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泰鬥方漢奇撰文支援抗疫:一個新聞老兵的情懷,我有!

2020-12-10 澎湃新聞

方漢奇

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戰線上,迎來了一位94歲的新聞學老兵。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新聞史學會」官方微信公眾號3月4日刊發了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首屆召集人、中國新聞史學會創會會長方漢奇先生的文章《抗擊「新冠」,老兵報到!》。

文章開篇,方漢奇先生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間的感想:農曆庚子鼠年春節前後,褫奪了我們節日的祥和、家人的團聚和春天的溫暖的是一個叫「新冠肺炎」的病毒。這個病毒從武漢起勢,迅猛地在短時間內虐禍無數,把許多人逼入了生命的絕境,取代新桃舊符、萬戶曈曈的是千門閉戶、舉國「空城」。

文章寫道:面對這一毒魔,我們可敬的白衣天使們,解放軍戰士等第一時間衝在了生死博弈的最前線;一面面鮮紅的黨旗飄揚在了抗疫的戰場;一股股愛心的暖流湧向湖北、湧向武漢;氣浪滔天的鼓氣加油助威之聲響徹三楚、聲震環宇;許多醫護專業人士主動請纓;不少國家至上的志願者捨生忘死……

方漢奇先生表示:這是一場「風月同天」的全民族、甚至是全世界的抗疫之戰,這場「戰役」將會以人類歷史上的絕無僅有和驚天動地而被歷史所記憶。這也是一場沒有一個候補隊員的「戰疫」!號角響處,我這個94歲的「老兵」火線報到!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宅家工作,關注時局,是我基本的實際行動;抓緊時間看博士論文,指導最後的3個博士生完成他們的學業,是我在「抗疫」中幹的最多的工作;盡最大努力獻一點愛心,也是一個老兵的應盡職責!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新聞史學會方面獲悉,方漢奇先生撰寫這一文章主要是為了響應「新冠涅槃」主題徵文活動。

對此,方漢奇先生在文章中寫道:當我悉知「新冠涅槃」的徵文信息後,深知這是見證歷史、備份歷史、書寫歷史、思辨歷史、反芻歷史的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史學研究最為寶貴的,也是最難獲取的就是第一手資料。「新冠涅槃」第一時間出手,「寫實」當前,無疑將會為後人留下許多有價值的、永遠也難以回找的「第一手資料」,將會在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的歷史上留下不能忘記的一筆,政治、醫學、新聞、歷史、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方面的意義巨大!

方漢奇先生認為:我不僅高度認同這個「選題」,也非常讚賞以此為「抗疫」做貢獻的徵文組織者們。徵文作者們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來強援武漢,來責任擔當,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在「抗疫」戰中發起的「正面進攻」的、戰鬥力強大的主力部隊,同樣是令人擊節讚嘆和英雄般禮讚的。納眾人之諫,我「八零後期」就「封筆」了。建新弟子把 「華夏何時懼雲煙」——抗擊武漢疫情『新冠涅槃』專題徵文邀請函發給我的時候,我知道他一定不是「為難我」,但我也很清楚他的「來意」!

文末,方漢奇表示:老兵老矣,但情懷尚在!在我們的國家、民族、人民遭受這麼大的災禍的時候,我豈能置身度外?!「破戒」寫幾句話,為武漢加油!為「新冠涅槃」徵文助力!為新聞弟子們和所有「抗疫」英雄們致敬!為抗擊新冠疫情的最後勝利而吶喊!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一個新聞老兵的情懷,我有!

方漢奇出生於1926年12月,廣東普寧人,1949年畢業於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後併入蘇州大學)新聞系,先後在上海新聞圖書館、上海聖約翰大學新聞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工作。

1958年,方漢奇隨北大中文系新聞專業全體師生併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79年被評為副教授,1983年被評為教授,1985年起任博導,2004年退休。方漢奇退休後繼續擔任博導,並於2005年被評為榮譽教授,2009年被評為榮譽一級教授。

此外,方漢奇還曾任中國新聞學會常務理事、首都新聞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

據《光明日報》2017年9月刊文介紹,方漢奇是新中國資歷最深、教齡最長的新聞史學家之一,他所著的《中國近代報刊史》訂正前人錯誤200餘處,是迄今為止被引證最多的新聞學專著,而他的《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等書籍也被譽為國內新聞史研究最權威的教材。

