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的炮製方與食用方法介紹

2020-12-20 中藥材天地網

【天地網訊】

  芡實是一種中藥材,別名雞頭米、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肇實等,為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以顆粒飽滿,均勻,粉性足,無破碎、乾燥無雜質者為佳。芡實有收斂固精等功效,適用於慢性洩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另外,芡實為觀葉植物。在中國式園林中,與荷花、睡蓮、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那麼芡實的炮製方法有哪些呢?

  芡實的炮製方法:炮製

  1.芡實: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留硬殼。用時搗碎。

  2.炒芡實:取淨芡實,置預熱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具香氣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3.麩炒芡實:先將麩皮放熱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煙起,再將淨芡實倒入,拌炒至鮮黃色,取出,篩淨麩皮,放涼。用時搗碎。(每100Kg芡實,用麩皮15kg)

  孟詵:凡用(芡實),蒸熟,烈日曬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

  芡實的炮製方法:炮製作用

  1.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溼止帶的功能。生品性平,澀而不滯,補脾腎而兼能祛溼。常用於白濁,帶下,遺精,小便不禁,兼溼濁者尤宜。

  2.炒芡實:炒後性偏溫,氣香,增強補脾和固澀作用,清炒芡實和麩炒芡實的功用相似,均以補脾和固澀力勝。常用於脾虛洩瀉和腎虛精關不固的滑精。但一般脾虛洩瀉可選用麩炒品,精關不固的滑精不止可選用清炒品。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芡實 芡實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芡實屬於中藥,也可以當中食物來吃,芡實對人體的好處居多,於是很多人都會將芡實放入菜餚中,但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芡實,卻沒有幾個人能清楚的認識芡實到底是什麼?藥物都具有兩面性,芡實的功效是什麼?禁忌又有哪些?想要清楚的了解芡實,就要仔細閱讀下面的文章哦!什麼是芡實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成熟之後的果仁,是一種中藥。
  • 中藥芡實的食用方法是什麼
    當人的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就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來進行處理了,因為不怎麼注意總是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在使用一些中藥的時大家也要知道運用芡實的方法是什麼,那麼,中藥芡實的食用方法是什麼?以下就是簡單的解答。中藥芡實的食療價值: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種子。又稱雞頭實、水生雞頭、刺蓮蓬實。
  •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3.長期食用芡實,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使面色紅潤,聰耳明目,美化肌膚,防老抗衰。 4.芡實中含有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成分,能幫助滋補身體,其他有效成分還能幫助增強小腸吸收攻補,增強血清胡蘿蔔素濃度,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 芡實的功效有哪些 芡實應該怎麼吃
    提到芡實,可能有很多的人都沒有聽說過芡實,民間也有稱其為雞頭米,那麼芡實的功效有哪些呢?為什麼很多的人喜歡吃芡實,芡實的食用方法有哪些?芡實養顏食譜怎麼做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芡實的功效有哪些健脾補腎我們進補的原則是既要養分補養。又要簡單消化吸收。
  • 食用芡實好處多 但芡實有什麼副作用
    芡實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它可以直接入藥,也可以作為食材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芡實有著很多的功效與作用,對人體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幫助。芡實有什麼副作用?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食用芡實?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介紹芡實粉的功效與作用
    因為芡實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吃的,其中對於本身火盛,上火厲害,手心發熱的人,就不適合了。另外,食滯不化者慎服,大小便不利者禁服。芡實有較強的收澀作用,便秘、尿赤及婦女產後者皆不宜食。芡實雖有營養,但嬰兒不宜食用。
  • 雞頭米(芡實)的食用方法和藥用價值
    雞頭米,即新鮮芡實,又名雞頭肉,俗稱雞頭,是一類睡蓮科被子植物。果實呈圓球形,淡黃色,尖端突起,狀如雞頭,有健脾益氣,固腎澀精等作用。小時候看見塘裡種植人雞頭米都不敢靠近,怕那尖尖的雞頭還有碩大的葉片刺傷自己。蘇州的雞頭米原來是蘇州葑門南塘特產,每年中秋前後上市,在蘇州有「南塘雞頭大塘藕」的美譽。
  • 芡實和蓮子的區別 芡實要煮多久才熟
    導讀:芡實和蓮子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也是藥物。因為長得比較像,很多人都不分不清蓮子和芡實。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芡實和蓮子的區別,希望對大家有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芡實。可是芡實煮起來相當麻煩,好像煮很久也不熟。接下來小編教大家煮芡實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用!
