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齡淨身,叛主反水,冒死進諫,引頸就戮……這個太監不太奸!

2021-01-19 漢周讀書

文/一十一

話劇《清宮外史》劇照 光緒與寇連材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想當初,

迫於生計,淨身受閹,

讓列祖列宗蒙羞;

而如今,

捨生取義,昂然赴死,

終於無愧先人…

01

每每提及太監,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不太好。

要麼壞,要麼貪;要麼奸詐,要麼陰邪;要麼奇葩,要麼變.態…

仿佛所有用來形容人性卑劣的詞語,都可以一股腦地扣到太監頭上。

也難怪,刑餘之人,六根不全,難免會導致性格裂變。

比如秦時趙高。巧言令色,指鹿為馬;發動沙丘政變,矯詔逼殺扶蘇,可謂罪惡累累;

比如東漢張讓。橫徵暴斂,驕縱貪婪;又很會來事,忽悠得靈帝都腦瓜抽筋,認其當乾爹:

「張常侍是我父。」

比如明時王振、劉瑾、魏忠賢。一個個呼風喚雨,隻手遮天,縱橫朝堂;

再比如滿清權宦安德海、李蓮英…

李蓮英畫像

今兒個咱要說的這位,便寄身於晚清深宮。只不過他不貪,不壞,不阿諛,不奸詐,且性情剛烈,敢較真敢直諫。

他的名字,叫寇連材。

02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的一天,在河北昌平縣南七家莊的一戶寇姓貧寒農家,一個男嬰呱呱墜地。

父母望子成龍,便給孩子取名連材,盼其將來能出人頭地,成人成材。

然而,一面生計困頓,拮据不堪;一面卻又堅決秉承祖訓,早婚多育,多子多福。

寇連材也沒能脫離這個怪圈,年僅15歲便遵父母之命,與鄰村一張姓女子成了親。

接下來,幾乎沒拉空,兩男一女先後降生。

添丁進口,未見福氣,相反家境卻越來越窮困。而雪上加霜的是,在寇連材23歲那年,寇家僅有的幾畝薄田又被財主使詐強佔了去。

官司敗訴,投告無門,寇老爹又氣又無奈,悲憤而死。

「我要報仇!就算死,也要給爹討個公道!」

寇連材暗暗發狠,將妻兒送回娘家後,隻身北漂尋找出路。

說來也算上天關照,就在走投無路之際,寇連材遇上了一個出宮辦差的太監。

正巧,宮內空出幾個太監名額,需要補缺。

千萬別小覷太監——

一刀下去,斬草除根。只要命大能活下來,就正式進入大清體制,成為在編公務人員。

一根換一輩子的豐衣足食,值不值?

儘管寇連材時年23歲,已屬大齡,可還是一咬牙解了褲帶:

「我~去!」

此非髒口。太監淨身又稱「去勢」,故曰「我去」。

圖文無關,就是喜歡

這是老臣心目中最有範兒的太監

03

就這樣,寇連材舍卻命根入了宮。

沒過多久,機緣巧合,寇連材進入梳頭房當值。因精細謹慎,梳頭梳得好,那叫一個輕重緩急,得勁舒服,故深得慈禧喜歡。

瞧見沒,擁有一技之長何其重要。

後來,寇連材又被調至奏事處當差,待遇不薄,也有面子。不僅很快堵上了老家的債窟窿,還把財主強佔去的田地全收了回來。

至此,父仇報了,公道討了,只可惜,下面也沒了。

不,有。下面的故事更精彩——

寇連材被調奏事處,明面為伺候皇上,實則是慈禧的臥底,專門監視光緒的一舉一動。發現貓膩,及時匯報。

光緒復原照

不過,慈禧看走了眼,也錯付了寵信。寇連材自小就正義感爆棚,非常同情光緒被架空的傀儡處境。

但說這日,瞅瞅四下無人,寇連材壓低聲音開了口:「皇上,不瞞你說,我是太后派來的。」

光緒顯然一愣怔:「你想幹啥?」

「請皇上放心。」寇連材道,「奴才雖是太后的人,但實在看不慣太后做派,已決定為皇上盡忠,全力支持維新變法。」

嘿,反水了!

