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水滸:3個案例告訴我們,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2020-12-11 喬鞅

「三思而後行」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僅以《水滸傳》中三個例子就可以說明這個道理。

魯達

第一,魯達在衝動之下三拳打死了鄭屠,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走向

魯達還沒有成為魯智深的時候,還在渭州城小種經略相公手下做提轄官。一次在茶坊偶遇一條高大魁偉的好漢,互相通報姓名,才知道他就是江湖上有名的「九紋龍」史進。魯達生性豪俠,喜歡結交江湖好漢,便主動拉著史進去酒館喝酒。

去酒館的路上又遇到史進曾經的師父「打虎將」李忠,魯達就帶著他們倆一起到酒館喝酒,聊天。酒至三巡,談興正濃時,突然被隔壁斷斷續續的哭泣聲打斷,魯達焦躁,發作起來,酒家趕緊過來賠罪,這才讓魯達了解了金翠蓮父女的悲慘遭遇。

魯達聽說一個叫「鎮關西」的屠夫竟然如此囂張,如此狠毒,明目張胆地欺男霸女,實在無法容忍,在護送金翠蓮父女離開後,直奔「鎮關西」鄭屠的肉鋪,因為他要教訓一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壞了心腸的鄭屠。

鄭屠

魯達之所以要教訓鄭屠,一方面是因為鄭屠欺凌金翠蓮父女的事情做得太缺德,讓魯達無法容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鄭屠「鎮關西」的綽號,魯達認為自己憑軍功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尚且不敢自稱「鎮關西」,鄭屠一個殺豬的卻自封「鎮關西」,這還得了?

魯達的本意是教訓鄭屠一番,也就是揍他一頓得了,讓他長點記性,收斂一點。誰知道這殺豬的屠夫,竟然抓起一把剔骨尖刀要和魯達玩命,魯達這下氣就大了,氣一大了,出拳就不收著了,於是,三拳打死了鄭屠。

魯達打死鄭屠,過癮是過癮,解氣也解氣,但魯達的人生走向就被改變了,從此告別提轄官的身份,成了逃亡江湖的殺人犯。

晁蓋

第二,晁蓋被吳用慫恿挑頭劫了生辰綱,使自己的人生走上不歸路

晁蓋還是晁保正的時候,過著神仙般的日子,要錢有錢,因為晁蓋祖上是本縣本鄉富戶,留下不菲的家業給晁蓋;要名有名,憑著他勇武的身手,被江湖朋友尊為「託塔天王」,又因他喜好結交江湖好漢,仗義疏財,江湖好漢都尊他為大哥。

晁蓋要錢有錢,要名有名,住在自己偌大的莊園裡,既有江湖上的威名,又在縣裡混得風生水起,和押司宋江、兩位都頭朱仝、雷橫關係莫逆,可以說,晁蓋的日子是最愜意的,他不差錢,是最不需要劫生辰綱的人。

吳用

但很遺憾的是,晁蓋有個損友吳用,吳用和晁蓋是髮小,晁蓋把吳用當知己,當貼心兄弟,吳用卻有點瞧不上晁蓋,奈何晁蓋名聲比他大,家境比他好,他對晁蓋,只有利用而已。因此,當江湖上傳聞大名府梁中書的十萬貫生辰綱又要押往東京的時候,吳用就打起了小九九,要把晁蓋拉下水。

於是,吳用特意趕到晁蓋莊上,正好碰上劉唐、公孫勝都為那十萬貫生辰綱而來,在吳用、劉唐和公孫勝的慫恿下,晁蓋果真挑頭去劫了生辰綱。不久,東窗事發,晁蓋被官府追捕,幸虧宋江和朱仝幫助,才讓晁蓋等人終於逃脫官府追捕,上了梁山落草為寇。

晁蓋離開東溪村之前,燒毀了自己的莊園,此後,一直到死,晁蓋再也沒能回到東溪村。晁蓋缺乏主見,被吳用慫恿,挑頭劫了生辰綱,使自己的人生走上不歸路。

雷橫

第三,雷橫狂怒之下打死了知縣的姘頭,從步兵都頭淪落為殺人犯

雷橫是山東鄆城縣步兵都頭,比較貪財、好賭,是個品質不算好的好漢。當初,仗著他是縣裡的步兵都頭,而晁蓋只不過是東溪村保正,認為自己在晁蓋面前有優越感,時常帶著士兵到晁蓋莊上去打秋風。

晁蓋對雷橫總是客客氣氣,恭敬有加,每次雷橫帶士兵來打秋風,晁蓋都會及時、妥善地安排好酒席款待他們,讓他們酒足飯飽。可想而知,雷橫平日裡在縣裡沒少幹這種仗勢欺人的事兒。

