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匠心,向南大的老師們致敬!

2021-02-21 南京大學學生會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在三尺講臺揮灑汗水;在深夜燈下耕耘桃李,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以傳道受業為使命,默默付出,不問回報。他們共有一個光榮的名字:教師。

今天,2020年9月10日,是有著特殊意義特殊的一天,既是一年一度專屬於他們教師的節日,也是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舉行的日子。

今年,圍繞「熔爐工程」和「三元四維」人才培養新體系建設,南大成立了新生學院,下設秉文、行知、安邦、有訓、毓琇和開甲六大書院,了解校史的小藍鯨們一定知道,這六大書院正是以六位與南大有著不解之緣的教育家、大師的名字來分別命名的。他們都或是各自學科裡領域名聲斐然的大師,或是公認的傑出教育家,都為南京大學的繁榮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第36個教師節和六大書院正式開學相交織的這樣一個重要時刻,南小青想向大家介紹下這六位特殊的教師代表,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各位大師的風採,傾聽他們與南大的故事!

郭秉文(1880-1969),字鴻聲,江蘇江浦人。1896年畢業於上海清心書院,1908年赴美留學,1911年獲得伍斯特學院理學士學位,1914年以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在美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郭秉文先生是在國際舞臺上最為活躍的中國教育家,也是中國現代大學的開創人。他主持的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被教育界稱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國立高等大學」,是中國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1915年,留美6年而歸國的郭秉文來到南京,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不久任代理校長、校長。郭秉文先生深知,辦學之道首在廣延名師。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學術精英紛紛回國,南京大學的前身南高師、東大名師薈萃,俊彥雲集。此外學校還經常邀請名人演講。在任期間,郭秉文先生矢志興學,心無旁騖,使「南高」「東大」成為我國蜚聲國際的高等教育學府。郭先生為提倡民主與科學,曾與東大的教授梅光迪、吳宓、湯用彤等創辦《學衡》雜誌,成為風行全國、備受各方重視的著名刊物。郭先生廣延名師、振興文理的努力,為以後中央大學的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其尊重人才,注重學科建設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日的南京大學。

此外,郭秉文還提出了「四個平衡」的辦學思想。他說:「就大學教育而言,應該力求1.通才與專才的平衡;2.人文與科學的平衡;3.師資與設備的平衡;4.國內與國際的平衡。」他是這麼說的,也是如此做的,他致力於使東大成為中國科學門類最為齊全的大學,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既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又注意發展理工農等使用學科,使得東大科學與人文,交相輝映;他十分注重一流師資的引入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此「遍遊歐美,考察教育,訪求名師,運用自己在留學生群體中的巨大影響力,將中國科學社遷入南高校園,使南高成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更延聘任鴻雋、楊杏佛、周仁、趙元任、胡明復、秉志、竺可楨等相繼來校任教,一時俊彥雲集、星光璀璨;他積極推動南高、東大成為一所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大學,致力於將東南大學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後改名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縣人,被譽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是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所創立的「生活教育」「平民教育」影響深遠。

1910年秋,他從匯文書院直接升入南京大學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學文科就讀。讀書期間,他學習勤奮,刻苦鑽研,國文、英文、法文等諸科成績門門優秀,是金陵園出類拔萃的人物,才名遠播學界,被黃炎培贊為"秀絕金陵第一聲"。

1917年秋,留美三年的陶行知回國,受聘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現南京大學),教授「教育學」「教育統計」等課程,並於1919年10月正式就職教務主任。陶行知倡導要以「教學法」來代替「教授法」,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而教的法子也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就是把教和學聯繫起來,即要教學合一」。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並非「授」與「學」一字之爭,實質是我國教育思想的一大轉變。

在陶行知的主持下,南高師(現南京大學)還在招生方面做了改革,規定報考南高師的學生,除筆試外,還得經過五分鐘的口試。面試時,陶行知都要坐在臺下聽考生的回答。這在歷來只重文字取士的我國,也是一個創舉。至於陶行知首倡招收女生的這把"大火",更是燒紅了半邊天,從而使南高師成為中國第一所實行男女同學的高等學府,亦使8位女生成為首開「女禁」的受惠者。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為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1923年,陶行知辭去東大教職後,便一心投入到平民教育中,曉莊鄉村師範學校(今曉莊師範)正是他教育理念的生動寫照。

