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講究淨身,明清時期的太監卻誤解了,將丘處機當祖師爺祭拜

2020-12-24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上期節目我們聊,中國古代的盜墓賊把曹操當做祖師爺,因為大家認為三國時期,曹操為了壯大自己的軍隊,特別設置了摸金校尉這一職,專門去盜人家漢是帝王的墓。

那麼大家知道太監的祖師爺是誰嗎?可能您都想像不到,太監的祖師爺是個道士,全真教的第二代掌門丘處機。就是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如果沒有路過牛家村,整個世界歷史都會被改變的丘處機。

大家知道嗎?在明清時代,很多的太監都把丘處機當作自己的祖師爺,而且丘處機的生日是正月十九,那一天被太監們稱作燕九節,又叫閹九節,在那一天太監們都紛紛到道觀 中,去供奉自己的祖師爺丘處機。

一個道士一個全真教的掌教,怎麼能成為太監的祖師爺呢?這不太奇怪了嗎?而且說實話,丘處機不單是小說中的人物,他對中國歷史進程確實也是有功勞的。

丘處機真的見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鐵木真當年統一蒙古之後,聽說中華有很多賢人,丘處機就是一個賢者,於是他派人邀請丘處機到蒙古來一敘。

丘處機當時帶著眾多弟子,包括他的大弟子尹志平,就是那個很多男人羨慕得要死,也恨得要死的尹志平一起到了蒙古。

到了蒙古之後,丘處機還跟成吉思汗講,你統一蒙古功勞很大,但是殺戮太多,我們道教講的是敬天愛民,希望大汗你以後能夠少少的殺生,鐵木真在丘處機的勸誡之下,後來確實殺人少了很多。

那麼這樣一位得道高人,他怎麼會成為明清太監的祖師呢?這一切還真得怨他的大弟子尹志平。

尹志平後來幫他老師編了一本書,叫《真仙直指語錄》,這其中是記錄丘處機一生所言所行的。

在這本書中,有一句丘處機的自述叫一番淨身自閒死,大家注意淨身這兩個字,什麼叫淨身?對於道教來講,淨身就是一種修行過程。

咱們中國古代講究修行,春秋戰國時候孟子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全真教也是這樣,丘處機說我是怎麼淨身,我是怎麼修行的?我長達幾天不睡覺,搬著石頭上山鍛鍊身體,而且出大量汗之後我不吃鹽,我就是為了鍛鍊自己。結果這幾天過後我差點死過去,然後我就頓悟了,我是利用這樣艱苦的方式來鍛鍊自己。

結果明清那幫太監沒文化,不知道淨身是修行的意思,他們把淨身理解成切小雞雞了。你想太監每個人都得淨身,一看看丘處機這麼有名的人物也是淨身之後才得道的,所以我們自然要把丘處機當作自己的祖師爺了。

更有甚者,有很多人牽強附會的說,你們知道丘處機為什麼要淨身嗎?是這樣的,他到了蒙古之後,鐵木真非常喜愛他。

鐵木真說要把自己的女兒,當然不是華箏公主,嫁給丘處機,丘處機那個時候都是70多歲老道了,自然不能娶鐵木真的女兒。為了表明心志,丘處機三次自宮,最後淨身成功,以此來抗拒大汗的賜婚。

