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奶奶拿著回憶錄給顧經宇醫生講自己當年的故事
今年96歲的鄧奶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革命」——她14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後又被調入新四軍,經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跟隨部隊徵戰大江南北。令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沒有被當年的戰火打倒,卻被糖尿病折磨得站不起來了。
不久前,鄧奶奶腳疼難忍,懷疑是灰指甲,便讓孩子們帶自己去修腳。每次修完腳過後,她都覺得腳趾的不適有所緩解,但是過不了多長時間,疼痛又會反覆發作,並且越來越嚴重,甚至連碰都不能碰,更不用說站立或是行走了。
鄧奶奶的孩子們趕緊將她送往東部戰區總醫院診治,入住幹部二科內分泌病區,經過趙明教授團隊細緻的檢查,發現鄧奶奶的情況非常嚴重,股淺動脈中下段及膕動脈重度狹窄,局部段接近閉塞;脛前動脈、足背動脈、脛後動脈均閉塞,醫生給出了糖尿病足的診斷。
治療前鄧奶奶的腳
糖尿病足帶來的疼痛折磨得鄧奶奶徹夜難眠,左腳腫脹得厲害,膚色變黑,尤其是二趾已經出現了潰爛。而治療的方式,也令醫生們撓頭。
單單從病情上來看,如此嚴重的血管閉塞已經難以進行血管手術治療,即使考慮截肢治療,也難以確定截肢範圍,無法確保截肢後創面能生長。再加上鄧奶奶已經是96歲高齡,還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腎功能不全、頸動脈閉塞,做過膽囊手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趙明教授多方延請著名專家會診,都認為各種血管微創手術、脛骨橫向搬移或截肢等大手術的路都走不通。
聽說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顧經宇醫生團隊始終堅持中醫西醫緊密交流合作,在治療糖尿病和潰爛創傷方面頗有心得,便邀請其前來會診,共商治療對策。
顧經宇醫生提出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在糖尿病足領域,純西醫療法存在治療瓶頸,一旦閉塞血管位於血管手術無法達到的踝以下,或者種種原因無法手術治療,以及神經性足潰瘍、神經-缺血性足潰瘍、下肢靜脈病變性潰瘍(老爛腿)時,純西醫治療往往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任其發展到截肢。」顧經宇醫生介紹,中醫藥對治療潰爛創傷有寶貴經驗,對純西醫療法力所不及、束手無策的糖尿病足,聯合中醫藥療法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僅無需各種血管手術,而且一般無需植皮,沒有截肢等外科療法的風險,更能快速見效,大幅節省醫療費用。
趙明教授十分支持中西醫聯合,鄧奶奶家屬也很接受。於是,11月22日起,兩家醫院通力合作,鄧奶奶在接受控糖、消炎、營養支持等西醫治療的同時,開始了中藥外敷。治療約20小時,就拔出了膿血水。持續治療2周後,創面已經癒合。
治療後腳部已消腫、創面癒合(黑色的為外敷中藥殘留)
日前,記者在病房裡見到鄧奶奶,老人家的腳已經完全消腫,腳上也看不到創面。護理人員在敷藥時,用手觸碰她的腳,老人也不疼了。「感謝顧醫生救了我,終於不用再遭罪了!」病床上的鄧奶奶看到顧經宇醫生十分激動,特定提前讓兒子將自己的回憶錄《我是一個兵》從家中帶來,親手送給了顧醫生。
鄧奶奶興奮地向記者展示治療的效果,在家人的攙扶下在床邊站了一會兒,又主動提出坐到輪椅上給大夥講講自己當年從軍的故事。
糖尿病足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常有足部疼痛、麻木甚至潰瘍、壞疽等症狀,截肢率、致死率都比較高,病程長、難治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飲食,並在可能的條件下進行適當的運動,將血糖控制好。「廣大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視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不能只看血糖水平,還要採取調脂降壓抗凝等綜合治療措施。」顧經宇醫生提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碧瑩
校對 王菲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