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開學季,閨女幼兒園微信群裡一些新生的家長各種操心自家的娃,時不時發信息問老師關於孩子的表現,是否還哭?是否尿了?吃不吃飯?睡不睡覺……
想起去年閨女剛上幼兒園的情景,一切還歷歷在目,孩子的各種鬧騰,整整折騰了我一個多月。好在,後來終於適應了新的生活,還愛上了幼兒園。如今,一談到幼兒園就各種興奮,仿佛有說不完的快樂話題要與我分享。
接下來我們好好聊聊正事,為什麼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會鬧騰呢?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環境改變,內心不安。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幾乎都在家裡過,陪伴他的都是熟悉的家人。去了幼兒園,生活環境一下子改變了,周邊都是陌生的人和陌生的場景,孩子內心的安全感降低了。因為心生不安,所以難免會哭鬧和抗拒。
二是分離焦慮導致。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人獨自去面對全新的生活,孩子的情感層面上多少都會受到威脅,擔心父母爺爺奶奶不要自己了,有傷心也有恐懼卻又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這種與家人分離產生的焦慮對孩子而言,仿佛就像天塌了一樣,孩子一時半會無法面對這樣的處境,哭鬧很正常。
三是孩子入學的心理準備不足。如果我們做一件事之前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做的過程面對你沒有料想到過的一些問題,你也會出現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孩子也一樣,他上學之前如果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了之後才面對各種從未有過的問題,本來就缺乏生活經驗的孩子難免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繼而會哭鬧,會想方設法去迴避眼前的問題,從而不肯上學。
了解了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鬧騰的原因之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幫助孩子,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1.接納孩子的真實情緒。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人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哭鬧是正常的表現,我們要多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真實的這份情緒,允許孩子通過鬧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和不安,畢竟孩子的情緒本身是沒有錯的。
只有大人肯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內心的不安才會得以降低,情緒才會逐漸平穩下來。常言道,要解決事情就得先解決情緒。只有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安撫,接下來的問題才好解決。
如果我們不接納孩子的情緒,呵斥指責孩子不該哭鬧,無意中就會加重孩子內心的不安和焦慮,本來已經夠痛苦了還要被責罵,孩子只會更加難受,對問題的改善和解決毫無幫助。
記得我閨女哭鬧的時候,原來她爸爸接送,很多時候都不允許孩子哭,一哭就被兇,爸爸送的時候她不敢哭,表面上不煩人了,但好長時間過去了孩子內心對幼兒園的那份抗拒始終未變。
後來有一次她爸爸出差了,一個星期下來我自己接送,我允許孩子哭,接納她的真實情緒,然後觀察她的變化,有進步的時候積極給予肯定,哭了幾天之後,孩子慢慢就平靜了。後來,抗拒的情緒也慢慢少了,早上不再哭著賴著不肯起床了,而是會和我說叫我早點接她,接下來也逐漸能夠接受上幼兒園的事實了。
所以,當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做父母的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多理解孩子,此時孩子需要的是你的愛與安慰,而不是雪上加霜式的打擊。
2.面對孩子的鬧騰,大人要淡定。孩子哭鬧雖然讓人頭疼不已,但如果大人不淡定了,容易跟著孩子的情緒走,導致自己也變得焦慮和不安了起來,對解決問題一點也不利。
話說我們是大人,生活經驗遠比孩子要豐富得多,孩子焦慮的問題我們比孩子看得清,孩子擔心的事我們比孩子清楚後果,幼兒園有老師有保育員照顧孩子,我們要相信孩子會被照顧好,會是安全的,不必太過操心。
只有我們淡定了,孩子鬧起來才不會跟著慌亂,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否則自己都崩潰了,還怎麼去搞定孩子呢。
既然選擇送孩子去上學,我們就要有心理準備,我們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只能儘量把心放寬,儘量放手讓孩子去面對一些事。這麼想了心裡自然就看開了,不管孩子如何鬧騰我們都不會太過焦慮。
