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黃虹
「等我出院,還要吃保健品。」69歲的呂大伯,躺在市三醫院內分泌科病房,仍不聽醫生的苦心勸說。呂大伯有二十多年的糖尿病史,最近四五年擅自停藥吃保健品,並發糖尿病足後,右腳第二根腳趾開始潰爛,並掉了下來。
擅自停藥右腳爬出蛆蟲
呂大伯獨居,平時性格挺固執。他說,四五年前,自己在公園裡碰上一個推銷員,從此開始購買保健品服用。
「我身體不好,想吃保健品調理調理,買了牛初乳、苦瓜洋參含片等,一吃就吃到現在。」呂大伯說,自從開始吃保健品後就把藥停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測過血糖。
近兩年,大伯感覺腳有些痛,前兩周,右腳的第二根腳趾壞死脫落了,當時他並沒當回事。上周被侄兒看到了,打了120,把他送進了市三醫院。
「來的時候,我們看到有蛆蟲從他斷趾的傷口裡爬出,大伯很明顯是患了糖尿病足。醫院收治了那麼多糖尿病人,像這樣的還是第一個。」 市三醫院內分泌血液科主任俞娉說,當天的值班醫生為呂大伯處理傷口時,還不斷有蛆蟲湧出,僅衝洗就用掉了好幾瓶雙氧水,「問問大伯痛不痛,他說不痛。」
收治入院當天,醫生給大伯測了血糖,結果出來,大家都傻眼了:22.2毫摩/升!第二天的空腹血糖也高達15.7毫摩/升,是正常值的兩倍多。除了糖尿病足,呂大伯還合併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隨時可能發生腦梗塞和心肌梗塞。
糖尿病足可能高位截肢
「許多人患上糖尿病後沒有症狀,認為吃得下,睡得著就不用管,殊不知如果靠感覺來管理病情,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俞娉主任說,糖尿病足就是大血管併發症,一般糖尿病合併神經病變容易發生足部潰瘍。Ⅱ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足部潰瘍的概率為15%,腳上只要有個小傷口,就可能造成肢體潰爛、壞死,病程進展很快,繼發感染多,最後很可能需要截肢。
「在我國,糖尿病的發生率為11%,基本每10個人裡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隔10年,糖尿病的發病率就翻一倍。」俞娉主任說,像呂大伯這樣的患者,還需要查查血管功能,最終能不能保腿,要經過骨科和血管外科專家會診後決定。
糖尿病足有多可怕?它往往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樣,因為存在下肢血管閉塞,有時腳上只有一點點破損,就需要高位截肢,這樣的患者以前醫生也碰到過好幾個。
俞娉主任說,如果呂大伯的下肢血管沒有完全閉塞,通過介入手術治療,或許還可以挽救雙腳。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控制血糖,減少潰爛處的滲出液,減輕局部腫脹。
父母患病子女風險高三四倍
大部分患者都是Ⅱ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一旦確診,就需要終身治療。糖尿病會引發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比如糖尿病足、視網膜疾病、腎病等。需要綜合管理來減少這些併發症。平時除了按時服藥,更要積極篩查,以免加深加快併發症的發展。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患病是體質不好,多吃保健品調理體質,就不會生病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俞娉主任說,保健品不是藥,不能治病,生病還需要吃藥。可以在治療中選擇中西醫結合,改善體質和代謝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發生存在環境和遺傳因素,確切病因不明,但父母患有糖尿病,子女的發病風險會比常人高三四倍,因此在40歲以後要積極監測血糖,即使結果正常,也要連續3年進行複查。
一旦患上糖尿病,飲食要注意低糖、低脂、低鹽,以防病情加重引起胰島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