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每個人幾乎都會獨立負責一個項目。
產品經理會負責一個產品的版本迭代,技術會負責一個功能開發,設計會承接一場主題促銷活動,運營會主導一場大型發布會或是周年慶活動等等。
在負責項目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有各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每一次項目,都是一場自我檢驗和自我提升的戰役。
為了幫助團隊成員更好的成長,除了實戰,我一直鼓勵他們做總結、分享,及時復盤。
因為一場及時有效的復盤會,對團隊的每個人來說都有巨大的幫助。
但在實際的復盤會中,我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導致開復盤會沒有意義和結果——
有的團隊幾乎沒有復盤會,有的團隊成員討厭開復盤會,有的復盤會成了形式主義,有的復盤會成了批評會,還有的成了老闆的一言堂。
因此,如何開一場高質量的復盤會,是每個運營同學必須掌握的技能。
01 明確目的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實實在在的項目中鍛鍊出來的,我們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會遇到以往預料或者未預料到的問題,如資金、人員、時間、預案、流量、交通、協調等等。
公司花了錢,投入了資源,讓大家一起做一個項目。
不僅僅是只讓一個人獲得成長,而是為了幫助團隊積累經驗,提升能力,隨時準備投入更多更大的戰役。
所以,開復盤會核心的目的是:發現問題、總結方法、統一認知、加強協作、提升能力、樹立榜樣。
02 要不要開,怎麼開
一個公司會有諸多項目同時進行,每個人每個團隊也會有不同的項目開展,那哪些項目要開?哪些項目不開?
因為很多人討厭開復盤會的原因之一就是:務虛扯淡會挺多。
我個人認為判斷一個項目要不要開復盤會,怎麼開,最核心的就是項目重要性。
項目重要性:各個公司應該有內部自己的一套項目or活動等級標準,比如S級、A級、B級、C級。
比如S級,平臺級別的活動,像電商平臺618、雙11、雙12。規模大,涉及部門多,投入資源多。
開復盤會應該直接列在項目計劃表當中的,需要明確時間,什麼地點,什麼級別的人參與,討論什麼問題,設置什麼環節等。
基於項目重要性的前提,最終決定:
1. 哪些活動需要開復盤會?
2. 哪些活動需要全體參與?
3. 哪些只需要經理級別的參與即可?
4. 哪些需要有會議紀要、圖文總結?
5. 哪些只需要小組晨會時簡單溝通即可?
1. 什麼時候開?
最好在項目結束後的半個月內召開,開的太早大家還來不及總結,許多後續工作還沒有收尾。開的太晚沒有氛圍,激勵示範作用也不明顯。
2. 什麼人參加?
並不是每一場復盤會都要全體成員參加的,高管層面有戰略復盤會,經理有項目運營復盤會,部門內部有執行及結果的復盤會。
開會一定要高效,無關人等拉進來就是浪費時間,除了平臺級別的復盤或者動員會,需要大部分人員參加,其他會議只要核心成員參加即可。
3. 復盤會開多久?
復盤會不是團建,也不是所謂的戰略會,最好控制在兩小時內,有的復盤可能45分鐘即可。
以往參加了很多復盤會,從合伙人到高管,能說一下午,嚴重影響效率。
03 四不四要
1. 四不
1)不是批評會
我以前參加很多類型的復盤會,發現的問題就是團隊垂頭喪氣,很多人不敢說自己做的好,都在說自己做的不好。從團隊領導到公司高管,都在說大家的不好。
很多領導完全沒有肯定團隊成員的表現,更多的是指責、輕視、辱罵,還有很多領導會拍桌子、摔東西。
我能理解很多時候一些常識性或者基礎性的失誤,但如果一直是這種氛圍,許多員工的內心其實是很沮喪和牴觸的。
不要把復盤會開成批評會,從長期來看,對員工沒有幫助,更多是負面情緒的積累。
2)不是吐槽會
復盤會既不能是批評會,也不能是吐槽會,不要一味地說哪裡哪裡不好,不行,有問題。
而應該是既有對問題的發現和總結,也有正確的、成功的經驗分享。
比如:項目中,之前哪些預判是正確的?哪些環節設計對拉新轉化是有效的?項目中遇到的哪些問題,如何一一克服的?資源怎麼協調?進度如何把控的等等。
這些解決經驗,比吐槽來的更有效,也比員工花幾百上千去外面參加坑爹的商學院來的值,這才叫乾貨和現身說法。
3)不是務虛會
還是要清楚,公司花了錢,投了資源,死活都要明白髮生了什麼。
我去過很多公司和團隊,現場旁聽過他們開復盤會。
發現很多情況下都是類似的過場,許多員工準備了類似的發言稿,長篇大段讀完,就輪到下一個員工。
部門領導或老闆給不了實質性的點評和意見,不需要發言的人也被迫說些有的無的。
這種形式搞過3、4次,普通員工心煩,分享員工被逼無奈只能選擇走個過場。
不僅浪費了大家的工作時間,也會讓員工越來越不重視,認為公司就是走形式。
4)不是老闆會
雖然說旁觀者清,但許多項目老闆參與、看到的過程是少之又少的。
復盤會不是每一次老闆都要參與,也不是每一次老闆都要發表總結,有的復盤會老闆仔細聽,認真看,反而能收穫更多。
但更多情況下,許多高管每次在復盤會上都在誇誇其談,指指點點。
員工不僅聽著心累,也沒啥實質性的收穫。(你知道當時員工心理的OS嗎?)
