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藝術的世界裡,話劇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在話劇的舞臺上,場景的變換非常有限,所有的表演都是直接傳到觀眾的耳朵和眼睛裡,導演和演員的反應無法通過剪輯加工後期製作。所以對於從事話劇的人來說,話劇是最具考驗性的舞臺,你必須要一遍一遍的去揣摩角色,全身心的投入到演戲中,不僅考驗技巧,更考驗心性。
也正是話劇舞臺的真實形態,使得一部話劇作品很難連續演出超過20年,畢竟演員在變化,導演對舞臺的理解也在變化。所以,那些已經一直在舞臺上熠熠生輝的話劇,顯得是如此的難能可貴。在這份名單中,有林兆華的《絕對信號》、有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當然還有中國先鋒戲劇代表孟京輝的《戀愛的犀牛》。
孟京輝的藝術之路:融入生命的執著孟京輝,喜歡話劇的一定不陌生,他被譽為是中國先鋒戲劇的代表人物,也是當代本土戲劇力量的推動者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先鋒是顯著的標籤,而他的經典作品《戀愛的犀牛》又是先鋒的標籤。
1999年爆火的《戀愛的犀牛》,成為了多少文藝青年的「愛情聖經」。這部話劇的劇情主要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講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為了她做了一個人所能做的一切,劇中的主角馬路是別人眼中的偏執狂,如他朋友所說過分誇大一個女人和另一個女人之間的差別,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選擇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實屬異類。
在那個年代,犀牛比同期的先鋒戲劇更「先鋒」,臺詞唯美,劇情扎心,深受剛接觸小劇場話劇的文藝青年的青睞。後來這波文藝青年們長大了,這齣戲就成了他們的「硃砂痣」。
對於這樣的評論,孟京輝認為,「《戀愛的犀牛》不是一個有愛情的戲,它像一條河流,像一條路,這條路你要一直走,就有不同的風景進入,風景在腦海裡變成想像,產成一種力量,這種熱愛、嚮往、探索和執著的勇氣都是在現在這種時代是非常需要的。」
作為一個創造者,孟京輝對於話劇的理解是超人常人的,這種藝術願意的源泉來自於探尋未知的勇氣和對舞臺的執著追求,而《戀愛的犀牛》正是其執著態度的縮影。
從最開始的《等待戈多》到《戀愛的犀牛》,再到現在《茶館》,孟京輝已將「戲劇復興」的大旗扛了整整20年。20年很長,長到足以讓一個不羈少年染上兩鬢煙火色;20年也很短,短到他來不及被喧囂浸染,依然恪守匠心,與戲劇為伍,以藝術為生。甚至在生活中,他對藝術的追求亦是滿懷熱忱。
這就是孟京輝,一個藝術家,把對藝術的追求融入在戲劇演繹裡,融入在話劇舞臺中,一言一行無不在表達一個先鋒藝術者對美好生活的感悟。他用自己的態度和話劇藝術,向人們詮釋了什麼是為愛進取,為美追求和匠心執著。
孟京輝曾說,生命執著被藝術充滿,才是美的。這就是他,一路的先鋒戲劇者,一路追求愛與美好的藝術家。
孟京輝的藝術之現:愛情聖經即是代表永恆在孟京輝的作品中,《戀愛的犀牛》是繞不過的話題,這部被譽為「永遠的愛情聖經」的話劇,迄今為止已經演出超過2500場,如今已經奔跑在3000場的路上。
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因為《戀愛的犀牛》,第一次選擇走進劇場。熱情,勇敢,執著,堅持,對生活、愛情和理想不妥協也不順從的「犀牛精神」不停被傳遞。
孟京輝說:《戀愛的犀牛》擁有年輕的心的觀眾。對於愛情,有渴望、有偏執、有憤怒…當然也有無限的美好!
