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劉道玉《教育問題探津》(上篇)

2020-12-14 一品相溟

關於作者

作者劉道玉先生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81在武漢大學擔任校長,他是20世紀80年代教育改革黃金時代的開路者,「拓荒牛」,被譽為「武大的蔡元培」「永遠的校長」,他的一些觀念和改革思路放到現在都不過時。

這本書講什麼在本書的自序中,劉道玉先生說,作為一名化學研究人員到成為武大的校長,在他60餘年的教育生涯中,學習和研究教育學經歷了三個階段:啟蒙、學以致用與理論研究階段。

關於教育學的啟蒙,20本名著[1]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並促使他更加自覺地學習和研究教育學。在他耄耋之年,則更執著於探討那些顯而易見的,貌似「簡單」的問題,如學習是什麼?教育是什麼?並將他的思考彙編成了一本書,即《教育問題探津》之所以如此取名,是借用《說文解字》中「津,河流的渡口」,希望自己的探索能成為解決教育問題的渡口。

全書分為「上篇」與「下篇」。「上篇」從what,why出發,對教育、大學、學習、素質教育教育家、大師等給出自己的定義和理解。「下篇」則是實操性更強的回答how,對如何改革教育,如何學習等問題給出解答。

01上篇

一、什麼是教育

教育最初起源於勞動,是智人為了使生活經驗和生產技能得以延續和傳承而進行的活動。教育的勞動起源說的核心觀點正是如此。但劉道玉先生卻給出了一種更加全面的解釋,補充了單單從社會演變來看教育的起源,即:教育起源於人們的生活、生產勞動和社群的交往中,因為在所有這些活動中都有教育內容的傳授。

那麼,什麼是教育呢?

卡爾·雅思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談到他的觀點:「教育,不能沒有虔誠之心,否則只是一種勸學的態度,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他認為,教育是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追尋,並強調了內心的虔誠。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實際上是使知識跨越時間進行延續,並因群策群力而熠熠生輝。

劉道玉先生則對「教育」一詞進行拆分。「教」是instruction,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指教,對受教育者來說是由外至內的吸收知識的過程;「育」是education,養育,培育,強調內因在學習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實際上,我國有不少學者就「教育」一詞做出批評:在「教」字當頭的情況下,何以破除師道尊嚴?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志趣愛好和個人見解,才是做到了以人為中心。

教育是心智的啟蒙。心智是心靈與智慧,啟蒙是指變得自由而成熟。只有內心的思想與精神不斷修煉為智慧,才是教育正確的方向。啟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僅讓人的身心成熟,對我國教育更有指導意義的是使人自由。「啟蒙運動」無不呼喚著自由與解放,只有自由才能帶來創造,帶來生命的力量,使人頓悟獲得智慧。

二、什麼是學習?

「學」指模仿,「習」是重複。學習就是不斷模仿與重複的過程。

劉道玉先生將學習的過程概括為:感知、複習、記憶。感知是通過感官獲取知識,複習用於加深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讓多次重複的短時記憶形成長時記憶,或通過回憶,調取長時記憶的知識來取得強化的效果。

實際在心理學中,學習被分為了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問題解決學習。

知識學習是以符號代表的新觀念在學習者心理上獲得意義的過程,知識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命題,它的獲得過程包括:有意義的獲得、保持和再現,實際上是劉道玉先生所說的前兩個階段。

技能學習指的是獲得方法的步驟,包括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動作技能的獲得過程分認知、分解、練習定位、自動化階段。心智技能包括五個階段:活動的定向階段、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有聲言語階段、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內部言語階段。

問題解決學習指在具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卻不明確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方法,而運用一系列的有指向的認知操作過程。

由此看來,劉道玉先生對學習的定義是對知識學習的補充,即確保了記憶的形成。

「學習有三種境界:感性、理性和悟性。」感性求知,理性求真,悟性求通。

許多學生學習特別「健忘」,一門課這學期學完,下學期就忘了。實則是對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知」的階段。沒有深入的體會,個人對知識的凝練,去粗取精,何來對知識的深刻記憶?

但執行由「知」到「真」的步驟卻也不簡單,許多內外因都形成了阻礙:

1. 無興趣對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入與強化;

2. 無時間,慌忙投入下一門學科的學習;

3. 不重視,將學習的目的僅僅看作通過考試;

最終,學生花大把精力達成「由無知到知」的過程卻對真理與智慧了無所獲。

只有轉化為融會貫通的智慧才是對知識最充分的利用。

三、什麼是大學的真諦?

