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豪華」畢業禮被群嘲,沒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2020-09-27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小王子》的故事裡,有一段這樣的話:

小王子問:&34;

狐狸答:&34;

儀式感就是對生活的重視,給平淡的日子裡加點甜味劑,生活才能從日常繁忙的工作當中開出花來。那一句,&34;,讓很多人心懷美好,即使生活是雞零狗碎的,但也會有鮮花蠟燭。

如今很多的幼兒園小朋友們也跟風拍起了畢業照,走紅毯、擺宴席、小朋友的畢業禮服華麗而昂貴,整個畢業典禮下來,花銷還真不少。

有網友調侃,這都是有錢人家孩子的畢業典禮,太過於奢侈浪費了。

也有人說,有必要這樣大費周章嘛,不就是一個畢業典禮嘛。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這樣奢侈的畢業典禮還是少舉辦的好,但也有人發聲,重視每一個特殊的時刻,有利於培養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生活要有儀式感,注重孩子成長的儀式感,才能養出幸福自信的孩子。

如果家長不注重儀式感,缺席孩子的成長時間,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曾看過一個故事,幼兒園的畢業典禮上,小朋友的家長都要來參加,可是也會有落單的那一個,那個家長沒來的小朋友,看到別的小朋友爸爸媽媽都來了,會感到傷心難過,整個畢業典禮下來都會不開心。

小朋友心裡就會想,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不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呢?他們是不愛我了嘛?不喜歡我了嗎?這就會使小朋友產生不安全感,進而不與父母親近,影響親子關係。

為什麼生活需要有儀式感?

我有一個朋友,每一年她爺爺生日,她家裡人不管在哪裡工作,都會抽空回老家給老人家過生日。家裡就會變得十分熱鬧,也因為這些聚會,家裡人的關係都變得更為親密。我朋友整個人都是比較活潑開朗,與每一個人都能玩的開,都能給別人帶來歡樂的人。

她媽媽也是比較注重儀式感的人,每當節假日,都會集結各個兒女一起去旅遊,注重親情。整個家庭會其樂融融,感覺很美好,很友愛,所以我朋友也會把她家裡待人接物的方式帶到她的生活圈子裡,這就是潛移默化的教育。

不少人很羨慕孫儷有鄧超這樣的老公,孫儷過生日,鄧超在微博上發了一條祝福語,引來各路網友的羨慕之情。

娛樂圈很多結婚的明星,離婚率都挺高的,為啥孫儷和鄧超能夠一起走那麼多年,那是因為他們倆都很注重儀式感,即使是老夫老妻了,也不忘為各自在生活中帶去驚喜,保持著對夫妻生活的熱情,才能一直那麼甜蜜幸福。

