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打底擘畫生態扶貧試驗田——江西省蓮花縣生態扶貧試驗區建設...

2020-12-20 人民網

蓮花縣吉內得有機和特色水稻生產基地。資料圖

隆冬時節,走進贛西邊陲的革命老區蓮花縣,群山環繞,山水相間,薄霧纏繞,層林盡染,猶若一副綠水青山水墨畫。不久前,蓮花縣獲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稱號。這一榮譽背後正是蓮花縣堅持走「生態立縣,綠色發展」之路的堅守,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刻實踐。

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蓮花縣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緊抓江西省生態扶貧試驗區建設試點縣機遇,將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打贏脫貧攻堅戰戰略深度融合,通過生態治理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生態種養脫貧一批、生態旅遊脫貧一批等「四個一批」,全面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努力打造贛西生態扶貧先行區、全省生態扶貧試驗區、革命老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扶貧示範區。

厚植生態優勢,實施一批生態扶貧工程

蓮花縣森林覆蓋率達73.78%,境內丘陵起伏,河流眾多,自然資源豐富。自生態扶貧試驗區建設試點以來,蓮花縣厚植生態資源優勢,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新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條結合生態保護補償推進精準脫貧的有效路徑。

坊樓鎮東邊村充分利用蓮花縣生態扶貧政策,大力發展林果產業。通過村幹部或致富帶頭人帶頭領辦、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願參與、貧困戶統籌參與的產業發展的「一領辦三參與」新模式,建立種植布朗李示範基地100畝,輻射帶動黨員、群眾、貧困戶種植布朗李375畝,黃桃、黃金梨、楊梅、井岡蜜柚等480畝,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5000元。另外,布朗李採摘帶動了百合基地和紅楓林等景點發展鄉村旅遊業,每年吸引縣外遊客10萬餘人次。

近年來,蓮花縣因地制宜發展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林果產業和林下經濟產業。僅2018年,全縣完成人工造林2萬畝,補助資金910萬元;低產低效林改造5.31萬畝,補助資金1060萬元;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護面積23.7萬畝,補助資金392萬元;集體生態公益林管護31萬畝,補助資金400萬元;果業扶貧面積約3400畝,涉及貧困戶約1000戶,補貼資金34萬元;油茶造林約4800畝,涉及貧困戶約600戶,補助資金393.6萬元。

結合精準扶貧,探索政府購買生態環境管護服務機制創新,成為蓮花縣推進生態扶貧的一抹亮色。2018年,蓮花縣選聘了345名貧困戶擔任生態護林員,267名貧困戶擔任生態護河員,800多名貧困戶擔任保潔員,每人每月發放工資約1000元左右。通過貧困戶參與生態保護,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實現貧困戶增收。

創新扶貧機制,打造一批生態扶貧產業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蓮花縣將打造生態產業作為生態扶貧的重要抓手,依託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打造了一批生態扶貧生產基地,通過訂單農業、土地流轉、「借牛還牛」「借鴨還鴨」、提供就業崗位、發展休閒農業觀光旅遊等形式,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蓮花縣吉內得有機和綠色水稻生產基地位於高灘村,這裡地理位置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稻米生長周期長,土壤富含硒元素,生態環境絕佳。基地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通過「老種子 傳統耕作」的模式,將貧困戶嵌入到生態循環產業鏈上,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循環有機水稻模式。

高灘村十組貧困戶羅道啟,兒子肝硬化,每年治療費用要幾萬元。2017年,在吉內得公司帶動下,通過「借牛還牛」模式,領養了3頭牛。有機稻田產生的稻草給貧困戶餵牛,牛糞還田,增加土壤肥力,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模式。農忙時節,羅道啟帶著牛在稻田犁地,一天還可以賺200元。

「上個月剛賣了一頭牛,像我們這種生態養殖的牛肉價格高,賣了1.4萬元。」據羅道啟介紹,依託吉內得公司的帶動,實現了多重收入,流轉給公司7畝撂荒地,每畝流轉費420元,務工收入每月2700元,加上種植油菜及平時出售土特產的收入,去年掙了近4萬元,羅道啟輕鬆實現脫貧。

像羅道啟這樣的當地村民還有很多。該基地還推行鴨稻共生、稻田養魚等扶貧模式,並通過訂單農業帶動了蓮花縣傳統大米產業轉型升級,實現1225戶農戶增收,被國務院扶貧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為全國就業扶貧基地。

