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有儀式感是個是孩子精神「富養」的另一種形式。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的自信,有力量,孩子也更容易獲得快樂和能量。你相信嗎?
1生活要有儀式感。
前幾天兒子過10周歲生日,我給孩子買了一個12寸的蛋糕,兒子還邀請了自己很多的好朋友來和自己一起過生日。鄰居家的孩子也來了,我的鄰居是一個十分講究實際的人,他說「小孩子過什麼生日啊?」當時鄰居說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看到了鄰居家孩子臉上的不高興。我就回了他一句「生活要有儀式感,兒子過生日就是一件大事兒啊,當然值得慶祝了。」我還給他看了我手機裡的錄像。兒子帶著生日帽,在他的朋友的簇擁下吹蠟燭,眼睛裡閃著笑和光芒,比任何一天都開心都滿足。鄰居家的孩子在裡面也是非常高興的。鄰居家的兒子孩子和我兒子同歲,吃完蛋糕以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鄰居家的孩子和我說了一句話「我過生日,從爸爸媽媽從來沒給我買過這麼大的蛋糕。」
我覺得每個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有儀式感的時候。生日這一天就是這樣獨特的一天。孩子比誰都需要這種自尊感,驕傲感和自信感,因為這是他們成長的力量。記得我小時候過生日的時候,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可是媽媽都會給我買一個小蛋糕,親手擀麵,然後做幾道我愛吃的菜,一家人歡歡喜喜的吃頓飯。然後爸爸用自行車,帶著我和媽媽去照相館照一張全家福。現在我帶著老公孩子回娘家的時候,媽媽偶爾還會翻出以前的相冊翻看。那是我們都感覺幸福滿滿的家庭,時刻也是讓我感覺做爸媽的兒女真幸運。都說富養孩子,其實不一定是要買多少禮物花多少錢,而是要多給孩子一些生活上的儀式感。
其實很多家庭過得不幸福,孩子和父母的隔閡太深,往往就是因為對待生活的態度不認真。孩子過生日的時候,父母從來不去慶祝孩子就會因為自己是不被愛的。或者是在新年的時候,父母一切照常,不給孩子買新衣服或者是不給孩子壓歲錢,更不會用別的儀式和孩子一起慶祝新年,孩子以後我就不會再期待過節,期待過年。總而言之嗎,當平淡的生活沒有了儀式感,身邊的一切都變得普通,父母把日子過成了白開水,父母也從來不肯花心思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更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慢慢的孩子就只會按部就班的生活,沒有朝氣,沒有活力,更加的不會熱愛生活。每個孩子都喜歡不期而至的驚喜,他們會很敏銳的發現生活中的不同,尤其是對一個特殊時刻會更加的記憶深刻。
生活要有儀式感,這樣會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一個充滿愛充滿儀式感的家庭,一定會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以及一個充滿光明的未來。給孩子儀式感就是對孩子對。最高級的陪伴。
2有儀式感的家庭感情才充沛
很多人說。如果一個孩子的內心健康,為人善良,能夠懂得如何去愛和被愛,那他的父母一定是相愛的,而相愛就是需要有儀式感。很多家庭總覺得是老夫老妻了,還需要什麼儀式感,就算是特殊的日子,也從來不會有禮物,有問候,總覺得那些是沒有用的。兩個人吵架了,總是會等著時間把兩個人的隔閡慢慢的磨掉,從來不會有一個人去主動道歉,也從來不會相互約定好下一次怎麼處理才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時間長了活著就懶散了,說愛別人難為情,抱怨吵架卻是隨口就來。而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父母的相處裡充斥著太多負能量的抱怨的時候,孩子們長大以後也會有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另一半。畢竟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管是好的壞的孩子們都會去效仿學習。父母兩個人整天沒有話說,相互之間沒有愛,孩子也不會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
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神秘的角落》裡面的主人公朱朝陽,他的爸爸和媽媽兩個人,因為感情不和爸爸背叛了家庭,兩個人離婚了,朱朝陽跟著媽媽生活,父母的離異給孩子留下了很大的打擊。他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不愛自己的,在學校裡,生活中沒有自信,每天刻苦的學習,學習成績很棒。可是在學校裡非常的懦弱,很多的同學都欺負他。但是反觀他爸爸,重新組建了新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就是朱朝陽的妹妹。他卻活得非常的幸福。每天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這是讓朱朝陽非常羨慕嫉妒的。為什麼朱朝陽的爸爸和媽媽會離婚呢?因為他的爸爸覺得和自己的媽媽沒有感情,經常的爭吵。他們只顧著解脫自己,卻忘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爸爸媽媽都不愛自己,讓自己對生活沒有很大的信心。
所以說一個家庭裡,爸爸媽媽不相愛是對孩子影響非常大的。而你反觀那些爸爸媽媽相愛的家庭呢。每到逢年過節,或者是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爸爸都會給媽媽買禮物,媽媽也會做爸爸愛吃的飯菜,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才能放心的去學習去成長,才能擁有積極生活的心理能量。就算他們長大以後,也會將父母間的儀式感搬運到自己的戀愛和婚姻裡。懂得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懂得連個人要相愛,懂得去複製父母的幸福。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的情感才是充沛的。儀式感謝孩子生命的一束光,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會更自信,更樂觀,更上進。希望我們都能給孩子一個富有儀式感的童年,讓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
你覺得在生活中還有什麼方式能給孩子儀式感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