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漁翁》: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2020-12-22 一藻讀書

清代詩人,著名學者沈德潛(1673~1769年)在《唐詩別裁集》中說:「柳州詩長於哀怨,得《騷》之餘意.」

這也難怪,柳宗元年少得志,30歲就做到了監察御史的職位。本想好好在朝廷中施展拳腳,銳意改革,實現平生報復。可是轟轟烈烈的改革,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這以後,柳宗元的人生就發生了徹底的轉折。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如果柳宗元仕途順遂,那麼,今天我們恐怕就無法讀到「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ǎinǎi)一聲山水綠」這樣意境優美的詩句。

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正是因為官場的失意,才讓詩人柳宗元看清楚了世界和自己。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唐)柳宗元《漁翁》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朝河東(今山西)人,生於唐代宗大曆年間。兒時就異常聰慧,21歲中進士,30歲做到監察御史。

他才氣過人,為官清廉;討論事情善於旁徵博引,古今故事、史書以及諸子百家之言隨口而出,在當時名氣非常響亮。朝廷中的許多王公大臣,都以和他交往為榮。

唐順宗即位後,王叔文積極謀求改革,而當時的柳宗元就是改革派成員之一。因此,當王叔文改革失敗後,柳宗元也難逃一劫,最後被貶謫到了永州(今湖南零陵)。

被貶的柳宗元並沒有消極頹廢。相反,他更加刻苦努力,博覽群書。閒暇的時間,他就會遊山玩水。這期間,他寫了不少流傳千古的文章和詩句,而這首《漁翁》就是他在這段時間寫的。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傍晚時分,工作了一天的漁翁將船停靠在岸邊,自己則夜宿西巖下。讀第一句,不禁有些疑問,這個漁夫是住在怎樣的地方?是自己的家中嗎?顯然,我們更願意相信這個漁夫是位世外高人,他一定是那種「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輿」的大丈夫。

一夜無話,轉眼時光飛過。清晨,漁夫去湘江打水,燃起竹子生火做飯。 這裡,詩人沒有過多的描寫景色,而是用「汲」和「燃」的動作,描繪出了一種貼近自然、質樸的生活場景。在這裡,人和自然是如此的和諧。

蘇東坡評說柳詩是「寄至味於淡泊」。其實,追求這種淡泊的人生意境,是中國文人寄情於山水,排遣心中憂傷和苦悶的通道。柳宗元被貶永州,心中自是非常鬱悶。走入自然,詩人的心情不僅得到了緩解,同時,也在自然中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煙消雲散,旭日初升,青山綠水,景色日漸清晰。然而,此時卻看不到一個人。為何不見人呢?剛才,明明還生火做飯,轉眼就消失在了景色之中。

下一句「欸乃一聲山水綠」,讓人頓時耳目一新。整首詩因為這一句,就將畫面激活了,頗有一種聲東擊西之感。

相比於柳宗元另一首非常有名的《江雪》來說,這首詩更顯輕鬆閒適,頗有一種「真名士,自風流」的灑脫。

《江雪》從首句「千山鳥飛絕」到末句「獨釣寒江雪」,整首詩給人以孤獨寂寞之感。而《漁翁》中的「欸乃一聲」卻欣喜的給景色中帶來了「山水綠」,這一抹綠色,真是餘韻難消。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此時,漁船隨水駛入中流,詩人回首騁目。遠處,一片片的白雲似乎「無心」的相互追逐。蘇東坡對《漁翁》這首詩非常欣賞,評說:「熟味此詩,有奇趣。然其末兩句,雖不必亦可也。」

蘇軾果然厲害,他是了解柳宗元的。從藝術角度欣賞全詩,末尾兩句似乎有些多餘。「詩以奇趣為宗」,「欸乃一聲山水綠」足以。然而,寫景是為了抒發情感,而末尾的「無心雲相逐」恰恰寫出了作者此時的心境。

如此美好的景色,誰不想要暢遊其間;而大好的年華,誰又想白白浪費呢?

