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安 繪
旅遊購物商場「無人問津」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海曙區大沙泥街上的「寧波旅遊購物商場」,這是我市創立較早、知名度較高的一個旅遊購物場所。不過,商場裡沒有想像中遊客如織的購物場景,只有一道冷冷清清的緊鎖著鏈條的大門。
一番尋找之後,記者找到了旅遊商場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她竟然還在旁邊的咖啡店裡做兼職。「旅遊商場顧客稀少,平時大門緊閉,」但遇有遊客問詢仍可開門營業。「你想要買什麼?」她問。「當然是旅遊紀念品,要有寧波特色的。」記者說。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緊閉的大門打開了,記者終於見到商場內部的真面目。接下來的場景更是讓人咋舌———整個商場裡,除了奉化千層餅、慈城年糕等特產外,寧波本地品牌的商品少得可憐。「怎麼還有臨安的特產,連新疆的大棗也能上架?」面對記者的質疑,工作人員解釋說,「擺上貨架的只是部分商品,遊客有需要可以提前預訂」。
在記者走訪商場的近半個小時裡,竟然沒有一位前來購買的顧客。寧波旅遊購物商場遇冷並非個例。甬城多位旅行社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旅遊購物消費市場明顯「萎靡不振」。「寧波旅遊購物業務量非常少,旅遊產業化水平仍較低。」市旅遊協會旅行社分會相關負責人說。
旅遊紀念品商機有待挖掘
旅遊紀念品,並非指貴重的禮品禮物,它講求的是攜帶方便、輕巧,有當地的傳統人文元素。
在評價諸多旅遊要素時,相關專家表示,購物本身便是旅遊內容的重要一環,「旅遊紀念品銘記著遊客的旅途心情,無疑也影響著他們進行二次旅遊的動力。」在國外,旅遊紀念品的商業文化濃厚,別具特色的旅遊商品吸引著世界各地遊客的購買慾。
但在國內,旅遊定點購物卻飽受詬病。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價格虛高等旅遊商品讓遊客很無奈。「我市旅遊商品行業發展滯後,對本地文化的挖掘還不夠。」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李華敏表示,突出寧波特色是我市旅遊紀念品發展的必經之路。
專家呼籲「設計為王」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紀念品的文化挖掘日益凸顯出其重要性。在很多人的眼中,旅遊紀念品文化是景區乃至當地文化的一個縮影。
「旅遊購物不旺,必須打破寧波無旅遊紀念品的現狀,尋求旅遊產品的創新升級。」在寧波旅遊界,這已成為很多專業人士的共識。在「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六大要素中,我市的旅遊購物行業似乎已經患上「虛火」,旅遊大市亟須補足購物消費的「短板」。「沒有創新設計的產品,旅遊商品市場將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寧波大學中歐旅遊與文化學院副教授沈世偉說,現在很多景區的旅遊商品盛行「小、雜、亂」,這不利於旅遊商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旅遊商品應當成為景區當地的一種文化符號,同時還應具備獨特的創新內涵,「千層餅、海鮮等特色食品是小眾產品,不能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今後應更多地將民俗文化寓於旅遊商品之中。」
原標題:除了奉化千層餅、慈城年糕等特產外,寧波本地品牌商品少得可憐
「寧波旅遊購物商場」徒有虛名
了解更多資訊,請點擊大浙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