戴安邦(1901-1999),江蘇丹徒人。先生於1919年考入金陵大學農科,1921年兼任南京成美中學化學教師,後因興趣所在,改學化學。1924年獲理學學士學位,以全優的成績獲得金鑰匙獎,並被選為中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留校擔任金陵大學化學系助教。1928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深造,憑藉勤奮刻苦,次年6月就獲得碩士學位,12月被選為美國榮譽化學學會會員,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

畢業後,他婉拒了導師的邀請。回國後,歷任金陵大學化學研究所主任、化學系主任、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先後兼任南京大學絡合物研究室主任和配位化學研究所所長,並負責創建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他一生為我國培養無數高質量科教人才,在科研和教書育人方面貢獻了一輩子。

戴安邦先生長期在南京大學任教。他對所講的每一堂課,中心是什麼,怎樣讓學生掌握重點,都成竹在胸。授課時,他總是先從事實出發,或表演示教實驗、或講授化學歷史故事、或表列實驗數據,以啟發學生自覺有效地進行學習。他語言生動,深入淺出,條分縷析,生動活潑,總能抓住學生的心理,所以課堂秩序井然。師生都反映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獲取知識的方法。對課堂教學,戴先生處處高標準、嚴要求;而對學生,戴先生又是關愛備至。對於化學教育事業,戴先生無私奉獻出自己的獎金、稿酬設立化學實驗優秀獎,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學生和化學實驗教師,讓南京大學的化學實驗教學一直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

戴先生不僅在教學實踐上有突出的成就,而且在教學理論上也有重要貢獻。八十歲以後,壯心不已,孜孜不倦地寫出大量教學方面文章,供後人借鑑。1983年,在全國無機化學教學討論會上,他針對國內高等學校化學教學的缺點發表《基礎化學教學啟發式八則》,主張「引導學生有學習要求,誘導和啟發學生始終專心,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使教學符合認識規律舉一反三,學思結合,重視實驗教學,重視教學的思想性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孬教師給人奉送真理,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是他始終奉行的教育理念。

吳有訓(1897—1977),字正之,江西高安人。1916年考入南高師理化部。1920年畢業考取官費留美,1926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26年秋他謝絕導師康普頓的挽留,回到祖國,先後任教於中大、清華等學校。

吳先生是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從事X射線散射光譜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並且培養了大批優秀科學人才。

他在擔任中央大學校長一職期間,為自己立下了「辦教育而決不沉浮官場」「合則留,不合則去,決不苟同」的原則,始終履行「決不苟同」的原則,曾向當局遞交過14次辭呈,成為當時很有名的「不願做校長」的校長,以清廉處世、淡泊名利的品德和正直的人格,博得中央大學絕大多數師生的理解和支持。

在辦學中,吳有訓先生反對知識界難免的「門戶之見」,始終把聘請學術造詣高的教師作為首要任務。復員初期,教師流失較為嚴重,他憑藉自己在科技、文教界的聲望,積極組織延聘。在較短的時間內,為中央大學請到一批知名學者,如我國原子能研究開拓者之一的趙忠堯、地質學家黃汲清、教育學家陳鶴琴、翻譯學家羅大綱、史學家羅爾綱等,這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專家充實了教學第一線,為中央大學的教學和科研更上一個臺階創造了條件。

吳先生認為:「學校應該是教授與學生自己的。一所理想的大學,應以培養人才和研究學術為唯一目標,否則就應該關掉。」作為一校之長,應盡力將尊重和發揮師生在學校中的主體作用放在首位,他不搞過去「學府皇帝」「聽差制度」的官僚作風,取消了學校原來規定的每周「精神訓話」等煩瑣形式,要求著力於教學、科研,營造更濃的學術氣氛,並提出中央大學應在安定中求得進步。

