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喜宴成「冷宴「:過去人不到禮到,如今人不到,錢也不到了

2021-01-20 每日鄉土民情

農村的喜宴很熱鬧風光,親友們都會前來參加,也有人不遠千裡從外地趕來,只為了能沾沾喜氣,那些村鄰也都會來到主家隨份子錢,喝酒慶祝這個難忘的日子。

農村喜宴包括結婚、滿月酒等,很多人一年要參加十多次酒宴,畢竟每年都有人結婚、生娃。只是,大家發現沒,如今的喜宴變得「冷清」,之前是人不到禮到,如今是人、禮都不到,為何這樣?

1、酒宴成炫富手段

過去,農村人的酒宴還是很接地氣的,和好久不見的朋友賓客坐在一起,聊聊最近發生的事情,談談對未來、對人生的感慨,每個人都很開心。那時候的酒宴也很實在,保證每個人都能大魚大肉、吃飽喝足。

如今就不同了,酒宴的檔次明顯提升,好酒好煙招待,顯得自己家多有錢。就連菜品的花樣也在提高,過去的雞魚肉蛋也被鮑魚、大蝦、甲魚等名貴菜品所替代,酒席也變成了海鮮大宴。

一場酒宴,主家炫耀了自己的經濟條件,這讓不少人內心不太舒服,但跟風的人越來越多。

2、五花八門的酒宴

在農村中,似乎有吃不完的酒席,幾乎每個月都要迎來一場酒宴,到了年底更是扎堆存在。不管是大事小事,總是要擺上幾桌酒席,請上親鄰朋友。

如果是結婚、過大壽、生孩子也就罷了,但如今的升學宴、搬家宴等多了起來,這些無關緊要的酒宴,本不該大肆慶祝,頂多就是請上朋友、親戚,卻被拿到臺面大肆慶祝,鞭炮各種燃放,就怕別人聽不到。

如果不參加酒宴,那就很尷尬了,畢竟主家已用各種形式告知你了,不參加就是得罪對方,今後兩人關係也會受影響。

3、不願浪費錢和時間

在過去,農村人很期待村子裡有酒宴,這樣就能吃上一頓好的,可如今農民的生活條件好了,大魚大肉也成為餐桌常態,大家不稀罕去吃酒席了。

如今很多人已去城市裡打工,如果回家參加酒宴,那就要請假、趕時間,整個人都被「趕」死。為此,很多人不願意再請假,專程回家吃上一口飯,這根本就不划算。既然回不了家,那索性連份子錢都不出了,反正平日裡很少聯繫,關係斷了就斷了吧。

