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來客|王永康書記的兩館之行 ——附我校校史館、鐵人館及大學生講解隊介紹
在校黨委書記賽雲秀和校長李天太的陪同下,一行人參觀了我校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和校史館,王永康書記詳細了解了鐵人王進喜的生平事跡和我校辦學歷程。王永康書記指出,鐵人王進喜是民族英雄,「鐵人精神」感人至深,永不過時,並要求組織市區黨員幹部參觀鐵人紀念館,學習「鐵人精神」。(王永康書記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鐵人精神」是什麼呢?讓油團告訴大家吧!
-
自控入學教育III校史校情教育(一)---參觀鐵人館、校史館
為使新生更好地了解學校發展歷史,學習和傳承鐵人精神,讓鐵人精神在新時代的徵程上煥發活力,增強新生的愛校情懷,激發學子自強精神。2020年10月16日,2020級新生們在輔導員徐宏莉、趙金玲組織下分三批次進入鐵人館、校史館,新生們認真的聽從講解老師的講解。
-
經濟與管理學院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
校史館是緬懷歷史、勵志育人、繁榮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12月25日下午,經濟與管理學院組織學生參觀了校史館。 學生參觀校史館 學生在校史館管理員的引導下井然有序地進入校史館。館內一張張奪目的獎狀,一座座閃亮的獎盃,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塊塊精美的展板無不吸引著學生的眼球。
-
高校校史館是歷史宣傳館,更應是全體大學人的精神故鄉
清華大學校史館嘗試演繹「活的校史」北京交通大學檔案館館長王瑽說,校史是有字之書,更是一所高校不斷發展、奮勇前行的辦學育人的真實歷程。校史不是一個學科,但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程。高校校史館不是一線教學單位,但它是展示學校發展歷程和文化育人的重要窗口與平臺。
-
南京曉莊學院雨花臺志願講解隊「更新換代」 16名女生上崗「就職」
講解隊員們在紀念館前宣誓上崗,決心以熱情的志願精神和優質的講解服務,繼承和發揚曉莊先烈的愛國情懷,努力踐行行知精神。 據介紹,南京曉莊學院「雨花臺志願講解隊」成立於2006年,每年都有20餘名學生志願者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到紀念館為來自各地的參觀者進行義務講解。
-
福建省高校首家VR校史館開館:讓虛擬照進現實
周穎 攝 閩南師範大學VR校史館是福建省高校首家VR校史館。它主要利用了虛擬實境技術,把現存的歷史圖文、視頻資料和虛擬展廳結合起來,以全景再現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體驗者身臨其境重溫學校發展史上的重要歷史時刻,並在重要場景中實現社交互動參與。閩南師範大學VR校史館開館儀式現場。 周穎 攝 VR技術成功引入校園的過程可謂坎坷迭生、費盡心思。
-
學生的心願放進校史館
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第一完全小學的校史館,一面面肅穆典雅的牆上記述著這所百年老校的發展歷史。「咦?這是什麼?」偶然一低頭,一條宛若小溪的池子依牆蜿蜒向前,池子裡放著一顆顆五顏六色、七八歲孩子拳頭般大小的小石頭,有的畫著畫,有的寫滿了字。「這是心願池。」
-
楊振斌視察新落成的校史館和科學館
【本站記者 於姍姍 文攝】11月10日,校黨委書記楊振斌視察了校慶前新落成的位於鼎新樓內的校史館和科學館,詳細了解了兩館硬體設施建設情況,認真參觀了各個主題展區的圖文內容和實物陳列。 楊振斌一行參觀新校史館
-
石家莊學校為什麼要建設校史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很多學校興建了校史館,有的人可能會問,建設校史館有什麼意義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建設校史館的意義。校史館的建設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教育意義,做好校史館的建設不但是對前人的尊重,也是對今人和後人的教育。
-
校慶70周年 | 寫下我們上外人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上外校史館
