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北京待了42天,他都在幹什麼,難怪吳三桂要投降清軍

2020-12-09 楚風說歷史

李自成,出生在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少年家貧,李自成小時候當過和尚,還給地主家放過牛,二十一歲應聘上了銀川驛站的驛卒工作。本來以為生活會變得好些,可是李自成很慘,正好趕上崇禎皇帝為了節省開支裁撤了一些驛卒,而丟失公文的李自成當然成了被裁撤的人員,可是崇禎皇帝不知道就是因為他讓一個叫李自成的普通人下崗了,最後直接朱明江山的崩塌。

沒了工作,還欠了地主家錢的李自成,自然成為了地主欺負的對象,李自成殺了地主逃到甘肅當兵。當兵依然很苦,參將不給發軍餉,士兵起義,李自成就是這時候趁亂參加了農民起義軍,並且投到舅舅闖王高迎祥的帳下,稱「闖將」。李自成的起義之路也是挫折不斷,雖然舅舅死後,李自成變成了闖王,可是大明軍隊也不是吃素的,數次打的李自成潰不成軍。

崇禎七年(1634年)李自成曾被明軍包圍,靠詐降才得以突圍。崇禎十年(1637年),孫傳庭和洪承疇打的李自成還剩下十八人,但是由於北面與後金戰事吃緊,李自成又躲過一劫,還娶妻生子了。然而雖然明軍數次打擊李自成,但是由於流民太多,再加上明朝要對付後金兩線作戰,所以每次李自成都能東山再起。終於從崇禎十二年開始,李自成再次起義迎來了春天,起義軍越來越多,還成功殺死了老對手孫傳庭,李自成的軍隊成功的拿下了陝西。

拿下了陝西後,公元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隨後不久李自成就一發不可收拾,所向披靡的打到了北京。李自成想和崇禎皇帝議和,弄個西北王噹噹,可是崇禎也是個不妥協的人,沒有辦法,李自成只能繼續攻打北京。誰能想到,走到哪裡都有人給開門,李自成一不小心就攻入了紫禁城。

李自成攻入北京後的四十二天都在幹什麼?

1、嚴刑拷打明朝官員,掠奪財富

李自成一直不敢相信自己一不小心就滅了大明朝,然而幸福來的太突然,他反倒不會應對了。因為李自成從來沒想過能取代大明治理國家。換句話說,李自成這次目的就是想讓崇禎皇帝封他沒西北王,做個藩王,給自己一筆錢,可以養軍隊,回到西安做土皇帝。可是事與願違,李自成只有繼續往下走。

1644年三月十九日,起義軍進入北京城後,軍隊並不多,不到兩萬人,這時候李自成還能約束將領士兵不能擾民。所以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在這期間,起義軍還可以遵守法令,深得民心。李自成則是納了宮女竇美儀為妃,準備厚葬崇禎皇帝。但是等到了二十七日起,起義軍就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掠奪前朝官員的錢財。

尤其是大將劉宗敏,這個人是李自成的得力幹將,打仗很有一套,可是整人也很厲害。劉宗敏親自製作夾棍,拷打明朝官員,讓北京城的士紳交錢。並且起義軍還規定,像中堂這樣的高官得交十萬兩,部院的官員七萬兩,依次類推,反正官越大的交的越多,不交就上刑具。據《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的大將都去搶明朝官員的錢,士兵自然也沒閒著,都去搶普通百姓的錢,反正就是每天都是燒殺搶掠,當年說的「闖王來了不納糧」完全是空話。

除了搶奪財物,這些起義軍自然到了北京這樣的大都城,都開始享樂起來了。全都忘了眼前還有大敵,就是吳三桂和清軍。不過嚴刑之下,真的見到了奇效,崇禎皇帝哀求大臣都籌不到錢,李自成一嚇唬,就得到了幾千萬兩。其實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之所以會出現搶掠的行為,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就是李自成不想管。本來李自成就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和信心,起義完全是想裂土封王。所以李自成軍隊的軍紀就不嚴,佔領了北京後,雖然一開始不讓士兵搶掠,但是一旦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自然就本性暴露了。

第二,李自成也管不了。其實李自成也很難約束這些起義軍,因為起義軍將領有很多是老資格。最早進城的起義軍比較少,可能還很好控制,後來進來的很多人都被北京的燈紅酒綠迷失了雙眼,怎麼可能不搶,李自成約束不了,自然就也就會出現搶掠事件。

