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禮儀丨 拜年、用餐、待客、送禮,禮多人不怪

2020-12-17 超視立視光中心

關於過年裡必不可少的走訪親友、聚餐聚會的最基本的春節禮儀。

1、守歲禮儀

除夕之夜,合家點燈熬夜,辭舊歲,迎新年,俗稱守歲。守歲有許多活動,如吃飯、做遊戲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在守歲的時候切記娛樂要適度,通宵達旦危害大。

其次,守歲時不要說不吉利的話,特別是家裡有老人在的情況下。

2、拜年禮儀

①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有休息的習慣;太遲,人家正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②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乾乾淨淨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③拜年手勢:

拜年手勢男女有別。標準姿勢是男子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概念上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只壓手不抱拳。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

與同輩人見面、交往時使用拱手禮。行禮時,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雙手互握合於胸前。

④春節拜年要講究稱呼的規範化:

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⑤「吉利話」要說得適宜:

「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可讚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讚美事業、健康、家庭關係;對孩子要多讚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

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

⑥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幼者,然後自己取少量受用。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聲謝謝。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面拆開。

⑦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拜年時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讚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3、春節用餐禮儀

①酒滿茶半以禮待人

當今社會,以茶待客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敬酒時應斟滿杯,而奉茶時則應注意不要斟得太滿,以七、八分滿為宜。否則就有逐客之嫌。」

②飯桌轉盤順時慢轉

在聚會吃飯時,經常會遇到帶轉盤的圓桌,如果飯局上有長幼之別,一道菜剛上來,應先轉到主人、主賓、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後,其他人再慢轉轉盤。並且,轉盤應順時針轉動,切忌快速旋轉。

③魚頭魚尾有說法

家庭宴會當中,主人應將魚頭朝向桌上輩分最大、職務最高的人擺放,由他帶頭吃魚喝酒。要是有人沒等魚頭對著的人發話就搶先動筷子,便會被人恥笑為不懂規矩或者沒有見過大場面。

④餐桌上的其他規矩

用正端碗姿勢吃飯:大拇指在碗邊緣,其餘四個手指放在碗底;

吃飯時,手要扶著碗,決不許一隻手在桌下;

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不翻揀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

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單手不可同時拿兩種餐具;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不要端著碗到處跑;不能用筷子敲盤碗,筷子不許立插在米飯中;

吃飯時不能咬筷子,不能用牙來調整筷子,不能嗦筷子。

4、待客禮儀

客人來到家中,要熱情接待。首先請客人落座,然後敬茶、端出糖果。端茶送糖果盤時要用雙手,並代為客人剝糖紙,削果皮。

客人告辭,一般應婉言相留。客人要走,應等客人起身後,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說走,主人就站起來。有些客人會帶禮物來,對此送客時應有所反應,如表示謝意,或相應地回謝一些禮物,決不能受之無愧似的若無其事。

5、送禮禮儀

賀禮一定要送的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已成為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賀禮物還應講究衛生、安全。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過程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身體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贈送花炮之類,則萬萬不能去購買偽劣產品。

此外送賀禮還應注意節儉。自己如果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關係親近的人,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你家過年都講究什麼樣的禮儀?有什麼特別忌諱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你認為春節禮儀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和價值?