3.積極引導孩子,儘量減少孩子內心的不安。每天出門之前,要告訴孩子父母都是愛他的,會及時接送他,只是去幼兒園學習,不是不要他。
孩子哭鬧的時候,多抱抱孩子,好好安慰他,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我們的愛,心裡的不安會減少一些。
4.大人要有原則,按時接送孩子。我閨女以前哭鬧時,早晨不肯起床,明明睡醒了也非要說自己沒有睡醒,出門也哭個不停,到了幼兒園門口死活不肯進去。雖然看著她哭成淚人的樣子,我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但我守住了原則,不管她如何哭鬧,該接的及時接,該送的堅持去送。
接送的路上我會儘量疏導她的情緒,儘量安撫她,送到了幼兒園交給了老師,我就堅決地走開,不會在她身旁逗留,省得老師難為,孩子也不願接受老師的安撫。
我曾經看到有的家長,因為孩子哭鬧不肯去就直接不送了,給孩子請假了。結果孩子嘗到甜頭了,鬧得一次比一次兇,請假的次數越來越多,適應起來更加難。
5.多跟孩子探討幼兒園的樂趣。孩子剛去幼兒園,還沒有適應的情況下,很難有心思去關注幼兒園本身的樂趣。如果大人平時能夠和孩子多探討關於幼兒園的一些有趣的事,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孩子對幼兒園的牴觸就會少很多。
可以從繪本入手,有時間了給孩子講解一些有關幼兒園生活的繪本故事書,孩子就能在書中了解到更多關於幼兒園的生活,慢慢也能感受到幼兒園的美好點滴。當孩子發現幼兒園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難過時,心裡就不會那麼抗拒幼兒園了,鬧騰的現象自然也就得到了改善。
想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大人需要多動點心思,多花些時間去引導孩子,但也要注意幾點禁忌,否則得不償失,以下幾點做法是不可取的:
1.通過誇大事實來哄騙孩子。有的父母為了哄孩子上幼兒園,編造各種有的沒的東西來騙孩子,等孩子去了幼兒園才發現,父母說的東西並沒有,內心的失望大大增加。
哄騙得多了,不僅不會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還會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不再相信大人的話,也不再相信幼兒園有什麼好玩的東西。
所以,不要圖一時方便,隨便誇大事實來欺騙孩子,騙得了一時騙不了永遠,還會讓孩子對大人產生質疑,得不償失。
2.威脅孩子。有的父母看到孩子鬧騰就受不了,各種威脅孩子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有的甚至直接跟孩子說什麼你再哭鬧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孩子擔心父母真的不愛自己了,於是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緒,忍住不哭了,但心裡依然堵得慌卻無處發洩。
威脅孩子,表面上很容易達到某種目的,但會加重孩子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即使不哭不鬧去了幼兒園,內心也是充滿了不甘,不僅排斥幼兒園,還會排斥父母。
喜歡威脅孩子的父母,親子關係必然會受到相應的影響,被威脅多了,孩子的心就會慢慢對父母關閉了,想再次走進孩子的內心會非常不容易。
不管面對什麼問題,不要動不動就威脅孩子,弊遠大於利。
3.拿上學來做交易,難以讓孩子真正喜歡上幼兒園。為了讓孩子願意去幼兒園,很多父母還會拿上學來跟孩子做交易,比如今天去了幼兒園就買個玩具,明天去了又買個什麼。
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雖然去了幼兒園,但是為了得到某種想要的東西而去的,哪天大人提出來的東西孩子不喜歡了交易就難以進行了。
通過物質交易的辦法來引誘孩子去幼兒園,孩子很難真正喜歡上幼兒園,甚至會扭曲孩子上學的動機,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被動。
4.動不動拿孩子與他人進行對比,增加孩子的排斥心理。相信很多父母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娃進行對比,本意是想藉此來激勵孩子向他人學習。
而事實上,通過攀比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效果甚微,因為沒有人願意整天被拿來跟別人做對比,每對比一次,孩子內心的反感就會增多一分。
大人越是愛對比,孩子越是不服,可能還會誤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內心的擔憂更多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出現排斥心理很正常,鬧騰也是正常的表現,我們要接受孩子的這種正常行為。
從不適應新的環境到適應,孩子需要一個過程,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愛與支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事,我們需要多一些耐心,給孩子多一份理解。
成長本身是緩慢的,我們要有一顆靜候花開的心,相信孩子相信老師也要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