小太監從此化身清宮雙面間諜!

04

且說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後,清廷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代表人物康有為等上書都察院,慷慨陳詞,強烈要求變法圖強,結果遭到以慈禧為首的「後黨」的嫌惡與反對。

想變法?我看你們是想得美,找死!

眼見聲勢越鬧越大,慈禧決定廢掉光緒。

欲廢帝,先清君側,杖珍妃,下令查封北京強學會…

內憂加外患,滿城風雨起。此時,寇連材也跟著犯起了愁,整日憂心忡忡。

「鹹吃蘿蔔淡操心。別忘了自己身份,咱們只是伺候人的太監而已。」同事冷嘲熱諷道。

「太監怎麼了?」寇連材反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行,你有責,你牛掰。你要不怕掉腦袋,那就繼續作,使勁作!」

此前,瞧著慈禧太后專權跋扈,寇連材仗著幾分寵信曾幾次勸諫,全被呵斥不知好歹,再敢多嘴,就讓你永遠閉嘴——

割了你的舌頭餵狗!

05

這一天,是1896年2月10日。

天色未亮,慈禧尚在睡夢之中,寇連材就已雙膝落地,跪於榻床抽噎不停。

恍惚之中,慈禧隱約聽得哭聲入耳,不由打個激靈醒來,厲聲呵斥道:「怎麼回事?」

「國家已如此危難,即使老佛爺不替祖宗打算,難道也不為自己打算,不怕發生變亂嗎?」寇連材泣聲回稟道。

「怎麼又是你?找死是吧?滾出去!」

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此時的小太監寇連材,居然就抱定必死之心,與太后較上了勁。

一通叱罵被轟出後,他請假5天,先回老家昌平南七家莊,與家人一一訣別;

接著返回宮中,將平時所攢積蓄,全部分給了小太監們。

2月15日,一份列有「十宗罪」的奏摺,轉呈到了太后手中。

一、請太后歸政皇上,勿攬大權;

二、請勿修圓明園,幽禁皇上;

三、皇上尚無子嗣,請擇天下賢者立為皇太子,仿效堯舜禪位;

四、動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削弱海軍力量而招致「倭釁」;

五、太后不宜住在頤和園尋歡作樂…

整整10條,條條如刀如刺,直戳太后的肺管子,心窩子。實話實說,就算是重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也不敢如此犯顏直諫。

那得吃多少熊心豹子膽,喝下多少碗虎骨湯?!

事實也是,慈禧尚未看完便暴跳如雷,即刻傳召寇連材問責:

「大膽奴才,說,這摺子受何人唆使?」

早在乾隆一朝,宮內便撤掉原來教宦官讀書寫字的內書堂,讓太監成為文盲。太監的職責就倆字:聽話,認那麼多字幹嗎?

見識越多越難管,文化越高越反動嘛。

所以,見摺子寫得頭頭是道,直中要害,太后懷疑其中有蹊蹺。

不料,寇連材回得很乾脆:「是我自己寫的。」

太后當然不信:「就你?背來我聽聽。」

令人驚訝的是,寇連材一梗脖,竟然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全背了出來!

再看摺子上錯別字不少,也是寇連材的筆跡,慈禧冷聲道:

「本朝定例,內監言事者,斬。」

「斬就斬。如果怕死,我就不上折了!」

有個性,夠硬氣。慈禧動靜陡沉:

「來人,將這不知死的奴才押送內務府慎刑司,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06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2月17日,慈禧召見工部尚書、內務大臣懷塔布,下諭旨將寇連材由內務府交刑部,著即正法。

罪名之一,內監言事;

罪名之二,私通宮外,洩露內宮事。

當日中午,菜市口。

菜市口 《京城內外首善全圖》1800年刊

臨刑,寇連材神色從容鎮定。

他整整衣冠和襟領,面朝宮殿拜了九拜,又轉向老鄉方向遙遙叩頭:「如此,足以無憾了。」

然後引頸就戮,從容赴死。

想當初,淨身受閹,讓列祖列宗蒙羞;而如今捨生取義,終於無愧於先人了!

