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欣:日美關係悄然「深刻變化」

2020-12-22 環球網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弗裡曼日前發文稱,川普親口表示雖然「與日本領導人關係好,但只要告訴他們需要付多少錢,這一關係就會結束。」外媒預估美國下一步將把矛頭對準與日本的貿易。

無獨有偶,安倍此前也針對日美關係及貿易糾紛明言:雖然與川普有很好的友誼,但是「不會將個人友誼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自川普就任來,日美關係表面親密,實踐中卻矛盾頻頻。由於經貿上受美國要挾制裁,導致日歐自貿協定籤署、中日韓重啟磋商、中日關係明顯回暖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加快步伐;美對日美同盟不斷發牢騷,在半島事務上也幾乎不顧及日方訴求;美不斷退出各類多邊協議,日本卻在各種場合不斷重申堅持多邊合作立場、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等。儘管長期形成的日美關係可能不至於那麼脆弱,但秉持「商人思維、美國優先」的川普,讓日美關係正發生深刻變化,矛盾不僅限於經貿領域,幾乎正在向大格局方向發展。

眾所周知,日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對具有制度保障的、強烈依附性的大國關係。美國因素對於日本而言,甚至具有某種「內因」的特質。美國不僅有軍隊駐在日本,而且在外交、安全甚至經貿等各方面對日本具有很強的制約力。這裡有二戰後安排等歷史因素,有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支撐,也有七十多年來美國與日本多層次磨合形成的「特殊關係」。但是,由於美日雙方都在發生的變化,它們之間的關係也勢必從內部產生深刻的動蕩。

川普上臺後的變化當然是主導因素。首先,以川普為代表的「美國優先」外交價值觀正逐漸在美國政界及社會佔據上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都是這種思想的特徵。這對於美國的外交政策及美日關係,無疑具有強大的制約性影響。

其次,美國綜合國力的相對下降及世界格局的變遷,使得美國在行使「宗主功能」時不僅力有不逮,而且從理念認同上逐漸從「多邊向雙邊(實質是單邊)」靠攏。尤其對東亞這樣「鞭長莫及」的事務,表現出比較消極的心態。

再次,川普代表了美國一直存在的一種保守立場,既有基於實力觀等對日本的「輕視」(相對於中俄)、又有源於歷史觀對日本的「敵視」,更有出於「逆差」等利益觀對日本的「虎視」。這些因素及變化,正在攪動日美關係。

而日本近年來不斷加大走向政治大國的努力,本來「搭美國車」是一個很便利的選擇,但美國的變化使日本不得不另做打算。雖然勸美國「回心轉意」仍是日本的選項,但川普的「折騰」,表現出美國政治走向的不確定性,使「求穩怕亂」的日本難以適應。

日本無論上下左右,如今都對美國尤其川普有諸多不滿,政治矛盾讓日本損失的是「真情實感」,經貿糾紛讓日本損失的是「真金白銀」,日本不得不考慮自己今後的出路。而且日本確實一直存在著各類「亞洲主義」的要素,中國等的蓬勃發展也一直在提醒日本天下有「條條大路」。近來中日關係回暖,固然是雙方內在動力為主,但日美(以及中美)關係的變化,當然也發揮著助推作用。而這些又對日美關係形成「此起彼落」式的衝擊,使得這種變化不僅具有政治、外交、經貿、體制等方面的要素,而且具有一種時代感。(作者是鳳凰衛視評論員)