所以後來很多道觀掛的丘處機的形象,都是這個白白胖胖的沒有鬍子的,看上去好像真的是個太監的狀態,然而這一切都是牽強附會,丘處機從來沒有淨身過。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北京一展覽現錯別字 丘處機擅長的是「禳星祈雨」還是「鑲星祈雨」?
    「金」「襄」為「鑲」,意為將金屬嵌入它物之內,或它物嵌入金屬內部。「鑲」字的詞語有鑲嵌、鑲配等,如鑲牙,鑲花邊兒。道教宗師丘處機無疑深諳的是「禳星祈雨點石成玉諸玄術」,而非「鑲星」之術。《元史·丘處機傳》曾記述過一次邱祖禳星:「二十年(1225年),火星犯尾星,觀察徵兆在燕。處機一禱告,果然退去。」
  • 玉雕行業的祖師爺是誰你知道嗎?燕九節是什麼節呢?
    玉雕行業的祖師爺是誰你知道嗎?燕九節是什麼節呢?丘處機是誰呢?讀過金庸小說的都知道他是全真七子。後來全真派的掌門曾經遠赴漠北與成吉思汗坐而論道,被蒙古大漢尊為國師掌管天下道教,怎麼著今天就分享金庸的小說嗎?
  • 揭秘清代太監淨身全過程
    原標題:揭秘清代太監淨身全過程   太監面不生明須,喉頭無突,聲音變細,說話女聲女氣,舉止動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
  • 先秦時期最簡陋,明清時期最講究
    《左傳》曾有這樣的記載:「將食,漲,如廁,陷而卒。」就是說晉景公吃了粥,結果肚子脹,上廁所的時候沒站穩,掉進糞坑裡淹死了。這個晉景公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死法最重口味的帝王了,連皇帝都會掉進廁所淹死,老百姓不是更慘?
  • 古代的太監是怎麼上廁所的呢?他們是蹲著還是站著呢?其實都不是
    其實,歷朝歷代對於太監的閹割方式都是不盡相同的,在明清以前,由於醫療水平相對較低,淨身的時候一般都是只切除睪丸,切除陰徑的話,上面血管太多,弄不好會引起大出血導致生命危險,因此明清之前的的太監由於有陰莖的存在,還是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站著尿尿的。
  • 鮮成︱丘處機「一言止殺」了嗎?
    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前囑咐,中興府出降之日,須將西夏國主與城中居民全部殺盡(《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頁353)。而最初記載一言止殺故事的文獻,是全真弟子姬志真的《長春真人成道碑》,立碑時間在窩闊臺統治時期,離丘處機進言的時間已過去十幾年。不僅如此,楊先生還舉出丘處機幫助金廷鎮壓漢人,為成吉思汗統治漢人出謀劃策、招降漢人的史料記載,展現了另外一個形象的全真教主。
  • 道教中常用的法器你知道多少?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修道者統稱為道士。我們看到道士做法時總是能發現他們使用很多器具,拿在手中按照一定的規律揮舞便可施法。在一些小說和電視劇中不難發現,道士們都會帶一些隨身法器,要麼為了做法,要麼為了護身,那麼,你知道道士使用的法器都有哪些嗎?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吧!
  • 丘處機:一個不會武功的大俠
    那道士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滿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長劍,劍把上黃色絲條在風中左右飛揚,風雪滿天,大步獨行,實在氣概非凡。這是丘處機在《射鵰英雄傳》中的首次亮相。記得當時看書的時候,覺得丘處機好厲害呀,行俠仗義,嫉惡如仇,簡直威風八面,獨自一人,一柄長劍,踏雪無痕,轉瞬間就將追趕過來的金兵殺了個人仰馬翻。特別是醉仙樓約架一段,丘道長單手託大銅缸,與江南七怪比武鬥酒,瀟灑自如,何等英雄。
  • 同樣是服侍宮中,太監需要淨身,為何御廚不用?看看御膳房在哪
    作為服侍宮中,專供封建帝王、後宮妃嬪役使的特殊人群,太監之所以必須經過淨身處理,才能被選入宮中,乃係為了保護後宮貞節、保證皇族血統,防止太監禍亂後宮、惹是生非的必然要求。清朝時期,鑑於前朝歷代之太監幹政滅國之教訓,清朝統治階層對於太監的管理和約束更為苛刻,對於太監的淨身處理管控更為嚴格。但在清代皇宮之紫禁城中,專司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御膳房所配給的御廚,同樣入侍宮中,為何就不用經過淨身處理呢?
  • 丘處機:都是金庸給我臉上貼的「金」,一個亂世道長的歷史寫真
    丘處機是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的開創祖師、中國道教發展史上重要人物。他在金與南宋對峙、北部中國落於少數民族統治時期,以超常的見識和巨大的人格魅力,確立了全真道在道教中牢不可破的重要地位。小說裡的丘處機提起丘處機,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他是金庸《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師傅。
  • 動手之前,先拜拜這些地攤界的祖師爺
    能稱為商業祖師爺,範蠡並不只是靠經商理財能力,而是他在2500年前,就定下了商業規則。在經商過程中,範蠡講究「生意要勤學、議價要訂明、用度要節儉、用人要方正」;在投資上,他提倡「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以此促進流通;他總結出「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夏則資裘、冬則資締、旱則資舟、水則資車」這種最普世的商業規律。
