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孩子長大後恐怕難有大作為

2020-11-04 小寶育兒說

爸爸媽媽對孩子最美好的期待就是他們未來能夠幸福,而且對於幸福的定義已經遠遠不僅停留在物質的基礎上。

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能夠在經濟上享受富足,但是卻往往缺乏幸福感,甚至有一些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非常的少,說到底還是因為生活當中缺乏儀式感。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父親的職業是攝影師,平時在生活當中會有意識的記錄孩子成長的瞬間,在孩子出生的十五年間,每一年都會拍攝一張抱著孩子的合影,這也成為了女兒每年生日的一種慶祝方式。

現在不知不覺孩子已經長大了,並且對於過去每年所拍攝的這些照片都非常的有感慨,從照片當中可以看到孩子在一天一天長大,父親在慢慢衰老,而這些兒時的記憶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

那麼儀式感對孩子會有哪些好處呢?

一、充實孩子的內心,並學會更好的愛別人

世界上的愛往往都是相互影響的,即便是親子關係也是一樣,當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和被愛的時候,那麼他的內心一定是非常富足而且熱愛生活的,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把這種愛傳遞給他人,並且回報給自己的父母。

二、讓孩子更有幸福感

比起給孩子更多物質上的滿足來說,如果爸爸媽媽能夠讓孩子的生活充滿了儀式感,這個孩子一定是相對來說更加幸福的,而且被幸福環繞的孩子往往會感覺到非常的有安全感,同時這種力量也可以很好地支撐孩子面對未來人生當中的困難,可以更好的感知生命。實際上在儀式感的背後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也可以讓孩子對生活擁有更加美好的期許。

三、讓孩子更加投入和專注

儀式感對於孩子來說還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那就是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沉浸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夠促使他們走向成功,儀式感越強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能夠重視某一件事情,並願意為此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四、讓孩子行為舉止更有條理

有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會更加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為自己未來的人生制定目標和方向,排除一些幹擾因素來更加專心致志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實行。

爸爸媽媽應該怎麼來培養孩子的這種儀式感呢?

一、從平凡的生活當中入手

儀式感往往是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滴當中,比如幫孩子梳理一個漂亮的髮型或者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等等,這都可以成為生活當中小小的儀式感,他會讓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而不僅僅只是為了生存。

二、重視節日

每一個孩子對自己的生日都是非常期許的,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簡單地舉行一個派對就是一種儀式感,能夠讓孩子通過這些小小的事情感覺到自己的受重視程度,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除此之外在一些特殊的節日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互動的活動當中來,比如一起包餃子、粽子等等,這些行為都有利於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其實儀式感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只要將它當作一個習慣,那麼就會讓平淡的生活更加的有滋味,也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感知幸福,你有沒有對孩子做過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歷。