有著中國人文社科領域最高獎項之稱的「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頒獎禮2017年9月2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方漢奇與經濟學家劉詩白同獲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兩位老先生年齡均超90歲,教齡逾70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方漢奇:新聞史是歷史的科學
    我曾撰文專門談方先生的史料觀,在印證一段關於《開元雜報》到底是不是印刷報紙的學術爭論中,先生徵引四種以上的史料,彼此印證,讀來宛若福爾摩斯斷案一般,環環相扣,邏輯清晰。先生曾言:有一份史料說一份話,言必有徵,無徵不信。   「文革」期間,方先生下放江西,出發時帶去所有書籍,只要條件允許,他就會作學術積累。
  • 「新聞學熊貓」方漢奇:用66年把冷板凳坐熱
    剛領完獎,他馬上給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現任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陳昌鳳發了條微信,「昌鳳,我要捐款」。  捐款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插曲。銀行工作人員誤以為方漢奇被詐騙,呵退身邊陪同的人,單獨問他「你兒子知道嗎」,「轉這麼多錢我要和你孩子確認下」。最後是陪同人員出示當時的新聞和視頻才解了圍。
  • 亦莊亦諧方漢奇 學術泰鬥是位「段子手」
    幾十年來,從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的學生沒有人會不記得方漢奇教授,而且,說起他,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發出這樣的感嘆。一位身高不足1米6,滿頭白髮的老人究竟帥在哪裡?沒有聽過他的課的人是不會知道的,而一旦聽了他的課,就會被他的魅力折服。
  • 新聞學泰鬥甘惜分教授逝世
    奠定新聞學研究的框架「新中國新聞學研究的框架是他建立起來的,後期的研究都是以他為基礎的。」甘老的學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喻國明這樣評價老師。甘惜分教授生於1916年4月17日,四川人,未滿21歲時便投奔延安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採寫的「11·27大屠殺慘案」和楊虎城將軍被殺真相等獨家報導引起巨大反響。
  • 方漢奇 三尺新聞史講臺上的高峰
    業界稱方漢奇和戈公振是中國新聞史領域「兩座高峰」。對此,方漢奇說:「戈公振是高峰,我只是個小丘陵。他是奠基人,我只做了一點後續工作。一個學科需要有歷史的傳承,我是歷史長河中起傳承作用的一段小鏈條。」言及有人把他和戈公振並稱為「中國新聞史上兩座高峰」,方漢奇連連擺手:「前有高峰,後有來者,我不過正好給新聞學教學和研究站過崗罷了。學術研究一般是呈梯隊展開,前人肩膀就是後人起步的地方,然後再為更往後的人搭建更高平臺。」他說,戈公振《中國報學史》是奠基之作,自己是站在他肩膀上起步。改革開放後,新聞史研究迎來黃金時期。
  • 理論學人丨方漢奇:要當先生,先當學生
    「方漢奇七十餘年如一日,潛心致學中國新聞史,為新中國新聞學重要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所撰述的《中國近代報刊史》,主編的《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成為中國新聞史學科扛鼎之作,他所創辦的『中國新聞史學會』成為中國新聞傳播學界的學術重鎮。」這是吳玉章終身成就獎頒獎詞的評價。此前他曾兩次獲得吳玉章獎新聞學一等獎。
  • 退伍老兵關掉燒烤店支援抗洪 看到有顧客留言支持很感動
    7月20日凌晨,在江蘇蘇州開燒烤店的5位老兵自駕前往江西鄱陽縣,準備參加當地抗洪工作。在臨行前,他們特意在店門口貼上幾個字:「我們抗洪去了,等我們回來」。近日,退伍老兵關掉燒烤店支援抗洪的視頻也在網上被不少人轉發,不少網友稱讚他們的做法,同時祝老闆生意興隆。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職研究生(上海班)
    1958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匯聚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燕京大學三校學科資源,經過六十多年發展,成為新中國記者搖籃、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研究重鎮、新聞傳播教育工作母機、新聞傳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者、全球新聞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臺。
  • 方漢奇:筆走奇峰 方為學問
    第一次,新聞二字,在他內心深處有了最本真和最直接的觸動。1946年,他考入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新聞系。上課之餘,方漢奇幾乎跑遍了蘇州城大大小小的舊書店。短短幾年,竟搜集到了3000多份報紙,其中不乏《述報》這類海內外孤本。全國解放後,方漢奇應邀赴上海新聞圖書館工作。在這裡,吸引他的仍然是舊報紙,「那又是一個富礦,有500多種報紙,《申報》《新聞報》都是全套的。」
  • 抗疫英雄、空軍戰士、退伍老兵,他們的故事被動情講述
