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高校如何培育創新人才?探鄭大化學學院「七步」人才孵化...

2020-12-25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培育出創新人才?作為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單位和教育部確定的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鄭州大學化學學院走出了一條「七步」人才孵化的「新路子」。12月21日,大河網記者來到鄭州大學,一探該校化學學院多制並舉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方式。

強化課程思政建設 注重立德樹人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本科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本科新生「四愛」(愛國家、愛學校、愛知識、愛自己)教育,在校期間「六大主題教育」(價值引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培訓學校、健康成長——陽光心理輔導工程、美德傳承——學生「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自我塑造——「最美大學生」評選活動、知識報國——創新人才培養學校、登高望遠——國際化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到畢業生「三個一」主題教育活動(為母校留下一條好建議、為母校留下一部好作品、為母校留下一個好印象),強化思想引領,培根鑄魂。

依託專業課教學,積極推進以課程思政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改革,化學專業的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4大專業課程均被列為鄭州大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課程,實現人才培養過程中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

以科學研究為載體,充分發揮教師在科研過程中對學生的潛移默化與言傳身教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量身定製引路人 本科生的「雙導師制」

培養人才,合適的引路人必不可少。記者了解到,該院實施「雙導師制」,即為本科大一學生配備勵志導師和為高年級學生配備專業導師的制度。

勵志導師一般由學院黨政領導和青年博士教師擔任,勵志導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和引導,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刻苦鑽研、求真務實的作風,並提高學習和生活的適應能力,每年有近50名專業教師擔任本科生勵志導師。

在大學二年級之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和職業規劃,學生與專業導師進行雙向選擇確定專業導師,學生進入導師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參與課題研究,專業導師為學生的實驗創新、課題研究、專利發明、發表科研論文等提供指導,每屆有2/3的本科生進入專業導師實驗室開展科研訓練。

加強協同育人 實施國內外訪學制

國內訪學是在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建「盧嘉錫化學菁英班」的基礎上,加強與中科院等研究所在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方面的合作。

利用中科院北京化學所、上海有機所、長春應化所、大連化物所、新疆理化所的科研資源和優勢,近年來化學學院積極開展「勤以利能、踐以利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每年組織50~60餘名優秀本科生前往中科院研究所進行訪學,開展科研訓練,使學生在國家一流科研機構受到科學精神薰陶、學術氛圍感染與科研精神教育。

國外訪學是通過化學學院與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家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密切合作,鼓勵和資助高年級本科生到國外相關院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短期訪學交流,開拓國際視野,提高學術與科研交流能力。

激發探索興趣 開展科研訓練制

據介紹,科研訓練制主要包括青年博士講壇、學術報告學分制、文獻報告會本科生畢業論文訓練。

「學院邀請青年博士教師與本科生分享求學經歷、科研感悟和研究內容,激發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青年博士講壇每年舉行兩期,至今已經有12位優秀青年博士登上講壇與學生交流。」該院一位老師告訴記者。

為了使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和發展前沿,與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學院要求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參加一定數量的學術報告會,從而取得相應學分。本科生畢業班學生根據興趣和科研訓練研究方向,選擇綜述文獻進行研讀,然後通過報告會形式進行交流,並邀請學院專業領域教師進行點評,文獻報告會每屆本科生舉行一次,挑選1/4的畢業生進行報告交流。

此外,大四本科生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畢業論文工作,通過查閱文獻、實驗研究、論文撰寫及論文答辯等環節,使每位本科生都得到系統和嚴格的科研訓練,初步掌握科研方法和實驗技能,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質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為以後的深造學習或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綜合素質答辯制 做好教學成果檢驗

學院每年安排在考研、保研、就業方面表現優異且具有代表性的本科畢業生進行綜合素質答辯,參加答辯的學生就自己在大學四年的思想、學習、科研、生活等方面進行總結回顧,與低年級學生分享經驗和心得。綜合素質答辯活動邀請學院領導、專業老師、輔導員等作為答辯評委,低年級學生觀摩學習。

綜合素質答辯是化學學院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是對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工作效果的綜合檢驗,也是對低年級學生的啟迪與激勵。

科研「反哺」教學 助推創新人才培養

通過將學科前沿領域及最新發展引入課堂教學,將教師的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實現 「科研反哺教學」,助推創新人才培養。

例如,在本科生「現代無機合成」課程中,相關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方向與研究進展,分別圍繞金屬團簇材料、碳點材料、電極材料、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無機爆炸物材料、生物無機材料等領域,為學生講授現代無機合成化學的前沿內容;在本科生「綜合實驗」中,相關教師結合課題組在「聚集誘導發光」研究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將研究成果設計成 「水楊醛希夫鹼的合成、表徵及其聚集誘導發光性能」綜合教學實驗,學生通過實踐了解「聚集誘導發光」現象、原理和其前沿應用。

