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學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閱讀的主要文本,是用圖文共同講述或者以圖為主講述傳遞內容。
文字少或者沒有是繪本最重要的特點,兒童在閱讀過程中,要運用自己的閱讀理解力、想像力、思考力、觀察力和判斷力等諸多高階思維。
繪本閱讀對於促進幼兒和低齡兒童的智力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價值和功能,在核心素養改革推進的當下,更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觀察力:認識繪本的能力
觀察是人認識事物和世界主要途徑 ,是智力活動的基礎,也是奠定學習能力的基礎之一。
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觀察,觀察,再觀察。」觀察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需要有意識的培養。
繪本具有獨特的敘事方式,通過人物表情、動作、場景、顏色、視角和線條等視覺方式表達出來。
很多國家將繪本閱讀的首要價值定位於促進兒童視覺發展,培養兒童視覺素養。
因為3-6歲期間以及學齡初期,兒童對於文字的注視水平遠遠低於對於圖畫的注視水平,是培養兒童視覺素養的關鍵期,而且視覺注視水平常常決定文字視覺水平。
繪本的圖畫包含著豐富的細節,除了故事的主體情節表現,還有潛藏的小驚喜和小意外,更有大師埋下的伏筆和隱喻,揭示故事的內涵。
兒童閱讀過程中,父母要引導他們觀察畫面的細節,從視覺圖像的視角認識文本內容,並從中獲取對於視覺圖像和視覺敘事的隱形理解,從而理解文本。
低齡兒童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較低,父母要通過一本多讀幫助兒童觀察和理解文本,而且每一次閱讀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比如《鴨子騎車記》裡,我們除了按明顯的線索來判斷動物該選哪種自行車,還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找找暗含的線索。
比如動物們的性格:綿羊說「鴨子你小心點」,它的個性膽小謹慎,因此它選了帶輔助輪的自行車;馬很傲慢,不可一世,所以它選了一輛賽車。
而觀察也是多維度的,陳致元創作的《阿迪和朱莉》,它獨特的裝幀設計將內頁裁切為兩部分,分頭述說小獅子和小兔子的故事。
當兩隻小動物相逢,頁面才合併起來,形式與內容巧妙配合,令人流連玩味。讀《阿迪和朱莉》,孩子有機會觀察到一種故事創作方法。
這種雙線或多線寫作法,即多個人物多條故事線同時創作,在某一個節點上交匯融合,從而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多線敘事的寫作方法在一些小說中更是常見。
藉助於繪本,孩子可以從多種維度訓練自己的觀察力,他們的觀察力提升了,寫作的能力也會跟著進步。
父母還可以引導兒童發現同一角色在圖畫中的變化以及與故事情節發展的關聯,比較同一畫面中相近事物的差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義。
想像力:再造繪本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潛能、提高語言能力、克服孩子的恐懼感等,讓孩子更好、更快樂地成長。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過:「對孩子來說,故事是一個充滿驚奇、趣味,可以激發想像力的世界。兒童幼時所聽到的各種故事,在他(她)的心中就會撒下彌足珍貴的想像力的種子......」
繪本,由於沒有過多文字的限制,給兒童想像創造了無窮的空間,正是培養兒童想像力的最好載體。
繪本閱讀可以讓他們的想像馳騁,突破現實和時空的限制,用想像力描繪出眼睛看不到的故事或者文字到不了的地方。
在想像過程中,兒童預測、判斷、分析,促進其對繪本的理解和思辨,這也是想像最有魅力的地方。
當孩子在聽讀故事的時候,想像的畫面是在理解基礎上建構的,重組文本,然後進行視覺呈現,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將理解的故事用各種形式展示出來(繪畫、表演等),再對照繪本,比較討論。
《神奇的黑板熊》中安安與黑板熊進行了一個想像遊戲,黑板熊通過繪畫活動完成了安安的夢想,而安安通過豐富的想像力創作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
這時,要鼓勵兒童想像「你眼中的宇宙飛船/太空上是什麼樣子的」,並將之描述/畫出來。使得孩子的想像可以趣味橫生,空間無限。
兒童在對話和想像中,不斷豐富和拓展文本,也可創造屬於自己的《神奇的黑板熊》。
寫作、繪畫、設計都需要想像力參與,常常讓家長頭疼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也和想像力密不可分。