    選手講述陳靜在武漢的抗疫故事「你不能這樣,這是危險的。」「你換手套了嗎?手不要去摸臉。」「你要保護好自己,聽明白沒有?」現場的一位參賽選手講述了上海長徵醫院護士長陳靜在疫情期間馳援武漢的故事。47歲的陳靜是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也是上海長徵醫院護士長。1月24日除夕夜凌晨4點,陳靜被一陣急促的電話聲驚醒。
  • 《考察日本新聞記略》:中國第一部外國新聞事業著作考論
    滑動查看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童兵、林涵.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新聞學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45.[2]方漢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我國外國新聞史研究[J].國際新聞界,2009(1):91.
  • 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筆記和課後答案pdf網課視頻
    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經典教材名師講堂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第3版)全套資料【教材+筆記+題庫+視頻】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第3版)網授精講班【教材精講+考研真題串講】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第3版)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修訂版)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第3版)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 戎耀今生 | 打造老兵情懷農場,培育「葡萄中的愛馬仕」
    戎耀今生 | 打造老兵情懷農場,培育「葡萄中的愛馬仕」 2020-12-08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學研究何以舉步維艱?
    日前,拜讀了陳力丹、陳輝的《2016中國的新聞學研究》一文,對當下中國新聞學研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十分贊同陳力丹教授的判斷:「2016年中國新聞學研究總體呈現不均衡狀態
  • 我的抗疫故事|致杭州支援武漢醫護人員的一封信
    小編:1月30日起,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徵集,請杭州全市中小學生一起來寫「我的抗疫故事」。消息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投稿。孩子們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振奮。大家講述自己寒假「抗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家人或身邊的醫生護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有和父母的宅家趣聞,看新聞感想等,還配了精美圖片、漫畫或視頻。投稿會在「小時新聞」和大家分享,優秀作文有機會在《錢江晚報》上刊登。快加入進來吧!投稿截止2月17日,投稿方式見文末「相關推薦」。
  • 我的站點我的家|70歲退役老兵,70歲特別生日,70多天抗疫志願路
    我的站點我的家|70歲退役老兵,70歲特別生日,70多天抗疫志願路 2020-12-16 2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威遠警營 有一群「老兵」衝在抗疫一線
    原標題:威遠警營 有一群「老兵」衝在抗疫一線   「我翱翔藍天平安護送千萬旅客,您腳踏實地保一方平安,老爸,祝你57歲生日快樂!」近日,威遠縣公安局兩河派出所黨員民警羅勇在疫情防控檢測點執勤時,收到飛行員兒子發來的微信生日祝福。
  • 熱誠厚重,不同尋常的師生情誼——記方漢奇先生對彭翼仲後人的關心愛護與扶助
    我對梁漱溟先生這些話懷有強烈的共鳴,因為我和我的兄姊都不是方漢奇先生任何一級的在編學生,但我們受到了方先生的熱忱關心和認真培養,因此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們都是方漢奇先生不同尋常的學生。翻出此書給培寬兄閱讀時,我們深深感到:這部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史學價值的舊書,隨著時光流逝極有可能湮沒,我們有責任讓它回到中國圖書系列之中,由此不禁萌發了搶救古籍奉獻社會的願望。我的堂姐彭望克和彭望寧在集資和聯繫出版社的同時,通過《北京日報》老同志的引見,拜訪了方漢奇先生。
  • 平陽6位泰鬥級人物!|平陽縣|泰鬥|馬星野|西晉|張鋆|南雁鎮|太康|...
    平陽地靈人傑,人才輩出,但其中又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南宋,一個是近現代。本文就按年代先後專門介紹一下近現代從平陽走出來的泰鬥級人物。01象棋泰鬥謝俠遜謝俠遜(1887-1987),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後改字俠遜,以字行,號爛柯山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