2、打了敗仗,匆忙稱帝,倉皇西逃

雖然起義軍都在掠奪北京城的財富,但是作為首領的李自成還是知道要想在北京城做穩,就必須招降了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因為吳三桂接到崇禎的勤王詔書,已經接近北京城了。李自成數次招降吳三桂,而吳三桂的家眷也都在京城,所以吳三桂一度心動。

但是後來吳三桂還是降清了,吳三桂降清的原因有人說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因為吳三桂的女人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了,其實我覺得可能就是李自成嚴刑拷打明朝官員的事情被吳三桂知道,而吳三桂也看出了李自成難成大事。不管怎麼說反正就是吳三桂降清了,那麼李自成這時一看招降不行,就得動武。

李自成想派大將劉宗敏去打吳三桂,劉宗敏直接就不願意了,大家都是賊,憑什麼讓我去打仗,你在後面享福。這就可以看出李自成根本約束不了手下的人。李自成沒辦法,只能和大將們一起去攻打吳三桂。最後結果都知道,李自成在一片石和吳三桂大戰,本來李自成要贏時,清軍多爾袞突然殺出,李自成的起義軍敗下陣來。就連大將劉宗敏也受傷了。嚇得李自成趕快逃到了北京,一氣之下殺了吳三桂的家眷。

李自成回到北京後,於四月二十九日稱帝,次日離開北京,逃往西安。最後李自成一敗再敗,死於湖北九宮山,據說當時李自成手下還有不少起義軍,是李自成親自探查軍情時,誤被當地農民殺害。綜合來看,李自成在北京的四十二天時間裡,基本上就是進入北京城前幾天還好,約束士兵,準備厚葬崇禎皇帝。可是八天過後,畫風一轉,開始拷打前朝官員,掠奪財富。後來又和吳三桂、清軍打了一仗,然後草草的稱帝,過了一把皇帝癮,逃回西安。