相關焦點

  • 社交禮儀指南:待客三部曲!
    禮儀的重要性:崇尚「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貌待人更是良好社交的必要條件。一個懂得「禮儀」的人做事總是顯得很優雅,讓人心情舒暢,他在社交方面肯定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待客交友是擴展人際關係,增進相互之間感情的有力幫手。
  • 春節拜年,這四個送禮的「忌諱」要知道,免得破財又傷情!
    文/把酒談歷史春節到了,我們一年一度的拜年活動也要開始了。雖然有這麼一句老話「禮多人不怪」,這也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去到別人家裡,總不能兩手空空吧,帶上一點禮物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大家要知道,送禮也是有規矩的,如果你不懂其中門道,鬧出笑話事小,傷了和氣可就不好了。春節拜年,這四個送禮的「忌諱」要知道,免得破財又傷情!一、避免送諧音晦氣的禮物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於諧音都很看重,就好比在數字中,每個人都是喜歡8而不喜歡4。
  • 春節回農村給長輩拜年,送禮到底是高大上好,還是接地氣好?
    我認為給農村老家長輩拜年送禮,送的是一份祝福、一份心意,當然實用最好,無所謂高大上。所拜年的長輩一般應該都是自己的家門或親戚裡熟悉的老人,他們看重的也是拜年者來看望自己的這份遵老的情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提高,農村拜年的風俗和禮品也隨著時代不斷變化。
  • 春節文明禮儀
    趁著春節,教孩子如何稱呼、祝辭,這對訓練孩子的膽量、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大有裨益,能讓孩子年齡大一歲,懂事多一點。  春節時,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  應當注意各國不同的送禮習俗。比如:  英國人不喜歡涉及自己私生活的禮品,如香水、肥皂、藥品等,巧克力和威士忌等則很適合送給英國人。  在送給日本人的禮品包裝上不要扎蝴蝶結,他們會認為那樣很不吉利。  中國人視仙鶴為長壽的象徵,但在西方一些國家,如法國,人們不喜歡仙鶴,所以最好不要送給他們有仙鶴圖案的物品。
  • 這些必備的拜年禮儀,讓孩子走親訪友更討喜!
    再過不久就是春節啦!過年期間,親朋好友之間要互相拜年,這正是教孩子學習各種禮儀的大好機會!那麼,孩子該學會哪些春節禮儀呢?今天育姐就來說一說,大家趕緊讓孩子們補補課。孩子缺乏人際交往經驗,在春節拜年時大家要讓孩子多多學習以下這些基本禮儀:
  • 春節禮儀已備好,小朋友們請查收!
    但是記得一定要洗乾淨手哦~◆2.無論是在自己家還是親戚家,用餐時都要按照長者先,幼者後的順序入座。讓長輩先動筷,家長要鼓勵孩子給長輩盛飯。◆3.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在盤子裡翻來翻去,或者把自己喜歡的菜擺在自己面前獨佔。◆4.用餐時,細嚼慢咽,儘量不發出聲音,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含著飯講話。
  • 「禮多人不怪」真的是正確的麼?
    送禮在當今人際變往中已成為社會的常規,幾乎是人人都有禮可選、有禮可受。可以說、禮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所以,即使有人把這種習慣發揮得淋滴盡致一禮物送得滿天飛,人家也視為平常、所謂「禮多人不怪」。司是、「送禮」並不是隨隨便便買件東西送人就可以敷衍過去的、其中學問很多。比方說、丈母娘生日、頂頭上司添丁、鄰居小張考上大學、業務對象有喜事……該送什麼禮物?
  • 拜年走親戚 這些基本禮儀一定要教給孩子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禮儀形式。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如果缺少拜年這道風景,那春節的民俗年味就會大打折扣。拜年後,有的長輩要留晚輩吃糖果、吃飯、玩耍、聊天等,黃昏時才讓「打道回府」。許多長輩以給自己拜年人數多少來預測新年「喜氣、福氣」,向他們拜年的人越多他們越高興。按照傳統習俗,初二、初三一般到嶽父母家及族長和叔、姑、舅、姨等長輩家拜年,一般要帶些敬老禮品,通常人們都不追求禮品奢侈豪華,一串水糕、一串冰糖葫蘆,一盞燈籠、一掛「中國結」都行。
  • 拜年方式看變化
    拜年,是中華民族一種孝文化傳統,也是春節時的一項重頭戲。拜年,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也是一種現代禮儀。《現代漢語詞典》上講,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沒有拜年這項活動,這年過起來,就會索然無味。
  • 都9012年了,這些春節新禮儀,請熟練掌握一下