「科研反哺教學」不僅使學生了解了學科前沿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有效助推了創新人才培養。

發揮平臺作用 支撐創新人才培養

化學學院利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及河南省重點實驗室等教學和科研平臺,發揮其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教學示範中心除完成本科基礎課實驗教學外,其附屬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積極服務於本科生實踐教學和本科生科研訓練。

在開設的「綜合實驗」課程中,學生通過親手操作與實踐,掌握現代大型分析測試儀器的應用,提高實驗手段的應用能力。同時,儀器平臺還向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挑戰杯等學生課外實踐活動開放,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運用相關儀器設備開展課題研究。科研平臺利用其在人才隊伍、科研項目及實驗室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承擔本科生創新實踐項目的指導,發揮其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在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下,化學學院科教融合培養化學專業創新人才取得了明顯成效。本科生的科研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繼續深造學習的本科生以紮實的基礎知識、良好的實驗技能和科研素質獲得了中科院科研院所和國內一流高校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通過以上「七步」人才孵化高招,2020年,化學學院本科生獲批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64項,其中國家級、省級項目12項,本科生參與發表SCI論文58篇,在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中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30項,在校級「挑戰杯」和「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團隊獎11個,2020屆本科畢業生讀研率達到59.4%。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打造中國一流民辦大學 | 培育一流人才 激發創新...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下稱「中大南方」)會計學專業榜上有名,成為廣東省唯一一所入選的民辦本科高校。去年底,中大南方第二個精英人才培養平臺成立,對標國內一流大學的水準,將更精深的專業教育和更寬闊的博雅教育相結合,培育高素質人才。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打造中國一流民辦大學 | 培育一流人才 激發創新活力⑱
    今年3月,中大南方商學院副院長鍾肖英領銜的《「校企協同、學創一體」培養「3+1」創業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獲得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一等獎。中大南方成為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4所民辦本科高校之一,也展現了電子商務專業入選首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實力。建校14年來,中大南方「以生為本」不斷創新個性化發展的人才培養路徑。
  • 西安翻譯學院:打造具有示範作用的人才培養典型高校
    ,堅定不移走質量立校、特色強校、創新發展之路,不斷推進「雙一流」建設,打造具有示範作用的一流民辦大學。  如何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當前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西安翻譯學院積極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紮根陝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著重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著眼培養適應就業、能夠創業、勇於創新的服務於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學校將創新創業工作納入「十三五」及「雙一流」建設規劃,制定《西安翻譯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努力開創創新創業工作新局面。
  • 金正恩要求朝鮮高校培育創新型人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金正恩要求朝鮮高校培育創新型人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新華社平壤9月29日消息,據朝中社當日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金策工業綜合大學建校70周年之際到訪該校,強調學校應培育創新型人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根植中原大地 培育一流人才
    □田景麗 常書輝獲批省級一流專業3個、一流課程3門,牽頭培育的「黃淮肉羊」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教師教學發展指數在全國639所新建本科院校位列第三,考研錄取人數再創新高,學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7%以上……近期,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喜報頻傳,這正是學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斷推進綜合改革和內涵式發展的累累碩果。
  • 順聯動力與高校校企聯動,開啟專業主播人才培育新模式
    12月23日,順聯動力與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合作的「365短視頻+直播實驗中心」啟用暨校企合作籤約儀式在杭舉行。活動過程中,順聯動力副總裁謝勇斌代表企業上臺與校方籤署實習基地協議及順聯動力直播研究中心框架合作協議。雙方正式達成合作籤約後,東方學院將把順聯動力平臺作為高校學生實訓基地,進行授牌合作,並在校內建立直播研究所,以就業孵化形式,幫助學生了解直播領域,直播行業的現狀及工作流程。
  • 回顧丨胡中輝:建設創新工匠人才孵化平臺
