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才讀初二,已經長得跟我一般高了。」進入青春期,李先生兒子的身高已躥至176釐米,按照這樣的「長勢」,沒多久就會超過父親。不過,身高在長,教室裡的課桌卻沒長,坐在最後一排的他只好躬著身子趴著寫字,每天幾個小時下來,感覺腰酸背痛。
如今青少年身體發育「突飛猛進」,但學校裡的課桌椅卻沒有「長個」。整齊劃一的學生課桌椅或許在視覺上讓人更舒服,卻未必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課桌椅,能跟著孩子個子一起「長」嗎?
初中「高個矮桌」現象突出
「高個矮桌」的現象在不少學校凸顯,尤其在初中學校,情況更加突出。
記者從上海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了解到,2011年,《上海市中小學課桌椅配置改善工作實施指導意見》出臺,要求各校按照標準選擇與學生相配的課桌椅型號和數量,並確保每學期根據學生身高調整一次。《意見》要求,當一名學生適用兩種型號課桌椅時,應優先選用尺寸較大的型號;每間教室內應配置兩種以上不同型號的課桌椅,或配備可調式課桌椅。對於身高、坐高、體重等體徵明顯超常的學生,可定製特殊型號的課桌椅,以滿足個性需求。
按照指導意見,目前申城絕大多數學校在一個教室裡安排兩種尺寸的課桌椅:高的和矮的。但也有一些學校固守一樣尺寸課桌的慣例,所有的課桌都是一樣的高度。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按照年級來分,一到三年級用一個尺寸,四五年級的課桌「長」個兒。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就算同一年級的學生,身高也存一定的差距。以一年級學生為例,有的身高在110釐米出頭,而有的身高則達到130釐米左右。採訪中,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呼籲課桌椅高度能夠與學生的身高同步。
不「合身」容易導致近視駝背
課桌椅不「合身」,會導致怎樣的後果?專家提醒,高度不合適的課桌椅,對正處在發育期的孩子危害不少。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骨科副主任王達輝介紹,孩子生長階段分為兩個高峰:一是2到5歲,第二個就是10到16歲。10到16歲的少年生長發育快,脊柱的生長速度要比10歲以前增加60%到70%。如果這一時期不注意讀書寫字姿勢,勞動時單側身體用力過多,以及缺乏全面體育鍛鍊,就會引起脊柱變形。「目前,青少年脊柱側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駝背,有1%到2%的發病率,其中1%需要就診,每年有5000人次的青少年需要接受手術。」發生脊柱側彎,坐姿不正確也是其中一個因素。王達輝建議,最科學最合適的課桌椅高度,需要根據青少年不同的身高和生長階段來設定,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此外,長時間坐姿不良,還會影響心肺功能,導致胸廓小、肺活量小,同時還容易導致疲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理功能。
課桌椅不合適還會影響視力。根據2016年的數據,申城小學生視力不良率達30%至50%,初中生達70%至80%,高中階段達80%至90%。在視力不良率中,近視眼堪稱主因。這其中,課桌椅高度搭配不適合,已成為學生近視發病率升高的一大因素。
期待各班課桌椅「參差不齊」
日前,黃浦區開始在全區中小學嘗試量身配置學生課桌椅。之前,楊浦和虹口兩區也開始推廣學生身高和課桌椅型號對照標尺,學校只要通過測量學生的身高,就能精準掌握其所需課桌椅的高度,方便及時調整。
國家體育總局2015年發布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以16歲青少年為例,男生平均身高為171.4釐米,女生平均身高為159.8釐米。10年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青少年平均身高已增長了6至7釐米。而根據國家2014年發布的《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及技術要求》,中小學課桌椅根據學生不同身高,分為11個型號。其中最高的0號課桌椅和1號課桌椅分別對應的標準身高為187.5釐米和180釐米,正是根據當今學生發育情況補充加入。
根據這份「國家標準」,最高的0號課桌桌面高為79釐米,最低的10號課桌桌面高49釐米,也就是說,在標準身高為187.5釐米高中生和112釐米的小學一年級新生之間,應該可以有11種不同高度的課桌椅可供選擇。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按國家標準,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採購課桌椅。就學生的健康而言,也期待全市中小學的課桌能像這3個區一樣「參差不齊」,真正適應學生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