卡爾·雅思貝爾斯在《大學之理念》中說:「大學是一個有學者與學生組成的、致力於尋求真理之事業的共同體。」「學術自由是一項特權,它使得傳授真理成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職責,它使得大學可以橫眉冷對大學內外一切試圖剝奪這項自由的人。」

蔡元培說:「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令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英國劍橋大學的校訓代表了本書的觀點:此地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啟蒙就是開啟萌妹期地址會,掙脫奴性,解放個性,擺脫束縛,崇尚自由,放飛心靈,激勵出創造性的靈感。」

賈伯斯曾在彌留之際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的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的令人吃驚?」 劉道玉先生給出的答案是,大學具有特殊性和保守性。特殊在可以不隨社會而變革,保守在始終以標準化、統一化、功利化的面貌形式展現給世人。

劉道玉先生呼喚大學的改革。

四、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對於改革應試教育,實現素質教育,劉道玉先生從教學、課程、能力訓練三個方面給出他的方案。

在教學上,他倡導創造教育模式SSR:自學、課堂討論、研究。這三種學習方式是由淺入深的過程,而且簡單易行。

課程上,精簡知識型課程,增設方法學的課程[2]。先生指出,傳統教學的保守性在於只是傳授知識,從來不向學生傳授方法。然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論才是對於一切學習最核心的知識。

在能力訓練上,提倡培養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記憶力等。關於如何培養學習能力上,先生主張以自我修煉為主,強調對知識的透徹理解,並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五、什麼是精英教育?

這一章開始先生敘述了精英教育的歷史淵源及各國現狀。精英教育的核心在於以小為特色,以質取勝,「一對一」教學,精心指導,寧缺毋濫。

包括劉道玉先生在內,許多著名學者、教育家都倡導精英教育,李政道先生指出:「我一直認為,要培養出善於創新的人才,需要「一對一」的精英教育。錢學森先生當年在美國留學時,就經常接受他老師馮·卡門教授的「一對一」教育。我所說的「一對一」,並不是一個老師只教一個學生,而是說一個老師可以教多個學生,但必須抽出時間進行「一對一」的教育。」

就效果而言,這種教育模式確實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優質的人才。我國的中小學培優機構不少是以「一對一」教育作為賣點,這也側面證明了「一對一」的優勢,但中小學畢竟沒有高深學問,若要培養世界領先的人才,必定要在高等教育機構中去學習,但大學以班級授課已為常態,名單脫手,教師往往叫不全學生的姓名,何談因材施教呢?實際上,精英薈萃的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也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而僅僅讓一批聰明的少年提前上了大學而已。

六、什麼是理想的大學

理想的大學不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應該各有特色,但卻有共同的基石:

1. 人文精神至上

2. 崇尚獨立精神

3. 保障學術自由

4. 以學術為志業

5. 不竭的創造之源

七、什麼是教育家?

劉道玉先生認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只要熱愛教育,敢於改革創新,積極開展教育改革試驗,在教育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發表了有代表性的教育論著,將畢生貢獻給教育事業,就無愧於「教育家」的稱號。該稱號無需政府批准。

成為教育家的前提是熱愛教育,認真學習和研究世界教育經典著作;其次,教育者必須躬耕教育改革的試驗田,這是我國教育環境下無法成長出世界級的教育家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還包括文理分班教學、集權體制等因素。

八、什麼是學術?

「蓋學與術異。學者考自然之 理,應必然之例。術者據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學主知,術主行。」

學指科學理論,「術」指應用技術。古人倡導無條件的追求真理,基礎理論,純科學。然而,自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對科學未來的發展,普遍存有一種悲觀的情緒,而危及的源頭可能就在於我們對應用學科過度重視,而追求看似「無用」的純科學的人生存空間被擠佔。具體來說,原因有三點:

1. 功利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物慾橫流的時代綁架了大多數學者,現如今少有安貧樂道的做學術研究之人了;

2. 浮躁情緒越來越嚴重,信奉「十年磨一劍」的學者越來越少;

3. 象牙塔已經崩塌,少有人再心甘情願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更鮮有「皓首窮經」追求真理的學痴了。

九、什麼是正確的知識觀?