20年來,《戀愛的犀牛》有無數版本,但無論演員如何變遷,這部經典帶給觀眾的震撼是一直持續的,尤其是那些一張口就會發光的臺詞:
比如:你是我溫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帶著陽光味道的襯衫,日復一日的夢想;
比如:一切白的東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慚形穢, 一切無知的鳥獸因為不能說出你的名字而絕望萬分;
……
很是令人動容。純淨的近乎透明,執著的接近瘋狂。
在這部作品裡,馬路之於明明,就像明明之於陳飛,被偏愛的有恃無恐,旁觀者一定會覺得很不值,但其實也能夠明白「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棄了,但是它在我身體的某個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覺,一想到它會永遠在那兒隱隱作痛,一想到以後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會因為那一點疼痛而變得了無生氣,我就怕了」。
演員謝幕的時候,主人公馬路最後說了一句話,他說,謝謝大家來看我們的演出,也祝願大家能夠把所有美好的東西堅持到底。
什麼是執著?馬路和明明就是最好的解釋。每個人的愛情觀也許都來源於自己的個性,但馬路和明明卻更告訴所有人一個事實,愛絕對是私情,如同聖地一樣不允許任何外力的介入,雖然對象不同,但他們都奮力狂奔追逐心中所愛,即使對方毫無感觸,不理不睬,即使自己已五臟俱焚,體無完膚,他們依然不計得失,用盡力量。而這種對於愛的私有而執著的詮釋,也曾被不少人所誤解,但更多的則是無比強大的回應。
在患得患失的困擾之下,人們或多或少的丟棄了自己的堅持,有的人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卻在無形之中傷害著別人,有的人因為懼怕而放棄卻錯失了更多,也許那些一次次觀看《犀牛》的人,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回顧著自己的往昔,去找尋那份屬於自己的堅持和執著,追憶著自己年少時對於夢想的堅持。
而這些堅持和執著,正是孟京輝和《戀愛的犀牛》要帶給觀眾的。
孟京輝的藝術之合:發現美的共同默契《戀愛的犀牛》是一部集中展示孟京輝舞臺藝術特性的作品。關於這部作品帶給孟京輝的影響,他自己說:「藝術必須擁有發現美的能量,而《戀愛的犀牛》是提煉出某些抽象思考,指向人與人之間樸素的感情,這種樸素恰恰是最美的。」
孟京輝希冀的,是通過《戀愛的犀牛》這個愛情故事,將自己的藝術態度展現在觀眾面前:對美好事物的執著,並享受每一次的發現。
而且,最重要的是,孟京輝對美的發現的思考,由舞臺不斷向外延伸。
所以,在《戀愛的犀牛》上演20周年之際,孟京輝在舞臺之外又找到了一個同樣執著於發現美的品牌——東風日產樓蘭。日前,樓蘭與孟京輝《戀愛的犀牛》20周年戰略合作,締結的基礎就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默契、有共同的追求,現代汽車工藝與話劇舞臺藝術就這樣「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對於這樣的選擇,基礎只有一個:東風日產樓蘭和孟京輝一樣,都是一直行走在發現美的道路上。
2016年,第一季「發現美」初試水,開啟的「創行西北,品韻江南」行走探尋, 打造出樓蘭極具辨識度的「樓蘭弧」美學產物;2017 年,樓蘭第二季 「發現美」的再次調試運營,更多專注於精神層面「美」的文明發掘,以「順水而歌」長江流域三種文明探尋,喚醒人們對中華大國文明的探知與關注;2018年的樓蘭「發現美」以一場跨界聯合網易態度公開課的形式,圍繞樓蘭外觀設計,共同打造沉浸式「發現樓蘭發現美」活動,通過利用封閉式空間更容易讓人集中注意力的這 一點特性,不僅讓參與者身臨其境感受「美」的體驗,也讓用戶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更多維度樓蘭「美」的分享。
三年的發現美,讓樓蘭「美」的IP已漸入人心,這種「體驗式」美學營銷,正是樓蘭對高雅藝術、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折射,集中反映出樓蘭高端藝術文化調性及藝術連接生活的理念。
如今,樓蘭與孟京輝工作室開啟戰略合作,特別推出《戀愛的犀牛》20周年紀念版,孟京輝更是成為紀念版的首位車主,樓蘭與孟京輝導演、段奕宏、黃湘麗、劉暢等著名演員一起,共同致敬《戀愛的犀牛》20周年,致敬心中的美好,也是樓蘭深入探索發現美的又一個強化。
孟京輝的藝術之敬:在發現美的過程中篤定選擇孟京輝與樓蘭的相互選擇,本質上是雙方在發現美的過程中愈發明白,無論是話劇,還是生活,都需要有堅定的信念,並篤定自己的選擇。
一直以來,作為跑車型SUV的開創者和引領者,樓蘭以創變基因,不斷突破界限,顛覆以傳統、中庸SUV為主導的市場格局,引領中高級SUV市場的潮流方向,擁有「領先智行科技」、「領潮豪華大空間」 、「領潮跑車化造型」三大產品價值。
現在,樓蘭以產品致敬美好,孟京輝以話劇致敬美好,他們對美好的執著追求正是觸及我們每個人心裡,最柔軟角落的最有力的武器。
也許樓蘭和孟京輝一樣,都希望看過《戀愛的犀牛》的人和擁有樓蘭的人,都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生命之中,是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的,是可以堅持下去的。這種值得堅持的東西可能是愛,可能是信念,也可能是夢想,也可能是美好。
我們常常在說,藝術是奢侈的精神享受,但藝術對人精神的影響卻是無窮的,無價的。在孟京輝的《戀愛的犀牛》和東風日產樓蘭發現美的過程中,執著的他們為年輕人帶來對美的解讀,對品味的認知,同時,也讓年輕人更加明白堅持的意義。
從堅持到發現美,到擁有自己的品味,這恰是每個人在篤定選擇樓蘭之後,必經的美好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