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人經歷的多了,往往這幾個地方「不一樣」

2020-12-12 唐若心學

每個人的人生境遇都不同,有些人平平淡淡,而有些人則命運坎坷。往往而言,一個人經歷的多了,自然而然,生活也會在他身上留下一些跡象,他們這幾個地方就會不一樣。

1、開始精簡自己的圈子

一個人經歷的多了,往往而言並不會像過去一樣,什麼樣的圈子都去,反而會在時間的沉澱下,交一些內心知己好友。

他們在經歷中才會慢慢明白,一個人一生並不會有很多朋友,有些人都只是酒肉朋友,有些人是利益之交,真正能交心的可能也就幾個。

一個人經歷的多了,自然對人性也會更為透徹,他們精簡自己的圈子,把最好的時間都用在自己值得珍惜的人身上,比如親情,比如多年的好友。

錢大哥曾經跟我講述,自己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混飯局,後來有次被自己身邊的朋友騙了,才知道有些人所謂的朋友,在他們心目中,利益是高於一切的。

所以錢大哥後來就開始縮小自己的圈子,不再像過去一樣每天留戀外面,而是安心待在家裡,和自己的妻兒還有身邊的幾個兄弟越走越親近,生活也越來越踏實。

2、變得不再愛說話

一個人經歷多了,自然不會像年輕的時候很聒噪,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經歷多的人,往往知道,很多時候禍從口出,而且很多事也不值得說。

比如自己的委屈, 要說就只能跟親密的人,父母亦或自己愛人傾訴。而生活的壓力,即使說了也沒有人懂。至於失去親人的痛苦,你會發現,一個人經歷的越多,就越會明白,沉默的時候才是更療愈人心的。

有些話不能說,有些話不值得說,有些話說了也不懂,經歷多的人,慢慢知道,安靜的看這一切反而是一種最好的做法,這或許是我們變得不愛說話的主要原因。

3、慢慢熱愛孤獨

真正經歷多的人,一定會知道孤獨對於人的價值與意義。沒有經歷的人,會覺得孤獨難以忍受,更難以排解孤獨與寂寞。

而只有經歷多了人,受傷多了,才知道孤獨是人生的一種曠達與享受。也不再會格外追求合群以及人脈。受傷害的背後是一種成長。

我的一個女學員因為經歷很多,她結婚後不幸福,和老公經常冷暴力,她在自己工作期間遇到一個婚外戀,以為會是真愛,後來才知道也是一場騙局。

現在她選擇去國外讀研,她在校園裡經常泡圖書館,忽然感覺到非常充實。 她曾跟我講述,很多人都說她這樣的日子很清苦,但是只有她特別享受這樣的孤獨,這種孤獨才能讓她找到自己,也能讓她平復過去受傷心理。

可以說,一個人受傷害多了,這種成長自然而然帶來的是孤獨的全新體會。因為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孤獨是我們每個人的宿命,只是有些人通過受傷早點看清而已。

4、常常喜歡發呆遐想

一個人經歷多了,會變得喜歡發呆遐想。沒有受傷害過的人,往往會很天真,他們對生活都有一種無窮的想像。而受傷害的人多了,會自然的喜歡發呆遐想,也許思緒自然就飄到過去的記憶中,可以說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去的陰影。

這種發呆與遐想可以說是一種對生活的審視與思考,一個人受傷害多了,最怕的是沒有咀嚼,把日子過得混混沌沌,只有經歷的多了,才會重新回到生命的原點,去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

5、會有自己特殊的愛好

一個人經歷多了,還會找到自我療愈的方式。比如有些人喜歡畫畫,有些人喜歡喝茶。經歷多了,才知道外界的無常,我們慢慢就會尋求內心的寧靜。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活其實都是一種體驗,為了找到內在的定力。經歷多的人,會喜歡用其他方式去表達自己對什麼的感受。

曾經有一個人他就跟我說過,他最喜歡的就是喝茶,因為他覺得喝茶就是品味人生。喝茶的時候,各種茶葉和水的交融發生的故事,讓他可以從過去受傷害經歷中平靜下來。

而他也重新對過去有了新的看法,每種經歷都是我們人生的獨有部分,那些傷害,更加告訴我們尋找生活美好有多麼重要,這樣才能讓我們淡忘那些傷害,而是勇敢的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來。

一個人經歷的多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都是我們人生的一種經歷,如果我們能夠以更開闊的視角來看待我們的經歷,我們就會從過去的傷害中走出來,對人生也會有一種新的認識。