顧毓琇(1902-2002),字一樵,江蘇無錫人。先生早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赴美留學,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中央大學和清華大學。他是一位通儒,雖然專業是電機工程,但是對戲劇、詩詞、小說、音樂無一不精,對禪宗也有研究。顧毓琇先生集科學家、教育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和佛學家於一身,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文理大師,也是中國電機、無線電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1948年8月,蔣介石辭去了所兼任的中央大學校長一職,改由顧毓琇繼任。顧毓琇在向報界發表其治校方略時,明確提出「今後應注重學術研究,提高研究風氣,改善教師待遇」,主張大學應「以教授為第一,尊重教授地位及其學術上的成就」。他積極謀求發展學校規模,改善教學條件和環境,增設和調整系科設置,並為此做了大量細緻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同時,他還親自授課和指導實驗,如為工科研究所的研究生開設「交流電電網分析」,為電機工程系的本科生開設「電工學」等課。

抗日戰爭期間,顧毓琇主持制定戰時教育政策,領導實施大學的大規模內遷,為中華民族保存了寶貴的知識精華。由內遷而形成的西南聯大、中央大學等學府,培養了大量棟梁之才,僅中央大學的師生中就有上百人在新中國當選兩院院士。

顧毓琇先生還在抗戰期間以各種形式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淞滬戰爭爆發後,他親率中大學生到南京車站為十九路軍送行壯志。從車站回來,他翻出昔日所作的《荊軻》劇本,不分晝夜,伏案揮毫,寫成了四幕歷史劇《嶽飛》,及時推向社會,激起了廣大軍民的同仇敵愾。抗戰勝利後,他被授予抗戰勝利勳章。

顧毓琇的教育生涯之長、培養的學生層次之高、在各領域的影響之大,堪稱現代教育史上的傳奇。

程開甲(1918-2018),江蘇吳江人,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1937年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1950年回國。1952年起擔任南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60年代調入國防科研部門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

程開甲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

程先生成長於戰火紛飛的年代,大學時代在流亡中度過,海外留學時期中國人的身份也讓他飽受歧視。1949年,「紫石英」號事件讓程開甲堅定了回國做一番事業的決心。1952年,他來到南京大學工作,渴望著為祖國多培養一些棟梁之才,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當時南大物理系要開展金屬物理研究,便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施士元和程開甲,他放下教授的架子,向專家、向年輕教師、向工人師傅學習,終於在1954年成功建立了第一個金屬物理教研室。1958年,南大響應國家重視原子能工作號召,決定成立南京大學物理系核物理教研組,程開甲再次服從組織安排,日夜攻關,研製成功南大第一臺核物理實驗儀器「雙聚焦「β譜儀。

當時南大的教授很少,學校為了尊重高職知識分子,給他定為二級教授,程開甲表示國家還在開展抗美援朝,只肯領三級薪津,他說:「我這份薪金夠用了。」

1960年,一紙命令讓程開甲走上核試驗場,從此在學術界銷聲匿跡二十多年。有人曾問程開甲對自身價值和追求的看法,他的回覆是:「我的目標是一切為了祖國的需要,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是我的信念。正因為這樣的信念,我才能將精力全部用於我從事的科學研究和事業上。」

六位大師,用一生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南大精神。在學術上,他們是潛心科研的學科帶頭人;在教育上,他們是誨人不倦的辛勤園丁。山高水長,風骨永存。

其實,百年南大歷史上又豈止這麼6位名師、大師,我們有潛心教學和教育改革,榮獲全國首屆教學大師獎的盧德馨老師;有辛勤耕耘在南京大學本科教學第一線53載,被學生們親切稱為「蘇奶奶」的蘇維宜老師;有創建「宇宙簡史」課程,將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融合,打造南大首門「課程思政」的李向東老師。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同他們一樣的園丁,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在各自的崗位上散發光和熱,傳遞誠與愛,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為國育才,才有了南京大學「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類拔萃之效」的奮進向好形勢,才培養出了一批批銘鴻鵠志、攜浩瀚才、明家國勢、擔復興任的時代新人,造就了今日南大聚力內涵式發展、著力高質量提升、向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世界上第一個南大」不斷進發的昂揚壯闊局面。

全國首屆教學大師獎頒獎典禮現場

陳駿校長為蘇維宜教授頒發「南京大學教學終身成就獎」

李向東老師教授「宇宙簡史」課程

師恩難忘,師情永存!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南大青年也積極準備了各類活動,為老師們獻上志誠的祝福。

