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4家商場書店品牌拓展報告:開大店、玩混搭

2020-12-17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網消息:如今,主流商場招商,書店幾乎成為標配業態,各地的時尚購物中心更是以擁有既有調性又有顏值的書店為榮,但苦於高顏值、高複合度、高話題性的「三高」書店品牌只有那麼幾家熟牌,逼格租金等主客觀條件下,購物中心中的書店似乎也就只能在那有限的幾個品牌之間選擇了。

而這三五個書店品牌廣受各方垂青,更偏向進駐大牌開發商旗下優質項目,多數購物中心對此異常頭疼。繼《上海全市百家重點商場書店統計報告》、《北京主要購物中心書店統計報告》後,《聯商網》聚焦新一線城市杭州的商場書店入駐情況,從中做一些分析。

註:統計時間截止2018年8月31日已開業的書店

開大店 玩混搭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西西弗書店以8家門店的數量遙遙領先,第二梯隊是國營書店新華書店,共6家,言幾又以4家門店緊隨其後,至此三大梯隊集結完畢。

從面積上來看,單店面積大多都在500㎡以上,甚至越開越大,三五千方的大店越來越多。

面積最大的超5000㎡——咣當·城之光,這家剛剛於8月29日正式開業的書店位於西溪銀泰城,是集書店、咖啡、文創、餐飲等於一體的超大集合店,圖書區是咣當的核心區域,據悉,咣當圖書部分是與漫書咖文化旗下的城市書店子品牌「索丘合作。文創類品牌如酷貓皮雕、麒麟館、樸室、治物手作等,輕食如插播西班牙海鮮飯、狸狸家奶茶以及肯德基將在這裡開出首家蒂芙尼藍門店,據悉該店佔地40平米,僅售賣冰淇淋和咖啡。攝影機構則是引進了林先森。

言幾又是近幾年人氣網紅書店裡闖出的一匹黑馬。杭州來福士的這家旗艦店面積達到了3200㎡,共有圖書8萬多冊。除了圖書區、活動區、咖啡休閒區、兒童閱讀區,言幾又杭州店還以「店中店」的形式,引入了15個特色體驗區,包括概念美發、皮具DIY等,還有眼鏡、家居、廚具、童裝、設計師品牌服飾、潮鞋、歐美首飾、音樂盒、拼圖等,做綠植微景觀、手工皮具、藝術繪畫體驗......從設計上來看,杭州店加入了不少本土元素,比如有一個「浙江作家專區」。

尚城1157利星裡面也開出了3000平米的最天使文創書城

此外,星光大道一期的「最美書店」鍾書閣、遠洋樂堤港的麒麟文創園區面積也都在1000平米左右。

單店嚴格規定不超過500㎡的西西弗目前在杭州已開出8家門店,雖然在面積上不能「媲美」同行,但以數量勝出的西西弗書店是近年來民營連鎖書店的代表性品牌。

1993年開出第一家店,2009年開購物中心首店,截止到2018年7月,西西弗已經在全國除西藏、新疆、內蒙外的所有大陸省份開出了140多家實體連鎖書店。西西弗在迅速擴張,而且開店速度越來越快。更值得一提的是,西西弗一直保持著盈利狀態。截止2017年底,西西弗年營業額5.2億。

西西弗不開大店,標準店面積大體在500平米左右,旗艦型的大店也就800平。小店佔用商業資源少,更受商業體歡迎,也有利於西西弗控制單店成本以提高收益。

西西弗旗下擁有Park書店、矢量咖啡、「不二生活」創意空間、「七十二閱聽課」兒童閱讀體驗空間、推石文化五個子品牌。據悉,西西弗全國首家旅行主題書店將於年內進駐遊客佔比極高的商場——南京東路世茂廣場,精品書店則將進駐LuOne凱德晶萃廣場。

隨著時代的發展,書店早已不是舊時光裡的模樣,為迎合消費升級需求,各大書店品牌紛紛謀求轉型,不斷探索未來書店的更多可能性,跨界成為最流行的方式。

當前來看,咖啡、文創已經成為現代書店的標配。樣本中,除了國營書店新華書店,民營書店都不再只有書籍販賣的單一功能,而是混搭了咖啡、文創甚至科技、餐飲等諸多業態,對空間的設計陳列更加注重美學的追求,總體而言,書店已經成為生活方式集合下的社交空間和體驗空間。

書店與商場聯姻 定位契合是關鍵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24家商場中,引入2家及以上書店的購物中心有6家,佔樣本總數的1/4,分別為:引入了電影主題書店庫布裡克、Page One的杭州萬象城,引入了西西弗、悅覽樹的國大城市廣場,引進了西西弗和新華書店的城西銀泰城,引入了言幾又方寸店和新華書店的西溪印象城,引入了西西弗、貓的天空之城概念店的龍湖金沙天街,還有引入西西弗和漫書咖的臨平銀泰城。

