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被網上一則小視頻給暖到了。
一個12歲害羞的小女孩出生於2月29日,每次看到2月28日在學校慶祝生日的同學,想到自己僅隔一天,卻要4年才過一次,她打心眼裡羨慕。
於是,小女孩給「能管事的人」---校長寫了一封萌萌的簡訊,希望願望能夠得到滿足。
信是孩子的一份心意,校長認為值得被認真對待。
暖心的是,校長認真打了草稿給孩子也回一封信:「食堂師傅給你準備了生日小蛋糕,你是全校唯一一個2月29日生日的孩子,你真是太幸運了。祝你生日快樂!」
一來一往,讓人心裡暖洋洋。在全班同學的圍繞下,這個 4年才過一次生日的小女孩,品嘗到了特意為她準備的甜如蜜的生日蛋糕。
網友紛紛表示:孩子好可愛,校長很暖,是位人性化的充滿愛的校長。
孩子看重生日,是他們覺得生日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因為父母在這一天,會給他們一個儀式,比如買一件新的衣服、吃上他們最愛的蛋糕。
在孩子成長中,在平平淡淡的生活裡,能有一些這樣充滿儀式感的日子,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生命體驗和美好回憶。
生活中需要一些小確幸,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對她的用心和寵愛。
雖然是平凡的小事,但帶著儀式感去做,也會顯得格外有意義。
01
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劉德華作為天王級的娛樂人物,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
為了不錯過女兒人生中第一次畢業典禮,一向低調的天王和妻子雙雙出現在公共場合,出席了女兒幼兒園的畢業典禮,完全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模樣。
華仔和妻子坐在臺下,望著臺上的女兒,眼神裡滿是幸福和驕傲。當輪到自己的女兒上臺領取畢業證時,劉德華顯得異常興奮,如同女兒的「死忠粉」一樣激動地站起了身。
小姑娘穿著簡單的牛仔褲和T恤,扎著羊角辮,在畢業禮這樣重要的公開場合,看到爸爸媽媽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笑容猶為燦爛。
這是孩子最重要的時刻,要和孩子一同見證。
父母有多重視儀式感,孩子就有多麼地幸福。
對於孩子而言,紀念日絕不只是單純的一天,那一天,意味著,她可以獲得父母的陪伴、關注和寵愛。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02
儀式感,是不期而至的小驚喜
成長,需要儀式。儀式,擦亮成長中每一個重要日子。
現在很多學校都開始舉辦「十歲成長禮」,希望所有的家長能來參與,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清脆的歌聲,美麗的舞蹈,孩子們在舞臺上唱響成長的歡歌,訴說明天的夢想。孩子們通過視頻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看到了爸爸媽媽送來的祝福。
一張張照片,一個個美好的瞬間,讓孩子們歡呼不已,稚嫩的臉上,充滿著驕傲和開,也感受到了自己成長中點點滴滴都是親人的呵護。
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儀式感能夠賦予其特定而持久的紀念意義。
青年作家李思園在《生活需要儀式感》中這樣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當日子清苦而平淡時,儀式感能讓你心懷期望,消除困頓;當日子奢華而濃烈時,儀式感能讓你心有所定,化解沉迷。
03
儀式感,是一份愛的傳遞
電影《奇蹟男孩》收穫了不少好評,更是在豆瓣收穫了8.6的高分。
影片中的男孩子,因為先天性的疾病,走出家門都會因為容貌怪異而遭人側目。
男孩子因長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有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父母對他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時間,就像姐姐說的,「他是我們家的小太陽」。
一次姐姐參加學校的戲劇演出,父母得知後,帶著弟弟一起盛裝出席,為姐姐加油。那是一場儀式感滿滿的相聚,讓姐弟倆感受到了父母滿滿的寵愛。
整個家庭匯聚的愛讓他擁有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也讓這個男孩更加的勇敢、樂觀、自信,並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其他人的看法。
心理學大師榮格曾說: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
作家林宛央說:儀式感,是讓我們擁有愛的感知力,並用心地去感知這個世界。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寵愛,並擁有一份愛的感知力和幸福力,讓父母和子女之間建立起親情的聯結。
因為有了儀式感,原本沒有色彩的文字變得鮮亮而有生氣,那些充斥在生活中的瑣碎塵雜回首一看,原來那走過的一步一個腳印串成了人生的默片。
《心若優雅,自有力量》這樣說: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這跟矯情無關,它只關乎你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敏感。儀式感的意義就在於,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裡看似無趣的事情。
有人會覺得儀式感是一件太過於形式化的事情,可是,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這些,那豈不是特別的無趣,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本身就是從形式開始的。
普通平淡的日子因為被賦予了愛,感恩,紀念,才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願你我能善待自己,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小確幸,用儀式感去放大每一寸情緒,把每件事情都做成值得回味的紀念,拾起對未來的美好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