校學生會組織了鮮花漂流贈師活動,同學們通過回答教師節和尊師重道方面的知識問題,便可獲得一束鮮花,作為送給老師的禮物,表達感激之情。

校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推出「紙短情長 致敬恩師——2020年教師節專題活動」,獲得了NJUer們的廣泛響應和踴躍參與。同學們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對最喜愛老師的熱切表白,分享與老師相處美好瞬間。

在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裡,讓我們再次祝願所有的教師們節日快樂!為你們點讚,給你們比心!共同道一聲:

「老師!您好!」

   文字 | 李鴻敏 邵沛 何怡萱

美編 | 徐蕾潔

相關焦點

  • 教師節-向老師們致敬!
    老師:你們辛苦了,向你們致敬!
  • 教師節:928向教師們致敬
    在這個美好的節日來臨之際,馬鞍山交通音樂廣播組織廣電臺足球愛好者和實驗中學的老師們進行了一場足球友誼賽。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向老師們致敬!教師節—向所有老師們致敬!FM92.8祝所有老師
  • 向那些有骨氣有擔當有良知的老師們致敬
    向那些有骨氣有擔當有良知的老師們致敬! 在今天,我尊敬一些人,他們,也許不是老師。但是,他們是人類之師,他們是人類文明的老師。西方憲政思想的奠基人;比如說:託克維爾——最具現實意義的皿煮先知;比如說:米塞斯、叔本華、克爾凱郭爾、偉大的哲學家羅素、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思想家阿倫特等等,我向他們致敬
  • 讓我們一起向老師們致敬!
    讓我們一起向老師們致敬!第三十五個教師節,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裡,花溪分局全體民警輔警,向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的老師們,致以心底最真摯的敬意!圖二 | 來源網 2019年9月10日,貴築派出所黨支部民警,來到新時代好民警馬金濤愛人工作的學校,向她獻上節日的祝福,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 天童美語怎麼樣——師者匠心,品質至上
    >天童美語怎麼樣——師者匠心,品質至上2020-08-06 16:07: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其實,大家都忘記了我們身邊那群默默無聞卻又最偉大的人,那就是陪伴我們走過了年少歲月的老師們。     同學們看著講臺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老師們不經會問:」老師們生來就是這麼博學嗎?」其實在這短短的課堂上,凝結了老師平日裡辛勤的付出和努力,所以才有課堂上完美的表現。
  • 撫順中小學生向老師致敬
    連日來,全市各中小學圍繞主題,結合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向老師致敬。新華一校祝福的歌聲、手工製作的絹花、即興的快閃表演,9月10日,新華一校舉行了系列活動,慶祝第36個教師節。幸福的歌聲從一間教室傳到另一間教室,四年一班同學手綁彩帶,舉起賀卡,大聲向老師祝福。學生孟祥宇說:「這是我昨天花了一晚上時間為老師製作的賀卡,老師們為我們付出太多了,我祝老師節日快樂,永遠年輕。」
  • 明天教師節,分享5種最適合老師吃的美食,向老師們致敬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了,在這裡先提前祝全體老師節日快樂呀。老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但教我們讀書,還教我們做人,是我們人生的引導者。雖然在外人的眼裡老師的工作是非常光鮮亮麗的,還有寒暑假等節假日,好像是個很輕鬆的工作。但身為人民教師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當老師有多麼不容易。
  • 向所有的老師致敬
    人學而知之,非生而知之也,學習離不了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樣看來,毎個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這個意思。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向教授我們知識的老師,傳授技能的師傅以及幫助過我們的人問一聲好,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前幾天,偶然碰見我初中老師,回憶當年的生活,心情激動。今天是教師節,說說王老師與我們的故事。
  • 老師,節日快樂,向您致敬!
    又到一年教師節,老師,節日快樂,我們向您致敬!昨日上午,全盟的教師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節日——教師節。記者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來到烏蘭浩特蒙古族初級中學、烏蘭浩特市第十二中學和義勒力特中心小學,感受喜氣洋洋的教師節氛圍。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 守護希望,向老師致敬
    平常年月裡,老師們耕耘於三尺講臺,教書育人,潤物細無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們的奉獻與堅守值得尊敬。今年,在遭遇疫情的特殊時期,武漢10餘萬教師挺身而出。他們不懼危險,不辭辛苦,投身戰疫;他們克服困難,毫不鬆懈,開展線上教學;他們做了大量細緻入微的工作,為高考、中考的順利進行和全面復學複課立下了汗馬功勞。