劉道玉先生認為正確的知識觀是:顯性知識是知識的基礎,而隱性知識是知識的靈魂。

東西兩國對知識觀的差異非常明顯,我國對顯性知識的重視體現在中小學的課程與分數要求中,而西方則以愛因斯坦對教育的論述最具代表性:「如果一個人忘掉他在學校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麼剩下的就是教育。」他說要忘掉的東西,就是學校所教的顯性知識,而「教育」就是隱性知識,也就是最有用的智慧。

十、什麼是啟蒙?

啟蒙,就先生的表述來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類自己招致的不成熟的狀態,第二,則是掙脫外力強加於人們的不自由狀態。

啟蒙是未完成時的。正如哈貝馬斯所說,啟蒙所提出的普世價值,對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今天遠遠沒有實現。對每個人來說,人生沒走完,又怎又把我自稱已經成熟?因此,每一個人,每一個社會都需要啟蒙,那些歷史上的運動,是集體的覺醒,是共同的進步,現在,我們仍需要發人深省的聲音,讓我們成長、自由。

要實現社會的進步,最好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啟蒙,這種方式能夠保護社會穩定,付出的代價也小得多,但無論是何種方式,啟蒙運動的主力必定是知識分子,他們了解世界變化形勢,能夠洞察社會發展趨勢,引領時代的潮流,我們的大學,正需要培養這樣的人。

十一、 什麼是天才?

如今社會普遍對「天才」一詞非常忌諱,慌亂扣上唯心主義的帽子表明態度,或者嗤之以鼻掩蓋內心不正當的自卑,但無可非議,天才是客觀存在的,包括先天之才與後天之才與後天之才。前者天生智力超群,後者承認民主自由的教育環境對於塑造天才人物具有重要的作用。

天才是可以培養的,我們也需要珍惜稀有的天才資源。魯迅先生在《論天才》中寫道:「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的怪物,而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民眾,就沒有天才。」他呼籲「人們都要來做有利於天才生長的泥土。」

十二、 什麼人可以稱為大師?

一個大師至少要具備四個條件:

1. 學術上博大精深,博古通今,重要學術著作豐碩;

2. 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對科學技術發展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3. 必須是一個學派的首領,桃李滿天下,擁有眾多擁戴者

4. 道德、人品堪為人師

十三、 什麼是學派?

學派是天才凝聚的精英群體

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有一個天才人物作為共同的導師,既有出眾的才華,又有統帥的民主作風

2. 有一個共同信仰的學說或學術理論,有諸多信徒,為維護他們和學說而不停的研究與爭辯

3. 有共同的科學實驗室作為基地

4. 有開明的、民主的和自由的學風

十四、 什麼是幼兒智力的萌動期?

十五、 什麼是愛的本質?

楊文雅:愛的本質是一種積極的「共情」(empathy),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

十六、 什麼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當一個孩子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享受到智、心、身俱增的童年樂趣。進入到成年以後,能夠選擇自己喜愛的學業,學有所長,找到合乎自己理想的工作,並執著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十七、 什麼是真正的閱讀

1. 納博科夫:「只有重複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

2. 存儲式閱讀。只有積累,才能厚積薄發

3. 情不自禁的閱讀

十八、 什麼是中國教育的病根

與西方教育相比,功利化是我國教育最鮮明的特徵。

[1] 啟蒙階段接觸的世界教育名著:《理想國》《愛彌兒》《大教學論》《普通教育學》《大學的理想》《教育的目的》《大學之理念》《人的教育》《自由教育理論》《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烏託邦的大學》《啟蒙之所 智知之源》《學術與政治》

[2] 劉道玉先生提出增設方法論方面的課程,包括:《自然辯證法》《科學思維方法》《自學方法精要》《科技發明技法》《創造思維方法訓練》等,以及各學科領域的方法學專論。

