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懷孕初期到晚期,胎兒會佔據85%左右的腹部空間,媽媽腸道、胃部、膀胱、肝臟等必須經過擠壓才能給寶寶更多的成長空間。所以分娩後,有將近一個月的產褥期,俗稱「坐月子」,這一個月的時間就是用來恢復器官機能,以免給身體帶來後遺症。
坐月子飲食是關鍵,很多人都會選擇「吃雞」來補充營養,因為雞肉中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質,可以調節脾胃,促進腸胃恢復,所以坐月子期間吃雞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但是有些媽媽在吃什麼雞方面發愁了,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
小鑫的婆婆聽老姐妹說坐月子喝公雞湯有助於下奶,她想公雞母雞不都一樣嘛,為啥非得燉公雞,母雞肥美,不更有營養嗎?於是就沒聽姐妹的,每隔幾天就從雞圈裡捉一隻老母雞給兒媳燉湯喝,但是過了幾天,小鑫不僅沒有下奶,反而回奶了。
這可把婆婆急壞了,連忙詢問醫生。原來這個說法是真的。產後「吃雞」講究多,公雞母雞差距很大,吃錯了會導致回奶。
同樣是雞,但是公雞和母雞的作用不一樣。母雞中含有雌性激素,由於月子期間媽媽的激素水平紊亂,所以雌性激素過多會抑制母乳的分泌,導致回奶。而公雞中不含雌性激素,脂肪含量也比母雞低,但是營養價值和母雞不相上下,所以坐月子吃公雞更有助於催奶,並且可以幫助恢復身材。
「坐月子」是女性比較重要的時刻,需要悉心呵護,如果沒有坐好,身體會留下病根。那麼除了「吃雞」,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產後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子宮、產道尚未恢復,容易受到細菌感染,一旦感染會發熱或患婦科疾病,所以居住的環境應該保持乾淨,不要居住在陰冷潮溼的屋子;床單被褥常換常洗;衣物乾淨舒適;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寶寶出生後,媽媽的子宮、膀胱、產道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所以月子期間儘量臥床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久坐或者提重物。充分休息後再進行規律鍛鍊,更有助於身體機能快速恢復。
很多媽媽懼熱,尤其在夏天坐月子,每天在溫度較低的空調屋度過,洗澡洗頭髮也用溫度較低的水,這樣會加重體內的溼氣,身體受寒不易於恢復,反而會導致疾病。坐月子期間應該避免喝涼水或者觸碰涼水,室內溫度不宜過低,不吃生冷寒涼的食物。
產後一個月是抑鬱高發期,媽媽每日情緒低落,會無緣無故地哭泣、脾氣暴躁,情況嚴重的還會傷害自己或者孩子。所以月子期間儘量保持心情愉悅,不要過於敏感,常和親人溝通,適當找人傾訴。
產後為了補充母乳,很多媽媽會吃油膩的食物。但是營養不等於油膩,過於油膩的食物會導致漲奶,影響健康。另外營養的食物也不僅僅存在於肉類食物中,要葷素搭配,合理安排飲食。
月子坐得好不好,不僅關乎母乳質量,也關乎媽媽今後的身體健康,所以要重視產褥期的呵護。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