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不擺個地攤兒,都不好意思出門。
上半年苦練各種本事,蒸饅頭、做涼皮、炸油條,種花、種菜、養金魚兒……下半年趕上擺地攤,全都用上了,這就是2020年。
But,各位小盆友,擺攤兒前,拜了祖師爺了嗎?
有句名言說得好,「天下百工聖人作」,意思是說,無論各行各業,都有個「聖人」作為開山鼻祖。
擺地攤兒,往大裡屬於是商業,和工業、農業一樣,是國民支柱。
商業祖師爺,大家都熟悉,公認為是文財神範蠡。
範蠡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稱霸後,被封為上將軍。
不過,範蠡很清楚勾踐為人,「可與共患,難以處安」,於是,他向勾踐請辭,帶著家小出姑蘇,乘船泛海出逃。
範蠡乘船到齊國後,改名換姓自號鴟夷子,經營珠寶生意發了大財,成了巨富。
鑑於聲名太響,這一次,範蠡再次遷居到定陶,自稱「陶朱公」繼續做生意。
幾年之後,陶朱公範蠡,又賺下來家資巨萬,後人議論天下豪富,都首推陶朱公。
能稱為商業祖師爺,範蠡並不只是靠經商理財能力,而是他在2500年前,就定下了商業規則。
在經商過程中,範蠡講究「生意要勤學、議價要訂明、用度要節儉、用人要方正」;
在投資上,他提倡「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以此促進流通;
他總結出「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夏則資裘、冬則資締、旱則資舟、水則資車」這種最普世的商業規律。
有這種超越時代的眼光和思想,範蠡被推崇為中國商業祖師爺,甚至封神成聖,全憑個人實力。
我們常說「行業」,有行就有業,商業是「五行八作」的統稱。
商業祖師爺是範蠡,其中五行八作,也各有各的開山祖。
就拿乾鮮果品來說,瓜果梨桃、山藥大棗,看著是小買賣,可人家祖師爺是王母娘娘,仙國第一夫人,厲害不?
王母娘娘有兩件寶貝,一是不死之藥,當年嫦娥吃了成功登月;二是吃了能長生不死的仙桃,孫悟空在本能驅動下,羈押七位仙女,狠狠偷吃了一波,最後引發大鬧天宮。
有這兩件寶貝,王母娘娘穩坐乾鮮果品行祖師爺的位置,各位從業者拜一拜,保佑生意興旺發達。
到了明朝末年,北京的水果行業就已經很發達,當時,前門外有條果子街,街面上有61家果行,官府發給營業執照「龍帖」,已經出現了規範的商業管理模式。
再比如賣海鮮水產的,一般要拜龍王爺當祖師爺。
在我們的傳說裡,龍王爺負責興雲、降雨、治水,雨師、風伯、雷神、電母都是他老人家的屬下,而且,龍王爺值守四海,其中東海龍王職權最大是「九龍之首」,海鮮水產行拜的就是這位。
無論是魚鱉蝦蟹,還是海帶紫菜,從隸屬關係上,都是龍王爺治下的資產,水產行業把他老人家供奉為祖師爺,也是為了讓他保佑江河湖海中,世世代代「魚丁興旺」,水產業也跟著興旺發達。
如果想擺攤兒賣個烤串、冷麵、涼熱小菜、麻辣燙,這可以歸為「廚行」,那祖師爺要拜被稱為「廚師菩薩」的詹王。
在過去,廚行拜詹王,是非常隆重的,一般要從立秋那天開始,要恭敬地供奉詹王48天。
立秋之後,在農曆八月初三這天,廚行的廚師們還要組織祭拜詹王的活動,廚師收徒或出徒謝師,也會選在這一天。。
農曆八月初三,本來是灶王爺的生日,詹王反客為主、強蹭熱度,讓自己也成為這一天的主角,和灶王爺並列。
不過對於廚行來說,無論是灶王爺還是詹王爺,都是一樣的,祈求保佑廚行興旺發達。
各位做飯的阿婆主、曬廚藝的網紅,如果找不到組織,可以一起來拜拜詹王。
如此林林總總,賣饅頭的拜諸葛亮、做炒肝的拜劉喜貴、賣糖的拜鄒和尚、賣玉器的拜丘處機……五行八作都有自己的「聖賢」,連賣炒疙瘩的,都要拜一拜穆姥姥。
那麼剩下的,就是最要緊的問題了,以你的技能和優勢,你能擺出什麼樣的「地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