    胡中輝:今年我提了幾個建議,一是加快能源低碳轉型服務綠色發展的建議,二是持續加大對高技術人才孵化平臺的建設,培育和激勵技術工人向高技術人才轉變的建議。  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中,電網的功能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將成為能源資源轉換利用及優化配置的樞紐和基礎平臺。
  • 從「雙一流」看人才流動:高校競相引進人才導致待遇不斷提高
    在高校「雙一流」建設中,人才是除高樓、設備等硬體條件外最關鍵的「軟實力」,也成為各大高校競爭的資源。「挖來挖去」的人才亂象,讓很多高校不堪其擾。現在,更有部分代表委員擔心,當下如火如荼的「雙一流」建設會讓人才競爭的池水越攪越渾。
  • 2021廣州人才引進,雙一流人才可直接入戶!
    近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關於放寬「雙一流」高校大學本科學歷人才入戶社保年限的通知,自2020年12月24日起,放寬「雙一流」高校大學本科學歷人才的入戶社保年限要求,從現行的6個月社保要求放寬至1個月。
  • 加速「雙一流」建設,這所省部共建高校人才培養實力強勁
    京地區高校林立,強者如雲,但有這樣一所學校,憑藉自身實力成功突圍,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2012年教育部組織的學科評估中,首都師範大學的數學學科全國排名第13,2017年首都師大則憑藉數學學科的雄厚實力進入世界一流學科高校建設名單。在全國14所數學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高校中,首都師範大學是唯一一所地方高校。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首都師範大學有5個學科入選A類,12個學科入選B類,另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北京外國語大學著眼「雙一流」建設,積極探索複合型、復語型、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包括改革人才選拔機制,培養國家戰略急需的非通用語種人才,搭建多語種、跨學科、跨文化人才培養平臺,搭建面向國內外一流大學、學科、導師的聯合培養體系,探索國家急需的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 畢馬威攜手南開大學培育人才,共同踐行審計創新
    天津在線訊:2019年6月20日,畢馬威中國北方區審計服務主管合伙人溫梓佑與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白長虹代表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2020年攜手開辦大數據分析與審計課程,培養會計及大數據分析方面的人才,共同助力國家創新人才的培育。
  • 泰安市啟動第二批面向「雙一流」高校引進人才活動
    為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吸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到泰安就業創業,在第一批面向「雙一流」高校引進人才的基礎上,泰安市市直及部分功能區事業單位又推出178個崗位計劃面向「雙一流」高校引進緊缺人才。此次引進緊缺人才不設筆試環節,不設開考比例,採取直接面試面談的方式進行。引進程序包括報名和資格審查、面試面談、考察體檢、公示聘用等步驟。
  • C9、E9高校榮譽學院共同關注: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人才培養計劃2.0的意見》以及《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的發布,為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作為改革探索的先鋒,C9、E9高校結合2009年啟動的「珠峰計劃」,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學本科教育創新和改革方面等方面已有將近十年探索,而這些高校中的榮譽學院,更是教育改革探索的中堅力量
  • 內蒙古師大:​立足民族地區,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培育精英人才
    黨和國家領導人近年來多次強調指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內蒙古師範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學校,也是內蒙古自治區歷史上第一所高等學校,多年來,全力培育一流教育人才,有力支撐內蒙古創新驅動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
  • 「雙一流高校」;配偶可一起解決事業編制|未名人才海歸人才引進專欄
    中國藥科大學2020年誠聘海內外英才中國藥科大學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現有玄武門、江寧2個校區,佔地2100畝,是一所教育部直屬、國家首批"雙一流
  • 「雙一流」背景下圖書館學科服務助力創新人才培養實踐
    在網絡化與信息化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隨著「雙一流」等國家戰略的推出,信息素養等大學生必備能力的培育變得尤為重要。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
  • 構建人才培育閉環生態  騰訊教育騰實學院河南地區校企合作新聞發布會正式舉辦
    河南省也於2019年11月正式發布《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等新舉措,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作為數位技術領域的龍頭企業,騰訊響應國家號召在全國開展教育產業布局,於2019年正式發布「騰實學院」教育品牌,面向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應用開發、信息安全等專業,提供精品實訓課程和一站式教學連平臺,為學校培養適合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 這些高校公開表態:競爭「雙一流」
    山西大學1月4日,副省長王一新到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並就如何整合資源,支持山西大學爭創「雙一流」,提升科技創新競爭力在光電研究所進行了座談交流。山西大學作為文理工並重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歷史底蘊深厚,學科門類齊全,科研特色鮮明,要在全省打造科研高峰、搭建一流平臺、引育一流人才上有更大擔當。他強調,省委、省政府將整合各方資源,支持山西大學爭創「雙一流」,在科技創新方面成為全省重要「方面軍」。
  • 一流人才怎麼培養?廣東26所知名大學有「獨門絕技」
    你更喜歡哪所大學的人才培養方式?7月14日起,廣東省教育廳聯合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推出開展「培育一流人才 激發創新活力」全媒體報導,深入走訪各大高校、專訪黨委書記或校長,揭秘廣東高校一流人才培養的「獨門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