柳宗元本來有很好的條件,無論是他的家世,還是他的才學,都是無可挑剔的。可是,命運卻給了他一個很大的打擊。

他曾經所有的好,都變成了而今的失落。但是,他的心並沒有滅,仍然嚮往著生命的綠色,「追逐」仍然是他的人生目標。末尾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雲無心而出岫」,而下一句就是「鳥倦飛而知還」。

這世間,爭權奪利、沽名釣譽者,難道還少嗎?

算了吧,順水而流,樂天知命,看似「無心」,你又怎麼能反駁這種人生的智慧呢?

是真名士自風流。

相關焦點

  • 詩詞| 漁翁 柳宗元(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這兩句既設制了一個秀麗悅目的空間畫面,又以夜幕初啟、晨曦微露這樣流動的時間感引出了下面對日出的描述,可以說在時空兩方面奠定了全詩活躍而又清逸的基調。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提到柳宗元,就會想起那首《江雪》,還有詩中那位「獨釣寒江雪」的漁翁。後來,柳宗元仕途坎坷,進取碰壁,寫了這首《漁翁》來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今日小覓分享:漁翁—唐柳宗元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 琴曲欣賞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弦歌《樂極吟》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唐·柳宗元·《漁翁》在古琴的歷史上,弦歌,是極為重要的一章,所謂「詩三百,皆以弦歌之」。大家都知道的唐代大詩人柳宗元,曾寫有《漁翁》一詩,在東皋琴譜裡,就收錄了這首弦歌。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 優爸詩詞《漁翁》NO.142
    漁翁搖櫓,欸乃一聲,青山綠水映入眼帘。回望天邊,江水滾滾東流。山上白雲,悠然自在舒捲。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與韓愈皆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傍:靠近。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對千萬孤獨的釋懷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柳宗元六句詩《漁翁》為何引千年爭議?蘇東坡的解讀堪稱「奇趣」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作者:拈花夢遊他們認為到「欸乃一聲山水綠」戛然而止,有無盡的言外之意,就很好了。加兩句,意思說透了,少餘味。嚴羽甚至說:「東坡刪去後二句,使子厚復生,亦必心服。」(《滄浪詩話》)反對派陣營有南宋劉辰翁、明代李東陽、王世貞等人,他們主張不刪更好,若刪去末兩句,則這首詩與晚唐的奇趣詩歌一樣;更重要的是,刪除末兩句後,讀者容易把重點放在詩的藝術趣味上,卻忽略柳宗元當時的處境和發洩心中孤憤的本意。
  • 新民晚報數字報-「欸乃」一聲山水綠
    楊正燕 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 九(6)班  初看「欸乃」這個詞,你會覺得它長得很美。
  • 除了《江雪》,柳宗元還有首備受古人推崇的絕美作,很多人沒讀過
    或許是因為這首詩太有名氣了,讓不少人忽略了柳宗元的其它詩作。其實柳宗元一生的作品不少,詩和各種駢文、遊記文等加起來共有600多首,其中詩作共有140多首。在這140多首詩中,有一首是能媲美《江雪》的,就是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漁翁》。這是柳宗元備受古人推崇的一首絕美之作,只是現在很多人沒讀過。
  • 從「獨釣江雪」到「欸乃一聲」,柳宗元走過了怎樣一段心路歷程?
    柳宗元將一派清涼、冰瑩純潔的畫面展現在讀者面前。超然獨立,沒有聲音,沒有蹤影,寒冷的畫卷裡,只有孤獨的小舟和寂寞的漁翁,幽曠寧靜又無限悽美。寫這首詩的時候,柳宗元剛剛被貶官來到永州。他本是黃土高原人,青年得志於長安。從前他眼中的風景除了黃土高原的景象,就是長安城繁華的氣派。
  • 柳宗元的灑脫與孤獨全在這兩首詩中,曾寫出多少人心中所嚮往
