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多為何被人怪

2020-12-17 網易新聞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臺灣作家劉墉卻認為,「禮多」不一定就是好事,有時候還反倒被人怪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姊妹市」讓人頭疼

  如果你問外國觀光客對中國的印象,最常聽到的就是中國很有人情味,待客非常熱忱。

  那當然了!中國人本來就好客,何況有朋自遠方來。他可能對你樹上的果子好奇,站在樹下多看幾眼,你就過去摘兩個送給他。他可能問你王府井大街怎麼走,你英語不好,指手畫腳半天說不清楚,乾脆帶他走好幾條街,硬帶到王府井。他可能站在你門外往裡張望,你非但請他進去參觀,還倒茶拿點心給他吃。

  您說,如果你是外國觀光客,能不受寵若驚嗎?

  但是,您也要知道,受寵若驚如果過度,就可能真受驚,被嚇跑了。不信我說個真事兒給您聽:

  早年我到美國的時候,常應邀去各城市開畫展,有一次我到佛羅裡達州的一個小城,那裡的官員很熱情地接待,原來他們跟中國臺灣的某一個城市,不久前結為「姊妹市」。

  我在小城停留了一個多星期,跟市政府接待的人熟了,也就無話不談。有一天,他們對我說:「說實話,我們對結姊妹市這件事,很頭疼。」

  我一驚,問:「為什麼?是臺灣那個城市不夠朋友嗎?」

  他苦笑了一下,說:「正相反,他們對我們太好了!我們市長去訪問的時候,他們用禮車、樂隊迎賓,還有摩託車隊開道,吃的更不用說了,一看就知道貴得要死。當他們說今年秋天要來回訪時,我們真是發愁,這麼小的一個旅遊城市,拿不出那樣的排場啊!」

  該賣時不要送

  再說個故事:

  我有個美國學生,很久沒聯絡了,有一天突然打電話來,說她需要一支狼毫毛筆,外面找不到好的,想跟我買。我說沒問題,不但找了一支不錯的狼毫筆,還翻出一支很好的羊毫筆。

  沒過多久她來了,問多少錢。我說:「笑話!這麼深交情了!送你的!」

  各位可以想像,那美國中年女人是多麼驚喜,因為我送了她價值100美元的禮物。

  可時隔半年,有個中國學生對我說,那個美國學生又託她去中國城找毛筆。

  我說,奇怪了!她明明知道我多的是,為什麼不來找我呢?

  中國學生笑了,說:「她說了,因為您不要她的錢,她不能再找您。」然後,那中國學生又說:「教授啊!您不知道嗎?有時候洋人要跟您買,您不賣,而是送他,他會覺得您是暗示他,您不願意賣。」

  我不知道那美國學生後來有沒有找到合用的毛筆。但我一直想:顯然自己做錯了!因為我對她太有人情味了,反而可能影響了我們的交往,搞不好,她一直找不到好用的毛筆,到後來,連水墨畫都放棄了!

  再說個中國人到美國做客,常碰到的情況吧。

  相信大家一定聽人罵過:「有些中國人,到美國就變得很洋化,沒一點人情味兒了。連孩子對父母都無情,還有向老爸老媽收長途電話費的。」

  這話誇張嗎?也不盡然。我就聽過一些留學生抱怨,他的朋友來,到晚上猛往中國大陸打電話。那時候越洋電話多貴啊!可是朋友拿起電話就不放。主人戰戰兢兢,豎著耳朵聽,一邊聽一邊算:「天哪!已經打掉我一個星期的薪水啦!」

  但那朋友不是不懂事,他一邊打電話一邊自己計時,打完電話就說要付錢。

  你想嘛!中國人,又做主人,能接受嗎?只怕還像打架似的:

  「開玩笑!有這種事嗎?您這不是見外嗎?才幾個錢,比得上咱們的交情嗎?您儘管打!」

  真正的問題是,他的朋友不是沒感覺,為了怕主人破費,可能因此不敢打電話,就算他做生意,要經常越洋聯絡,也可能因為不好意思打電話,該談半小時的改成10分鐘,結果影響了生意。

  這要怪誰?

  「四海之內皆兄弟」

  說完這幾個真實故事,我要說,有遠道來的客人,我們要熱情待客,但千萬別用熱情把他們嚇到。我們當然要待之以禮,但這禮貌的禮,也是合理的理。

  中國人常說「童叟無欺」,我們是中外無欺,絕不能看是老中,賣10塊;看是洋人,賣15塊。相反的,也不能一看是藍眼睛金頭髮的,就刻意奉承。因為這樣做會壞了信用;而且當你對外人恭敬,卻貶抑自己人的時候,反而會讓外人有優越感。