當然,並不是說除了樣本中的書店,這些購物中心就沒有引進其他與書關聯的品牌了。事實上,能與書產生共振的業態品牌絕不僅僅只有書店這一種形式,圍繞書籍,寓教於樂,充分挖掘並滿足細分市場需求,打造豐富多樣的體驗場景,這一類門店也正在興起。

以新開的杭州大悅城為例,除了引進言幾又,還引進了諸如喬希家的書(面向0-18歲孩子,集圖書館、書店、文化課堂於一體的英文原版進口圖書分級閱讀館)、Aerogia愛閱家原創兒童書店、神採飛揚旗下S-BOOKS等新型兒童業態門店。

杭州大悅城引進了「喬希家的書」  攝影/聯商網

杭州大悅城引進了「S-BOOKS」  攝影/聯商網

當然,書店與商業體兩者定位是否契合,是書店在拓展選址或者商業物業招商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並非所有連鎖書店在渠道拓展上只有購物中心這單一選項,在杭州的旅遊街區、老街古巷、各大創意產業園等地均能見到各類書店的身影,比如貓的天空之城概念店就入駐了南宋御街,這與其本身偏重休閒風格有關。

杭州獨立書店代表

比起上海,歷史底蘊更為深厚的杭州在書店發展上有著鮮明的本土特色,湧現出了一批優質的獨立書店代表。如曉風書屋、楓林晚、南山書屋等。

曉風書屋:誕生於1996年,定位為文藝、社科、財經。對杭州來說,它是留存至今最「古老」的獨立書店。時至今日已經成為杭州城市的一處文化地標,目前以進駐學校圖書館、博物館、旅遊商業街等地為主。

楓林晚:創辦於1997年,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旁,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專業性學術書店。目前已經在杭州、寧波、金華、湖州等地開設了多家分店。2009年,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第一家企業圖書館:阿里巴巴楓林晚,為其提供文化服務。2011年,與支付寶合作,成立:支付寶楓林晚企業圖書館。

南山書屋:其實是隸屬於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的一家門店,所以並不是一家民營書店。「杭州最有格調的獨立書店」之一,書屋內的展陳書籍依舊以藝術人文領域的學術圖書為主,其中不乏具有收藏價值的高端版本。

除了表中所統計的連鎖書店品牌,杭州仍有不少特色書店、主題書店以及名人書店,比如位於西溪創意產業園的芸臺書舍、中山路歷史文化商業街的樊登書店;主題書店有西溪歡樂城的寵物書店「反犬旁」,心理學主題的素年錦時書吧;名人書店除了財經作家吳曉波的藍獅子·雕刻時光書店外,還有作家麥家開的麥家理想谷等等。

編後語:中國購物中心總量逐年遞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對業態組合、品牌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書店/咖啡連鎖作為承載消費者更多精神體驗、社交需求的業態,方興未艾,受到購物中心青睞。那麼,目前到底哪些書店/咖啡連鎖品牌更受主流購物中心歡迎?有沒有哪些新興的書店/咖啡品牌正在崛起?購物中心如何與這類品牌商共榮共生?聯商網特別策劃「購物中心的那些書店和咖啡店」,我們一起來探討。 

(來源:聯商網 周松平 潘帥妮)

延伸閱讀:

不止有西西弗、言幾又 上海百家商場最青睞哪些書店?