相關焦點

  • 美大選變數多 庚欣:不會根本顛覆中美關係基本盤
    庚欣先生認為,基於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中美關係趨於穩定,很難被顛覆。中國要有信心來應對這一格局,因勢利導,維護世界穩定。鳳凰衛視11月6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庚欣:當然這個裡邊我們必須,中國人我們都在關注,這裡面有中美關係的問題。
  • 日民調顯示:超8成日本民眾對中國「無親近感」
    日本《讀賣新聞》評論說,雖然日中領導人實現了會談,但現實是,距離真正改善冷淡的兩國關係還很遙遠。中國和韓國是日本最重要的兩個鄰國,日本人卻誰都不喜歡。「日本也是時候進行自我反思了。」日本道紀忠華智庫首席研究員庚欣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此次調查對象為1800名20歲以上的日本民眾。日本內閤府20日公布結果稱,對中國「無親近感」的受訪者比例為83.1%,比去年增加2.4%。
  • 海外網評:「日美友好」的實質是同盟關係下的相互利用
    這次「政治運作」的大背景是急速變化的國際格局、趨向升溫的大國博弈,以及日益複雜而微妙的日美關係。從川普此次訪日行程和雙方實際互動看,日美雙方基於各自利益訴求,均著力彰顯突出「日美友好」,並嘗試拓展新形勢下戰略合作的領域;但這仍然無法掩蓋雙方在諸多議題上的分歧乃至對立。
  • 疫情對美國政治變化的影響和美、中關係走向的預測
    截至北京時間5月3日6時30分左右,美國已有1126519人感染並死亡66075人,分別佔全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毫無疑問的是,美國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疫情的深刻影響,尤其是內政和外交方面;現在就讓我大膽的做一些預測,預測在疫情之下,美國的政治變化和美、中的關係走向問題,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共同探討。
  • 臺灣民意新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
    這一結果,顯示了民進黨當局快速失去民心的現實,反映出島內民意的新變化,也對島內藍綠內部生態、島內政治及兩岸關係產生深遠影響。臺灣的各種民意調查也進一步印證了臺灣民意的積極變化,表明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因素在增加。
  •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顧 沛(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關鍵詞:數學美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真和善又都導致美.美,具有文化的屬性,而數學科學是美的.數學文化課,要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美.數學的美,表現在許多方面,特別表現在數學的本質上,表現在數學的思想、精神上.所以,我決定講這樣一個題目——「數學的美,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 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在塑造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方面的決定性作用愈加凸顯。這一切為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調整,推動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出現重大變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出現深刻變革,西方壟斷國際事務的局面難以為繼,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不斷提升。
  • 白春禮: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編者按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哲學所)在京揭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成立儀式並致辭。  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世界經濟重心,正在悄然變化!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不斷深化,一些結構性變化悄然發生,世界經濟重心東移趨勢日趨明顯。  11月30日,中國發布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10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製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
  • 院士說丨白春禮: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耄耋之年的他仍牽掛著美中關係變化
    他的密友、美日關係專家克裡斯蒂娜·戴維斯說,傅高義接受手術後病情突然惡化,20日上午在麻薩諸塞州一家醫院去世。傅高義1930年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1958年在哈佛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後前往日本學習日語、了解日本社會。《日本經濟新聞》說,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一書,奠定傅高義作為知名日本學家地位。
  • 黑白灰影像|風光攝影之道,發現生活中悄然無聲的美
    萬物有靈,用一種獨特的視角,告訴人們如何慢下來,發現生活中悄然無聲的美。作品通過鏡頭呈現「水、雲、木、石」等自然之物的枯榮之貌,完整呈現了攝影家對外在自然的感知以及與自我心靈的對話。萬物有靈,用一種獨特的視角,告訴人們如何慢下來,發現生活中悄然無聲的美。作品通過鏡頭呈現「水、雲、木、石」等自然之物的枯榮之貌,完整呈現了攝影家對外在自然的感知以及與自我心靈的對話。
  • 【面試真題】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兩國關係也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發生著深刻的改變.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來中美關係歷經風雨,兩國關係也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發生著深刻的改變。
  • 美國大選後臺美關係會有變化嗎?最新民調結果令人吃驚
    對於美國大選後,臺美關係會如何變化,根據一份最新網絡民調顯示,有超過5成網友認為,大選後臺美關係會降溫。 據報導,網絡媒體《YAHOO》以「美國大選後,臺美的情況會不會改變?」進行網絡投票,投票時間為11月5日至10日。
  • 潮溼過境 美的乾衣機悄然走紅
    在這樣潮溼的天氣下,美的乾衣機MH60-Z003悄然走紅。  記者來到一家小家電售賣場,發現原本擺放加溼器的地方,已經被一臺臺美的乾衣機取代,在美的乾衣機銷售專櫃前,數名市民圍著觀看,不時向銷售人員諮詢。記者向銷售員了解到,春節過後,回南天開始到來,市民陸續前來購買乾衣機,在眾多乾衣機產品中,美的乾衣機MH60-Z003最受歡迎。
  • 何毅亭在人民日報撰文: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在塑造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方面的決定性作用愈加凸顯。這一切為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調整,推動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出現重大變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出現深刻變革,西方壟斷國際事務的局面難以為繼,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不斷提升。還應看到,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國際貿易投資持續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受到非經濟因素嚴重衝擊。
  • 我國公共需求的深刻變化與政府轉型的現實壓力
    我國公共需求的深刻變化與政府轉型的現實壓力  ■遲福林  一、我國正處在全社會公共需求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  從國際經驗和我國的實際來看,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過渡時期,既是從一般溫飽型社會向發展型社會轉變的重要時期,也是社會利益關係及其公共需求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
  • 敬梓頭條:敬梓來了一群大學生,我們敬梓悄然發生變化
    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團省委和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團委關於開展高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的號召,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43人的「啟夢」三下鄉實踐團隊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為主線,於2019年7月10日至7月18日到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敬梓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