  • 御廚和太監都同樣住在皇宮,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太監確實住在皇宮,但御廚可不住宮裡。在很多文學作品與影視劇中,都會出現「御膳房」和「御廚」,但其實只有清朝才有御膳房,在清代以前宮中並沒有所謂的御膳房,不過倒是有廚子。最早有御廚記載的,是唐朝時期的《唐會要》,不過當時宮中的日常膳食並非是男子來負責,而是由太監構成的內侍監,還有就是宮女組成的尚食局,如果有大型的宮廷宴會,那麼則是由光祿寺來負責籌辦。兩宋時期基本繼承了相關的制度而進行了完善,御廚開始真正具體化。宋代的御廚機構設立在內東門的東廊之處,各類相關人員超過1500人,其中的正職由光祿寺派人擔任,副職則由內廷的宦官擔任,相互監督。
  • 訪河北赤城金閣山 完整再現元明清三代歷史脈絡
    ,是人為開鑿而成,洞中供奉丘處機。   據赤城縣文物館館長李沐心介紹,宋末1250年,道教全真派大宗師丘處機的三傳弟子祁志誠在這裡建庵行道,先取名為「雲溪觀」,公元1270年,朝廷賜名為「崇真觀」。元朝末期毀於戰火,明正統年間,戍邊名將昌平侯楊洪大興土木拓地擴建,使這塊道教聖地更顯靈光,朝廷賜名為靈真觀,因此金閣山也叫觀山。  走進山間,這裡氣勢渾然,峰巒秀峙,林木蒼鬱,瓊泉汩汩。
  • 太監究竟割哪些東西?上廁所怎麼辦?看完後覺得太監太難了
    在周王朝時期,就已經有宦官存在了,宦官不僅把持宮中閒散雜碎事務,還要伺候主子,而歷史上也有許多當權的宦官,比如高力士、魏忠賢等,到了清代,我們大多都用太監來稱呼他們,主要就是伺候主子,處理宮中雜碎事務,而清代乾隆時期更甚,在吸取之前這麼多朝代的教訓後,清朝管理宦官的手段越來越狠,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清朝這些太監。
  • 清朝時期,真的有淨身不夠徹底的太監嗎?一名宮女說出了其中真相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慈禧兒子同治皇帝長大之後,因為同治皇帝了解了這件事的起因,於是私底下命人將這名男人給殺害了。而且這個部門每年都會給太監們做兩次全面檢查。所以是不可能會出現什麼淨身不夠徹底的太監的。而且也不會有什麼人會想辦法去偽裝自己,因為這種事情一旦被發現,就是欺君之罪,是會被砍掉腦袋的。而且一般都只有家境比較貧窮的人才會選擇進皇宮當太監,有錢人是不會幹這種事情的,而且太監在皇宮中的生活並沒有多好,什麼髒活累活都是讓他們幹的。而那些窮人來到皇宮中也只不過是為了能夠吃上飽飯,冷了能夠有厚衣服穿。
  • 《祖師爺大全》三百六十行的「祖師爺」都是誰?
    有些人成為祖師爺純屬偶然,有的是後人強行安上去的,有的幾個行業共用一個祖師爺,像典當業、算命業、香燭業、蠶業、絲織業、糕點業都是拿關羽作為祖師爺。有的則是一個行業有好幾個祖師爺,像鹽業就有管仲、蚩尤、張飛、炎帝、魯班等。提示,確定行業祖師爺也並非完全隨意,也需要具備這樣或那樣的條件。(一)某種技藝的發明創造者。
  • 真的有太監能逃避淨身而混進皇宮嗎?來聽聽這位晚清宮女怎麼說
    大家基本上都在一些小說或民間野史中看到過這樣一個關於慈禧皇太后的故事。據說,當鹹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的身邊就出現了一個相貌英俊的男子來服侍他,原來這個人是慈禧那時最為專寵的太監,由於他心思細膩,也懂得為人處世,理所應當的就成為了慈禧身邊的紅人。
  • 道教拜師是師父找徒弟嗎,為什麼古代的祖師爺都在大街上傳道?
    很多朋友在網上留言對道教的拜師比較感興趣,想了解道教都是如何拜師的。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經常看到一些仙風道骨的道人在大街上攔住一個人對他說:我觀你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修道的奇才,隨我加入玄門帶你飛升成仙……道教拜師真的是師父找徒弟嗎,為什麼祖師爺都喜歡在大街上傳道呢?
  • 揭秘道教:盤點道教那些被別人誤解二三事
    道教是中華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是張道陵祖天師沿襲,老子道家理秘所創。主張無為逍遙、清心寡欲。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是漢民族文化繁榮的見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道教會有一些誤解,下面就來盤點一些容易誤解的道教常識。
  • 太監小德張衣錦還鄉,貧苦少年心生羨慕欲入宮,淨身後溥儀退位了
    小德張此刻少年正站在人群中看戲,心裡卻想著回家後讓父親找人給他淨身,然後送他進宮做太監,這個人就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他之所以想淨身入宮,還是因為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在孫耀庭的苦苦哀求下,父親只好找人給他做了淨身手術,可是就在他做完手術後不久,辛亥革命就爆發了,皇帝退位了,國家一團亂麻,哪裡還顧得上找太監?孫耀庭只好就在家裡讀了幾年私塾,可他淨身後幹不了重活,也不能一直在家白吃白喝,於是孫耀庭又求父親給他找找進宮的門路,最後在一個親戚的介紹下,孫耀庭被送去了皇叔載濤的府中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