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看看這化驗單,打預防針時醫生說孩子貧血很嚴重,叫我來市裡看看。」孩子媽媽掏出一張化驗單走進診室。
我一看化驗單,血紅蛋白只有58g/L,重度貧血。
再看看孩子,胖乎乎的,但是面色蒼白。
媽媽說,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又會吃,怎麼會貧血呢?是不是化驗錯了?
重新開了一張化驗單,結果回報,數值差不多。
「孩子多大了?平時吃哪些東西?奶量有多少?」我問到。
「孩子快8個月了,喜歡吃米糊,一天吃3頓,不吃奶粉,我母乳又不多。」她回答。
「是含強化鐵的米糊嗎?」
「不是,是奶奶特地去藥店配的米糊,有山藥、蓮子、雞內金什麼的。老人家都說這米粉藥,健脾胃,孩子養的好。」
「平時會吃肉泥嗎?」
「不吃,就會喝點湯。」
化驗了一個鐵蛋白,果然只有2.1ng/mL,(正常值22-322 ng/mL)。
問題就在這,藥店打的米粉,不含鐵,長時間吃,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加上孩子不吃肉泥,奶量少,加重了貧血。
小嬰兒第一口輔食吃自製米糊真的好嗎?
現在還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第一口輔食,吃家裡打的米粉更安全,而且還健脾胃,吃了對孩子好。而且米糊吃多了,孩子長的胖胖的。看起來就很可愛。
殊不知,孩子胖胖的是營養不良的虛胖,自己打的米粉長期吃會貧血。
關於孩子的輔食,我們來詳細了解下。
孩子多大開始添加輔食?
大部分嬰兒4-6月開始添加輔食。因為這時期的母乳分泌量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了。而且這個時期的胃腸道功能逐步發育,我們需要給他開始適應其他食物的機會。
如果身體發出下列信號,就提示你孩子該加輔食了。
1、 每月體重增長小於500g。2、 餵奶時間較過去延長。3、 奶量不夠,餵奶後仍舊哭鬧。
如何添加輔食?
遵循原則: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單一到混合。
通俗說先吃流質再吃固體(先吃奶、再吃米糊、最後吃飯。)
先吃穀物、後蔬菜水果、最後是肉類。
那麼孩子的第一口輔食該吃什麼?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家長給孩子添加輔食,可以先從一種富含鐵的高能量食物開始,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給孩子更豐富的營養。
依照我國國民飲食習慣,「富含鐵的高能量食物」首先推薦含強化鐵的米粉。
為什麼是含強化鐵的米粉呢?
1、 4-6月齡時候腸道內澱粉酶開始活躍,腸道可以消化米粉。2、 米粉極少引起過敏。3、 4-6月齡體內儲存鐵基本用完,補充強化鐵製品能夠預防缺鐵性貧血。
而自製米粉在質量、營養、衛生上都無法把控,且不含鐵,不建議給孩子作為第一口輔食的選擇。
市場上嬰兒米粉五花八門,你只需要選擇含有強化鐵的,品質有保障的就好。需要避開含有蔗糖冰糖白砂糖等調味劑的(過早接觸甜食影響孩子味覺),過敏的寶寶避開含有乳粉添加劑的,
哪些食物含鐵豐富呢?
小嬰兒可以選擇豬肝(製成豬肝粉、放在輔食中調味)、豬肉(製成肉鬆添加在輔食中)、蛋黃、牛奶等等。
更新育兒觀念,科學指導餵養。合理選擇第一口輔食,保障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