無獨有偶,蓮花縣勝龍牛業堅持生態養殖,採取「公司 專業合作社 貧困戶」的模式,在良坊鎮清塘村、梅州村、高坵村貧困戶領養了500餘頭「扶貧牛」,在良坊鎮梅州村等貧困村發展了2000畝皇竹草產業,帶動1400餘戶貧困戶增收。

蓮花縣與井岡山大學、安徽霍山縣躍勝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百合扶貧產業進行深度合作。井岡山大學負責提供先進的科研技術和強大的專家技術團隊,霍山縣躍勝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百合種植銷售加工等。一年來,帶動24個村8000餘農村勞動力從事百合種植,種植面積達1500餘畝,每畝年收入達8000元左右。

近年來,蓮花縣以「立體循環農業、高效生態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為發展方向,建成荷花博覽園、優質水稻油菜示範園、高效蔬菜示範園、農產品加工物流貿易產業園等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吉內得新田園休閒綜合體產業園、井岡緣杜鵑紅生態園等現代田園綜合示範平臺,打造了一批堅持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的生產基地。

開發「紅色 綠色」資源,發展一批生態文旅產業

蓮花縣既是國家級生態縣,又是紅色革命老區縣。蓮花縣依託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研發了一系列紅色黨課,並按照「課堂在田野,吃住在農家,人人當教員,百姓齊參與」的理念思路,於2016年10月在坊樓鎮沿背村組建了全國第一所沒有圍牆的幹部學院——甘祖昌幹部學院,納入了中央組織部黨性教育培訓基地備案目錄。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吸引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4萬餘名學員前來學習培訓,成為紅色培訓的新地標,開闢了革命老區以紅色培訓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徑。

目前,沿背村已開辦民宿55戶,其中貧困戶9戶,共有床位220多個。三年來,全村民宿總收入達439萬元,戶均增收8萬元。同時,與江西銀行對接聯絡,組織沿背村既不能參與講課演出,又無法開辦民宿,也沒有提供公益崗位的24戶貧困戶,免息貸款購買了4輛旅遊大巴車、2輛商務車,組建成立了客運車隊,讓貧困戶變「分紅戶」。從2017年11月至今,大巴車隊運營收入達130餘萬元,入股的貧困戶每年每戶可獲得3600元的「分紅」收入。

與此同時,蓮花縣不斷豐富「綠色」文化資源,著力推動境內各類生態資源系統開發,促進貧困地區與貧困群眾系統融入,大力發展「生態 旅遊」,打造人民安居樂業的「蓮花福地」、國內知名的四季花海旅遊目的地,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蓮花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蓮花縣生態旅遊扶貧通過以「政府 公司 旅行社 農戶」模式,引導貧困戶參與生態旅遊產業建設,讓貧困群眾在旅遊開發中增效、增收。全縣44個村納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規劃建設一批以農事體驗為主的農家樂旅遊產業項目。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旅遊產業,成立蓮花旅遊發展公司,形成以市場為主體的旅遊投資實體,促進生態旅遊扶貧示範帶跨越發展,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

近年來,蓮花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著力構建生態制度、生態質量、生態經濟、生態創建、生態惠民五大新高地,努力打造「蓮花福地」「紅色綻放」「生態文明」三大名片,實現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雙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為革命老區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生態扶貧探索新路徑。