北京主要購物中心青睞哪些書店?我們作了統計

相關焦點

  • 2018國內主要書店品牌拓展報告 購物中心招商了解下
    最終,在2013年鍾書閣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店,成為了上海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標,並被視為中國實體書店轉型的一個標杆。鍾書閣向來以裝修風格獨樹一幟著稱,每一家鍾書閣都會結合當地特色文化,打造出風格迥異而高顏值的書店。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截止目前,鍾書閣已在杭州、揚州、成都、蘇州等多個地區開出12家分店。
  • 誠品書店拓展計劃、3大複合經營模式與自營品牌全解析
    一、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內地拓展計劃 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11月29日在蘇州開出大陸首家旗艦店,誠品計劃先紮根長三角的蘇州、上海,而後再進入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深圳等5大城市,並以每年1到2家的速度拓展。
  • 全民宅家憋瘋後,商場裡的這類品牌將迅速「回血」?
    TOP50中,文創產品上榜13家,新興品牌11家;書店緊隨其後,上榜10家;跨界複合店上榜7家,均為新興品牌;藝術場館、聯合辦公空間分別上榜6家、4家,新興品牌佔比較大;IP主題店、DIY手工坊各上榜5家。
  • 有細節有韻味 2015 「文創書店」最全盤點
    品牌故事:1989年創立於臺北,老闆把開書店當成生命必修當成最愛,虧損15年,最終口碑深入人心,把單純書店做成深跨界百貨後真正確立了賺錢的盈利模式,人文、藝術、創意、跨界、情懷混搭稱道。首店在今年3月份日本的博多運河城開業,日本的MUJI老旗艦店調整後會增加MUJI BOOKS以增強品牌吸引力。主題混搭、生活及文化氣息濃鬱,能感受到無印特有的冷感藝術風。大陸首店在魔都淮海路的原東方商廈開出。 3方所丨立志比誠品情懷
  • 24小時店,拓展市場新空間
    生意紅火的金鼎軒只是北京眾多24小時店中的一個。近年來隨著夜晚活動人群的不斷增多,24小時經營模式在北京得到快速發展。  便利店、餐館、書店  經營業態日漸豐富  24小時營業模式最早出現在銷售生活用品、食物的連鎖便利店。
  • 上海實體書店迎來新一輪發展期,2019年新開店近30家
    西西弗書店中信書店在上海開了3家書店中信書店在上海總共擁有3家門店,位於上海地區的核心商場和機場。其中包括2019年1月1日在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中心商場開業的中信書店上海陸家嘴中心店;2019年8月在上海市閔行區仲盛世界商城2層開業的中信書店上海仲盛店;2019年9月16日在上海浦東機場衛星廳開業的中信書店上海浦東機場店。中信書店上海陸家嘴中心店被定義為城市商場店,面積480平方米,藏書近4萬冊,主要以商業、人文、文學為主,有專門的童書區。
  • 品牌推介:50家港澳臺零售業態首店
    Hot Toys之前在香港設有2家直營店分別位於觀塘辦公樓及旺角小型商場兆萬中心內,上海店則位於浦東迪斯尼小鎮內,Rebel Base狂熱基地海港城店是Hot Toys首次進駐大型購物中心內。臺灣零售業態首店——臺灣同樣有大量值得考察或引進的特色零售首店,例如亞洲首店:西班牙皇室御用童裝品牌NANOS,美國第一大廠全世界最大梳具品牌Olivia Garden;中國首店例如:JR東日本旗下atre商場海外首店,誠品書店旗下誠品知味MARCHE市集,宜家十元均價店,日本網紅服飾MAISON DE REEFUR
  • 雅詩蘭黛在杭州in77開了家快閃店 主要推廣口紅
    雅詩蘭黛在杭州in77開了家快閃店 主要推廣口紅來源:聯商網2018-08-01 15:09此次雅詩蘭黛玩色快閃店外形還是以紅色調為主調,裡面匯集了雅詩蘭黛口紅各種系列,包括最近正火的混搭系列口紅、細閃顯色系列等,消費者可以在店內試用。
  • 全國有調性的商場,偏愛引進哪些文創品牌?
    新興品牌上榜30家,其中,新興跨界複合店、書店、DIY手工坊均上榜5家及以上,為文創創新主力。 ☆新興品牌定義:2014年及以後進駐中國內地購物中心的品牌 ,採用直營店與官方商城相結合的運營模式,目前已開店超100家,2017年向全國一二三線城市拓展50家門店; 品牌專注於搜羅最具品質的獨立設計師創意作品,倡導「品質創意、時尚公益」的生活方式。
  • 杭城24小時店商機四伏
    運營成熟後,將延長至24小時服務。年底之前,江幹區將開出16家這樣的自助智能書房、健身房。我們發現,在這座城市裡,越來越多的地方到了夜晚才變得光彩照人。於是,有人說,杭州和香港越來越像了,24小時便利店遍布街頭巷尾;又有人說,杭州和臺北越來越像了,24小時書店為我們亮起了有始無終的夜燈;還有人說,杭州和首爾越來越像了,shopping mall紛紛開啟「夜行模式」。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原標題: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 三八節杭州商場腦洞大開 「盯」上男人們