相關焦點

  • 李自成怎麼只在北京當了42天的皇帝?看看他在北京42天都幹了啥?
    在李自成發動的農民起義中,李自成甚至攻下了當時大明王朝的首都,而且李自成還當上了42天的皇帝,不過最後還是被滅了,這是為什麼呢?看看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幹了什麼你就知道了。 李自成佔領北京一共只有42天,在這42天中,李自成一直在忙著登基的事情,沒有鞏固防禦,也沒有為」迎接「南下的清軍作做準備。
  • 李自成是如何失敗的?三百年前,大順軍入京的42天裡發生了什麼?
    但由於山海關形勢惡化,李自成不得不御駕親徵,登基日子被迫改期。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坐擁大軍,夾在大順政權與清軍之間,地位舉足輕重。在南方,還有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李自成若能與大西政權聯合,要擊敗清軍和吳三桂是有希望的。但李自成卻在成都任命地方官,這觸犯了張獻忠的利益,雙方公開決裂。為了招撫吳三桂,李自成在如今後當即派居庸關守將唐通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
  • 烽火山海關:李自成與吳三桂的對決
    臨終留下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吳三桂率軍5萬(吳三桂關寧鐵騎4萬,山海關總兵高第部1萬)來援,16日抵達山海關抵達,20日行至豐潤,突聞李自成破北京,崇禎帝自縊而亡,遂掉轉馬頭,回駐山海關,再做考量。
  •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的故事,是什麼導致他沒有守住勝利成果
    他們只是暴露,闖王李自成在天啟7年,即公元1627年,在陝北發動了農民起義。 這是結束大明王朝的力量。因為明朝自己已經山河破碎,李自成的軍隊十幾年間入侵了都北京,1644年春,李自成完全佔領了北京,那時他的軍隊氣勢很大。 因為長期受到官員的壓迫。 人民對李自成的軍隊也非常歡迎。 李自成從此開始了他短暫的皇帝生涯。 那麼李自成為什麼當了42天皇帝呢?
  • 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曾經的他,頗有大略,帶領著農民起義軍對抗著明末的壓迫與弊政,奪取了大明的江山。然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王朝在北京僅僅存在了42天,從開始搜繳民財那一天起,它的敗亡就已經註定了。李自成終於清醒過來,發現山海關的肘腋之患,卻大錯一鑄成,悔之晚矣。武英殿裡,他召見京城父老,詢問疾苦,收拾人心。這一天,是四月初六,李自成進北京十八天!但他的狂妄胡為,已經使他與城外的世界裂開了一道巨大的口子。那道深長的口子,最先是從吳三桂把守的山海關裂開的。那種發自北方春天的巨大的冰裂聲,讓他感到驚惶和恐懼。終於,他坐不住了。
  •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揭開吳三桂降清真相:吳三桂太冤,他沒有投降
    很快,吳三桂寫了一封信給睿親王多爾袞。在這封信中,吳三桂希望能「借兵復仇」,理由是在北京的父親吳襄被刑拷問追餉、愛妾陳圓圓被霸佔以及家產被李自成洗劫一空,國讎家恨。吳三桂在結尾處寫道:「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脅西脅,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 吳三桂給洪承疇轉述了一句話,洪大吃一驚:難道她說的是清軍?
    吳三桂與陳圓圓一見傾心,並以祖傳寶劍相贈!兩人匆匆道別之後,吳三桂浸入了自己戎馬倥傯的生活之中了!那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呢?吳三桂的心裡被美人佔據,他是否再次想起師太跟他說過的話呢?1.洪承疇和吳三桂達成的共識就是,不能中了皇太極的圈套,一定要在糧草充足的情形下且戰且守,一直等到清軍物資匱乏,再也打不下去的時候,再出來,把清軍全部殲滅。
  • 康熙都說算了,吳三桂卻仍要殘忍地殺死永曆帝是怎麼回事?
    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八歲登基的,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小屁孩,沒有親政,權力都在輔政大臣的手上,而朱由榔是死在康熙即位的第二年,對於他的死,康熙完全沒有話語權,而且也沒有下達過要處死永曆帝的聖旨,看起來,這一切都是吳三桂的個人獨斷所為,那麼吳三桂為何鐵定要殺死永曆帝呢?這還得從1644年,吳三桂開放三海關引清軍入關講起。
  • 如果清軍沒有入關,李自成的大順王朝能否穩固其實早有預兆!
    闖王李自成也就成了北京城新的主人,建立了大順王朝,但是在28天之後,李自成就被清軍打的四散而逃,最後不知所蹤,很多人都將這個原因歸咎到了清軍入境。 首先來看看,當時的清軍為何會入境,當時吳三桂作為鎮守邊關的將軍,也是有意向李自成投降的,但是這李自成不僅殺了人家的老爹,還把陳圓圓賞賜給了下屬,這吳三桂能忍嗎?於是就直接倒戈加入了清軍,裡應外合的攻打李自成,結果導致了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戰中的慘敗。
  • 如果李自成安心做他的大順王,不去推翻大明王朝,也許他的人生就不...
    ,沒辦法,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了。,基本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很多的城池,李自成還沒到,明朝的守將就派人前來洽談投降事宜,李自成也感覺這事也太順了,有點不敢相信,直到大順軍到達寧武關才止步,寧武關守將拼死一戰,不僅殺掉了李自成的四員大將,還殺死大順軍一萬多人,雖然最終攻下了寧武關,但同時也把李自成的信心打沒了,這從他私下裡和宋獻策的一番對話就能看出來,他說:「小小的寧武關就讓我們損失這麼嚴重,還沒到北京城,大順軍就打光了。」
