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對孩子最美好的期待就是他們未來能夠幸福,而且對於幸福的定義已經遠遠不僅停留在物質的基礎上。
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能夠在經濟上享受富足,但是卻往往缺乏幸福感,甚至有一些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非常的少,說到底還是因為生活當中缺乏儀式感。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父親的職業是攝影師,平時在生活當中會有意識的記錄孩子成長的瞬間,在孩子出生的十五年間,每一年都會拍攝一張抱著孩子的合影,這也成為了女兒每年生日的一種慶祝方式。
現在不知不覺孩子已經長大了,並且對於過去每年所拍攝的這些照片都非常的有感慨,從照片當中可以看到孩子在一天一天長大,父親在慢慢衰老,而這些兒時的記憶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
一、充實孩子的內心,並學會更好的愛別人
世界上的愛往往都是相互影響的,即便是親子關係也是一樣,當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和被愛的時候,那麼他的內心一定是非常富足而且熱愛生活的,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把這種愛傳遞給他人,並且回報給自己的父母。
二、讓孩子更有幸福感
比起給孩子更多物質上的滿足來說,如果爸爸媽媽能夠讓孩子的生活充滿了儀式感,這個孩子一定是相對來說更加幸福的,而且被幸福環繞的孩子往往會感覺到非常的有安全感,同時這種力量也可以很好地支撐孩子面對未來人生當中的困難,可以更好的感知生命。實際上在儀式感的背後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也可以讓孩子對生活擁有更加美好的期許。
三、讓孩子更加投入和專注
儀式感對於孩子來說還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那就是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沉浸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夠促使他們走向成功,儀式感越強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能夠重視某一件事情,並願意為此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四、讓孩子行為舉止更有條理
有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會更加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為自己未來的人生制定目標和方向,排除一些幹擾因素來更加專心致志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實行。
一、從平凡的生活當中入手
儀式感往往是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滴當中,比如幫孩子梳理一個漂亮的髮型或者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等等,這都可以成為生活當中小小的儀式感,他會讓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而不僅僅只是為了生存。
二、重視節日
每一個孩子對自己的生日都是非常期許的,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簡單地舉行一個派對就是一種儀式感,能夠讓孩子通過這些小小的事情感覺到自己的受重視程度,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除此之外在一些特殊的節日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互動的活動當中來,比如一起包餃子、粽子等等,這些行為都有利於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其實儀式感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只要將它當作一個習慣,那麼就會讓平淡的生活更加的有滋味,也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感知幸福,你有沒有對孩子做過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