    「今年三八節,杭州一家商場要推出兩場奇葩賽事——男士踩高跟鞋大賽和背女王大賽,另外聽說還有一家商場推出男士掃門廳贏現金券的活動。這些商場都太腦洞大開了,周末我一定會帶老公一起去逛街的,哈哈!」家住杭州城北的小白領張女士說。三八節理應是屬於女性們的節日,但是今年,如張女士所說,杭城有幾家商場卻瞄上了她們的另一半,推出不少針對男人的體驗活動。談及原因,噱頭是一方面。「我們想在這種特殊的日子,讓男人也體會女人的感受。」萬達廣場企劃部鄒經理說。西湖銀泰城裡的安莉芳、黛安芬、曼妮芬、夏娃、華歌爾等品牌,也有不同程度優惠的特賣,最低2折起。
  • 不止有西西弗、言幾又 上海百家商場最青睞哪些書店?
    上半年新開各類商場35家,引入9家書店據統計,上海全市目前各種類型商場(單體1萬平方米以上)400餘家,共設有100來家書店,約20%的商場設有書店。2018年上半年,上海開業各類商場35家,引入書店9家,即兩成新商場引進了書店。
  • 書店成了咖啡店精品店?閱讀仍是弱需求
    原標題:書店成了咖啡店精品店? 閱讀仍是弱需求,要從培養閱讀人口開始「2013年開始,民營書店一直走下坡路。」昨天,上海書展主體活動「中國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上,杭州曉風書屋總經理朱珏芳有點哽咽。正是2013年起,上海書展開出「品牌實體書店街」,邀請本地外埠書店經營者到書展設攤亮相。曉風書屋從第一年開始入駐從未缺席。實體書店在上海書展亮相的這7年,經歷了從遇寒潮到回暖,再到如今成為商場標配的過程,越來越多「最美」書店不斷突破讀者的想像。有人說,書店何必那麼華麗?書才是最重要的元素。有人感慨,現在的書店是裝飾著書的咖啡店、精品店。
  • 聯商周報:蔦屋書店大陸首店開業 易果生鮮破產重組
    獵豹移動網紅商場機器人的大數據顯示,十一假期期間,全國商場日總客流迅速上升,國慶當日超5484萬人次,平均超過4775萬人次,較節前增長39.46%。此外獵豹移動網紅商場機器人的大數據顯示,從全國商場客流年齡段分布看,基本覆蓋85後、90後和95後的青年消費者(18-35歲)依舊是商場主力軍,佔比達44.57%。00後的少年(8-17歲)和兒童(≤7歲)顧客佔比也達到了33%。
  • 蔦屋中國,準備「收編」千家單體書店
    書店老闆驚魂未甫、撤退無門時,增田宗昭來到中國上演了一場「反轉殺」。   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為支點,蔦屋想撬動的是「中期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的超級夢想。   根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其中,品牌書店(非新華)數量TOP10合計僅1500多家,絕大多數為非連鎖、「單體」書店。
  • 三聯五道口再開24小時書店
    在2014年美術館店24小時營業後,不少人找過三聯書店洽談,其中包括區政府的相關部門。「西城區邀請我們開在金融街,給出了很大優惠,但核算成本之後可能會虧本,於是作罷;後來也想過馬連道附近,但因為消防原因沒能實現。」張作珍說。
  • 文藝青年青睞的50個文創品牌,很會「玩」
    ■ 書店比拼空間創意,「網紅店」頻出 眾多書店品牌在場景設計上「腦洞大開」,如【言幾又】打造了極具科技感的廣州K11黑金旗艦店,以及中國傳統美學風格的西安邁科中心旗艦店; 【鍾書閣】貴州雲上方舟店以地方特色喀斯特地貌為主題,融入山水、溶洞、少數民族圖騰等設計元素; 保利地產旗下的【三樂文創書屋】則打造了充滿藝術氣息的三層獨棟書店
  • 24小時書店模式能否長存
    ,2012年、2013年多家知名書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紛紛倒閉,北京的風入松、第三極書局消失,濟南三聯書店、致遠書店關門,這種局勢下書店紛紛尋求突破,轉型「24小時書店」成為一種創新。今年7月全國11家24小時書店召開研討會,讓實體書店再次成為焦點。幾個月過去,24小時書店模式是否被讀者認可、這個模式能否被更多大城市書店借鑑值得關注。本報記者 師文靜超預期銷售翻番>> 「24小時」擴大品牌的意義更大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可以說是11家24小時書店裡最受關注的,因為它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 蔦屋書店進軍中國市場大幕拉開:入主西安邁科中心店,未來在中國開...
    今年四月上海的一個發布會上,蔦屋書店方面透露,蔦屋書店中期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 蔦屋書店方面介紹了其公司的文化,並宣布他們在杭州天目裡的中國首店將在今年9月開業,在上海上生新所的店將於12月開業,在西安邁科中心的店暫定明年3月開業。 據了解,上海的新店將不只是「書店」而已,店內還會有生活提案顧問來服務消費者,在和顧客聊天之後向它們提供最適合的消費和生活方案。未來,蔦屋書店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