  • 這幾個大孩子製作原創歌曲向逆行者們致敬
    一場疫情,讓無數人走上「戰場」一批批勇士揮淚告別家人逆流而上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我們還在害怕恐慌的時候他們卻已在一線每天與病毒抗爭為無數人帶來生的希望我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為他們加油向一線人員致敬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前赴後繼奔向武漢的英雄們,激勵著我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完成《逆行》曲調創作並用歌聲演繹出來。我很榮幸能參與到這首歌的製作中,我想用它向「戰疫」中所有一線的工作人員們致敬!我堅信,在疫情面前,只要大家萬眾一心,團結一致,一切困難都可以戰勝!
  • 致敬芳華!為被愛心鐫刻的老師,德陽七中開展向退休教師致敬活動
    向深受師生愛戴的退休老師們致敬!9月10日上午,德陽七中舉行向退休教師離崗致敬儀式,與長期戰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剛剛離開工作崗位的三位退休教師一起分享他們的工作歷程。​在活動中,學校負責人向三位退休離崗教師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節日的祝福
  • 南大附中有個「奇怪」女外教 國際高中人氣老師
    每天清晨,當學生們迎著陽光、朝氣蓬勃地走進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園大門時,都會有一個瘦小的身影夾雜在人群中,她手裡總會拖著一隻碩大的行李箱,背著一個看似超過她負荷的背包,猶如剛下飛機的旅客進入校園。這已經成為南大附中一道獨特的風景,這位老師就是國際高中的人氣老師Johanne Berger,大家親切地叫她「女白求恩」。
  • 教師節,向浙財的老師們致敬!
    學校召開慶祝第34個教師節暨優秀教師表彰會 「我代表學校向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一線的全體教師,致以最衷心的節日祝福!向全體離退休教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受表彰的各位老師,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上圖為:鍾曉敏校長向省高校優秀教師頒發證書
  • 南大附中這份獎學獎教基金很特別
    葉靜宜老師生前曾在南大附中工作,對學校心存感恩,為完成母親的遺願,葉靜宜老師的女兒俞未一輾轉聯繫到南大附中並捐出自己積蓄,以母親的名義設立獎學獎教基金。葉靜宜老師1951年-1965年曾在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工作,生前,她多次和自己的兒女們談起:在學校工作的14年,也是家庭生活最艱難的時期。
  • 巴德美際學校頒發六大獎項,致敬「最美」引路人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巴德美際學校的老師們收到了不一樣的教師節禮物,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學校頒發六大獎項,致敬「最美」引路人9月10日中午,巴德美際學校2020年教師節頒獎典禮在音樂廳舉行,學校用五大獎項對辛勤付出的老師們進行了「最美」嘉獎。
  • 教師節|致敬消防隊裡的老師們
    在消防隊伍中也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時刻為我們的安全操勞著用實際行動扮演著「老師」的角色……校園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指戰員們將消防安全知識帶到群眾身邊最後祝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公眾號ID:jzjlxf119荊州監利消防關注消防 平安你我【來源:荊州監利消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香港特首向老師致敬:盡力給予老師最有力支持
    中新社香港9月10日電 9月10日是香港一年一度的敬師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天在社交網絡平臺向老師致敬。她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盡力給予老師最有力的支持。林鄭月娥指出,本屆特區政府重視教育,投入大量資源,務求為學生和老師創造一個更佳的教與學的環境。
  • 寶雞市千陽縣董坊小學沈利剛:老師,向你致敬(詩)丨教師文苑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老師們,本號將不定期發布一線教師的職業感悟,體裁不限。今天,我們分享寶雞市千陽縣沈利剛老師的一首詩,以此慶祝即將到來的2020年教師節。本文作者:寶雞市千陽縣草碧鎮董坊小學教師沈利剛老師,向你致敬!
  • 致敬教師節 | 厚植教育情懷,築夢人才創新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每個人的前行路上,都少不了老師的陪伴因為有了每一個平凡而偉大的TA懵懵懂懂的我們學會了探索懂得了生活的美好9月10日,我們迎來了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向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師們致敬祝您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