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讀書⑧|劉道玉:有必要就疫情進行一場全國啟蒙

2020-12-11 新京報

或許,從來沒有一個時刻像今天這般,讓我們重新獲取如此切身的感受:這種切身的感受,不僅存在於人與自然之間,更存在於人與人之間,抑或人與萬物之間。仿佛從休眠中驚醒,讓我們重新感受到人類的卑微,重新感知生活的維度,重估自我與時代之間的價值體系。

這樣一個號稱被「算法」統治的現代社會,這次終於沒能算準自己的命運。所有的生產、消費和娛樂都被迫按下暫停鍵,但這恰恰給了人們一個重新思考諸多關於人性、道德、社會制度等終極性問題的契機。新京報書評周刊適時推出了「疫期讀書」欄目,採訪了一批學人作家,請他們分享在疫情期間的工作與生活、閱讀和思考。(「疫期讀書」系列已在文化客廳公號上陸續推出)

第八期「疫期讀書」,我們邀請到著名教育家劉道玉先生撰文。先生曾為高等教育戰線上的撥亂反正和恢復統一高考起到過重要作用,更在武漢大學校長任上(1981-1988)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拉開了序幕,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如今先生已87歲高齡,身處疫情暴發地武漢,他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也時刻關心著疫情的發展變化。他看到太多的悲壯故事,也認為有太多飽含血淚的教訓。故而,他通過新京報書評周刊撰文呼籲:全國同胞痛定思痛,吸取教訓,有必要就疫情進行一場全國啟蒙。

劉道玉

1933年生於湖北棗陽,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為高教戰線上的撥亂反正和恢復統一高考起到重大作用。

1981年至1988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推動多項教育改革,拉開了中國高教改革的序幕。現任劉道玉教育基金會會長。著有《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拓荒與吶喊:一個大學校長的教改歷程》《教育問題探津》《珞珈野火集》《中國高校之殤》等作品。

有必要就疫情

進行一場全國的啟蒙

撰文 | 劉道玉

今年年初,在武漢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非常悲壯的,它不僅迅速流行到全國,而且已經傳播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和警惕。

對於這場關係到生死存亡的疫情,我既不驚慌,也沒有恐懼,我能夠做些什麼呢?本人已是87歲的老人,自知是易感人群,我所能做的:一是閉門不出,自我隔離;二是收看新聞報導,關心疫情的發展;三是進行必要的反思。

我平常堅持「85433」的生活規律,即睡足8小時,步行5公裡,寫作4小時,吃好3餐飯,做3次自我保健按摩。由於住宅區實行封閉管理,我的生活規律打亂了,也不能購物,只能過最簡單的生活。當然,這些與那些在抗疫第一線的醫生、護士、警察們相比,簡直微不足道,是可以克服的。我向在抗疫一線的英雄們致敬,向國內外對湖北抗疫戰鬥捐贈和援助的醫院、團體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疫情暴發之前,我正在寫作第二部自傳《其命維新》,第一部自傳是《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前者是我人生的一條線,而後者是我人生的一個點。人生就是由許多點和線組成的,這些點和線互相聯繫起來,就構成了我的人生全部。同時,我還在閱讀馬國川先生寫的《國家的啟蒙》。可是,當疫情暴發以後,我既沒有心情寫作也沒有心情再閱讀了,因為已經失去了沉靜的心情。

《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劉道玉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9月版

難道不是悲壯的嗎?父親去世,子女不能送行,只能由殯儀館的運屍車拖走;兒子去世,父母不能再看上兒子一眼;丈夫去世妻子不能告別,媽媽被運屍車拉走,小女兒跟在後面哭喊著:媽媽,媽媽……偌大的一座城市,封城以後,街上空無一人,在街上行駛的只有救護車、警車、運屍車以及執行特殊任務的車輛。人們生活極端困難,這些還不悲壯嗎?

這次武漢疫情的暴發,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而偶然寓於必然之中。從表面上看,疫情的暴發和失控的直接原因,是與個別專家的錯誤判斷有關,他們收集病毒樣本,不是為了迅速找到冠狀病毒肺炎的來源,如何控制疫情,而是為了發表論文,這是職業操守的淪喪。從省市領導來看,他們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和盲目僥倖心,以至於失去了最寶貴的控制和救治時間,造成了千千萬萬發燒病人在各醫院排隊檢查和等待住院,真是一床難求呀!

