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適應我市廣大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青島市水務管理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認真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傾心致力民生水務,紮實做好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水生態安全等各項工作,有力助推了全市攻勢任務、經濟社會發展。
一、保障全市供水安全
直面全市資源性缺水實際,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統籌客水與本地水資源,全力保障城鄉用水安全。統籌調配水資源。對全市水資源統一調度和優化配置,年內調引客水3.61億立方米,城鄉供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提升客水調引能力。實施黃水東調承接工程,目前已完成總量的72%。加快推進引黃濟青工程改擴建,輸水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根據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後續工程,積極提出我市配套調蓄工程,並推動納入國家和省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提高城鄉供水品質。實施城市自來水廠提質改造工程,新建及改造老舊管線268公裡、一戶一表改造2萬餘戶,二次供水改造57處。全年抽檢水樣1800餘個、13000餘項次,合格率均為100%。對405個村莊進行村內管網改造,為1322個單村供水村莊安裝淨化水設施。大力開展節約用水。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組織志願者節水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活動,創建了23家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和3處省級節水教育基地。指導萊西市創建為省級節水型城市,膠州市和平度市通過省級節水型城市複查。我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耗水量為7.82立方米,名列全省前茅。
二、保障城鄉防洪安全
今年全市平均降雨量962.9mm,達到1952年以來年降雨量的第四位。堅持提前謀劃、超常準備、科學調度,有效應對了今年多次強降雨,確保了防汛安全。水利設施補短板。對小沽河等5條重要邊界河道和26條其它河道(或河段)進行治理,完成10座中小型病險水庫和11座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任務。加強防禦準備。完善防汛預案,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儲備防禦物資80餘種,排查道路易積水路段232處,完成18處積水點積水路段整治,更換透水井蓋1200餘個,清理明溝暗渠30餘公裡,全力消除群眾身邊的安全隱患。保障安全度汛。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降雨期間全市523座水庫和711個山洪災害易發區管護人員24小時不間斷巡查,186支城市防汛隊伍5300餘人全員上崗。派出21個專家組和搶險指導組,對受「巴威」颱風影響的即墨、城陽連續4天排澇救災,盡力減輕了群眾水災影響。
三、保障水生態安全
針對我市河道特點,重點採取截汙治汙、生態補水等措施,不斷改善水環境。提高汙水汙泥處理能力。先後完成李村河、海泊河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工程,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等汙水廠升級改擴建工程。新建、改造排水管網145公裡,預計全年處置汙泥74萬噸,處理汙水7.1億噸,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預計達到 98%,出水水質全部達到一級A及以上標準,蟬聯全省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第一名。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配套建設李村河沿河23個社區汙水管道250餘公裡,建設張村河上遊截汙幹管12公裡。對建成區內河道排水口開展拉網式排查,為890個排水口建立臺帳。實施李村河清淤工程,組織編制李村河綜合整治規劃方案,開展河道生態補水,全市河道總補水量達到2億立方米,改善了河道水質,維護了水生態環境。紮實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堅持河湖「清四亂」工作規範化常態化,建設20條美麗示範河湖,7條河道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啟動小沽河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完成449條農村河湖、125條區市以上河道岸線保護規劃編制,河道管理秩序進一步規範。加強新冠疫情防控。督促全市供水水廠和汙水處理廠嚴格疫情防控措施,加大工藝流程消毒頻次和力度,確保進水和出水水質達標,強化工作場所和人員設備防控措施,杜絕了疫情在供排水環節的傳播渠道,保障了人民群眾安全用水和城市穩定運行。促進農村區域水生態建設。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完成11項小流域生態修復工程,修復水土面積58平方公裡,有序推進黃同水庫、雙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項目建設,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完成治理村莊3097個,有力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
四、促進水務改革發展
以平臺思維推進「雙招雙引」、以流程再造優化營商環境,奮力推進水務改革發展。搭建好平臺。參與承辦2020青島國際水大會並主辦了「青島水務發展論壇」,與平度市政府、北京碧水源公司籤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引進魯信現代海洋產業基金、青水津膜、中國水務等實體落戶島城;引導全市水利企業聯盟創立「水品匯物聯科技平臺」,吸引了諸多國內外水處理優質品牌入駐。拓寬籌資渠道。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年內籤約資金54.35億元,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李村河北岸水質淨化廠、麥島汙水處理廠二期等工程建設全部由社會資本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簡化審批流程,辦結時限減至3個工作日。建立「2110」用水報裝服務模式,辦理環節壓減至2個,辦理時間1個工作日,材料減至1項,用水接入「零費用」,並全部實現「網上辦」「掌上辦」,展示了快捷高效、務實惠民的新風尚。
[來源:信網編輯: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