當孩子能夠用想像把文字在腦海轉化為圖像,再難懂的文章也可以很好地理解。
想像力還能培養孩子對生活的熱愛,想像力豐富的孩子會洞察日常生活的小變化,他們看到的世界也更加可愛多彩。
表達力:表達繪本的能力
兒童語言能力發展的順序是一個從看到說,從聽到說,理解先於表達,模仿孕育運用的過程。
繪本的一個特點是「留白」,頁面上只有圖畫或者少量的文字,不僅給兒童留出了想像空間,還留出極大的表達空間。
繪本閱讀可引導孩子從欣賞到敘述故事內容的過程,在與孩子閱讀繪本時應抓住豐富多彩的書中圖畫,對封底與封面圖畫進行提問,啟發孩子表達圖畫中的自然現象、動植物、人物等,述說動物或人物的表情。
通過交流共享、提煉總結、述說評價等促使孩子在相互補充、自我對照的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表演繪本故事也可以促進孩子表達能力的發展,在讀完繪本後為孩子創設表演環境,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融入自身情感,用肢體動作、語言表現繪本故事內容。
例如,閱讀繪本《咕嚕牛》時,可讓孩子分別扮演小老鼠、小松鼠、狐狸、貓頭鷹、蛇等角色,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地表演繪本故事,在表演過程中培養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還可以設計遊戲閱讀教學、配對、思維導圖、閱讀單等多模式表達活動,激發兒童表達的願望和興趣。
讓孩子表演、思維導圖、將故事還原或者演繹,不僅能夠培養其口頭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其實不管是無字繪本,還是有字繪本,都有其內在故事結構、故事發生順序和邏輯結構。
兒童能夠講清楚和講明白一個故事,能夠自圓其說,要具有「閉環思維」,建立因果關係和順序關係,這是邏輯思維能力重要的體現。
兒童講述繪本故事的過程 ,其實也是訓練寫作的過程。
只有在閱讀賞析中逐步學會完整地有條理的「述說」,才能為繼之而來的寫話或者寫作逐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表達的好處還有很多,如幫助兒童學習和積累詞彙。
兒童在口頭表達時,會將其正在接觸和學習的詞彙用起來,起到了強化和鞏固的作用,有時甚至還會創造詞彙,生成屬於自己的詞彙。
還比如,表達能夠促進兒童的社會性交往。表達過程中傾聽還是合作,都是社會交往的形態。
同伴間由於經歷、認知能力、閱讀廣度等不同,正好可彌補其認知經驗和閱讀經驗不足的缺點,幫助兒童擺脫閱讀定勢,拓展閱讀的角度、思路,加強圖畫和文字、繪本與繪本、繪本與生活間的聯繫。
而且,兒童通過傾聽他人的表達,知道每個人的視角可以有所不同,知道尊重他人的觀點,學會欣賞和接納。
情感力:升華繪本的能力
繪本圖畫書是一個虛構的世界,它就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複雜的情感體驗。
當我們仔細觀察孩子閱讀圖畫書的情緒表現,往往會發現孩子的情感世界是如此敏感和豐富,他們正在經歷閱讀本身帶來的快樂,同時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情感的變化。
好的繪本,通常是有趣的,溫暖的,不是「無意義」和「不講道理」的,繪本裡並沒有長篇累牘的道德教育和說教,但是一定有著深刻的內涵和立意。
我們可以用「舉重若輕」這一成語描述繪本的表達方式,感恩、愛、友誼、勇氣和正義等人類厚重的共同價值觀,是憑助簡單的情節,稀疏的文字,豐富的圖畫,婉約和浸潤式地表達出來的。
認識和體會世界的情感、合理正確地表達情感,進而促進幼兒健康情感態度的建立是繪本閱讀中情感教育的基石。
在此基礎上,要培養兒童的共情能力,從繪本閱讀中獲取對生命的認識和熱愛,從而擦亮自己的生命。
例如我們可以以繪本圖畫書《我好生氣》為依據,創設與書中故事情節相對應的情景模型,以身臨其境的方式告訴孩子,碰到各種不開心的事情,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憤怒,不要傷害他人。
同時,還允許孩子使用「哭」「喊」來實現情緒宣洩,而不是一味的壓抑自己的情緒。
類似的繪本書情境創設,還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示範作用,讓他們可以通過一些憤怒管理的技術和方法,來調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繪本所表達的意見和主題多與現實中的孩子生活有關,是對兒童的閱讀習慣培養塑造的有力工具,也是兒童情感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源,它接近孩子的生活經驗,人物形象鮮明,並具有連貫的故事情節,豐富的情感內容。
家長可以利用繪本圖畫書作為教學素材,以提高幼兒的情感體驗,鼓勵他們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緒,以達到促進兒童情感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