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丘處機生平
1148年2月10日,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丘處機出生。丘處機是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的開創祖師、中國道教發展史上重要人物。
他在金與南宋對峙、北部中國落於少數民族統治時期,以超常的見識和巨大的人格魅力,確立了全真道在道教中牢不可破的重要地位。
丘處機對不同統治集團經歷了利益考慮和情感取捨,最終做出了依附於蒙元統治集團以發展全真道的政治選擇,他的西行雪山傳道,對話成吉思汗而「一言止殺」,是中國古代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

02小說裡的丘處機
提起丘處機,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他是金庸《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師傅。在小說裡,他是全真七子之一,同時也是一心維護南宋王朝免受蒙古徵服的正義之士。
郭靖和楊康的名字就是丘處機給取的,意在讓他們長大後牢記「靖康之恥」。愛國道士丘處機的高大形象從此深入人心。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丘處機被描述為一位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以及抗金護民的民族英雄人物,這也使他更為大眾所知。

03歷史中的丘處機
歷史上,「全真七子和他們的師傅王重陽確有其人。丘處機是全真道掌教,南宋、金朝和蒙古三方的統治者和老百姓都尊崇他。也正是因為丘處機,全真教開始從一個民間宗教變成官方宗教,全真道甚至整個道教的發展進入全盛時期。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真的如金庸筆下描述的那樣嗎?並非如此。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丘處機是如何把全真教發展壯大說起。實際上,丘處機正是藉助金朝人和蒙古人的勢力,才促成了全真教的傳播。
那麼,丘處機是如何藉助金朝人和蒙古人勢力的呢?他對宋朝的真實態度又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他如何藉助金朝和蒙古人的勢力。
丘處機首先獲得金統治者的賞識。丘處機出生在1148年的山東,這裡先是被金國統治,後來又變成蒙古人的地盤。金和蒙古的統治者,由於都是少數族群統治,很推崇全真道,並且希望借全真教作為統治手段,所以對丘處機非常倚重。丘處機應信奉道教的金世宗完顏雍的徵召赴燕京,對金世宗「剖析天人之理,演明道德之宗,甚愜上意」。丘處機首次向最高統治者宣傳自己的主張而大獲成功。金世宗不僅親賜大桃以示褒獎, 讓丘處機主持萬春節醮事,還下令在宮庵中塑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及馬丹陽像以為紀念,丘處機順水推舟,全力配合,藉助金世宗的聲威擴大自己的影響。後來金世宗去世,丘處機「重念皇恩」,還撰寫《輓詞》以表哀思。洞穿蒙古崛起西行會見成吉思汗。後來蒙古崛起,丘處機不顧七十多歲的高齡,千裡迢迢到西域跟成吉思汗談經論道。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 間,丘處機以七旬高齡率徒赴西域雪原謁見元太祖,取得成吉思汗的尊重。成吉思汗詔命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並下詔免除道院、 道士一切賦稅差役。自此,丘處機的聲譽登峰造極,全真道盛極一時,寺廟改道觀、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計其數。後來,他的隨行弟子李志常還將這一經過寫成了《長春真人西遊記》,這在後世還與吳承恩的《西遊記》產生混淆。

04丘處機對大宋的態度
丘處機一直將自己定位於政治道士,他與各不同統治集團的關係不是簡單的宗教活動,而是相互利用的政治盟友。丘處機的時代,民族矛盾始終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宋、金之間延綿百年的世仇是當時漢人朝野的共識。生活於金蒙控制區的丘處機,秉承全真道清心寡欲、清靜無為,不希望與亂世政治有任何瓜葛。但因丘處機頗富名望,全真道所在地山東又是金、南宋、蒙三方角逐之地,丘處機也成為各方羅致的對象。生活在漢人政權楚歌四起、危如累卵、刀絞魚肉的時代,不同的漢人都會作出不同的選擇。 丘處機首先與金朝的統治者積極往來,爭取金朝的承認和重視其實。南宋的皇帝也很崇拜丘處機,宋寧宗曾經派特使邀請,但丘處機並沒有理會。據載,南宋也向丘處機示好,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八月遣使招請丘處機,遭到丘處機的拒絕。而此前的五月, 蒙元統治者在西進、南下徵戰中注意到全真道在中原地區的重要影響力,成吉思汗鐵木真遂派使臣劉仲祿「懸虎頭金牌」招請。是年冬,蒙古20萬大軍攻入花剌子模,整個時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預見到將來入主中原的必定是鐵木真之後,丘處機謝絕了金和南宋之召,以天命作為覲見成吉思汗的理由。丘處機對不同統治集團經歷了利益考慮和情感取捨,做出了有利於全真道發展的政治選擇,統治者的扶持客觀上刺激並促進了全真道的發展。事實如此,成吉思汗禮遇丘處機反映了權力與宗教的互為需求關係。深一步說,丘處機和他的全真道其實是統治階級維護和鞏固其統治的重要工具,不可能真正為勞苦大眾服務。
05道教新發展
丘處機高舉三教合一的旗幟,融合儒家和佛教諸多理論,他以濃厚的入世傾向推動了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中國傳統道教的變革。
推崇三教合一,道本德流,主張輕重塵勞 一切功行均為求道之資具。強調內外雙修,道內儒外,調和道家修性 和儒家、佛教善性為修道的追求。主張得道成仙,貴神賤形,「天人合一」 是全真道的最高精神追求。全真道在後期發展中因不斷侵佔佛教寺院, 宣傳「老子化胡」之說,侵害僧人和儒士既得利益,引起了耶律楚材等儒士和佛教徒的抨擊, 導致元憲宗八年 (1258) 僧道大辯論,最終以全真道的全面潰敗而結束。元憲宗孛兒只斤 · 蒙哥詔令全真道歸還侵佔的寺院 200 餘處,又令道士落髮,焚毀《老子化胡經》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1281),僧道再次辯論,全真道又以失敗告終,元世祖忽必烈詔令除《道德經》外其他道經盡行焚毀,全真道遭到沉重打擊。及至元成宗時,禁令漸松,全真道又見恢復,但已是元氣大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