時年,寇連材28歲。

刑場周遭,人山人海。其深明大義、殺身成仁之舉,感動得不少人潸然淚落。就連近代思想家梁啓超都為其作《烈宦寇連材傳》:

「甲午戰敗後,君日憤懣憂傷,形於詞色,時與諸內侍嘆息國事…」

老臣:一個太監尚知憂國,你讓當今那些崇洋公知情何以堪?

相關焦點

  • 揭秘清代太監淨身全過程
    原標題:揭秘清代太監淨身全過程   太監面不生明須,喉頭無突,聲音變細,說話女聲女氣,舉止動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
  • 道教中講究淨身,明清時期的太監卻誤解了,將丘處機當祖師爺祭拜
    在明清時代,很多的太監都把丘處機當作自己的祖師爺,而且丘處機的生日是正月十九,那一天被太監們稱作燕九節,又叫閹九節,在那一天太監們都紛紛到道觀 中,去供奉自己的祖師爺丘處機。一個道士一個全真教的掌教,怎麼能成為太監的祖師爺呢?這不太奇怪了嗎?而且說實話,丘處機不單是小說中的人物,他對中國歷史進程確實也是有功勞的。
  • 真的有太監能逃避淨身而混進皇宮嗎?來聽聽這位晚清宮女怎麼說
    據說,當鹹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的身邊就出現了一個相貌英俊的男子來服侍他,原來這個人是慈禧那時最為專寵的太監,由於他心思細膩,也懂得為人處世,理所應當的就成為了慈禧身邊的紅人。他們之間的關係似乎有點像唐代的楊貴妃和高力士。鹹豐皇帝去世時,慈禧還不到三十歲,正是需要男人呵護的年紀。而這個既英俊又討太后喜歡的太監不免讓人心生懷疑,這個人真的是個太監嗎?
  • 同樣是服侍宮中,太監需要淨身,為何御廚不用?看看御膳房在哪
    作為服侍宮中,專供封建帝王、後宮妃嬪役使的特殊人群,太監之所以必須經過淨身處理,才能被選入宮中,乃係為了保護後宮貞節、保證皇族血統,防止太監禍亂後宮、惹是生非的必然要求。清朝時期,鑑於前朝歷代之太監幹政滅國之教訓,清朝統治階層對於太監的管理和約束更為苛刻,對於太監的淨身處理管控更為嚴格。但在清代皇宮之紫禁城中,專司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御膳房所配給的御廚,同樣入侍宮中,為何就不用經過淨身處理呢?
  • 御廚和太監都同樣住在皇宮,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從這裡能夠看得出,宮廷對於當時御廚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而同時,對於御廚的工作範圍還有其他方面,也是有各種的約束,御廚壓根兒就無法隨便離開廚房,更別說進入大內禁宮之地,如此這般,御廚根本接觸不到後宮女眷,自然也沒有淨身的必要。
  • 太監小德張衣錦還鄉,貧苦少年心生羨慕欲入宮,淨身後溥儀退位了
    小德張此刻少年正站在人群中看戲,心裡卻想著回家後讓父親找人給他淨身,然後送他進宮做太監,這個人就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他之所以想淨身入宮,還是因為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在孫耀庭的苦苦哀求下,父親只好找人給他做了淨身手術,可是就在他做完手術後不久,辛亥革命就爆發了,皇帝退位了,國家一團亂麻,哪裡還顧得上找太監?孫耀庭只好就在家裡讀了幾年私塾,可他淨身後幹不了重活,也不能一直在家白吃白喝,於是孫耀庭又求父親給他找找進宮的門路,最後在一個親戚的介紹下,孫耀庭被送去了皇叔載濤的府中伺候。
  • 男人為何不能淨身出戶?