今日話題:你認為一個人受傷害多了,哪些地方不一樣,歡迎探討與交流。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一個人之所以自卑,往往是因為小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
    平時在公眾場合說話常不自在,在意別人的眼光,這一切都跟我的童年經歷息息相關。 小時候我們家裡的兄弟姐妹多,父母又是農民,一年下來都是入不敷出。對於我們姐妹而言,能夠上學已經是一種難得的奢侈。 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歡歡喜喜,而我卻開心不起來。因為家裡太窮,所以交不起學費。
  • 心理學:一個人深層次的自卑,大都逃不開這幾個原因,你是嗎?
    第一:總是被人否定,從而產生自我否定 心理學上有一個習得性無助,講述的是一個人如果經歷的失敗多了,亦或是被打擊多了,就會認為自己很弱,不敢相信自己
  • 女人「經歷」的男人多了,這三個「地方」明顯不一樣,你發現了嗎
    如今,很多女生都學著走所謂的「捷徑」,靠「渣女」的手段,先完成原始積累,最後結婚的時候卻想找一個老實人,所以往往男人還挺害怕遇到這樣的女人的,因為那些經歷得多了的女人往往很複雜,心思重,所以在擇偶的時候,男人更希望找一個簡單的女孩共度一生,那麼那些經歷豐富的女人,她們哪些地方不一樣呢?
  • 一個人能有多大發展,看他家裡的3個地方,往往就能知道大概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想有所成就,但是若想有大的發展,往往是從細節做起的,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實,一個人未來能有多大發展,往往你留意一下他家裡的幾個地方,就不難做出大致的預測。,如果一個人家裡的環境很糟糕,從側面就可以看出這個人骨子裡是一個缺乏自律的人,缺乏基本細節的管理和控制,試想一下這樣的人,在工作或者事業上,往往是缺乏耐心,做事只注重表,不注重裡,是一個不腳踏實地的人,這樣的人在事業上往往會因為缺乏細節的管理而喪失機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老祖宗都總結出來的道理,這樣的人你往往能知道未來的發展有多大。
  • 心理學:一個人對服裝顏色和服飾的偏好,往往可以推測其心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衣服對於每個人來說,已經變得不再是生活所需那麼簡單了,而是成為一個人身體的一部分,它可以展現女人的美麗,展現男人的魅力。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在衣服的選擇和最深邃的心理間存在著怎樣的一種密切關係。
  • 心理學: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往往暴露了他的性格特徵,很準
    答案很簡單,因為用人單位想通過這一欄信息更好更全面地了解面試者。這也證明了,其實興趣愛好能夠反映出人的某些信息。心理學專家指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所以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有所差別,而每一種興趣和愛好背後所反映的性格也是不一樣的。一、喜歡宅在家裡的人這類人現在有一個專屬名詞——宅男。
  • 心理學:一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往往是從這一點開始的
    一個人學會自我定位,他的人生必定不簡單。因為每個人都是屬於社會人,我們不可能脫離群體而存在,我們既需要忠實於自己內心,發揮自己價值。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懂得社會,我們才能如魚得水,越來越好。我曾經認識一個女人,她或許長相有點兒怪,但是卻從來沒有人覺得她不漂亮,而這主要是因為她自己覺得自己漂亮。她愛自己,而這種愛通過她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方式而煜煜生輝。別人或許不會先被她的外表所吸引,但卻會由於她的自我定位而為之傾倒。
  • 心理學: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行為會逐漸影響他的外表,也就是說,這個水平也可以得到外界的認可。結論是,外表包含關於一個人的基本信息。古時候,有仁慈的眼睛,但現在有厚厚的眉毛和大眼睛,其中有臉型的改變,西方有知覺的感覺。
  • 心理學:對待一個人最殘忍的方式,其實是不告而別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在某個早上從夢中甦醒,與自己共處一室的戀人/親人卻不見了蹤影。此時的你大概率會很絕望。這一概念指的是,依附於一些事件的感情,由於這一事件的中斷或是完成度不夠,而變得和其一樣不完整,最終使得個體的情緒受到影響。其實對於許多個體而言,未完成事件不僅僅指那些進行到一半戛然而止的事情,更多的也是指個體內心的一種狀態,進行到一定程度而消逝。這樣的感覺對於個體的影響是更加明顯的。
  • 從心理學看:為什麼輕而易舉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
    我們生活中,常出現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往往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往往很容易輕易丟掉。比如,輕易得到一份工作,離職的概率往往很大;輕易追到一個人,往往很容易分手;輕易得來的玩具,很快丟到一邊。為了避免失衡,你會經常性地為這些不合理行為做辯護,你對這個公司的忠誠度就會很高,不容易離開這個公司。但是,如果你很輕易的進入某個公司,同樣的加班行為出現,你便會不能容忍,甚至很容易因為這點直接離開這家公司。愛情也一樣。
  • 從心理學看:為什麼輕而易舉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
