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冷宴風氣再添一個「怪像」,以往人不到,現在禮也不隨了
在每年的這個時間裡面,農村都會出現辦宴席的高峰期,各個店子都是爆滿,在這個時間段主要是這兩類宴席,升學宴和喜宴。在開學季升學宴比較多,對於農村的農民來說家裡的子女考上大學,這是家裡近期最重大的一件事,堪比小孩結婚,因為在農村能出一個大學生已經很不錯了,現在農村小孩上大學還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但也是家裡的一件大事,在幾十年前農村如果能夠出現一個大學生就是整個村子的喜事,一定會大辦宴席,雖然現在大學生不是怎麼很稀奇,可是每個家裡還是會舉辦宴席,把家裡的親朋好友叫到一起吃一頓飯,分享一下自己心中的喜悅。升學宴這個詞是近幾年才開始流行起來的,雖然時間有點短,但是來頭可不小,以前的農村大家都把這件事看得很重要。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扶持,農村的宴席慢慢的變了質,不像以前那樣有宴席的氣氛,那個時候都是一大家子的人上門幫忙,搬桌子的搬桌子,搬凳子的搬凳子,摘菜的摘菜,刷碗的刷碗,都是各司其職、有說有笑的,非常的開心。
現在農村辦宴席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多,這樣也讓很多的人對於參加酒席的熱情降低,農民從必須到場捧場變成了找親戚幫忙帶禮金或者只是在事前打個電話說有事實在是不能到場,簡單的寒暄了幾句說幾句恭維的話。這幾年甚至變得不僅人不來,禮金也不會讓別人幫忙帶了。曾經農村舉辦一個宴席都是大半個村子的人都會參加,現在連親戚朋友都不來捧場了,這樣的現象讓很多的農民都想不明白。
一:人情味變淡事首要原因
人情味變淡了,這一點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能夠感受到,因為現在不像以前那樣有很多的時間去增進感情,都只是在忙於工作,以前農村裡大家見面了,都是先問家裡的老人現在身體怎麼樣,再會問現在年輕人在外面工作累不累,這看似很簡單的寒暄卻體現出了尊老愛幼,這才事我國的傳統美德。現在農民見了面就只會問一個月掙多少錢、在哪個城市工作、在城裡買房買車沒,這樣的問候其實是在心裡與別人作比較,如果別人比自己過得不好,就會在心裡嘲笑對方,反之,就會嫉妒對方。人情味變淡後,宴席不參加也是正常現象。
二:反正聯繫不多,隨禮是浪費
現在農村人口流失十分的嚴重,基本上現在在農村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賺錢,尤其是一些很偏的農村,可能現在已經沒有人了,成了空村。農民到城市後一般都在城市定居了,也不打算再回到農村生活,所以和老家那邊的關係也變淡了,所以都覺得以後反正也不會見面或者聯繫,根本沒有必要隨禮。
三:請假難、禮金貴、宴席多
農民在城市裡也不能幹一些技術活,只能幹一些基礎的力氣活,不像在單位裡的白領一樣朝九晚五還有節假日,她們幹活都是靠著時間和力氣,如果請假即意味著今天沒收入,而且現在的禮金越來越重,一次兩次還能接受,可是一年十多次,這些農民就頂不住了,所以也就不隨禮,不參加了。
關注小編,下期繼續為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