近日,上外校友會、教育發展基金會前秘書長、孟慶和編審對校史館志願講解員們進行了培訓。作為上海外國語大學1977年的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孟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上外的發展歷史。別開生面的上外故事,展現著上外人為祖國奉獻、為語言事業奉獻的光輝形象。講座詼諧生動,故事妙趣橫生,既有歷史性又有趣味性,為志願講解員之後的校史館講解工作提供了許多珍貴的素材。
-
天津校史館設計_校園文化建設_展館設計公司
校史館是校園傳統精神與校園文明的展現舞臺,在以往的校史館建造中,往往都是以圖片、歷史文字以及事物等進行詳細的規劃和使用,將更多的環境要素融入其間,形成了校史館嚴謹、渾厚的文化氣氛。那麼,校史館規劃怎麼加強互動性呢?綜合來說,校史館規劃一方面要適應於現在的反腐倡廉建造和教育基地規劃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確保規劃的特性,充沛展現出校園的歷史文化及辦學業績等。
-
從這裡追尋風雨歷程——校史館
校史館的建設對於學校文化對內外的展示是重要的,是學校辦學思想的發展必經之路,也是激勵全校師生發展的重要一步,同樣是培育學生對校史教育的重要基地,有利於促進學校辦學素質、教育文化、激勵師生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可分為基礎設施文化、自然人文環境文化等,校史館建設兼有學校文化的硬體部分和軟體部分,既看得見、摸得著,又能鐫刻在師生們和校友們的心靈裡。三、設計原則1.個性化陳列是凸顯校園魅力的核心
-
【河北優秀高校校史館巡禮】
編者按 為進一步推動全省高校校史館建設,發揮校史館在記載歷史、展示最美、教育學生中的重要作用,長城網將對部分省屬院校開展河北省優秀高校校史館巡禮採訪活動。旨在通過系列宣傳展示,在全省各高校營造重視校史館建設和校史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濃厚氛圍。 2015年9月河北師範大學校史館開館儀式。學校供圖 老校友參觀校史館。學校供圖 學前兒童參觀河北師範大學校史館。
-
江蘇大學:讓學生「動起來」 讓文化「活起來」
只有符合青年人的趣味和審美,實現有青春氣息的文化育人,才能源源不斷地把優秀文化輸送到學生面前,實現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 近年來,作為一所以農機起家的綜合性大學,江蘇大學始終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統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本著讓學生「動起來」、讓文化「活起來」的理念,充分運用沉浸式、體驗式教育新模式,實施文化育人工程,讓優秀大學文化在學生心底牢牢紮根。
-
建造校史館展廳的意義
校史館首先是學校的編年史,是以陳列學校發展歷史、展示學校辦學過程和不同時代學校面貌的場館;其次是學校傳統與校園文化的集中表現的舞臺,即以一定的平臺和形式,將學校的優良傳統與校園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場所;第三是學校博物館,能把學校的文博全景陳列;第四是學校的榮譽室,是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榮譽展覽室;第五是學生德育教育基地,即通過校史館的陳列與展示
-
清華大學校史館落成 近兩百件實物首展(組圖)
清華校史館的工作人員說。 「時間毯」的盡頭,是蒼翠的一片竹林,這是清華大學走出的近五百位院士和人文名家組成的「院士林」。「院士林」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3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44人,人文名家119人,學部委員227人,有的大師眾多頭銜集於一身,因此「院士林」中共有557位學者名家。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仿佛能聽到智慧的聲音。
-
繼往開來—運城鹽化中學2020級高一新生參觀國防教育展廳和校史館
【軍訓簡報2】繼往開來——運城鹽化中學2020級高一新生參觀國防教育展廳和校史館8月26日,2020屆高一新生參觀國防教育展廳和校史館,了解從黨的誕生到新中國成立的光榮歷程,見證運城在近百年革命風雲中的滄桑變化,觀摩鹽化中學建校五十多年來的春華秋實
-
漢陰中學校史館建成開館
近日,漢陰中學校史館裝修布展完畢,正式投入使用。校史館運用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和回顧了漢陰中學從建校以來的歷史發展和學校的輝煌成就。校史館總面積270平方米,由書生救國、青史譽後、勵精圖治、繼往開來、桃李芬芳五個篇章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