    我們生活中,常出現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往往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往往很容易輕易丟掉。 比如, ​輕易得到一份工作,離職的概率往往很大; 輕易追到一個人,往往很容易分手; 輕易得來的玩具,很快丟到一邊。為了避免失衡,你會經常性的為這些不合理行為做辯護,你對這個公司的忠誠度就會很高,不容易離開這個公司。但是,如果你很輕易的進入某個公司,同樣的加班行為出現,你便會不能容忍,甚至很容易因為這點直接離開這家公司。
  • 心理學:一個人打心裡嫉妒你時,往往會有這三種表現,別不懂
    導語:當一個人比別人好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嫉妒。有嫉妒心是正常的,但總有些惡意的人,會見不得你好,反而做出傷害你的事。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一個人打心眼裡嫉妒你,你可得小心了,她們往往會有這三種表現:1、可以打壓你,表現出一副很酸的樣子喜歡打壓你的人,一種是想通過壓力促進你的成長,這是善意的。另一種則是在心眼裡討厭你,恨不得你消失。前者是先抑後揚,會給你幫助。後者則是故意為之,一肚子酸水,給你難堪。
  • 職場中,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往往會藏在這幾個細節裡
    我們都聽過細節決定成敗一說,實際上細節不僅僅能夠決定一個人的成敗,還能讓你更好地看清一個人。惠普創始人曾說過: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也就是說想要有所作為一定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好大事;能做好細節的人,人品往往不會太差。
  •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不知道大家對電視劇電影中關於戒毒的情結是否印象深刻?毒癮發作起來,吸毒者往往六親不認,癲狂發瘋,產生幻覺,甚至失去意識,毒癮輕而易舉的摧毀了一個人!然而戒毒的過程是非常非常非常痛苦的,而且戒毒需要經歷兩個階段,一個是生理毒癮的戒除,第二個是心理毒癮的解除,而復吸往往發生在生理毒癮已經通過藥物解除,而在第二階段心理毒癮解除的過程中。
  • 心理學:喜歡一個人卻不敢表白,往往會有什麼模樣,掩飾不了
    有很多人對於愛情的表達總是特別的隱晦,甚至有一些人寧可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也不願意告知於那人知曉。心理學:喜歡一個人卻不敢表白,往往會有什麼模樣,掩飾不了?01看到她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臉紅。阿豪雖然是一個男孩子,可是在愛情當中卻特別的靦腆。阿豪見到她的時候是一個陰天,雖然那天根本就沒有一點陽光,但是當她走近自己的時候,卻感覺自己的世界一片明媚。
  • 男人決定放棄一個人,往往有這幾個暗示
    愛上一個人,需要一瞬間;忘記一個人,需要一輩子。沒有突如其來的委屈,沒有心血來潮的轉身,大多是攢夠了失望,知趣地離開。真心只有一顆,給了一個人,就無法給予他人,若不被珍惜,寧可主動退出沒有結局的劇,也不糾纏不休打擾別人。愛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本能。】
  • 這幾個心理學現象,你我肯定有一種或者幾種,這就是有趣的地方
    這幾個心理學現象,對比一下你我肯定有一種或者幾種,這就是有趣地地方說到心理學,大部分人可能停留在揣摩對方心思的層面。其實心理學分很多類別: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等。但是因我們生活在古文化傳承這麼深遠的環境,一些心理學現象就被我們思維中的傳統行為替代了。其實生活中很多心理現象很有意思比如以下幾種:1、破窗效應:大概意思是假如有一座房子,假如一個窗戶破了不修補,那麼很快就會有第二塊破裂的玻璃,接著是很多破爛的地方。一扇牆有人帶頭劃了一個塗鴉,沒有人定時清除,那麼這扇牆遲早會變成塗鴉牆,這就是破窗效應!
  • 心理學怎麼忘掉一個人?放下一個人最好的方法
    有人說忘掉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找新的戀情,其實這個方式只能治標不治本,從內心深處來講,如果你接受不了分手的事實,很難接受新的感情。那麼,心理學怎麼忘掉一個人呢?想要真正地忘記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內心接納這樣的結果,把這段感情當作是一段旅途。
  • 心理學:真正「看透」一個人,從這3個方面就夠了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想要真正看透一個人,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沒有有效方法,想要完全了解一個人,需要極其漫長的過程。但從心理學上來說,其實想要真正「看透」一個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只要從這3方面入手,就夠了。
  • 心理學分析:有這3種表現的男人,內心往往很自卑
    一個自卑的人,往往生活比別人更艱難,他們常常要承受著比他人更多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今天我們可以藉助心理學的理念分析一下,生活中有這三種表現的男人,內心都比較自卑。1、常常自我否定如果一個人自身條件不錯,與他相處通過他的言談舉止、思維、學歷你判斷出 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這時你決定給他安排一個任務稍重的工作,突然他表現出了較為強烈的拒絕狀態,並且開始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一直說他不行,他做不到。這讓你感到困惑,難道是自己太高看他了?他難道確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