    現在,我們在媒體上經常聽到「淨身出戶」這個說法,主要指一個男人和妻子離婚時不分割任何財產,什麼也不帶走。那麼措辭準確嗎?後來,這個意思逐漸發生了變化。我們知道,自從東漢光武帝劉秀以後,「宦官悉用閹人」。在此之前,宦官不一定是閹割過的,但在這之後宦官都是指閹割過的。且宦官這個職業到了明代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太監,不過這時候主要指大太監,如司禮監秉筆太監、掌印太監。直到清代,太監才和宦官完全同義,即特指被閹割過的男子。
  • 太監究竟割哪些東西?上廁所怎麼辦?看完後覺得太監太難了
    那個時候的太監上廁所只能蹲著上,或者是使用竹筒,可以起到導引的作用,但其實最不方便的是隨時可能漏尿,這才是最頭疼的地方,一些地位比較高的太監,每天可以洗褲子換褲子,但是那些地位低的太監怎麼辦呢,只能風乾!小太監因為宮中各種雜活,還得去伺候主人,根本沒有時間更換衣物,只能風乾,可能有人會問了,不臭嗎?
  • 海瑞,一個直言進諫的大臣,他是通過什麼才能夠平安無事的呢
    大家大多數應該都是非常佩服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們吧,因為在大多數的直言進諫的大臣他們往往都沒有一個好的結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類的人,他們永遠都會將自己心中的想法,或者說將平民百姓共同的想法說給皇帝兒,皇帝如果一旦生氣的話,只會將這種怒火遷怒於說這些話的人,也就是這個大臣。所以說在古代這一類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沒有一個好的結局的,可今天在這裡我要說的這個人,他也敢於直言告訴皇上一些事情,但他卻平安無事。而且在歷年當中,能夠被大家所記住的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人並不多。
  • 古代太監怎麼上廁所解決生理需求 臭太監稱呼是這麼來的
    在很多古代宮廷劇中出現最多的就是三種人,一種是皇帝皇子,一種就是皇后嬪妃,還有一種就是太監了。不知道你看劇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關於太監的問題,古代太監怎麼上廁所?   過去,男人淨身有兩種機構,一是官辦的,清朝的淨身機構是管理後宮事務的內務府下面的「慎刑司」;再是民間的「職業淨身所」。當然,也有家庭作坊式的。
  • 清朝太監自述被閹割過程 難忘那段屈辱史
    老張太監深深地嘆口氣說:『俗話說,打人不打臉,說人不揭短。咱們老祖宗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太監就佔了這第一條。誰要揭太監的短,我們就罵他不是吃人飯長大的。咱們大清國列祖列宗,對太監是天高地厚的,太監犯罪輕易不送菜市口,體恤我們已經挨過一刀了。我們非常的慘啊,沒法細跟姑娘們說。』張福斷斷續續對我們說了這些話。我們用眼睛看著他,等他說下文。
  • 古代太醫能隨意進出後宮,但為什麼不用被淨身,難道皇帝不擔心嗎
    除此之外就是宮女和太監的存在了,而宮中之所以會有太監,就是為了防止正常的男子霍亂後宮,而且後宮中是不允許有正常的男人隨意出入的。這就讓我們大家心中產生了這樣一個疑惑,那就是這些太監都是淨了身的,所以說進出後宮還相對來說比較的自由,但是除此之外,還有這一類正常的男子,可以隨意的進出後宮,這類男子就是太醫,這些太醫為什麼不需要被淨身呢?皇帝就不怕這些太醫和後宮中的妃子產生感情嗎?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的自述:貴妃們洗澡不自己動手,一般人難以接受
    在中國古代,太監這個職位一般都是勞苦家庭出生的。因生活所迫,才把孩子送進宮中,既希望有條活路,也希望將來能夠得點好處。據考證,中國的太監最早起源於夏朝,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則是在西周時期,出自《周禮》:「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
