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兵是典型的開場龍+退場熊,當年開國時恨不得逮誰滅誰,就連洋鬼子來了照樣收拾。到了晚清時,卻一夜之間集齊所有敗家卡,身上貼滿腐敗、稀爛、軟蛋等亮瞎眼的標籤。
以至於上至巷口老爺爺、下至初中學生,一說起八旗兵腐敗都能吧啦吧啦列出來一堆有鼻子有眼的論據。
這事還真別怪別人,要怪只能怪八旗兵開場太拉風,把大家的期望值抬得太高了。
明朝末年是八旗兵戰鬥力最強悍的時候。
彼時明朝關寧邊防軍戰鬥力尚且很厲害,但對上剛組建的八旗兵,幾乎全是不堪一擊。
從最早的薩爾滸之戰開始,八旗兵就開啟了無敵模式。
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活像諸葛亮再世,6萬對11萬,殺得明軍潰不成軍,損失高達5萬人。
松錦大戰,皇太極主力對主力,硬劈硬砍,生吞活剝明軍13萬人,一代名將洪承疇徹底被打服。
一片石之戰,多爾袞率8萬清軍,把李自成主力十餘萬人消滅殆近,中原最精銳的軍隊從此被打得沒了脊梁骨。
要戰鬥力有戰鬥力,要戰術有戰術,要士氣有士氣,從統帥到士兵,個個生龍活虎。
這樣的八旗軍,簡直是無解的存在。無解到什麼程度呢,爛成渣的明軍部隊一加入清軍,立馬搖身一變同樣戰鬥力爆表,比如那位從東三省打到雲南的吳三龜……哦不好意思打錯了,是吳三桂。
八旗軍兵力巔峰時代,純滿族兵也就十五六萬人,但硬是憑這點兵力,統一了全國,不服不行。
然而,正應了那句老話,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開國時生氣勃勃的八旗兵,到了清朝末年,居然軟蛋得連自己都覺得自己不是個東西。
嘉慶道光以後,隨著訓練荒廢,承平日久的八旗軍出盡了洋相。
嘉慶皇帝親自檢閱京師前鋒營官兵操練,200個士兵,沒有一人能射5箭全上靶,氣得嘉慶帝手發抖。
道光時候的八旗健銳營,八旗子弟競相攀比誰親自出操誰就是孫子。
那誰去操練呢?僱人,反正將軍們也是稀裡糊塗,到時候操場有人就行。
本主兒們幹嘛去了?提籠架鳥、飛鷹走狗、聽戲唱曲、逛窯子抽大煙,只要京城有的娛樂項目,沒有他們不會的。
甚至有一位將軍公然在健銳營裡開設賭場,有一次賭輸了,居然把自己的姨太太壓上,賭到最後又輸了,該將軍公然帶兵與人群毆,逼人家把賭資全退回。
《鹿鼎記》裡描寫韋小寶和多隆開壇賭錢,看來並不無中生有。
京城的八旗尚且如此,外地駐防八旗就更完蛋。
據說晚清杭州城駐紮著一萬八旗兵,只有一個人會騎馬。
當年馬嘎爾尼前來京城,展示西洋的火器。那位在《延禧攻略》裡圈粉無數的傅恆,在平定緬甸的戰役中,也發現了火器的厲害。
乾隆則認為如果依賴火器,那麼滿清擅於騎射的老傳統不就丟了嗎?
可是,滿清拒絕了火器,騎射傳統保留得又怎樣呢?
太平天國起義,滿清依賴的軍事力量是曾國藩等漢族人的武裝,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就是打醬油。
在與英法聯軍的八裡橋之戰中,滿蒙騎兵倒是直挺挺地衝鋒了,可是即便衝到英法聯軍的陣地展開肉搏,其劈刺技術也讓人大跌眼鏡,被人家輕鬆完虐。
這好歹是大兵團作戰,可是八旗兵丟人的表現還不止於此。
1911年,廣州將軍孚琦外出,坐在轎子裡正然「楞格哩」地哼著小曲,突然一位革命青年衝至轎前,不由分說拔槍便射。
這位青年名叫溫生才,隻身刺殺,原本就沒想活著回去。沒想到他剛打了一槍,孚琦的上百名八旗護兵紛紛嚇得抱頭鼠竄。
娘呀,打出了娘胎就沒見過血,沒辦法,只有跑吧。
溫生才哭笑不得,我可是來刺殺的,你們認真點不行嗎!於是從容端槍再打,連打四槍,要了孚琦的親命。
事了拂衣,從容而去,留下一地雞毛。
這樣的軍隊,你能指望他們能打敗西方列強!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軍隊,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
漢朝軍隊是站著生,站著死,直到滅亡前還壓著四周的鄰居打。
唐朝軍隊是打累了、活夠了,自己求死,把家分給各個軍閥,留下一個輝煌的背景板。
宋朝軍隊是逆勢而上,跪著生,站著死,開局像條蟲,結局是條龍,越打越牛逼,最後是寧死不屈。
八旗軍卻沒有什麼波瀾起伏,剛統一全國就直線下降,誰也救不活。
原因是什麼呢?除了國運、生產力這些大形勢影響,清朝獨一無二的八旗「養豬」制度,是毀滅戰鬥力的罪魁禍首。
清朝入關後立即將滿洲八旗制度全部移植到國家制度體系中,八旗人單獨成籍,由國家提供田地、發放俸祿,一個八旗士兵的俸銀每月三到四兩銀子,和縣官大致相等。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生活上的物資補貼,一人當兵,終身吃糧、全家吃糧。
在仕途待遇上也十分優厚,科舉考試滿漢分榜,朝中各部官員必須都是滿漢雙軌,人口較少的八旗子弟的機會要比漢人高上幾百倍、上千倍。
八旗子弟還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出任各種差缺,任意撈取好處。
總而言之,只要有旗人身份,就是「鐵桿莊稼」,一生衣食無憂。
就像是餵鷹,餓鷹才會去盡力捕食,吃飽了誰還願意動。
八旗制度從一開始就極大地消解了旗人的作戰積極性,所有旗人都忙著圈地、安家、娶老婆生孩子、當官撈油水,誰還肯刀口舔血、賣命打仗。
經過上百年的腐敗,絕大多數旗人不光腐敗無能、全無戰力,甚至走上了揮霍無度、恣意享樂的下坡路。
在八裡橋之戰的滿蒙騎兵,大部分都是擁有產業的中小地主,早就把彎弓射大雕的本事忘掉了,我們以前說西方列強船堅炮利,實際上就是近身肉搏,你也打不過人家。
等到清朝滅亡,許多只會享樂、不會一技之長的八旗子弟,要麼變賣祖產維持生活,要麼淪為街頭小販、抄書剃頭的匠人,甚至有的八旗女性不得不到青樓賣身,真是相當悽慘。
同大清朝的國運一樣,不思變革、不思進取,是八旗子弟淪為悲劇的主要原因。
其實,滿清子弟的悲劇延展到人生處世也是一個道理,這個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鐵桿莊稼」,靠山山崩、靠河河幹,一個人不憑真才實學、辛勤付出,只想躺在體制上坐享其成,最終禍害的還是自己。
最硬核傳統文化知識、最優秀各圈同好、最隱秘的情緒小樹洞工作人員將在1~2個工作日內與你聯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