  •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縱容這個人做了一件事,導致大順軍滿盤皆輸
    從李自成前期的軌跡來看,與朱元璋十分相似,都是出身貧賤,都是農民起義軍出身,都推翻了前朝黑暗腐敗的政權。可以說李自成距離建立又一個百年盛世,僅一步之遙,為何在攻入北京城後不久,就敗給了入關的清軍,最終滿盤皆輸,他自己也落得一個兵敗身亡的下場?這就要從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後說起。
  • 明朝最後一員大將,「平西王」吳三桂,是如何周旋三方勢力的
    說起吳三桂,可能大部分人印象中的都是一個賣國賊,一個卑鄙小人。正是吳三桂將清軍大軍放入關內,才有了接下來的大清王朝。但是歷史上的人物從來都不是片面的,我也不是要為吳三桂辯解什麼,畢竟吳三桂做出這種事情,在我國傳統觀念下就是一個不忠不孝之人,但是結合當時歷史情況,為何穩穩鎮守邊疆的吳三桂卻突然背叛了大明?將清軍引入關內了呢?
  • 李自成因腐化而失敗?學者:完全不符合事實
    事實卻完全相反,他幾乎沒有意識到清軍將是同自己爭奪天下的主要對手。這首先表現在他在北京地區集結的軍隊不足以抵禦清軍大規模的進犯。大批主力部隊分布在西北、湖廣襄陽等四府、河南等地;進佔山西、畿輔、山東以後,兵力進一步分散。這種部署對於穩定大順政權統治區的局勢雖然有積極作用,但是分兵駐防的結果勢必造成在京師和京東地區缺乏足夠的兵力。
  • 清滅大順之戰是清軍的經典戰爭, 最後李自成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在明清時期,有一個朝代為大家不所熟知,這個朝代推翻了明朝,這便是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的大順王朝。不過李自成的皇位也坐不長,當清軍疾馳到山海關後,吳三桂開關迎入。後來在吳三桂與清軍的合力下,使得李自成起義軍只好撤退。
  • 姚雪垠:李自成為什麼失敗
    當李自成到居庸關的時候,吳三桂到了山海關,就差這點遠,李自成進攻北京,北京不能守,三天就進了北京。而吳三桂本人走到玉田縣,也是差這麼一點遠。非常嚴重,前進不能,北京已經被人佔了,後退沒有辦法退。山海關以外,被清軍侵佔了。帶著老百姓他自己還有五萬多精兵,給養從那裡來?有皇帝在,給養的供應都有辦法,皇帝沒有了,怎麼辦?所以吳三桂這時進退都失去了抉擇。
  • 李自成:山海關以外都是我的「戰略盲區」
    ,將抵禦清軍入侵的吳三桂部兵力調往西部戰場同起義軍進行作戰。作為繼大明王朝覆滅之後的又一新興勢力,「大順政權」能不能坐得穩江山,關鍵在於以李自成為首的大順軍領導集團能否在戰略上對於山海關外遼東地區的清朝勢力有一個清醒且長遠的認識,其具體實施步驟便是「大順政權」在山海關一帶為抵禦清軍入侵所要進行的戰略部署,因為相較於剛剛被打敗的明王朝,這才是自己完成統一大業的唯一勁敵。
  • 大明、大清、大順三選一,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降清?
    吳三桂,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大漢奸,此人背叛大明朝、擁清軍入關、剿滅李自成、勒死永曆帝,而這一切都始於其在甲申國難之際的抉擇。然而世受皇恩的吳三桂難道願意走上這條路嗎?公元1644年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位山海關總兵為什麼會在明、清、順之間做出那樣的選擇?
  • 人不能得意忘形,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千萬不要做李自成
    李自成是明末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他能徵善戰,屢次打敗前來徵討的明軍。他率領農民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明朝滅亡農民軍取得了極大的勝利。李自成在進入北京之初,不少明朝官員都對農民軍持觀望態度。李自成卻認為這些前明官員都是貪官汙吏,於是訂出條「追贓助餉」的政策。
  • 李自成在九宮山被殺後,他的高皇后結局如何?說出來你別不信
    而在他之前的皇帝有的三十年不上朝,有的喜歡吸鴉片,有的喜歡玩木匠,卻能夠安然無事的將國家延續下去。唯獨到了崇禎年間,國家兵強馬壯,皇帝夜以繼日的玩命工作,最終卻天災不斷,盜賊四起,最後被李自成的大順軍所滅。
  • 都說「衝冠一怒為紅顏」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嗎?這才是真實吳三桂
    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被後人作為對愛情謳歌的範本,但是事實是這樣嗎?今天重明鳥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位放清軍入關的漢賊將領吳三桂的故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是天啟四年的武進士,在明末動蕩的歲月裡,吳襄在遼西一帶操辦團練,抵抗後金的入侵,功勳顯赫,被明廷授予遼東團練總兵一職,在此期間,吳襄戰功赫赫,與一些抗金明將交情深厚,後與抗金名將祖大壽的妹妹成親,可以說吳三桂是將門虎子,從小受到軍事策略的薰陶,成人後在舅舅祖大壽與父親的幫助下,十六歲成為武舉人,並立下赫赫戰功,受封都指揮之職,可謂少年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