相關焦點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每到過節、過生日,父母都會精心準備生日禮物、帶孩子出去玩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總是笑嘻嘻的,看上去快樂無憂。而那些習慣把生日和節日當成普通日子過,很少準備禮物,父母還會時不時忘記孩子生日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嘴角習慣耷拉著,眼神裡總是少了些快樂的光彩。
  • 白茶清歡: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養出的孩子總是笑嘻嘻的,看上去快樂無憂,習慣把生日當成普通日子過很少準備禮物,父母呢時不時忘記孩子生日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嘴角習慣耷拉著眼神裡總是少了些快樂的光彩。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在孩子們的眼裡,生日是一年僅有一次的難得日子,這一天的儀式感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孩子的幸福感也絕大部分來自家庭的儀式感,生活充滿儀式感,孩子更幸福。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儀式感為孩子注入安全感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清晰的目標在孩子過生日時,為他舉辦一個儀式。生日前幾天,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意識到,他即將長大一歲,新的一歲,需要有點新變化。
  • 儀式感是小,幸福感是大,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難養出幸福的娃
    現在人們都在追求幸福感,安全感都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有所幸福,自己能夠活在幸福的環境當中,而作為孩子最重要的也是擁有幸福感,一個家庭若是沒有幸福的話,這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內心成長以及孩子的心理狀況。而一些家庭裡面卻很少能夠體驗到幸福感,雖然家庭是完整的,有爸爸媽媽陪伴著,但是孩子內心總是會缺少那麼一點點幸福的感覺。
  • 家庭要有「儀式感」,養出的孩子才幸福,不然孩子長大難成大器
    刷到一個視頻,一位媽媽說孩子的每次生日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孩子今年的生日主題是黑金星星,原因是孩子喜歡黑色。生日當天,家庭成員起床後,都會對孩子說一句「生日快樂」,她會帶孩子專門去拍生日照,幫孩子布置生日會場。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當我們面對虛無與荒誕,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努力不一定看得到結果時,儀式感讓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真切的活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儀式感,讓孩子更幸福聖埃克蘇佩裡,作為一個浪漫的法國人,在《小王子》裡這樣講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儀式感缺失的家庭,孩子會成才、會幸福嗎?長大後恐難在社會立足
    ,陪伴孩子去做「有儀式感」「有意義」的事情,更可以讓孩子倍感幸福,健康快樂的成長。每次爸爸媽媽回來就是給他錢,所以從小他就成了一個注重享受和吃喝玩樂的孩子。雖然衣食無憂,但小非長大後成績一直不好,也不想再學習,早早地就進入了社會。小非是幹啥啥不成,只等著啃老,他的爸媽非常後悔小時候沒有管教和陪伴小非。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其實,還有一種重要的「營養」在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那就是儀式感。有儀式感的家庭,養出的孩子才會更自信、有力量,更有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能量。女兒3歲時,我給她辦了一個生日派對,掛了氣球,買了大蛋糕,定了披薩,請了她的小夥伴來慶祝。
  • 幼兒園「豪華」畢業禮被群嘲,沒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在《小王子》的故事裡,有一段這樣的話:小王子問:&34;狐狸答:&34;儀式感就是對生活的重視,給平淡的日子裡加點甜味劑,生活才能從日常繁忙的工作當中開出花來。有網友調侃,這都是有錢人家孩子的畢業典禮,太過於奢侈浪費了。也有人說,有必要這樣大費周章嘛,不就是一個畢業典禮嘛。
  • 「父母相愛,孩子看得見」,儀式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究竟有多幸福
    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對生活的重視,它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村上春樹說到儀式感,你覺得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很多人認為它是無聊人的消遣,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這個所謂的「消遣」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究竟蘊含著多大的能量!
  • 有儀式感的家庭,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明白3點
    儀式感是賦予某個時間和時刻特殊意義的東西,說白了,儀式感就是對生活的重視和熱愛。儀式感對愛人,對孩子都意義重大,它傳遞著一份濃濃的愛,也傳承著一份愛的能力。有儀式感的家庭,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明白3點!
  • 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4點。包括她跟我爸,我沒見過他們吵架,我爸有時脾氣怪,說話不中聽,只要我在,我媽也不惱火。」媽媽對他影響至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穫了快樂的能力。快樂的媽媽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明朗陽光,內心充滿了安全感。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孩子長大後難有大作為
    這一專業的成功可以從榮譽校友列表上反映出,其中包含著名的設計師:馬修·埃姆斯、沙恩·甘比、克里斯多福·彼得斯風、加裡·格雷厄姆、司頓、瑪麗亞·平託、辛西婭·羅利等。3、攝影專業該學院對傳統形式的圖片創造較為關注,也使得SAIC的攝影相比於其他擁有與眾不同的反響。
  • 養出優秀的孩子,家庭需要儀式感
    家庭儀式感,在很多家庭越來越重視。這些家庭儀式感的小事,可能將會提高你家庭幸福指數,造就孩子高智商、具有獨立探索精神、內心充滿愛的品質和力量。1:準備幾個相冊,把爸爸媽媽戀愛到結婚的照片,孩子成長的照片洗出來,按時間順序保存下來,一段時間後拿出來和家人孩子一起分享照片中的故事;2: 在每個月固定時間那個周末或指定一天作為家庭聚餐日,可以邀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參加,可以選擇在家、酒店、野外聚餐等多種形式;3: 每周一次家庭會議,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參加並發表對每一位家人的不滿和感謝
  • 什麼樣的家庭,一看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5點。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在媽媽充滿抱怨的人生裡,孩子就成了最大的犧牲品,他們長期吸收來自媽媽的焦慮、壞脾氣、怨氣和負能量,對媽媽情緒產生的不安更嚴重,焦慮感甚至會大於媽媽。
  • 家庭之星育兒: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小王子問狐狸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幸福。到了四點鐘,我就會坐立不安;進而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 什麼樣的家庭,一看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學浪計劃」
    包括她跟我爸,我沒見過他們吵架,我爸有時脾氣怪,說話不中聽,只要我在,我媽也不惱火。」媽媽對他影響至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穫了快樂的能力。快樂的媽媽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明朗陽光,內心充滿了安全感。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 生活要有儀式感,孩子才會幸福的成長,爸爸媽媽們注意了
    一個家庭有儀式感是個是孩子精神「富養」的另一種形式。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的自信,有力量,孩子也更容易獲得快樂和能量。你相信嗎?1生活要有儀式感。前幾天兒子過10周歲生日,我給孩子買了一個12寸的蛋糕,兒子還邀請了自己很多的好朋友來和自己一起過生日。
  • 生活需要儀式感,養孩子也是
    沒一會他們的女兒一蹦一跳的走出校門,是個漂亮的小女孩,看到爸爸媽媽和精心布置過的三輪車,眼睛一下變成了彎彎的月亮,一家三口帶著幸福就回家了。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種營養」: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還有一種「營養」在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那就是儀式感。
  • 有儀式感的家庭,往往能養出更幸福的孩子,願每個父母都能明白
    而這,便是孩子心中完美的生日派對,這種生活的儀式感,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會一步一步伴隨著孩子,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心,越來越幸福。父母應該怎麼去營造生活的儀式感?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公主、王子夢,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會對生日、節日有重大的期待,為什麼?因為,生活需要儀式感,這些儀式感不是無用的東西,它可以給人帶來極大的期待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