我認為在絕大數復盤會上,老闆充當的角色是傾聽者、觀察者、鼓勵者、拍板者。
以上四點是我們在復盤會中不要做,避免發生,另外我認為至少還有四點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2. 四要
1)要有規則說明
許多員工不知道怎麼做復盤會,不僅是因為沒有參考,更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有規則說明。
這自然就導致復盤流於形式,質量不高,員工收穫少。
我們可以嘗試要求:什麼人要說,要不要PPT,時間有什麼限制,復盤圍繞什麼主題,是否有打分?
只要明確參與人、時間、內容、形式等等,才會更加高效。而不是一句,今天開個會,大家隨便聊聊就完事了。隨便聊聊這種只適合私下談心,娛樂性更強的場合。
2)要多給新人說
越是中小型的復盤會,越要給新人多說的機會,甚至是強制性的要求。
我們必須要不斷培育新人或基礎員工發現問題,總結問題,表達論述的能力,只有基礎員工的能力越高,團隊的整體水平才會越高,作戰能力才會越強。
團隊中一定不是老闆最強,而是有更多獨當一面的人出現。
而且要尊重新人的意見表達,不僅是認真聽,還要給到反饋意見,但不是反駁和批評。
尤其是每一代的年輕人(現在指95後,00後),他們都會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我們需要鼓勵他們表達,聽聽他們的想法,而我們也需要把我們的積累的經驗直接告訴他們。
只要你認真聽,給意見,他才會更加重視,也會在今後的項目運作中仔細觀察和思考。
另外,給的意見越具體越好,新人或基礎員工,要的就是實際的指導。他聽了能立馬改正,去實施執行的。這比你說一些廢話來的直接,廢話有必要,但肯定不是良藥。
3)要有乾貨案例
始終要牢記,復盤會的核心目的是:發現問題、總結方法、統一認知、加強協作、提升能力、樹立榜樣。
所以,每個部門,小組代表、個人,都講實實在在的案例。
不要說:我覺得這次活動配合上有些不足,我認為獎勵不夠豐富,我認為能力有所欠缺等等這種不痛不癢,模稜兩可的話。
每個分享者,最好有實在的案例呈現出來,具體是什麼地方不足,什麼地方做得好。
產品可以截圖,活動可以拍照片,拍視頻各種直觀具體的形式。
配合不好,是哪個環節,哪個人配合不好。能力欠缺,是哪方面欠缺,具體在哪個環境中遇到的問題體現出來的。
那解決問題,做得好的是哪些方面,如何克服遇到的這些問題。
比如:商品發錯貨了怎麼解決的?商家庫存沒有及時補貨是如何處理的?商家配合不積極,最終是怎麼激勵的等等。
每個運營同學,只有具體到實際案例中,才會讓各個部門明白自己的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才能對症下藥,主管領導也知道哪個部門表現好,表現不好。
而對於其他旁聽或者參會部門來說,一是引以為鑑,二是為大家提供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
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長,也只有這樣的會員工才覺得有意義。
我經常發些許多公司中高管在外面分享所謂乾貨實操,在公司內部就是走走形式。
4)要有更多環節
許多復盤會之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參加,不感冒。其中環節設置上,就有問題。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幾個部門經理或者是部門內部成員,一二三挨個念完稿,最後老闆做個總結就完事了。
我們能不能把一次復盤會設置成幾個環節呢?
比如:項目總體回顧——業務部門總結——問題總結——案例說明——優秀表彰——問答環節
這屬於一種復盤形式,當然是可以設置不同小組,每個小組的復盤可以進行評分。總結越到位,問題越具體,案例分享越有用的可以獲得投票獎勵。
或者是設置匿名吐槽環節,然後由業務部門一一解答。
總之,根據不同的項目,可以設置不同形式的復盤會,包括復盤會的場地。
當你作為組織者用心去做,參與者也會重視,他們也能從中有所收穫。
不然,不如不開。這同樣適用於很多各種亂七八糟的溝通會、總結會、產品會、運營會。
希望以後在更多公司,員工開完會後,不是吐槽:MD,又聽老闆他們吹了一上午牛逼,我的項目代碼都可以寫很多行了。
而是有大多數人說:這次復盤有幾個點不錯或是新員工說,這家公司開會不扯淡,挺實在的,能學點東西。
如果這樣,就說明你的復盤會是成功的。