  不是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嗎?只要友好的,我們待他如兄弟。

  兄弟當然要有情,當然要平等,當然要禮尚往來,而且——「親兄弟,明算帳!」

  (::摘自《世說心語——劉墉處世秘笈》 接力出版社2008年9月版 定價:21.00元)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禮多人不怪」真的是正確的麼?
    送禮在當今人際變往中已成為社會的常規,幾乎是人人都有禮可選、有禮可受。可以說、禮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所以,即使有人把這種習慣發揮得淋滴盡致一禮物送得滿天飛,人家也視為平常、所謂「禮多人不怪」。司是、「送禮」並不是隨隨便便買件東西送人就可以敷衍過去的、其中學問很多。比方說、丈母娘生日、頂頭上司添丁、鄰居小張考上大學、業務對象有喜事……該送什麼禮物?
  • 禮多人不怪,「禮」是社交場上最華麗的衣裳
    「禮」是社交場上最華麗的衣裳有「禮」走遍職場,無「禮」寸步難行。無論你與任何一個人打交道,都應待之以禮。社交場上,要想出奇制勝,一招翻身做主人,何必舍易求難,大費周章,用禮數定勝負吧。「禮」是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有一家大公司招聘銷售人員,最後來面試的有五十個人,每個人都拿著令自己為之自豪的簡歷。
  • 禮多人不怪,人到中年,這四種禮絕對不能少
    能夠通過送禮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最好的選擇,送禮之中蘊藏的學問還有很多,不妨先看看,人到中年,這四種禮絕對不能少。 02、給父母的禮 人到中年以後,父母更是上了歲數,身體越來越差,彼此之間能夠見面的次數,早就已經定好了,甚至生命已經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 農村婚宴新怪象:以前是禮到人不到,現在卻是人禮都不到,為啥?
    每年在到了冬天之後,農村的結婚的喜事就會越來越多,遇到好的日子,一個村子中就有可能有三五家辦喜事。農村人之所以熱衷在冬季辦婚禮,一是因為冬季農民不用幹農活,人們有大把的時間來給孩子們操辦婚禮,二是由於以前沒有冰箱用來儲存婚宴上要用的蔬菜、肉類,冬季氣溫低,蔬菜、肉類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放壞。
  • Dis merci 禮多人不怪 這10種謝謝 你會幾種?
    法國也是一個禮多人不怪的國家,嘴上最多的就是「Merci」 . 今天,小編來帶著大家整理一下各種「謝謝」的表達法!
  • 冬季農村酒席增多,過去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導讀:冬季農村酒席增多,過去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隨著天氣一天天的變冷,農村的酒席也明顯的增多起來,尤其是遇到一些所謂的「好日子」,更是扎堆舉辦。這也是傳統的禮尚往來,這幾年對於酒席隨禮卻不知不覺地發生著一些改變,從最開始的人到禮到,發展成為了人不到禮到,也就是說人沒有時間去,但隨禮的份子錢還是會讓人捎過去的。這也叫做人不到禮到,但這兩年的隨禮卻出現了人不到,禮也不到的現象發生。這又是為何呢?人情變得淡薄了?過去辦酒席都是紅白喜事,也算得上是人生之中的大事,對於這類酒席。
  • 領導收到你信息回復「好的」,員工要懂三規矩,禮多人不怪
    二是回敬領導的客套,回復「不用謝,應該做的」;三是撓破頭皮,不知道該怎麼回復,乾脆也回復「收到」,就像日本人互相鞠躬一樣。智商決定未來,情商左右命運。【一】禮節性結束。給領導微信匯報工作後,領導回復「收到」。情商高手,一定要回復幾個字,表示下屬結束匯報溝通的禮節。這是上下級交流禮儀的基本規則,上級具有結束溝通交流的主動權。
  • 大陸交換生體驗臺灣:臺灣同學熱情有禮 怪問題多
    臺灣同學:熱情有禮 怪問題多  在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生劉致君的幫助下,記者在淡江大學淡水校區見到了8位來自大陸復旦大學和吉林大學的學生,他們中有本科生也有碩士生,分別就讀於淡江大學的相關系所,時間是一學期,所修學分可以帶回各自的母校。
  • 禮多人也怪!是不懂人情世故,還是人心不古?
    現在倒好,自己隨了禮,不能參加婚禮也發信息解釋了,不指望朋友表示謝意並給他回禮,反倒落下個見面不冷不熱的尷尬局面。真的是裡外都不是人。我告訴他,出現這種情況,無非是兩種原因。一是那位朋友不懂人情世故,認為朋友之間結婚隨禮是天經地義,反正我請柬發給你了,來與不來是你的事情。二是那位朋友對你沒有參加婚禮的確有想法。認為既然是朋友,不說來幫幫忙,怎麼說也要來捧捧場,湊湊熱鬧。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隨著冬天的到來,農村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禮尚往來」,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不僅會去幫忙,還要送上禮錢,在農村中關於紅白事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那麼這是為啥呢?