    如果要說唐代最有才情的詩人,那柳宗元絕對是其中一個,不然他也不會躋身於「唐宋八大家」的行列之中;柳宗元憑藉出眾才華21歲進第,26歲官至九品,這看來似乎很是春風得意啊;然而有才之人的一生往往都少不了風雨相摧,柳宗元所歷劫難最終註定了他的孤獨,也成就了他的灑脫;詩人的這種灑脫與孤獨都通過筆墨題成了詩行
  • 張萌 古琴獨奏《欸乃》一聲山水綠 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琴曲《欸乃因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後《天聞閣琴譜》將其記載為《欸乃》,由管平湖先生打譜演奏,當代琴家彈奏的多為管平湖的節本。「欸乃」原為象聲詞,擬棹櫓之聲或做棹歌之稱,出自唐代詩人元結《樂府十二首·欸乃曲》「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
  • 《欸乃》的含義及歷史故事
    《欸乃》,中國古琴名曲之一。初見於明代汪芝輯《西麓堂琴統》之中,亦有人稱其《漁歌》或《北漁歌》,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欸乃》有多種傳譜,無論是《琴譜正傳》的十段無詞《漁歌》發展而成的曲譜還是後《天聞閣琴譜》裡的琴譜,由管平湖打譜演奏的《欸乃》。都有很多琴家彈奏。唐柳宗元作有著名七言古詩《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 杜甫、柳宗元等當導遊,跟著詩詞遊瀟湘
    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 瀟湘之美,絕在山水,妙在人文 「五一」小長假最後一天 讓我們跟著古人的腳步 來探尋湖湘山水、風情、人文的美~ 長沙 嶽麓山、橘子洲 縣裡一位議員得知消息後,立刻派人給毛澤東送來一封急信。毛澤東看信後決定離開韶山,取道長沙前往廣州。 9月初,來到長沙後的毛澤東獨自登上湘江岸邊的嶽麓山,放眼漫山紅遍的楓林和漫江碧透的湘江,腦海中萬千思緒,無限感慨油然而生,遂吟《沁園春·長沙》詞一首。 愛晚亭
  • 九首描寫漁翁的優美詩句,讓場景不在疏遠,讓意境不在闌珊
    中國以農業立國,漁樵耕讀顯得尤為重要,成就了古代文人心中的田園牧歌和山水性情,寄情山水田野,成為重要的文化標誌和印記。歷代文人也因此創作出無數優美的詩詞,漁翁和垂釣的場景刻畫的栩栩如生,來源生活而高於生活,被深深的鑲嵌在歷史文化長廊中。
  • 龔一《欸乃》詳解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欸乃》題解 《西麓堂琴統》:古昔韜名抱道之士,多託足跡漁樵以自適,此曲真有雲冷山空,江寒月白之興。汲清湘,然楚竹於西巖者,不足道也。
  • 柳宗元的一首冷門思鄉詩,最後14個字太感人,看哭了多少遊子!
    唐詩中有邊塞詩、也有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那樣的浪漫詩歌,還有孟浩然和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歌。說起山水田園詩,王維和孟浩然無疑是盛唐的代表,而到了中唐,柳宗元的田園詩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與王維和孟浩然不同的是,柳宗元仕途坎坷,他的田園詩多半是在貶謫之所的永州和柳州所作。
  • 欸乃一聲山水綠,法治底色濃鄉愁
    過去在有些人印象中,農村都是鄉裡鄉親,辦事主要靠「刷臉」,普法、用法只是裝點門面的「表面功夫」。隨著鄉村振興的風生水起,「網紅村」層出不窮,如何走出一條有上海國際大都市特色的「人民鄉村」建設路徑,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上述的百姓議事會發生在奉賢區存古村。「村裡碰到大事往往眾口難調,制度化、透明化是最好的法寶。」
  • 詩人找漁翁換被子對方不肯,當場寫下首妙詩,漁翁讀完白送他一床
    看到當地漁民都蓋一種蘆花被,據說這種被子不但暖和,而且用起來香氣怡人。於是貫雲石便找到了個漁翁,準備用自己的綢緞被子跟他換一床蘆花被。漁翁聽說他是大名鼎鼎的文人,便不肯跟他換,還故意為難起他來,非讓他以一首詩來換被子。於是貫雲石便揮筆寫下了一首名為《蘆花被》的妙詩。全詩語言清新,生動有趣,對方讀完白送了他一床,而這首詩也流傳了700多年。
  • 談談柳宗元的山水小詩——《江雪》
    我們常 說唐代的山水詩人有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四 家,這裡要介紹的一首小詩《江雪》,正是柳宗元山水詩的代表 作。它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