《教育問題探津》,劉道玉著,北京出版社2019年1月版

21世紀頭20年,世界主要發生三次大的流行病,而兩次在中國,從深層角度來看,當政者和民眾都應該反思,吸取血的教訓。

首先,是應當改變吃野生動物的醜陋習慣,否則我們將繼續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建議制定法律,禁止捕獵、販賣和烹食野生動物,違者將受到法律制裁。

其次,要改變中國式的聚餐和飯局中的不健康習慣,杜絕疾病傳染的渠道。在病毒引發肺炎之初,武漢百步亭還在搞萬家宴,假如每家三口人,總共就是三萬人。這究竟是文明還是低俗?據說搞了20年,居然沒有人質疑。

第三,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年底,正是流行病發作的季節,幾乎全國出動過大年,這個始於農耕社會的傳統,也到需要改革的時候了。

時至今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毒源仍然沒有剖解,只有從源頭切斷毒源,才能有效地根治疫情的流行。痛定思痛,亡羊補牢,未為晚也。我懇切地希望有關部門和同胞們覺醒起來,有必要就疫情進行一次全國啟蒙,吸取教訓,擦乾眼淚,繼續前進!

撰文 | 劉道玉

編輯 | 徐悅東

導語校對 | 何燕

正文校對 | 劉越

相關焦點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對本次新冠疫情的深刻剖析(一針見血)
    2月15日,新京報書評周刊第八期「疫期讀書」,刊發著名教育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呼籲文章。已87歲高齡的老先生,身處疫情暴發地武漢,雖「生活規律被打亂」,然也在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不忘時刻關注疫情。文中他表示「沒有心情寫作,也沒有心情再閱讀」。
  • 武大前校長:痛定思痛,就疫情來一場全國啟蒙!
    劉道玉,1933年生於湖北棗陽,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81年至1988年,曾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推動了多項教育改革,拉開了中國高教改革序幕。如今已87歲高齡的老先生,身處疫情暴發地武漢,雖「生活規律被打亂」,然也在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不忘時刻關注疫情。
  • 被免職的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反思疫情的經過,提出3點想法
    作為武漢大學的教育學家,劉道玉教授在大學的學分制和導師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在1981年開始擔任武漢大學校長的時候,當時只有48歲的劉道玉教授成為了國內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也成為了國內最有魄力的大學校長之一。
  • 讀書筆記|劉道玉《教育問題探津》(上篇)
    但劉道玉先生卻給出了一種更加全面的解釋,補充了單單從社會演變來看教育的起源,即:教育起源於人們的生活、生產勞動和社群的交往中,因為在所有這些活動中都有教育內容的傳授。那麼,什麼是教育呢?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實際上是使知識跨越時間進行延續,並因群策群力而熠熠生輝。劉道玉先生則對「教育」一詞進行拆分。「教」是instruction,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指教,對受教育者來說是由外至內的吸收知識的過程;「育」是education,養育,培育,強調內因在學習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提出中國人需要啟蒙思想和反思
    武大前校長、中國知名教育家劉道玉在提及方方時,認為中國人需要反思。劉道玉針對抗疫模式、方方日記等問題,稱這些引發了諸多荒誕現象,如父子反目、夫妻離婚、朋友斷絕往來,認為源頭在於中國思想文化先天缺失,沒有經歷歐洲那樣的思想啟蒙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而呼籲「國人是到了應該反思的時候了」。
  • 武大劉道玉校長提中國缺乏啟蒙思想遭質疑看中國啟蒙之艱難
    劉道玉校長提出中國缺乏啟蒙思想,網上狂噴,什麼還是八十年代的思維!什麼西方思想文化,劉校長應該去啟蒙………。真正可悲的是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何為啟蒙運動,直接就定義為西方的,我要反對的。啟蒙沒有東西方之分。看評論更覺今日中國啟蒙之必要。也深感啟蒙之艱難。西方文藝復興的啟蒙運動伴隨的是自然科學的發展,是科學和神學的鬥爭過程,科學的效率和直觀感受直接就把神學蒙昧歸謬,人們能夠感受到科學的力量,也就容易接受啟蒙之精神,雖然文藝復興最初現代科學萌芽遭受宗教打擊,但自然科學的發展最終伴隨人文主義開啟了西歐理性之路。
  • 教育的本質是啟蒙和解放——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教育理論摘選
    教育的本質是啟蒙和解放——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教育理論摘選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來源:讀書與藝術(劉道玉 教育學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古今中外每一位傑出人才的背後,都有偉大的父母之愛,以及他們為教育子女所付出的心血。
  • 劉道玉:自古以來只有官員拜見學者,沒有學者拜見官員的道理
    2008年春末的一個晚上,他為武漢大學學生作了一場題為「中國需要一場真正的教育體制變革」的閉門講座,演講結束後,他宣布:今後不再為校內外的學生作演講;不再參加社會重大活動;不再擔任任何社會兼職。他已經在武漢大學校園裡生活超過35年,天氣好的時候,會繞著珞珈山散步,上午、下午各一次,總遇到熟人,要被問一聲劉老校長好。
  • 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從小就離不開這5種教育方式
    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說過:優秀的孩子,從小就離不開這5種教育方式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先生對家庭教育的心得。其認為優秀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五種家庭教育。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這些名人的觀點不一定對我們有用,所以我們要帶著批判的思維去看這些觀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吸取對我們有用的就可以。