農村喜宴本質是讓客人都能沾沾喜氣,共同見證美好事情,而不是大操大辦、攀比炫耀,長時間下去,喜宴只會變成「冷宴」。

相關焦點

  • 農村喜宴變「冷宴」,以前人不到禮到,如今人不來禮不送,為啥?
    後來條件逐漸好了以後,會送5塊錢或者是10塊錢,很少送禮超過20塊錢的,如今送禮,沒100塊錢都不好意思拿出手,禮金是重了,但是農村的宴席卻越來越冷清。          農村喜宴變「冷宴」,以前人不到禮到,如今人不來禮不送,為啥?
  • 農村「冷宴」風氣不斷上演,以前人不到禮到,現在為何禮也不到了
    文:櫟祐每年年底,農村都會出現一個宴請高峰。如果是婚宴,可以說賓客滿座,高朋滿座,大家紛紛來給新人道喜,熱鬧非凡。過去,人們通常拿雞蛋之類的東西作為禮物,很少給他們紅包,即使他們隨禮錢也就是意思一下就行了。近年來,隨著農村宴請之風越來越流行,農民越來越不舒服。
  • 農村喜宴為何會變成「冷宴」?從前人不到禮到,為何現在禮也到不了
    記得當時我家中一個哥辦喜宴,街坊四鄰都來幫忙,那個場景特別熱鬧。不知道近年來,你們發現了嗎?農村的宴席越來越冷清了,之前人不到禮先到,現在是人不到了,禮也不來了,到底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農村"冷宴"的各種緣由。
  • 農村喜宴變成「冷宴」?從前人不到禮到,為何現在禮也到不了
    前言之前喜宴在農村並不少見,很多農村碰上了喜事之後都會邀請賓客前來,親朋好友紛紛前來道喜,並且喜宴並不僅僅只是結婚才會舉辦,在不少地區,孩子周歲以及老人過生日還有孩子考上理想的學校都會舉辦宴席。但相比起之前農村宴席熱鬧非凡的情況,現在的農村宴席場面會冷清很多,並且之前街道宴席邀請的人,就算是不會請去參加,也會隨一份禮。但是現在的情況跟之前很不相同,農村喜宴變成「冷宴」,接到邀請願意前去參加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從人不到禮到變成了禮也不到。那麼農村宴席為何招人煩?原因其實很簡單。
  • 農村喜宴變「冷宴」,以前人不到禮到,如今人不來禮不送,為啥
    人點上面(免費訂閱)農村前些年送禮,基本都會人到禮到,即使人不到禮也一定會到,如今卻大不一樣,吃酒席那天,人不來了禮也不送了,這到底是何原因呢?從農村有些人走出去,已經富起來了,有的在外面定居了,就很少再回老家,農村人請他的客,他覺得沒有太大的必要,想著自己又不會回農村辦酒席,而且直接的消費層次也高,不可能把他們接到城裡來送禮,所以一來二去乾脆就不送禮了。
  • 曾經熱熱鬧鬧的農村婚宴,咋成了禮到人不到的「冷宴」
    曾經熱熱鬧鬧的農村婚宴,咋成了禮到人不到的「冷宴」?,本來想重溫一下兒時記憶中的熱鬧場面,結果去了才發現,現在的農村婚宴早已不是當年的農村婚宴,成了名副其實的禮到人不到的「冷宴」,更有甚者是人不到,禮也不到!
  • 一些農村冷宴愈來愈盛行,以前人不到禮到,為何現在禮也不到?
    這種現象現在在農村裡面是非常正常的,所謂「冷宴」,就像題目當中所說的,以前是人不到禮到,現在是人禮都不到了。在我看來這是農村裡面對於這種並白喜事宴請進步的表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些人禮都不到的裡面絕大多數是80後90後,確實農村各種事情,都需要搭人情,以前我們家村子裡面是一家5元,現在最少是50元甚至是100元。人情開支還是很大的。
  • 一些農村「冷宴」愈來愈盛行,以前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
    有的感覺心裡親近就多一些,但大多數時候,幫忙的人隨的都是個「街坊禮」。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農村以前吃席時那種熱鬧場面其實是在慢慢變化的,以前如果有事了,幾乎要忙幾天,但現在則不是那樣,也就是說,農村酒席場面其實是慢慢在向城市靠攏的。另外就是隨禮的事,以前是禮到人到,後來禮到人不到。還有人說現在是禮不到人也不到了。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本以為參加宴席的人很多,沒想到的是大部分的親戚都沒有到場,很多人都是把人情讓人代交的,街坊鄰居也是派了一個代表參加升學宴,這種顯現讓我很是納悶了,好好的喜宴咋就成了成「冷宴」呢?老農們看到了卻見怪不怪,直呼:好!
  • 農村冷宴越來越盛行,以前人到禮不到,現在怎麼連禮都不到了?
    一些農村冷宴越來越盛行,以前人不到禮到,現在連禮都不到了,其實這個問題問的還有些保守,不是有一些的農村冷宴越來越盛行,而是幾乎所有的地方冷宴都是如此,這幾乎成為了一種現象。很巧,我老表明天給孩子過滿月,禮尚往來,我孩子滿月的時候,他們給我行了500元,大家看到這個數目,是不是覺得禮很貴重,因為在我們這裡孩子滿月也就是一兩百元,但是他們給我行了500元,讓我深受感動,但是明天他們的孩子過滿月,該行多少呢?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本以為參加宴席的人很多,沒想到的是大部分的親戚都沒有到場,很多人都是把人情讓人代交的,街坊鄰居也是派了一個代表參加升學宴,這種顯現讓我很是納悶了,好好的喜宴咋就成了成「冷宴」呢?老農們看到了卻見怪不怪,直呼:好!
  • 農村喜宴為何會變成「冷宴」?從前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到不了
