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前校長劉道玉提出中國人需要啟蒙思想和反思

2020-12-25 被耽誤了的廚子

武大前校長、中國知名教育家劉道玉在提及方方時,認為中國人需要反思。

劉道玉針對抗疫模式、方方日記等問題,稱這些引發了諸多荒誕現象,如父子反目、夫妻離婚、朋友斷絕往來,認為源頭在於中國思想文化先天缺失,沒有經歷歐洲那樣的思想啟蒙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而呼籲「國人是到了應該反思的時候了」。

劉道玉稱,法國作家伏爾泰(Voltaire)的「我堅決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意見的權利」是歐式討論辯論的優良風氣,而中國近代沒有這種自由、民主、尊重人格和隱私的辯論,動不動就是圍剿,寫匿名信攻擊人身,扒人家的隱私。

他還說,上述存在的現象在科學研究中也有表現,致使中國從來就沒有真正民主的、實質性的學術討論,那些所謂的論壇和高峰論壇,都只不過是裝門面和走過場而已,而這也是中國科學理論落後的重要原因。

因此,劉道玉呼籲,中國人是到了應該反思的時候了,否則中國永遠難於屹立於世界先進科學之林,也難於建成世界文明的國家。

劉道玉校長提出中國缺乏啟蒙思想,一群人網上狂噴,什麼還是八十年代的思維!什麼西方思想文化………。真正可悲的是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何為啟蒙運動,這應該是高中世界歷史的基本常識。

啟蒙運動的核心就是「理性思維」,這難得有錯嗎?只不過有的人「無知」還以為自己「理性」。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人類思想解放的過程。

文藝復興是文化藝術的百花齊放,通過反對神權,構建充分肯定人的價值,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他喚起了人的自我價值的復興,任何人和組織都不應該壓制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

宗教改革了教會的專制壟斷和荒淫無度,建立新教,人可以直接和上帝溝通,取消了教會這個「中介」,王權高於教權,進一步摧毀教會的專制。把人文主義的思想影響擴大到社會層面,極大提高了歐洲人的覺悟。

啟蒙運動是思想解放的最高境界,是人文主義的高潮,使光明驅散黑暗,用理性的陽光照耀蒙昧的黑暗,「理性主義是整個啟蒙運動的核心」!

「理性與偏見」,判斷社會問題還是科學研究,我們都可能存在偏見,每個個體都可能受國家、民族、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影響,這是客觀存在的。(不要總覺得自己想的理性客觀,而是要努力的拋棄偏見)。

理性讓我們深刻的了解我是誰?我的背景和情緒會怎樣影響我的判斷,讓我知道我可能的偏見,我如何才能避免這個偏見的影響,這樣判斷思考出來的問題才可能接近真實。這就是啟蒙運動的作用。