  • 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我被突然免職的前前後後
    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自1981年8月21日起就當上了武漢大學校長,當時他也才48歲便成為了全國內地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劉道玉的教育思想觀念超前,他並沒有像其他的校長一樣規避「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國培養不出來傑出的人才?」而是堅信教育的改革會給中國的高校教育帶來福音!
  • 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這五種教育方法,讓孩子更好地在社會生存
    今天,我們談論的是武漢大學前任校長劉道玉。武漢大學改革後,在劉道玉的領導下,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倡導了全國啟蒙教育。現在仍然有很多父母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並始終認為智商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這個想法不是完全錯誤的,但是並不能完全解釋孩子在將來是否會好。
  • 陳嘉映、殘雪、戴錦華、賈樟柯、金宇澄、劉道玉、李銀河……給...
    我們邀請了陳嘉映、殘雪、戴錦華、何偉(Peter Hessler)、賈樟柯、金宇澄、劉道玉、李銀河、羅新、王笛(按姓名首字母排列)十位名家,分享他們在疫情期間的閱讀,以期增添一份負載著個體經驗的書香,也希望借這一份書單串接起我們各自生長卻又彼此攸關的命運連接。我們還將推出系列問卷訪談,去了解和傾聽一眾知識分子的疫情生活、閱讀與思索。
  • 從教60多年,劉道玉老校長88歲再著新書《論愛的教育》
    」,  他是劉道玉。  11月24日,劉道玉老校長《論愛的教育》新書分享會暨88歲米壽生日會在武漢光谷希爾頓酒店舉行,武漢大學哲學系78級校友、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當代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艾路明深情地說。  這場由湖北省劉道玉教育基金會舉辦的活動,儘管老校長一再叮囑不要興師動眾,但仍有來自海內外的企業家、學者、武漢大學地方校友會代表、老校長的學生等近百人回漢參加。
  • 「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劉道玉88歲高齡再著新書《論愛的...
    11月24日,由湖北省劉道玉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劉道玉先生《論愛的教育》新書發布會在武漢光谷希爾頓酒店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教育家、企業家、文化名人、學者、武漢大學地方校友會代表、劉道玉的學生等近百人參加了本次發布會。
  • 【疫期惠民一點通】哈密市開通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諮詢熱線電話
    一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爭已經打響,全社會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疫情無情人有情,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少愛心企業、組織都在默默地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瓜鄉網事」即日起創建【疫期惠民一點通】專欄,為大家提供疫情防控期間的各類惠民信息。哈密市開通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諮詢熱線電話   近期,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將陸續開學複課,為解答廣大師生及家長關心的開學複課有關問題,哈密市教育局及各區(縣)教育局於2020年3月15日起開通熱線電話。
  • 疫期雜記--1 席捲全球的冠狀病毒來了
    疫期雜記目錄:1 席捲全球的冠狀病毒來了從疾病的傳染途徑、預防、症狀、隔離途徑、治療方法、可能出現的各種後果等,認真的分析了一番,以及這次疫情期間很多武漢普通老百姓遭遇的家破人亡,生離死別故事。和老公商量,有必要藉此機會,投入一定的費用,給孩子上一節生存的課。先分析什麼食物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水、米、面,糖、鹽、油、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還有日常的洗澡刷牙上廁所的消耗品;生病的簡單自我護理;提高抵抗力的維生素礦物質補充類保健品;家居額外的消毒清潔劑等....
  • 劉道玉:中國高等教育十大弊端
    劉道玉被譽為「永遠的校長」、「武漢大學的蔡元培」。它的產生有其歷史背景,那時大學生毛入學率很低,全國平均只有1.4%,不少省市還低於1%。擴大招生,又受到校舍等教學資源的掣肘。於是,自學考試被當作統一高考之外,另一條獲得大專文憑的渠道。
  • 今晚直播 | 如何對兒童進行數學啟蒙?
    如何對兒童進行數學啟蒙?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有一位上海的媽媽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她也是咱們「好玩的數學」公眾號上《兒童怎樣學習數學》系列讀書筆記的作者Daisy。Daisy,從小喜歡數學,因此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喜歡數學,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對其進行「啟蒙」,已成功將6歲男娃引上「正道」。
  • .| 新華醫院牽頭制定《新型冠狀病毒疫期兒童康複診療防控指南...
    兒童康復治療有了規範保障 | 新華醫院牽頭制定《新型冠狀病毒疫期兒童康複診療防控指南》團體標準 2020-05-23 0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