    春節禮儀「三件套」:拜年+紅包+吉祥話   過年嘛,最重要的社交活動當然是走親訪友拜大年!   第一招:見面勤「問好」,禮多人不怪。不管是作為訪客,還是作為東道主,「拱手作揖」、「嘴甜如蜜」是基本功!
  • 值得你注意的春節拜年習俗禮儀與禁忌,別到時又鬧笑話了
    春節拜年是一種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拜年辭舊歲、迎新春等方式來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的願望。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辭舊迎新的拜年方式隨之而改變,但一些春節拜年的禮儀和禁忌還是需要我們記清楚,不然可能會因此而鬧出笑話。
  • 接人待客,禮儀為先!但若能在這樣的清雅之所待客,則更妙了!
    中國乃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萬事講究以禮為先。禮儀能讓人與人和睦融洽,彼此尊重。中國人在家接人待客時,也是以禮為先。以茶待客、真誠謙和,皆是待客之禮,但若能在一個清雅舒適的空間待客,相信能讓主客相處更加和洽歡愉!
  • 【春節】古代拜年:從廟堂到民間的祝福?
    不要怪劉邦沒見過世面,實在是參加朝會的人數太多了,近千人,這其中還有很多人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後來,漢武帝時期開始以正月為歲首,元旦朝會的習俗則流傳了下來。宋代異族不足怪元旦朝會發展到宋代又會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走進北宋時的大慶殿,去感受一下吧!大慶殿,是北宋皇宮的正殿,也是舉行大典的地方,進入大殿,你會看到四名身穿盔甲、雄壯威武的「鎮殿將軍」分別立在大殿四角。
  • 中西方用餐禮儀有什麼不同?看細節就知道了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懂禮、習禮、重禮的國家。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謙讓、和諧,這也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餐桌上的各種飲食禮儀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先了解一下關於中國人用餐時的禮儀:就餐前要排座,排座位也講究禮儀。
  • 春節需注意的送禮禁忌及攻略!
    並不是越貴重的禮品就越好,首先對於自己來說開銷過大,其次也會讓人因為禮重而不敢收。登門不空手,是親友間走動的基本禮儀,方便走動又具有心意的禮物最合適,這種時候,茶茗或酒食禮盒就好,拎的體面,又不顯生分。隨著人們對實用、健康、時尚禮品的追求,人們在贈送春節節禮品時也不再停留在傳統的菸酒上,而是希望自己送出的禮品能更有情感、時尚性,有品位且又不失適俗。
  • 禮多為何被人怪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臺灣作家劉墉卻認為,「禮多」不一定就是好事,有時候還反倒被人怪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一文讀懂兩千年春節送禮簡史:良品鋪子拿出了年禮滿分卷
    1兩千年春節送禮簡史春節送禮,已經持續了數千年,年禮仿佛一扇窗口,得以窺探文明的變遷與風俗的傳承。到了風華天下的大唐盛世,春節送禮成為了官員之間的慣例。據唐六典記載,唐朝詩酒之風盛行,無論是平民商賈,還是高官貴族,都會親手製作風雅別致的「新年賀卡」送來迎往,此賀卡被叫做「拜年帖」。高貴的皇室會用金箔製作賀卡賜予大臣,而平民則用廉價的梅花箋紙,題辭祝賀饋贈親朋,賀卡雖小,卻滿紙情誼。
  • 春節拜年,都曾有哪些拜年的禮節,現代的禮節你做對了嗎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隨著春節的步伐越來越近,人們也開始了對過年的美好憧憬,老人在家忙著包餃子,年輕人則是拎著大包小包地去四處拜年,關於拜年的禮節您知道多少呢?今兒咱們就談談關於春節拜年的那些事兒。
  • 襄陽待客九大怪:怪酒不怪菜,酒量再大都喝趴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身處「華夏第一城池」,「三國文化第一古城」的襄陽人,千百年耳濡目染傳統文化,重情重義,格外講究一個「禮」字。不管是接人待物還是為人處世,都可以用「熱情用心」來形容。 怎麼做才算是「熱情用心」呢?當然是待客喝酒了!
  • 送禮送健康,正官庄紅參禮盒春節走俏
    臨近春節,很多人都為了過年送禮的問題禮而煩惱。這時,社交平臺上那些收藏了各種新奇好貨的種草博主們就開始出來為網友「排憂解難」了。  與過去不同,「健康」是如今春節送禮的主旋律。例如最近在年貨市場走俏的韓國高麗參品牌正官庄,就獲得了不少博主的種草和推薦!用網友的話說就是:好禮年年有,健康價更高!正官庄體面又健康,用來送禮是再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