相關焦點

  • 被免職的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反思疫情的經過,提出3點想法
    作為武漢大學的教育學家,劉道玉教授在大學的學分制和導師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在1981年開始擔任武漢大學校長的時候,當時只有48歲的劉道玉教授成為了國內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也成為了國內最有魄力的大學校長之一。
  • 武大劉道玉校長提中國缺乏啟蒙思想遭質疑看中國啟蒙之艱難
    劉道玉校長提出中國缺乏啟蒙思想,網上狂噴,什麼還是八十年代的思維!什麼西方思想文化,劉校長應該去啟蒙………。真正可悲的是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何為啟蒙運動,直接就定義為西方的,我要反對的。啟蒙沒有東西方之分。看評論更覺今日中國啟蒙之必要。也深感啟蒙之艱難。西方文藝復興的啟蒙運動伴隨的是自然科學的發展,是科學和神學的鬥爭過程,科學的效率和直觀感受直接就把神學蒙昧歸謬,人們能夠感受到科學的力量,也就容易接受啟蒙之精神,雖然文藝復興最初現代科學萌芽遭受宗教打擊,但自然科學的發展最終伴隨人文主義開啟了西歐理性之路。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對本次新冠疫情的深刻剖析(一針見血)
    2月15日,新京報書評周刊第八期「疫期讀書」,刊發著名教育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呼籲文章。已87歲高齡的老先生,身處疫情暴發地武漢,雖「生活規律被打亂」,然也在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不忘時刻關注疫情。文中他表示「沒有心情寫作,也沒有心情再閱讀」。
  • 劍鋒直指清華大學,武大老校長劉道玉,給雙一流潑涼水
    出人意料的是,在劉道玉生日的前一天,11月23日,《中國新聞周刊》上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標題是《「一流大學」的浮誇和浮躁》。在這篇文章中,劉道玉直接把矛頭指向一流大學,首當其衝的就是在世界各大大學排行榜中,國內大學中排名最高的大學——清華大學。縱觀整篇文章,劉道玉針砭時弊,用詞犀利。
  • 教育的本質是啟蒙和解放——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教育理論摘選
    教育的本質是啟蒙和解放——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教育理論摘選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來源:讀書與藝術(劉道玉 教育學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古今中外每一位傑出人才的背後,都有偉大的父母之愛,以及他們為教育子女所付出的心血。
  • 劉道玉:寧做校長不做市長,力推武漢大學改革,卻為何提前退休?
    這一年,劉道玉僅有48歲,人民日報在頭版報導了這條消息,原因是劉道玉不僅是當時最年輕的大學校長,還是我們國家建國後培養的大學生中第一個擔任大學校長的人,意義不言而喻。劉道玉聽說楊小凱十分有才華,便立即將楊小凱妻女及其的戶口調至武大,並聘任楊小凱為武漢大學講師。正是在武大,楊小凱被鄒至莊教授賞識,邀請其赴美攻讀博士學位。楊小凱隨機獲得更大發展,兩度被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譽為距離諾獎最近的華人。
  • 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我被突然免職的前前後後
    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自1981年8月21日起就當上了武漢大學校長,當時他也才48歲便成為了全國內地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劉道玉的教育思想觀念超前,他並沒有像其他的校長一樣規避「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國培養不出來傑出的人才?」而是堅信教育的改革會給中國的高校教育帶來福音!
  • 武漢大學被撤職原校長劉道玉:如果是校長我會留住陳丹青
    中共黨員。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1981至1988年擔任武 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高等院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在任內,他率先推行了一系列 教育改革:學分制、主輔修制、插班生制、導師制、貸學金制、學術假制度等,在國內 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對很多人來說,劉道玉的名字也許陌生,而對於武大學子而言,73歲的劉道玉是他們心中的一段傳奇,一種嚮往。
  • 疫期讀書⑧|劉道玉:有必要就疫情進行一場全國啟蒙
    故而,他通過新京報書評周刊撰文呼籲:全國同胞痛定思痛,吸取教訓,有必要就疫情進行一場全國啟蒙。劉道玉1933年生於湖北棗陽,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為高教戰線上的撥亂反正和恢復統一高考起到重大作用。
  • 如何評價武大前校長劉道玉批評清華大學宣布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標誌性人物,武漢大學前任校長劉道玉教授以當時最年輕的985大學校長聞名於世。但他彼時過於先鋒的改革,讓他成為當時大學校長中的一個異類。也是因此,劉道玉教授在1988年被免去武漢大學校長職位,時年55歲,而我國的副部級大學校長通常在65歲時才會因年齡原因而免職。
  • 武大前校長:痛定思痛,就疫情來一場全國啟蒙!
    劉道玉,1933年生於湖北棗陽,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81年至1988年,曾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推動了多項教育改革,拉開了中國高教改革序幕。如今已87歲高齡的老先生,身處疫情暴發地武漢,雖「生活規律被打亂」,然也在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不忘時刻關注疫情。
  • 前武大校長:清華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在哪?
    2011年,正值清華百年校慶的時候,前武大校長劉道玉卻致信清華。不合時宜地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見百年清華反思?但是,我卻沒有看到清華大學有任何一項反思活動,更沒有像麻省那樣「嚴肅的反思」,這就是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之間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反思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就必須進行反思。
  • 劉道玉校長「論愛的教育」主題新聞被鳳凰網、等多家權威媒體轉載
    此前,「珞珈文化」公眾號發表的活動預告《他不做校長30多年了,但今天全球校友都在為他送上生日祝福!》也收穫了上萬的閱讀量,以及近千的分享次數。全球武大學子紛紛通過該文章在線為老校長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分享老校長米壽生日的喜悅。
  • 武大蔡元培發文致清華大學,批評清華虛榮心爆發,不具特色與個性
    為此,前不久我國著名教育家劉道玉先生對此發布了一篇文章致清華,詢問什麼是一流大學?可能大家都不了解劉道玉先生,那我們就先簡短地介紹一下。(因為劉老先生有太多的事可以敘說,所以就簡短地介紹)。劉道玉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改革是劉道玉一生的關鍵詞,際遇、世故、權力甚至歲月都無法從他身上奪走對教育改革的執著。
  • 讀書筆記|劉道玉《教育問題探津》(上篇)
    關於作者作者劉道玉先生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81在武漢大學擔任校長,他是20世紀80年代教育改革黃金時代的開路者,「拓荒牛」,被譽為「武大的蔡元培」「永遠的校長這本書講什麼在本書的自序中,劉道玉先生說,作為一名化學研究人員到成為武大的校長,在他60餘年的教育生涯中,學習和研究教育學經歷了三個階段:啟蒙、學以致用與理論研究階段。
  • 彩蛋丨劉道玉先生88歲米壽生日,他們都跟老校長說了啥貼心話?
    自11月21日起,湖北劉道玉教育基金會聯合全球18家武大地方校友會發起的「老校長88歲米壽生日祝福接龍」活動刷屏全球武大校友圈。截止到生日會當日,活動收穫了近2萬的武大學子在線為老校長米壽生日點讚,以及數百份來自全球校友們真摯的祝福留言。一起來看看他們都對老校長說了些什麼貼心話。您的留言又會不會上榜呢?
  • 前武大校長:清華和「世界一流」的差距在哪?
    2011年,正值清華百年校慶的時候,前武大校長劉道玉卻致信清華。 不合時宜地問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不見百年清華反思?
  • 劉道玉:自古以來只有官員拜見學者,沒有學者拜見官員的道理
    改革是劉道玉一生的關鍵詞,際遇、世故、權力甚至歲月都無法從他身上奪走對教育改革的執著。1988年,劉道玉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被免去武漢大學校長之職,原因眾說紛紜。在很長一段時間,武大校長的名冊裡甚至沒有劉道玉的名字,校報也不刊登他的文章。然而,《人物》接觸的每一個武大學生都告訴記者,劉道玉校長是這所學校的精神力量,是他們「永遠的校長」。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談: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4點家庭教育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一次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對於什麼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發表的自己的觀點中。我總結出了,「優秀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3點教育方式。」 劉道玉今年已經87歲,儘管已經退休了,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告訴天下學者不要因為疫情耽誤了學習,他對教育孩子這件事情有自己非常獨到的見解,是父母們學習的榜樣。
  • 深度| 最配當大學校長的人已出局22年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現在是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他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的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武大有三寶:櫻花、老圖書館、劉道玉。沒錯,武大學子從來沒忘記過他們的老校長劉道玉,在櫻園咖啡廳,劉道玉的著作《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被擺放在顯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