有一次,雷橫被縣裡幫閒拖去勾欄看新來的粉頭白秀英的表演。雷橫坐在第一排中心的位子,看得津津有味。表演告一段落時,白秀英和父親就要向看客討賞,自然就從雷橫這個中心位子開始。

美髯公朱仝

偏偏當時雷橫身上沒帶銀子,便應答白秀英,說第二天再帶銀子來打賞。誰知道,白秀英父女認為雷橫就是不想打賞的藉口而已,雙方就這樣起了爭執。雷橫衝動之下,打了白秀英的父親,他卻不知,這白秀英是新來知縣的姘頭,雷橫就此開始倒黴了。

後來,雷橫又因為白秀英打了他的老母親,雷橫一怒之下打死了白秀英,被知縣往死裡整,押送濟州府。在雷橫兇多吉少的時候,幸虧朱仝拼死相救,寧願自己付出刺配的代價也要解救雷橫,才讓雷橫得以免除一死。但此後,雷橫再也不是都頭了,不得不上梁山落草為寇了。

總之,從魯達、晁蓋和雷橫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凡是衝動做的事,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嚴重的甚至會從此改變人生走向。這三個人的例子也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確要三思而後行,這樣才能自己的人生不會出什麼偏差,更不會改變人生正常的走向。

相關焦點

  • 衝動是魔鬼,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衝動是魔鬼,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行,對於情緒容易衝動的人來說,這是一句應該牢記在心的至理名言。我們憑藉一時的情緒、偏見或衝動,就不計後果地採取行動,實在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需要靜下心來分析、理性的思考、合理地進行判斷,然後才能夠做出決定,進而採取行動,這樣做才是明智而妥當的。
  • 凡事三思而後行,忍一時,風平浪靜!(深度好文)
    生活五味雜陳,不可能事事順心,遇事三思而後行,忍一忍,風平浪靜。忍守住初心,勿要以小失大。忍住所有無情的打擊,守住不變的初心,勿要以小失大。人在最落魄的時候千萬別太在意面子,如果執意死要面子,那麼你可能就會毀在面子手裡。越王勾踐嘗夫差之便,只為他日東山再起;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只為他日出人頭地。人在落魄之時捨去多餘的面子,才可在他日功成名就之時重拾面子。忍得住性子,凡事過猶不及。
  • 凡事三思而後行,開餐飲店也是
    「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公治長》,意思是說做事之前要多考慮考慮,才可以做出相對較好的選擇,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凡事如果都能按照這個路數走,結果定然不會差,開餐飲店亦然,在開店之前把開餐飲店需要注意的方面都考慮一遍,想好了再去做,才可以保證開店能穩賺不賠。
  • 《論語》中古今含義不一致之——三思而後行
    曾在一個公園看到這樣一則標語:「三思而後行——《論語》」,這樣在標語很容易讓人理解為《論語》中倡導要「三思而後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喜歡說「凡事要三思而後行」,還有類似的警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三思而後行」人盡皆知,可看看它下一句,我們可能上了假語文課
    實際上,莊子意思正好相反,他告訴我們,無法做到的事情就不要勉強。同樣的,還有出自《論語》的勸誡名言:「三思而後行。」凡事要再三思考之後再做決斷,「三」並非特指三次,而是指多次,傳說這是孔子教我們的道理。然而,我們都誤解了孔子。我們來看看《論語》裡是如何說的:「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原因很簡單
    金聖歎先生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下文說的水滸和三國說的都是原著,不是電視劇裡的水滸和原著,要知道電視版的水滸和三國在劇情描寫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最為致命的的是,電視拍出來要像人們展示這個世界的美好,大家要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作惡都是迫不得已,可真實的水滸中,那可純粹是光怪陸離的深刻揭露,比如西門慶潘金蓮這段,遠非電視上那麼簡單,原著中的套路是:約出來——共度歡樂時光
  • 初陽解223期太湖字謎,謹於言而慎於行凡事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
    上期太湖字謎開出638和值17跨度5,縱觀跨度範圍單跨度一直在優勢互補中來回交替,雖然看的和尾也是單尾,不過沒往7尾上考慮太多,單尾又開始熱度不減了,不知道還會不會連續坐莊,不管怎麼樣,我都是以字謎為準,好了繼續來看下期字謎。
  • 被我們曲解了兩千多年「三思而後行」
    這裡的「三思」也即是「三思而後行」的簡化版,還有「三思後行」四字的簡化版,大概要表達的意思都是:做事要經過謹慎、反反覆覆的深思熟慮,然後才能去做。 座右銘有不少人很喜歡這句話,寫成書法作品,裱起來,掛起來,當作座右銘。還有不少人根據這句話,解釋了這「三思」分別為「一思什麼,二思什麼,三思什麼」。
  • 凡事三思而後行的道理
    辜戰給止戈推薦了金筆點龍,說看了會頭痛,可是止戈拿住後一點感覺也沒有,辜戰見狀拿了書又看兩眼,自己的頭又劇痛起來。  裘球看著中萬鈞的名字又忍不住流淚,辜戰此時過來直接問她禮拜六是否有空,有個秘密需要她幫忙。裘球被他逗得終於開心起來。