  • 清朝時期,真的有淨身不夠徹底的太監嗎?一名宮女說出了其中真相
    不知道大家對歷史感不感興趣呢?反正小編還挺喜歡看歷史的,特別是一些野史,真的非常有趣。小編之前就聽過一個關於慈禧太后的事情,說的是在鹹豐皇帝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慈禧就在身邊收留了一個長的非常好看的美男子。慈禧對這個美男子非常滿意,所以平常也是挺寵愛他的。時常會陪伴在慈禧左右,就連慈禧在梳妝打扮的時候,那位男子都在身邊候著。
  • 古代太監如何解決衛生問題?除了靠香粉維持,還有這個土方法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都喜不喜歡看一些古裝劇,通過看古裝劇,我們也能夠看到一些宮鬥的場景,這樣的場景也十分可怕,如果現代人到古代去生活的話,肯定都活不了一個小時吧,因為那些嬪妃們之間的心機都太深了,也有很多穿越類型的劇,現代女生穿越到古代,她們也願意用自己聰明的方法在古代成功的活了下來。
  • 古代太監是如何上廁所的?既不是蹲著,也不是站著,比較艱難
    但是皇帝非常害怕這些嬪妃會與男人產生私情,於是便出現了太監這一類特殊的人群。太監這一類人是需要淨身之後才能進入到皇宮中,而且淨身的這個過程是特別殘忍的。太監在淨身之前需要先餓幾天肚子,之所以會餓肚子,是因為避免在淨身的時候會有排洩物而產生,而這樣會影響到淨身的效果。而且在餓完了動手術的時候,是沒有麻醉藥的,全靠活生生的硬撐下來,要不然就是會給一個軟布又或者是軟木頭塞在嘴中咬著。
  • 「洋人批評太監製度遭太監反駁」,這個故事是假的
    清朝末年,法國使臣羅傑斯覲見清朝皇帝時說:「貴國太監製度將健康男人變成殘疾,很不人道。」沒等皇帝開口作答,貼身太監姚鄖搶嘴道:「這是陛下恩賜, 奴才心甘情願,公使怎可詆毀我大清國律?」這個故事是真的嗎?這是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 《大秦賦》趙姬歷史原型:原為呂不韋姬妾,當上太后卻與「太監...
    《大秦賦》趙姬歷史原型:原為呂不韋姬妾,當上太后卻與「太監」私通生兩子 文/無計讀史 可是一心只為嬴政的趙姬,也不放權。因為她現在變了,她不再是嬴政一個人的阿母,還是兩個幼子的阿母。 說到這個趙姬,也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了。歌姬出身,一步一步做到太子夫人、王后到太后再到帝太后。她這一生經歷了什麼呢?
  • 古代太監身上為何會有異味,甚至隔很遠也能聞到?原因其實很簡單
    只可惜,由於特殊的身份,史書中幾乎沒有什麼筆墨著手於記載他們,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這也使得這個特殊職業籠罩了一層更加神秘的色彩。而當年有一位美國人,名叫史特典,他曾經根據自己的了解和所見所聞,特地在自己所著的書中記錄了這些神秘的太監。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這位外國友人的書中,一起了解在特殊時代下造就的特殊人群。
  • 晚清最後一位太監辛酸自述:「晚上伺候婉容時,鞋底必須藏蒼耳」
    在古代有一種吃皇糧的職業,他除了淨身之外,沒有任何要求,一看到淨身想必大家都明白了,這份職業就是太監,在不少古裝電視劇中,大家都可以看到,太監是一份很沒尊嚴的工作,在宮廷中要被各種人欺負,簡直就是妥妥的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