相關焦點

  •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4年多成效顯著——種好「試驗田...
    核心閱讀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省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包含14方面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分享試驗區「先行者」們的改革樣本。種好「試驗田」,結出「生態果」。
  • 江西蓮花:生態綠架起一座脫貧致富橋
    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蓮花縣的老百姓要想富,生態是一道不能繞開的考題。近年來,蓮花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生態綠為蓮花老百姓架起一座通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橋。  海潭村地處蓮花縣六市鄉,距縣城約40公裡,是蓮花縣最偏僻的村莊之一,如今卻變成了蓮花縣享譽縣內外的「世外桃源」。
  • 【生態文明·聚焦】貴州:深入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 以綠色發展助推...
    2016年9月,貴州省委四屆常委會第158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意見》指出,要加快我省試驗區建設,強化省級環境保護協作和自然生態資本轉化合作。  貴州以喀斯特的高原山區為主,生態條件更加脆弱,且作為欠發達地區,扶貧任務艱巨,因此在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中,扶貧與生態的結合就成為了關鍵。
  •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  (二)基地建設情況、茶在花園中、花在茶樹下」的獨特景象,真正實現了茶樹生態有機的生長環境,為有機綠色食品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二、生態綠色茶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攻堅  (一)帶動全縣茶產業發展情況  以公司現有27000畝生態有機茶園基地為依託,帶動全縣14.7萬畝茶園標準化管理,涉及9個鄉鎮85個村916個村名小組,16635戶62720人,其中建檔戶茶葉面積14610畝,涉及9個鄉鎮85個村916個組2567戶8703人,實現穩定的收入來源。
  • 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引領礦業權改革試點
    發布會現場  以大扶貧為引領,建立扶貧礦山。按照「開發一處、造福一方,開發一點、保護一片,礦地和諧、綠色發展」要求,鼓勵礦產資源開發與農村「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融合,並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壯大礦業、扶持農業,探索處礦產資源開發產業扶貧新模式。  以大數據為引領,建設智慧礦山。
  • 江西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完成
    江南都市報訊 江西日報記者鄭榮林報導:精耕「試驗田」,種出「生態果」。記者從11月26日省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沿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擘畫的路線圖,我省按照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目標要求,全面完成試驗區重點改革任務,38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部出臺,35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實現了試驗區建設的階段性目標。
  • 林下「裂變」山間「藏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減...
    原標題:林下「裂變」山間「藏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減貧」之路 新華社貴陽12月12日電 題:林下「裂變」山間「藏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減貧」之路 新華社記者王麗、蔣成、劉智強 八山一水一分田。
  • 江西蓮花:發展生態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蓮花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現代農業、「生態+」旅遊,讓生態綠起來、老百姓富起來。海潭村地處蓮花縣六市鄉,距縣城約40公裡,是蓮花縣最偏僻的村莊之一,如今卻變成了蓮花縣享譽縣內外的「世外桃源」。
  • 陝西佳縣打造扶貧農場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
    摘要: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打造扶貧農場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開發果酒、醋飲、濃縮汁等產品,提供精準幫扶指導,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 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貴州的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大生態戰略行動,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貴州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卓著。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以扶貧開發、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成為了貧困地區如何解決好人口、生態和發展矛盾的實踐典型案例。
  • 綠色崛起江西有「三招」:生態保護 綠色發展 制度建設
    《決定》提出,江西要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關於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點部署,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 貴州:實施大扶貧大生態戰略行動落實中央決策部署
    原標題:貴州 實施大扶貧大生態戰略行動落實中央決策部署 據貴州省委10月27日公布的關於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顯示,針對中央巡視組反饋的「落實中央有關重大決策部署不到位」問題,該省做出了深入整改。
  • 嶽西姚河:生態扶貧讓綠水青山成綠色銀行
    考慮孫顯發家庭情況,村裡根據程序聘請他為生態護林員,每年有近8000元的工資收入。孫顯發享受生態扶貧政策紅利的遠不止護林員的工資收入。2019年,安徽省選擇在嶽西縣古井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行集體林地政府租賃試點,每畝按40元標準發放租賃補償金給林農。孫顯發一家900畝的山場處於保護區內,每年因此有36000元的生態補償。
  • 河南經協:做好「山水」文章,打好生態扶貧攻堅戰
    生態扶貧是在一個戰場進行的生態建設與扶貧攻堅兩場戰役,是「雙贏」之策,要在山水上做文章,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河南經協根據我省生態扶貧工作要點指示,認真落實我省1931萬畝國家級公益林和480萬畝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
  • 六安:轉型跨越 以生態建設之筆描繪綠色發展藍圖
    中安在線訊 2016年,六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版圖上又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繼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之後,又成功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是六安轉型跨越、綠色振興的豐碩成果,也是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的精彩註解。
  • 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
    (王怡榮)2020年11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為生態扶貧類江西省唯一入選項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此舉標誌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將極大地促進各地區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對「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江西省省級生態市縣管理規程》《江西省省級生態市縣建設指標...
    一、編制背景江西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通過鐵心硬手狠抓汙染防治、持之以恆加強生態建設、堅定不移促進綠色發展、馳而不息探索制度創新,全力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探索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 會澤寶雲消費扶貧家庭生態農場見聞
    近日,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位於會澤縣寶雲街道扯戛社區的寶雲消費扶貧家庭生態農場。農場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更顯生機盎然,我被眼前景象所吸引的同時,也有了諸多「疑問」——農場經營管理模式是什麼?農場什麼時候投入使用?來農場消費的人都有哪些?
  • 玖富錢包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助力生態扶貧
    7月13日,玖富數科集團旗下著名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品牌玖富錢包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於寧夏中寧縣成功開展了2019年「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生態扶貧項目地考察探訪活動。來自全國各地數十位玖富錢包用戶作為本次的生態體驗官參與到了此次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