  • 驪山老母為何要幫孫悟空除掉多目怪?卻又怕毗藍婆菩薩知道?
    師徒幾人繼續行走在取經的康莊大道上,他們樂意往前走,蜘蛛精們卻並沒有打算放過師徒幾人,所以他們抄著近道找到了他們的師兄多目怪。 多目怪聽到幾位妹妹的訴苦後,正義感爆棚,拍著胸脯表示,這件事包在他的身上,絕對讓唐僧他們有去無回。
  • 農村「冷宴」風氣不斷上演,以前人不到禮到,現在為何禮也不到了
    原本農民的收入水平就不高,他們都是靠省吃儉用存下來這點錢的,現在吃一次酒席要好幾百,而他們多吃幾次的話,就要花上千塊錢了。因此,農民參加宴會的熱情逐漸下降。農民們已經改變了以往只能到現場,現在直接請親戚朋友幫忙帶禮金,並在事前或者事後打個電話。簡單的問候和寒暄幾句就算完事了。近兩年來,農村宴請中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冷宴」現象不斷發生。
  • 為何現在這麼多欠錢不還的人
    為何現在這麼多欠錢不還的人因為現在已經到了信快要滅的時候,信滅之後,世界上再無大的規制,會崩潰一段時間,然後忠孝廉恥謙等德行會顯現,佔據這些德行的國家,會開始聚德而昌。但是,智信時代的大市場,大繁榮,很難了。人的根器其實是慢慢退化的。
  • 從前人不到禮到,為何現在禮也到不了
    但相比起之前農村宴席熱鬧非凡的情況,現在的農村宴席場面會冷清很多,並且之前街道宴席邀請的人,就算是不會請去參加,也會隨一份禮。但是現在的情況跟之前很不相同,農村喜宴變成「冷宴」,接到邀請願意前去參加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從人不到禮到變成了禮也不到。那麼農村宴席為何招人煩?原因其實很簡單。
  • 他被人稱為「怪老頭」能詩會賦,身上的故事更傳奇
    今天這位才子實屬有點「怪」,要說哪裡怪卻聽我慢慢道來!「咬定青山不放鬆」這句詩詞大家都聽說過,要說這是誰說的,那就有點撓頭了,莫慌,帶著他的神秘色彩,來了解一下這位有才還怪的男人――鄭板橋誰還沒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童年要說起令我們印象深刻的童年,那不得不說那些年闖禍挨過的打,而鄭板橋想挨母親的打就不可能。
  • 磚論壇說「禮」 送與不送說法多
    ……磚論壇說「禮」今起徵稿。文章要求:有的放矢,800字以內,切勿空洞說教。來稿請發wusetufukan@126.com或者caixiu@bjd.com.cn。請在主題處寫清磚論壇說「禮」徵稿。磚論壇 別讓「禮」變了味兒郎啟波過年送禮還是收禮,原本是一個簡單的禮尚往來,後來演化成為一種人情世故和行賄受賄的手段,就變得複雜且讓人憎惡了。在古代,多少還有「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可講究一下,現在一條手機簡訊群發也逐漸變得麻木與不堪。
  • 街頭出現了一個嚇唬人的「面具怪」……
    這個「面具怪」究竟是誰?警方揭開了它的真面目。「面具怪」晝夜出沒似幽靈惡意恐嚇群眾12月5日晚上,廣東茂名濱海新區電城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接連幾天在電城鎮十字街道出現一名「面具怪人」,身著虎紋連體衣,頭戴土地公面具,騎著摩託車在街頭晃蕩,並惡意恐嚇群眾,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 一些農村冷宴愈來愈盛行,以前人不到禮到,為何現在禮也不到?
    這種現象現在在農村裡面是非常正常的,所謂「冷宴」,就像題目當中所說的,以前是人不到禮到,現在是人禮都不到了。在我看來這是農村裡面對於這種並白喜事宴請進步的表現。這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說是「不划算的」,很明顯就是出去的多,收來的少,久而久之也就特別討厭與乏味了,特別是在國慶節、臘月、正月這3個時間段裡面,各種人情搭理特別的多。因此就逐漸形成了人禮都不到的現象。2、胡亂宴請的由頭多。一般按照我們家那邊全村去的有白事、結婚喜事、滿月酒、進新房這4種,其他還真是沒有。
  • 農村冷宴風氣再添一個「怪像」,以往人不到,現在禮也不隨了
    農村冷宴風氣再添一個「怪像」,以往人不到,現在禮也不隨了在每年的這個時間裡面,農村都會出現辦宴席的高峰期,各個店子都是爆滿,在這個時間段主要是這兩類宴席,升學宴和喜宴。在開學季升學宴比較多,對於農村的農民來說家裡的子女考上大學,這是家裡近期最重大的一件事,堪比小孩結婚,因為在農村能出一個大學生已經很不錯了,現在農村小孩上大學還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但也是家裡的一件大事,在幾十年前農村如果能夠出現一個大學生就是整個村子的喜事,一定會大辦宴席,雖然現在大學生不是怎麼很稀奇,可是每個家裡還是會舉辦宴席,把家裡的親朋好友叫到一起吃一頓飯,分享一下自己心中的喜悅。
  • 鯰魚頭鯊魚皮鯉魚尾 怪魚現身專家難辨為何魚
    鯰魚頭鯊魚皮鯉魚尾 怪魚現身專家難辨為何魚2001年11月9日09:08 羊城晚報  江門西江河段一長年在河上打魚的船家近日捕到一條怪魚。此魚有鯰魚的魚頭,有像鯊魚一樣起沙的魚皮,而魚尾卻像鯉魚一樣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