  •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 芡實的吃法有哪些
    芡實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草藥,有的朋友又將它稱作雞頭米。芡實的食用好處是非常多的,具體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芡實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芡實怎麼吃以及芡實的禁忌有哪些。芡實怎麼吃1、芡實粥炒芡實50克,梗米100克,煮粥食用,具補脾止瀉,固腎澀精,聰耳明目之效。
  • 芡實一天吃多少顆好?有何食用禁忌?
    芡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食用能夠緩解很多疾病,所以人們會專門種植它來賣錢。那芡實通常一天吃多少顆好呢?有何食用禁忌?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吧。一、芡實一天吃多少顆好?芡實具有補脾的功效,但是不能一次食用量太多,會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狀。芡實不需要每天都吃,如果每天吃藥控制芡實的量在20顆之內,胃腸道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經常有胃脹的人是不宜食用芡實的。二、芡實有何食用禁忌?
  • 芡實常用的家常吃法是什麼?幹芡實在食用之前要注意什麼?
    九月份是芡實成熟收穫的季節,芡實,也叫雞頭米,生長於池塘、湖沼中。芡實營養豐富,富含澱粉,脂肪及鈣,磷,鐵,維生素C,核黃素,既可食用、釀酒、也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經百種錄》中記載:「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 中醫認為芡實幹澀而平,入脾、腎二經,為健脾止瀉、益腎固精之良藥。
  • 芡實米是米嗎?它的這種吃法你見過嗎?大廚教你3種芡實的做法!
    芡實米,很多人一看這個名字,一定會很好奇,會不由自主地發出疑問:這是一種米嗎?如果是一種米,那這種米能吃嗎?這種米怎麼做菜才會好吃?別急,對於您的疑問,小編在這裡會一一給您解答。第一,芡實米是一種米,他是可以食用的。
  • 芡實糕的做法 好吃的芡實糕居然有怎麼多作用
    芡實糕很多人都愛吃,且有很好的藥用功效,芡實糕是由西塘最早研發的,口感比八珍糕要細膩些,有嚼勁,是蒸製而成的。它有益腎,補脾,固澀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慢性脾虛腹瀉、腎虛遺尿,對於感冒發燒的病人則不宜服用,下面一起看看,芡實糕的做法介紹。
  • 第二批洪澤白馬湖芡實開始接受預訂啦!!!新鮮芡實和幹芡實都有哦~
    將新鮮芡實適量倒入鍋內,加水煮開片刻,再加淘洗乾淨的大米,粥成即可食用。常吃可健身體,強筋骨,聰耳明目。2、用新鮮芡實燉芡實燉老鴨子。將老鴨子宰殺後,去毛、內臟、洗淨血水,再把洗淨的生芡實裝入鴨腹,置砂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後,放入蔥、生薑、料酒,文火燉熬兩個小時,至鴨肉熟爛即成。食用時加入少許食鹽、味精,吃肉喝湯。
  • 芡實怎麼吃去溼 哪些食物可以幫助去溼
    芡實怎麼吃去溼芡實薏米山藥粥芡實薏米山藥粥可以很好地發揮芡實的功效,可以開胃,止咳,降血糖。家中有老人的可以適當多做些來喝。製作方法:將薏米和芡實用粉碎;山藥胡蘿蔔切成丁放入水中;薏米芡實粉提前用水泡;青豆焯水一下備用水開後下入泡發好的薏米芡實粉糊,開鍋後放入胡蘿蔔小火煮5分鐘左右;放入青豆在煮3-5分鐘即可。桂花芡實小圓子它不但能健脾益胃,還能補充營養素,幫助消化的作用喔。
  • 秋食芡實進補佳
    他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是吃芡實,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煮熟的芡實一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堅持不懈。據說蘇東坡還極喜愛吃用芡實煮成的「雞頭粥」,並稱之「粥既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  芡實,又名雞頭米、雞頭實,因其莖上花似雞冠,苞形類雞,故有「雞頭」之稱。
  • 芡實是什麼 秋季經常吃這物身體會更健康
    在生活中芡實隨時比較常見的食物,很多人選擇芡實與蓮子的食用是比較常見的食用方法,但是日常生活中食用芡實一定要注意適量進行食用。雖然芡實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在食用芡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進行定量的食用,食用過多也是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和一定疾病的產生,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芡實米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芡實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芡實被譽為「水中人參」,古藥書中說芡實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糧菜佳品,它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是秋季進補的首選食物。芡實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如蛋白質、鈣、磷、鐵、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c、粗纖維、胡蘿蔔素等。
  • 馮德潤獨家——中藥一中藥炮製學霸筆記
    米炒的藥物炮製作用炮製方原理斑蝥生品:多外用,毒性較大,以攻毒蝕瘡為主米炒斑蝥(每100kg,用米20kg):降毒,矯正氣味可內服,以通經、破癥散結為主斑蝥素在84℃開始升華,其升華點為110℃,米炒時鍋溫為128℃,正適合於
  • 芡實補脾固腎 這樣吃功效更好
    芡實茯苓粥將芡實和茯苓都磨成粉末,加溫水調成糊狀備用,粳米提前半個小時浸泡好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倒入拌好的糊,攪拌均勻,煮至米熟爛即可調味食用。4.芡實糕將新鮮的芡實用水煮熟後去殼晾乾,研成粉末後與糯米粉、白糖加水拌勻,揉成麵團後做成自己的形狀蒸熟即可食用。5. 綠豆薏米芡實粥將綠豆、芡實、薏米提前兩個小時浸泡好後放入鍋中慢煮至熟爛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