父母相愛,孩子也會感到幸福,才會給孩子安全感,即使在外面遇到挫折,也會從父母那裡獲得幸福的能量,勇敢面對。

儀式感也許要花費一點金錢來提供氛圍,但它的作用遠比金錢重要,它能讓人感覺到幸福與快樂。

給孩子儀式感,會讓他的童年擁有快樂的回憶,讓他有精神力量積極去面對成長中遇到的挫折,讓他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讓他覺得自己可以擁有美好的東西。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每到過節、過生日,父母都會精心準備生日禮物、帶孩子出去玩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總是笑嘻嘻的,看上去快樂無憂。而那些習慣把生日和節日當成普通日子過,很少準備禮物,父母還會時不時忘記孩子生日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嘴角習慣耷拉著,眼神裡總是少了些快樂的光彩。
  • 儀式感是小,幸福感是大,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難養出幸福的娃
    雖然說幸福是要用心去感受的,但是在感受的前提條件下是需要有行為表現出來,從而能夠讓孩子去從行為當中體驗到幸福。現在一些家庭但總是缺少了儀式的,有些父母則是認為儀式感不重要,根本就沒必要,要浪費時間去搞這些美的儀式感,反正生活也是這樣子過,沒必要浪費自己珍貴的時間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 白茶清歡: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養出的孩子總是笑嘻嘻的,看上去快樂無憂,習慣把生日當成普通日子過很少準備禮物,父母呢時不時忘記孩子生日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嘴角習慣耷拉著眼神裡總是少了些快樂的光彩。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在孩子們的眼裡,生日是一年僅有一次的難得日子,這一天的儀式感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孩子的幸福感也絕大部分來自家庭的儀式感,生活充滿儀式感,孩子更幸福。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儀式感為孩子注入安全感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清晰的目標在孩子過生日時,為他舉辦一個儀式。生日前幾天,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意識到,他即將長大一歲,新的一歲,需要有點新變化。
  • 幼兒園畢業典禮上的儀式感,把一些家庭「逼瘋」,養孩子太累
    文:辛晴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講「你奶奶那時候」「爸爸那時候」,也不知什麼時候,現在的孩子受教育,越來越多了一層「儀式感」。現在的小孩子幼兒園畢個業,都是走紅毯式的畢業典禮。有錢的人準備禮裝,定製禮服,給孩子定製的禮服都在幾千塊。窮點的家庭就叫苦了,「孩子幼兒園畢個業,有必要這麼隆重嗎?難不成,我還得去租一套禮服去嗎?哎,養個孩子真累。」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生活儀式感,讓孩子更幸福聖埃克蘇佩裡,作為一個浪漫的法國人,在《小王子》裡這樣講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在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潛移默化下,孩子明白,在每一個平凡而重複的日子裡,可以過得不一樣,可以活得更有趣、更幸福。儀式感成為了平淡生活的標記,讓孩子們記得去年這個時候自己在做什麼。它能給每一個普通的日子,每一個無意義的重複性的動作賦予內涵。
  • 有儀式感的家庭,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明白3點
    儀式感是賦予某個時間和時刻特殊意義的東西,說白了,儀式感就是對生活的重視和熱愛。儀式感對愛人,對孩子都意義重大,它傳遞著一份濃濃的愛,也傳承著一份愛的能力。有儀式感的家庭,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明白3點!
  • 獵德幼兒園大班娃「雲畢業禮」儀式感滿滿丨散學禮,全園...
    今天,對於大班的小朋友來說意義不一般,暑假之後他們將踏入人生的新階段,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由於疫情原因,今年大班小朋友的畢業典禮有所不同,5個班的畢業典禮分班進行並全程直播,為減少聚集,家長以觀看直播的方式參加孩子的畢業禮。
  • 家庭要有「儀式感」,養出的孩子才幸福,不然孩子長大難成大器
    這位媽媽把孩子的每個成長細節都營造出儀式感,比如每天問「早安」,睡前說「晚安」,參加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生活在重視儀式感的家庭中,孩子成長不僅是幸福快樂的,更是富足圓滿的。《小王子》中曾對「儀式感」做出這樣的定義:儀式感的存在,是它讓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
  • 生活需要儀式感,養孩子也是
    沒一會他們的女兒一蹦一跳的走出校門,是個漂亮的小女孩,看到爸爸媽媽和精心布置過的三輪車,眼睛一下變成了彎彎的月亮,一家三口帶著幸福就回家了。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種營養」: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還有一種「營養」在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那就是儀式感。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孩子長大後恐怕難有大作為
    爸爸媽媽對孩子最美好的期待就是他們未來能夠幸福,而且對於幸福的定義已經遠遠不僅停留在物質的基礎上。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能夠在經濟上享受富足,但是卻往往缺乏幸福感,甚至有一些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非常的少,說到底還是因為生活當中缺乏儀式感。
  • 養出優秀的孩子,家庭需要儀式感
    家庭儀式感,在很多家庭越來越重視。這些家庭儀式感的小事,可能將會提高你家庭幸福指數,造就孩子高智商、具有獨立探索精神、內心充滿愛的品質和力量。1:準備幾個相冊,把爸爸媽媽戀愛到結婚的照片,孩子成長的照片洗出來,按時間順序保存下來,一段時間後拿出來和家人孩子一起分享照片中的故事;2: 在每個月固定時間那個周末或指定一天作為家庭聚餐日,可以邀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參加,可以選擇在家、酒店、野外聚餐等多種形式;3: 每周一次家庭會議,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參加並發表對每一位家人的不滿和感謝
  • 有儀式感的家庭,往往能養出更幸福的孩子,願每個父母都能明白
    這一刻,孩子感覺整個天空都變得灰暗了。後來,他才知道原來蛋糕本來是有的,父母跟爺爺奶奶交待了,但是老人一看太貴了,就沒捨得買,給孩子買了鞋子。而他們不知道,在他們眼中,每年都要過一次的生日,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而是:生日該有的儀式。
  • 這樣的家庭更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看看你是嗎?
    一般來講,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看看你是嗎?關係融洽的父母經常聽到大家討論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淘媽認為原生家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的關係是否融洽。父母恩愛,不爭吵、不打架,孩子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被愛餵飽的孩子,怎麼會不幸福呢?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其實,還有一種重要的「營養」在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那就是儀式感。有儀式感的家庭,養出的孩子才會更自信、有力量,更有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能量。女兒3歲時,我給她辦了一個生日派對,掛了氣球,買了大蛋糕,定了披薩,請了她的小夥伴來慶祝。
  • 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4點。包括她跟我爸,我沒見過他們吵架,我爸有時脾氣怪,說話不中聽,只要我在,我媽也不惱火。」媽媽對他影響至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穫了快樂的能力。快樂的媽媽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明朗陽光,內心充滿了安全感。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 什麼樣的家庭,一看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5點。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在媽媽充滿抱怨的人生裡,孩子就成了最大的犧牲品,他們長期吸收來自媽媽的焦慮、壞脾氣、怨氣和負能量,對媽媽情緒產生的不安更嚴重,焦慮感甚至會大於媽媽。
  • 高校畢業禮:濃濃的儀式感 暖心的瞬間 奇葩的「招數」(組圖)
    在離校前的最後典禮上,有人享受校長親自撥穗的待遇,有人求擁抱,有人偷親校長,有人送「親親」蝦條,有人玩猜拳……新快報記者梳理省內各高校畢業典禮,除了濃濃的儀式感,還有不少暖心的瞬間,為讓畢業禮留下特別記憶,畢業生們也各有招數。當然,畢業禮的意義遠不止這些……  1  畢業禮怎麼辦?
  • 孩子也需要儀式感?這不是矯情,而是一種「富養」
    而且每到這個時候,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這種濃濃的節日氛圍,包括幼兒園也會舉辦相關的活動。我之所以要給孩子準備禮物,主要是想給孩子一種儀式感。其實我一直都覺得生活需要儀式感,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親子之間,儀式感的存在會讓彼此間的關係更加融洽、親近。什麼是儀式感?
  • 什麼樣的家庭,一看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學浪計劃」
    包括她跟我爸,我沒見過他們吵架,我爸有時脾氣怪,說話不中聽,只要我在,我媽也不惱火。」媽媽對他影響至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穫了快樂的能力。快樂的媽媽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明朗陽光,內心充滿了安全感。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