  •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自古有之,在我上中學的,歷史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句話: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做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最傑出代表,有"四大名著"之稱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為什麼不讓特定年齡的人看呢?
  •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二章告訴我們要靜處觀心,冷眼觀世界
    人要有定力,過度的放縱,物慾就會像脫韁的野馬,人會被拖得無影無蹤,成為落地塵埃。所以,老子在此告訴我們要靜處觀心,冷眼觀世界,不為外欲所惑,保持內心的寧靜,真正地品味生活。
  • 不要輕易說不—做到三思而後行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都要好好地去思考後,才去下決定,去處理事情,所謂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對它們說不。一切惡果都源於衝動行事,不去盲從,不大意,做到穩於泰山。在現實當中我們可能遇到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面對他們伸出的求助之手,我們不要輕易說不,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們,做一個有良知,有道德,有愛心的工民。
  • 你們要常常喜樂,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 【微也足道】孔子贊同「三思而後行」嗎?
    「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在此,孔子說「再,斯可矣」,似乎是認為沒有必要「三思」,這就與他提倡謹言慎行的主張相矛盾了。元朝陳天祥《四書辨疑》說:「夫子之言止是言文子過思之蔽,非謂天下之事皆當止於再思。」即孔子之語僅是針對季文子而言,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再思即可的。
  • 《我們是貴族》:人可一時無腦,不可一世巨嬰,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此番操作,讓張蘭顏面掃地,卻也只能無奈圓場:"他還是個孩子啊。"正如張蘭所說,他確實是個成年的孩子,也只有他能做到十年豪敗25億,創下年虧2.5億的敗家記錄。在墨西哥電影《我們是貴族》裡,也有跟思聰一樣的豪門敗家子。
  • 衝動是魔鬼,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在這個五彩繽紛的時代裡,不可避免要發生許多事,無論大小,在任何事情發生的時候,都要考慮到衝動後的結果,三思而後行,不要因為暴躁的脾氣,為吐一時之快,呈一時英雄,事後悔恨交加!前天下午,有賣車朋友打來電話說他的新車被砸了,問其緣由,兩家因為賣車,車主先在對面一家看了車,又到朋友家看,最後覺得朋友家的車質優價廉,就在朋友家成交了,可對面一家賣車的不願意了,抄起木棒霹靂挎拉,把朋友家的新車砸得四零五散,一片狼藉。
  • 看完這3個案例,別說臥槽!
    舉個例子,很多運動員都很喜歡跑步,他們的跑步距離往往是以公裡計算的,動輒5公裡10公裡,難怪身體素質會這麼強悍。那身邊的運動員身體素質都這麼強悍,那世界頂尖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怎樣的呢?冷眼很負責任地給大家說2個字:恐怖!接下來,冷眼給大家看3個案例,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世界頂尖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別說臥槽!
  • 冷眼看人生詩詞|應悔不拈紅葉,寄相思
    [虞美人(南唐)李煜譜]詞/冷眼看人生輕搖摺扇長堤路。一笑開朱戶。酒旗尋遍共嬋娟。拼醉東風再上,木蘭船。[玉樓春,李煜譜]詞/冷眼看人生低吟淺唱秦娥似。幽夢多回呼姓字。雁言無據上高臺,寒月殘紅雙袖淚。傷心懶理窗前事,故地休遊誰會意。何時能遇賞音人,重看斷腸曾好未。
  • 孔子對「三思而後行」持不同意見的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季孫行父之"孫"為尊稱,"季孫"並不是氏稱,"季孫某"僅限於對宗主的稱謂,宗族一般成員只能稱"季某"。故季孫行父為季氏,而非季孫氏。季文子行事以謹小慎微著名,凡事總要三思而後行,連孔子都認為他過於小心。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說的是季文子要三次考慮後才去做某一件事.孔子聽到這事,說:"考慮兩次就夠了."
  • 冷眼看人生詩詞|紅塵自有多情種,聚散匆匆
    [浣溪沙 韓偓譜]詞/冷眼看人生柳下青梅煮酒香。佳人緩步出西廂。蓮池初住兩鴛鴦。別後芳蹤無處問,芭蕉細雨漏聲長。[減字木蘭花 歐陽修譜]詞/冷眼看人生琵琶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伏案託腮。總為痴心發個呆。惜無青鳥。萬語千言無處表。細想前歡。莫將人間比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