相關焦點

  • 疫期讀書⑧|劉道玉:有必要就疫情進行一場全國啟蒙
    所有的生產、消費和娛樂都被迫按下暫停鍵,但這恰恰給了人們一個重新思考諸多關於人性、道德、社會制度等終極性問題的契機。新京報書評周刊適時推出了「疫期讀書」欄目,採訪了一批學人作家,請他們分享在疫情期間的工作與生活、閱讀和思考。(「疫期讀書」系列已在文化客廳公號上陸續推出)第八期「疫期讀書」,我們邀請到著名教育家劉道玉先生撰文。
  • 「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劉道玉88歲高齡再著新書《論愛的...
    11月24日,由湖北省劉道玉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劉道玉先生《論愛的教育》新書發布會在武漢光谷希爾頓酒店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教育家、企業家、文化名人、學者、武漢大學地方校友會代表、劉道玉的學生等近百人參加了本次發布會。
  • 中國教育報2019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TOP10
    《共和國教育公平之路》袁振國 翟博 楊銀付/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故事藥丸》[英] 埃拉·伯紹德 [英] 蘇珊·埃爾德金/著李劍敏/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教育的情調》[加]馬克斯·范梅南 李樹英/著李樹英/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教育問題探津》劉道玉/著 北京出版社《教育與永恆》李政濤/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經典之門》(全四冊)名譽主編/饒宗頤陳鼓應 吳震 馬彪 康震 等/著華夏出版社
  • 讀書筆記大全: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2013-08-22 11:5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教育之道 以人為本
    劉悅笛這本《教育問題探津》,凝縮了劉道玉先生對中國當代教育的思考,有對現實的擔憂,也有良藥之方,給當今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啟迪,讀來令人有瀟灑暢快之感。劉道玉先生服膺康德的「人是目的而非工具」的哲思,始終以人為本、為教育核心,表現為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應是為學生成才服務的,也可被稱為「學生成才中心」論。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談: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4點家庭教育
    所以為了教育好孩子,我平時都會以身作則,經常觀看教育專家們發表的言論,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哪怕是學到一點,對我家孩子的幫助也是無限的。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一次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對於什麼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發表的自己的觀點中。我總結出了,「優秀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3點教育方式。」
  • 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從小就離不開這5種教育方式
    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說過:優秀的孩子,從小就離不開這5種教育方式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先生對家庭教育的心得。其認為優秀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五種家庭教育。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這些名人的觀點不一定對我們有用,所以我們要帶著批判的思維去看這些觀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吸取對我們有用的就可以。
  • 劉道玉:自古以來只有官員拜見學者,沒有學者拜見官員的道理
    改革是劉道玉一生的關鍵詞,際遇、世故、權力甚至歲月都無法從他身上奪走對教育改革的執著。1988年,劉道玉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被免去武漢大學校長之職,原因眾說紛紜。在很長一段時間,武大校長的名冊裡甚至沒有劉道玉的名字,校報也不刊登他的文章。然而,《人物》接觸的每一個武大學生都告訴記者,劉道玉校長是這所學校的精神力量,是他們「永遠的校長」。
  • 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這五種教育方法,讓孩子更好地在社會生存
    我們都知道,每個父母必須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但我們必須知道,教育不僅限於書籍,當然還包括其他方面,例如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今天,我們談論的是武漢大學前任校長劉道玉。武漢大學改革後,在劉道玉的領導下,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倡導了全國啟蒙教育。現在仍然有很多父母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並始終認為智商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這個想法不是完全錯誤的,但是並不能完全解釋孩子在將來是否會好。
  • 讀書筆記大全: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2013-08-22 11:44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論愛的教育》首發讀書分享會在漢舉行
    「《論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每個教育者,教育需要真愛,有仁愛之心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1月24日下午,著名教育家、被譽為「永遠的校長」的劉道玉老先生《論愛的教育》新書在武漢首發,來自全國各地的武漢大學校友及師生分享讀書感悟。  「拜讀《論愛的教育》,被劉先生對教育的赤誠之愛所感動。
  • 讀書筆記大全:靜悄悄的革命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靜悄悄的革命讀書筆記 2013-08-21 16:21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讀書筆記大全:英語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英語讀書筆記 2013-08-22 11:4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劉道玉校長「論愛的教育」主題新聞被鳳凰網、等多家權威媒體轉載
    本次珞珈文化參與承辦的「劉道玉老校長《論愛的教育》新書分享會暨88歲米壽生日」活動,受到了廣大武大校友和媒體的關注。這不僅展現出老校長「愛的教育」理念影響深遠,也體現了武大校友之間強大的凝聚力。未來,我們將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做好產品,向更多的校友、校友之友傳播珞珈大美,弘揚珞珈精神,不負珞珈之名。
  • 讀書筆記大全:怎樣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怎樣做讀書筆記 2013-08-22 11:32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讀書筆記大全:活著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活著讀書筆記 2013-08-22 11:56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讀書筆記大全:讀書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讀書讀書筆記 2013-08-22 12:14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讀書筆記的寫法,供參考!讀書筆記的格式是什麼樣的(一)提綱式讀書筆記。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讀書筆記大全:格林童話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格林童話讀書筆記 2013-08-22 11:55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