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
  • 貴州銅仁:發展教育大數據 助推教育信息化
    貴州銅仁所建設的「中國西南教育大數據應用中心」,以建設西南地區智慧教育標杆區域、成為全國「網際網路+教育」的優秀示範區為目標,力爭將銅仁教育大數據應用打造成貴州乃至西南教育大數據應用的一張靚麗名片。  實踐信息化戰略 建設教育大數據應用中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貴州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銅仁市委、市政府於2016年5月出臺了《中共銅仁市委銅仁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的意見》,意見將「實施智慧教育工程」列入主要任務,明確提出「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促進教育體系數位化、網絡化
  • 貴州教育信息化排名進入全國前十 670.7萬學生在疫情期接受線上教育
    8月20日,記者從中國(貴州)智慧廣電綜合試驗區建設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獲悉,《2019年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顯示,貴州教育信息化應用排名從2018年的第21名躍升到第10名。今年疫情期間,貴州通過「陽光校園·空中黔課」進行線上教育,全省670.7萬中小學生接受在線學習,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於中小學生教育教學的影響。近年來,貴州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寬帶網絡校校通」中全省中小學寬帶網絡接入率為97.77%,網絡寬帶達到100M以上的學校達到89.08%。
  • [貴州新聞聯播]貴陽兩教育信息化應用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貴州新聞聯播]貴陽兩教育信息化應用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貴陽兩教育信息化應用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 貴州省教育廳攜手貴州移動打造「網際網路+教育」
    人民網貴陽9月23日訊 昨日,貴州省教育廳與貴州移動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五年,雙方將在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管理及智慧教育雲建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與提升、信息技術和產品研發及推廣、教育與公益活動等八大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 優質教育資源「雲端」共享 貴州移動打造教育扶貧「網絡+」新模式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同時,加快教育發展是改變貴州、挖掉窮根的治本之策,是貴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支撐。
  • 貴州省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現場會召開
    會議總結了黨的十八大和我省實施大扶貧、大數據戰略行動以來全省教育系統推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研究部署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務。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王鳳友,黔西南州州委副書記、州長楊永英,副州長鄧修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公司總經理上官亞非出席會議,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健主持會議。
  • 華中師大專家組調研固始教育信息化2.0示範區建設
    信陽分公司總經理張旻、副總經理方小兵的陪同下,蒞臨固始縣,調研固始縣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制約固始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現狀,教學資源(圖書、微課、試卷、試題等)信息化建設水平,教師常態化教學手段信息化建設水平以及實現教育大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
  • 一起教育科技第二屆新竹獎回顧:農村小學的教育信息化探索
    教育信息化,讓鄉鎮與城市一起,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面對洶湧疫情,黃石四棵小學從零開始,所有老師齊上陣,聽培訓,做課件,確認學生使用情況,僅用了一周時間實現線上直播教學全打通,用科技保證學校停課不停學,用溫暖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 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
    教育信息化是進行現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配置之一的必備條件,是現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配置之一的具體內容,用教育信息化促進現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配置之一是如今的社會的大勢所趨。教育信息化具備更多方面的含義:第一是進行現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配置之一少不了教育信息化,另外教育信息化為現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配置之一所服務項目;第二是相關的的教育局整體規劃信息化規劃;第三是教育場所的各個領域要應用智能化的信息內容技術手段;第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逐步完善和發展趨勢的過程。對於以上教育信息化的特點,提升教育信息化要有整體規劃。
  • 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
    為貫徹落實2012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促進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開展,2014年10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檢查的通知》,在全國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檢查,要求各地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經費保障
  •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成就回顧
    我國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顯著進展。教育部通過實施中西部地區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中心地區高等學校校園網建設工程、下一代網際網路建設工程、教育服務與監管體系信息化建設工程等一系列工作,已經初步形成了教育信息化體系,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形成了良好的支撐環境,為教育變革與創新奠定了技術保障條件。
  • 貴州移動與貴州省教育廳聯合打造「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近日,由貴州移動與貴州省教育廳聯合打造的「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啟動運營,來自省教育界和貴州移動共計200餘人共同見證了貴州省教育信息化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見證了貴州移動與貴州教育界的又一次攜手前行。
  • 教育強國建設,教育信息化是重中之重
    01教育工作優先發展,教育強國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發展基礎教育作為確保和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務,確立了加速推進現代教育信息化、建設規劃教育強國的大方向,明確提出了教育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規範要求,為我國基礎教育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 「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研究
    我國將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納入教育對外開放的整體戰略,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部署,紮實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國際合作。2015年5月在中國青島舉辦了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助力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協作發展,並達成了首個以國際教育信息化為主題的全球性宣言——《青島宣言》,充分彰顯世界各國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願景。
  • 教育部發布《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
    教育部網站日前發文稱,為貫徹落實2012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促進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開展,2014年10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檢查的通知》,在全國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檢查,要求各地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
  • 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今天由省信息化專家吳永平老師和電教站胡德海老師為我們講授「教育信息化以及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相關知識。吳老師的講授讓人大開眼界,尤其是在講授智慧數字校園時讓我們親眼看到了未來教育的樣子!胡德海老師親身示範的《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極具可操作性,原來「教育現代化」就在我們身邊。
  • 海雲天舉辦教育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助力貴州教育發展
    並先後與畢節市教育局、銅仁市政府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畢節開展為期5年的精準教育扶貧——「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價」工程,與銅仁市共建國家級「網際網路+教育」試點和示範區。此次舉辦教育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正是海雲天助力貴州教育發展,推進貴州教育信息化建設之舉。
  • 四川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舉辦「2018年西南地區高師院校繼續教育院長聯席會議」暨「第五屆四川省屬高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協作聯盟會議」
    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秘書長、教育部網絡教育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嚴繼昌教授,四川省高教學會會長、四川省教育廳原副廳長唐小我教授,四川師範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海東,西華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龍漢武,四川農業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黃曉俐,貴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任康民,重慶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李榮、北京東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高雪剛以及來自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四個省份近
  • ...第二批市級骨幹教師、教育信息化骨幹教師、鄉村名師培訓班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及全國、全省、全市教育大會精神,為實現《中共安順市委 安順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建設新時代教育強市的意見》(安市發〔2019〕2號)提出的實施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的戰略目標,7月15日,安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