    結婚一直是一件喜事,辦酒席也是結婚的一種風俗,之前在農村辦喜宴的場景也非常壯觀,一家人辦喜宴可以看到整個村的村民都會前來拜訪,農村每年參加的宴席最少都有三四次,分子錢也是辦婚宴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可是現在農村的宴席卻越來越冷清,之前有些人可能還是禮到人不到,現在連禮都不到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農村出現冷宴現象,禮到人不到,為什麼?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在農村生活了30多年,對農村人的一些生活習慣非常了解。農民們非常樸實好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農村,最熱鬧的事情就是誰家「辦大事」了,什麼是辦大事呢?在農村,誰家有喜事了就會舉辦宴會。
  • 農村冷宴風氣再添一個「怪像」,以往人不到,現在禮也不隨了
    農村冷宴風氣再添一個「怪像」,以往人不到,現在禮也不隨了在每年的這個時間裡面,農村都會出現辦宴席的高峰期,各個店子都是爆滿,在這個時間段主要是這兩類宴席,升學宴和喜宴。在開學季升學宴比較多,對於農村的農民來說家裡的子女考上大學,這是家裡近期最重大的一件事,堪比小孩結婚,因為在農村能出一個大學生已經很不錯了,現在農村小孩上大學還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但也是家裡的一件大事,在幾十年前農村如果能夠出現一個大學生就是整個村子的喜事,一定會大辦宴席,雖然現在大學生不是怎麼很稀奇,可是每個家裡還是會舉辦宴席,把家裡的親朋好友叫到一起吃一頓飯,分享一下自己心中的喜悅。
  • 農村婚宴為何成「冷宴」?以前禮到人不到,為何現在連禮也沒了?
    但是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們不禁會發現,最近十幾年,似乎農村的婚宴都變得越來越冷淡了,細心的同志更會注意到,主人家有時候大張旗鼓地請廚子辦宴席,卻來的人沒有以前多,而且也沒有多少人隨禮了。其實不少人也會發現這個問題,那就是好好的婚宴到最後變成了只有自家來客吃的冷宴,碰到這種情況確實令人感慨。
  • 冬季農村酒席增多,過去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導讀:冬季農村酒席增多,過去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隨著天氣一天天的變冷,農村的酒席也明顯的增多起來,尤其是遇到一些所謂的「好日子」,更是扎堆舉辦。冬季紅白喜事增多是一種習俗使然,一來過去的農村全年都是忙忙碌碌,唯獨到了冬季的時候,農田之中也沒有了什麼農活,所以大家才能比較閒暇一些,這個時候舉辦紅白喜事。也比較容易找到幫忙的人手,而且冬季寒冷的氣溫相對於一個天然的大冰箱。能夠保障食材不會變壞。所以冬季辦酒席數量較多也是可以理解的。
  • 農村「冷席」頻出,由「全家出動」,到禮到人不到,啥原因?
    文/豬友巴巴由「全家出動」,到禮到人不到!農村「冷席」頻出,咋會這樣呢?在筆者的記憶力,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參加宴席了!在那時,還不流行給份錢,到了那一日,家裡會找出箢子(yuān zǐ ),裡面裝上10斤的麥子,上面放上雞蛋(一般來說,在筆者的家鄉,生男孩,箢子裡要放100個,生女孩時,要放99個!),然後用紅布蒙上,家家戶戶,除了男爺們,都會帶著孩子去參加!而那時,沒有汽車,出行為了方便,往往要用拖拉機,後面的車鬥裡,坐滿了親人以及放置的箢子!而那時,在農村參加喜宴都是「全家出動」的!
  • 農村新現一「怪象」,喜宴變無人問津的冷宴,為何會禮到人不到?
    但是農村喜宴的習俗卻逐漸消失殆盡,不禁讓人心生疑問:為何以前熱熱鬧鬧,歡快祥和的喜宴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冷宴?所謂喜宴就是為了慶祝自家的喜事,請來村裡廚藝好的師傅和親戚、鄰居來幫忙擺席、做飯,然後宴請親朋好友來參加這場宴會,以此來分享主人家的喜悅。而來參加親朋好友也會隨上禮金,來表達對主人家的恭賀。農村人難得闊綽,但遇上喜事,還是會舉辦喜宴。
  • 農村婚宴新怪象:以前是禮到人不到,現在卻是人禮都不到,為啥?
    每年在到了冬天之後,農村的結婚的喜事就會越來越多,遇到好的日子,一個村子中就有可能有三五家辦喜事。農村人之所以熱衷在冬季辦婚禮,一是因為冬季農民不用幹農活,人們有大把的時間來給孩子們操辦婚禮,二是由於以前沒有冰箱用來儲存婚宴上要用的蔬菜、肉類,冬季氣溫低,蔬菜、肉類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放壞。
  • 農村冷席升級,從人不到禮到變成人禮都不到,是誰傷了赴宴者的心
    何為「冷席」,顧名思義就是主人名義上是請了很多人,也準備了很多桌的酒席,但最後赴宴的人卻少之又少,宴席上冷冷清清,尤其是最近幾年這種「冷席」在農村突然之間多了起來。而在早些年,農村宴席可是非常大的場面,那時候流水席都要吃上好幾天,有人宴請也都是高興得赴約,那為什麼現在突然卻沒人了呢?這就要從農村宴席的變化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